適可而止-809字作文
看到這個話題“度”,我很快就聯想到了成語“適可而止”和哲學上說的“堅持適度原則”。完全可以這么說,我們生活在適度之中:適度的緊張有助于成功,適度的壓力有利于發揮,適度的體溫是保證人體正常運行的關鍵。但是,最難把握的恰恰也是這個“度”。
民間有許多俗語,如“欠火候”、“過頭”、“過猶不及”等,它們都離不開這個“度”,可見適度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如煎魚,翻炒不夠,就會煎糊,翻炒過度,又會翻爛。看來,堅持適度原則是一門大學問。
許多人不喜歡看斯諾克比賽,認為它過于平靜,過于簡單,似乎沒有絲毫的波瀾和懸念。然而,如果你打過桌球,你就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選手們在斯諾克比賽中最難把握的就是這個度。選手們有時候輕輕一推,有時候擦邊而走,有時候打一個低桿,將適度演繹得淋漓盡致。要知道擊球角度或者擊球點發生一點點偏差,球就會偏離方向而無法準確入袋。
因此,適可而止,準確把握位置和輕重的“度”是斯諾克比賽中極為關鍵的一環。學習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度”。每兩節課之間總是安排10分鐘的休息時間,因為只有勞逸結合、張弛有致,即適度的學習才能保證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老師們明白,只有適量的練習才會使學生真正落實、真正掌握、真正鞏固。過度的練習只會使學生疲于奔命、窮于應付,因而囚禁學生的思維,根本達不到開拓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而過少的作業則會使學生松懈,整天懶懶散散,無所事事,所學的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
所以,適可而止也是學習所必需的。在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過程中,也必須堅持“適度原則”。真正的強者在交往的過程中一定會把握“火候”適可而止,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置人于死地;真正的演說家會適可而止,留下懸念來吸引聽眾;真正的武林高手會適可而止——點到即止。
推行鐵血政策的德國首相俾斯麥,在普魯士戰勝奧地利之后,力排眾議,下令停止進攻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保留了普魯士與奧地利再度和平、合作的可能。果真,在后來的普法戰爭中,奧地利只是袖手旁觀,并沒有參與戰爭,成為德國的敵人,使德國最終打敗法國。“適度原則”使德意志的統一和德國的崛起成為了可能。
生活中處處都有度,事事都有度。我們只有把握了“火候”,適可而止,堅持適度原則,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