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丨憶童年(散文)
憶童年
文/徐金豹(山東)
每次提及童年,手中的筆鋒就會活躍起來,總有那么多有趣和難忘的故事,如果把童年比喻成一本書,那就是一本趣味故事會。
我的童年生活是沿河而居以水為鄰,那里有楊柳成行綠蔭成片,松散的沙土地種啥都豐收。
母親河孕育了肥沃的土地,勃勃生機的沃土,養育著家鄉的田野、山坡、河畔,綠的蔥蘢、紅的嬌艷、黃的高貴,還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那時的小溪流淌著清澈見底的溪水,魚蝦成群水藻翠綠,當微風輕掃水面蕩起微微漣漪,就連水面上的嫩荷也舞動起來。河堤上的垂柳探著身子,把搖晃的枝條伸到水里,嬉戲路過的魚群。滿地的野花淹沒了田埂,把泛著青黃的小麥隔離規整有序,看著一望無際的麥田,聞著陣陣飄香的麥浪,讓我想起小學課本上的一篇文章《希望的田野上》,我不敢下腳,生怕踩痛了野花它們,因為它們是這個夏季最搶鏡的寵兒。
快樂永遠不會貶值,每次回憶童年嘴角都會不經意地上揚,總能把塵封已久的歲月重現腦海。而我的童年快樂永遠都在暑假里,我們童年的暑假都有工作(壓場,放牛,捉魚,拔蒲菜,拾麥……)。
幾乎每家都有一頭黃牛,放牛就成了每天必須的工作,說是工作其實就是玩。“我家的這頭老黃牛溫順聽話,每次出門我都會騎在它的身上慢慢悠悠好一個享受。”不是每頭牛都讓人騎,我鄰居家的牛性情暴躁,要是人騎在它的身上就亂蹦亂跳,嚇得我們都離它遠遠的,生怕被它的牛蹄子踢到,他們要想騎我的牛兒,都會用糖和冰棍來賄賂我,不然我不讓他們騎。
下水洗澡拔蒲菜也是每天的幸事,而游泳就成為了一項必須掌握的本領,因為我們家鄉水源眾多池塘也多。大寺河的主干道流經此地,形成洼處積水成池,低處水流成溪的濕地景色。水多魚自然也多,看見那個小坑小河有魚,這就三五成群開始刮水摸魚,有時經常摸到蛇窩,嚇得好幾天不敢下水摸魚,當時的童年天天有魚腥天天衣不整。
讓我記憶尤深的一次就是壓場了,太陽當空頭頂著烈日,在汗流浹背中開始壓場,天氣越熱,小麥在麥秸上脫落得越快,所以說越在中午要壓場。老話說得好:“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當時為了好玩我就坐在拖拉機上和父親一起壓場,一圈一圈地轉不一會兒我在拖拉機上就睡著,在一個掉頭的時候,我就在車上摔了下去。“說時遲那個快拖拉機也行駛過來了,幸虧父親眼疾手快,一打方向就把車躲開了我,可是后面拖著一個碌碡,卻狠狠地壓在了我的腿上,壓得我號啕大哭”。幸好麥秸稈夠厚才留住了我這條腿,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坐在拖拉機上壓場了,而從那之后我也再沒有壓過場……
漫長的假期總是那么短暫,玩瘋了我都忘記開學了,收拾一下心情開始迎接新的學期,同時也盼望著下一個暑假到來。快樂的童年也是那么地短暫,不知不覺地,我已經步入了中年,現在夠得到童年的也只有回憶和筆記了。
【作者簡介】徐金豹(男),濟南人,筆名:豹子,1987年出生。是一位奮斗在工作一線的工人,汗水作墨,雙手作筆,奮力前行譜詩行。熱愛傳統文化,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反哺家與社會,為傳承華夏文化竭盡畢生芳華。當代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海文悅會員,山東詩詞學會會員,泉城詩社會員,青泉詩社會員,作品多次入選華夏詩歌展,老朋友文學刊物,濟南回族詩刊等。
壹點號真言貞語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