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給予 優秀議論文1700字_議論文-1823字作文
我們在選擇給予的時候,就不能奢求別人可以給你什么回報,若為此悶悶不樂也就更不值得了,那給予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更不要因為別人的忘恩負義而郁郁寡歡。在我們給予的時候,擺脫物質觀念,多一點真誠,也許會好很多,你也可以感受到人世間那份不一樣的快樂。
人的一生,世事無常,對未來也有許多的未知。不可能所有的東西都會擁有,也不能永遠帶著所有東西。有很多東西是別人給予的,可能有的人會說,錢可以買好多,為何要糾結那么一點點。想必,一個正常人大概都知道不是所有東西錢都是可以買來的,比如:一份感受,一點點心得,考試時一個急用的筆芯,一塊橡皮擦。這些看起來都是小事,也許微不足道,卻可以解燃眉之急。如果人人能獻出一點愛,那么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很美好,溫馨,和諧的畫面。隨著時代的快步發展,實現人生目標成了一件不易的事情,要想實現人生目標,與他人分享資源,與他人進行資源交換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時也會有人發聲,為什么我主動,那他怎么不先拿。試想想,假如每個人都這樣想,那我想我們常說的資源共享也許就不會存在了吧,那么像如今”共享單車”這樣的名詞也難以出現了吧。
給予是會讓我們感覺良好的。記得作家丹尼爾··高達有一本書叫做《給予的力量:通往成功和快樂之路》,當中提到宗教是否屬于宗教行為?這,我們也不得而知。作者列舉了猶太教,告知猶太人對給予自始至終都是非常認真的。基督教徒認為給予是一種榮幸。在伊斯蘭教中,給予也是深受推崇的。接下來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佛教了,佛教教導我們,一個人要找到極樂世界,他不僅需要給予,而且還要了解給予的慷慨的力量。由此可見宗教和我們今天的給予也存在某種關系。
如今時代飛速發展,在貿易和商業的推動下,有時也許我們不愿意去給予。我們有可能會對自己說:”我又不會得到什么,我為什么要給予,所以我不會給予。”但諸多事實證明,就算一點點給予,無關輕重,這也可能會產生持久的影響。給予并不意味著你必須要得到什么,最大的意義應該是懂得更多給予的智慧。當然現在出現道德綁架的現象也是比較多的。就拿最常見的來說,在公交車上發生的事情之一。一些老人總是會倚老賣老,認為年輕人就應該給老人讓座,但是年輕人也有累的時候,長時間高負荷工作讓人招架不住。當面對一些無理要求時拒絕也是理所當然的。自然而然老人也就不高興了,便拿出一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來說話,甚至一些過分的還要惡言相向,這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這也是給予為什么漸漸被框住,越少人去做的原因之一了。
熟話說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這樣我們在給予的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存在感。或許,獲得讓你可以滿足,但給予則是讓你在得到的同時也收獲到快樂。與給予相對的便是自私了。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荀子主張的:性惡論。自私它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但我們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去將我們的自私磨小一點。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有錢人是大大方方地小氣,窮人是小心翼翼的大方。曾經由一位富人,他擁有的財富很多,他搬家到一個新地方,但他特別自私,所以大家叫他“鐵公雞”。他高高在上,就認為自己與眾不同,也不屑與人交往。起初還有人會主動與他談話,但他都愛答不理,后來慢慢的也就沒人在愿意與他說話了。假以時日,他體會到了孤獨的感覺,并且日益劇增。如此相比下來,給予給人的感覺也就輕松多了。自私的人一旦面臨自己的利益與別人沖突時,會通過各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利益。
可是人生有太多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給予,給予可不只有給予他人,還有自我給予也很重要。自我給予是自身前進的動力,我們應當在合適的時候給予自己贊美和鼓勵,或者其它。這也將幫助我們養精蓄銳繼續前進。自我給予,自己給自己勇氣,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不堪。我們要先苦后甜,向未來的自己給予。期待從本身來看,它是美好的,給予自己美好的期待,獲得來自期待過程的快樂。雖然都說期待與失望成正比,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但也還是有很多人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所以給予自己期待認真面對生活。
給予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了支持的力量,毋庸置疑,給予在有時候是非常難的。可能會花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但它的的確確很重要。我們能通過給予,與自己關心的人和關心自己的人有更加美好的關系,有更加濃厚的感情。給予的發展性,雖然時代在不斷發展,道德綁架也存在,但我認為給予是不會被淹沒在時代之中。伴隨著貿易和人際的擴大,給予也在增長。像火遍全球的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給予了周邊國家帶了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增長,也給那些沒有參與其中的國家借鑒。所以給予是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給予是一種快樂,請適當給予,享受無限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