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平崗小學“與書相伴”讀書交流作文1100字
5月30日下午,老師們齊聚一堂,古小“與書相伴”讀書交流活動溫馨上演。自工委提出教育系統教師“閱讀文化節”活動開展以來,學校積極響應,在師生間開展了“讀一本好書”活動。
會議由儲廣林書記主持,五位教師與老師們分享了讀書心得。李婕老師在《獎勵的懲罰》中“迷茫與追求”。“獎勵和懲罰只是一個硬幣的兩個不同面——而且這個硬幣還不值什么錢。”“ 表揚、優待或是懲罰只能(暫時)改變行為,但不能,至少不能按我們設想的那樣改變實施這種行為的人。沒有一種行為主義的控制措施能夠幫助孩子成為一個關心他人、有責任心的人。”張學萍老師從《不跪著讀書》中知道了“教育無小事”。她回顧了自己教育過程中的小事,從小事中感觸到:“雖在堅持之下有了結果,但是真耗費了好多精力!有時候看起來,真的吃力不討好。我自稱這叫“較真”。這種“較真”真的很傷自己,每次較真后,我都有點后悔,不知自己是錯是對。當再次翻開吳非老師的書,看到《教育無小事》這篇文章,心里感覺很安慰。”鄭少君老師閱讀了《小學數學新視野》,得知“換個角度關注學生的發展”。她認為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關注學生所在班級的狀態。楊琴老師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是陶老夫子的辦學心愿;“教人求真”,使學生“學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是陶老夫子對教師和家長的良言忠告……真正的愛學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我們有廣闊的胸懷,無比的耐心,還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愛”的技巧,不斷地學習如何更好的愛!周潔老師在《你會做“笨”教師嗎?》中,發現了“示弱”的好處。示弱不僅是動物生存的策略,不僅是一種軍事策略,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策略,更是一種教育智慧。在生活中,不善于示弱,后代的依賴心理嚴重;在教學中,不善于示弱,教師太強勢,學生的依賴心理也會很嚴重。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示弱策略,可以打造“強勢”學生。教師示弱,可以讓學生消除學習的恐懼心理;教師示弱,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示弱可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示弱能增強學生的自信,示弱有利于克服學生的依賴心理,示弱顯示了教師的真誠。學會示弱,因為老師也是凡人,而不是神,學會示弱,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它更是一門藝術。
最后,儲書記也就近期讀的《六個講一點》與大家進行了分享。每天講一點享受,講一點奉獻,講一點真情,講一點責任,講一點博愛,講一點信仰。他要求全體教師大量閱讀,仔細咀嚼,再三品味,及時總結。不僅在教師間、年級組間開展讀書活動,還要號召學生一起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來。交流將成為古小人讀書的新方向、新動力,新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