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感動中國人物的優秀作文
看感動中國人物的優秀作文
節目《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元宵節前后推出。看感動中國人物的優秀作文,我們來看看。
【篇一:感動中國】
感動,它像一把火,給我們送來了溫暖;感動,它像一根蠟燭,給我們帶來光明;感動,它像一把傘,為我們遮風擋雨;感動,它像……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讓我們感動。那些感動“驚天地泣鬼神”讓我們為之震撼。
今天,我們看了節目《感動中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胡忠、謝曉君夫婦的所作所為。他們在藏區堅守指教12年。在這之前,他們都在成都中學當教師。2000年,胡忠的事四川一所福利學校急需教師,當時他想都沒想,毅然決然地前去支教。3年后,謝曉君帶上年幼的女兒,也去四川支教了。高原的天氣讓謝曉君腰酸背痛,可她卻不肯去看病,依然堅持著。
他們帶上三歲半的女兒,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
這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怎能不激勵我們我們的奉獻自己呢?事實上,感動不僅僅是舍己為人,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讓座,同學有問題時,專心致志的幫助他們一起度過難關,甚至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這些小事雖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也不足以堪稱偉大,但卻能溫暖我們的心,讓我們沐浴在美德之中。
胡忠夫婦是平凡人,但他們卻做了不平凡的事。他們是偉大的,值得我們學習!
【篇二:感動中國】
2008年5月12日中午14點28分,一場達里氏8·0級的大地震在汶川震開,破壞力度達11級,在短短幾天內,四川、陜西、甘肅、重慶等幾個省份遭到地震不同程度的破壞,震壞了大半個中國,也震傷了我們中國人的心。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地震中,我心酸,家園被毀,有的人失去了孩子、丈夫,有的孩子成了孤兒,生死離別的場面,許許多多的人被無情的樓房壓死的場面,都讓我們涌出淚水;我敬佩,敬佩我們的人民子弟兵、退伍突擊隊隊員、志愿者、教師、醫生。他們一直堅守崗位,和時間賽跑,爭分奪秒地搶救受難群眾,只要還有一絲希望,搶救行動永遠都不會停止,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我感動,來自全國人民獻出的愛,有的義演、募捐、獻血,有些地方也派出醫療隊,國家也派出搶險隊,提供糧食、醫療藥品等物資,在這一刻,民、兵、官的心緊緊相連;我感嘆,面對自然災害,人類的生命顯得如此脆弱、渺小,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堅強、選擇反抗,那些被埋在廢墟中的受難者一直等到救援人到來的那一刻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一切一切的救援活動、捐助活動都充分地體現我們中華兒女強大的凝聚力。
自然災害是很難避免的,可是,只要我們有堅強的毅力,同樣可以戰勝困難,書寫更多的美麗,創造更多的不平凡。家園被毀了,我們可以重來,因為在我們的身后,有許許多多的同胞在支持著,失去的親人,也應該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擦干眼淚,不能一直沉淪在痛苦中,學會樂觀,重新振作起來,把我們失去的家重新建立起來,這是對死去的同胞最好的承諾,要堅信,或活著就是希望,國家的光明前景還需我們去關注、去開創,美好的未來在等著我們!
【篇三:感動中國作文】
開學了,我們懷著好心情,回到了學校。今天又要看一年一次的節目《感動中國》。
今天下午的第二節課就開始播放了。令我最感動的是一對夫妻,丈夫叫朱敏才,妻子叫孫麗娜。大家都認為他們倆退休后會回到北京過日子,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不僅沒有回到北京,反而還到了一個村莊去教學。夫妻倆把所有的心都注重在了孩子們的成長之上。后來,因為孫麗娜長期受紫外線的照射和長期吃不到菜,所以視力就開始慢慢下降。有一天,一個孩子來給孫麗娜送菜,但是那個孩子本身家里就窮,吃不上菜,好不容易弄來的白菜葉,就給教師送了過來,這讓她非常感動。不久,與她風雨同舟的`老伴終于堅持不住,倒下了。經過醫生們的搶救,朱敏才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
我們的教師又何嘗不是這樣,雖然沒有他二人做得多,可是,教師們也在為我們的前途著想啊!并且我們生病的時候,教師還費盡心思的照顧我們。可是,我們就是不聽話,不像那些孩子,知道教師生病了,自己家明明窮的都快不行了,卻還要照顧教師。我們呢?教師讓我們幫他干些活,我們還不情愿干。
教師說我們,我們心里還不服,光想跟教師吵一架;教師留的作業總不能按時完成。我們若要有那樣的教師,便是我們把腸子悔青也不會安心的。
今天看節目《感動中國》,我頗有感受。
【篇四:感動中國】
生活因愛而精彩,因為愛的存在,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在我們的身邊,也常會有一些人,一些事,讓我們感到溫暖和感動,甚至是強烈的震撼!
常人看來,要捐獻器官是件很難的事,因為大多數中國人認為人死后要留個全尸,既然完整的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的離去。更別說捐贈人自己了,可是有的人卻不那么認為,她寧愿放棄人生最后一線光明,為三個眼病患者帶來了光明,她就是王飛越,那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稱贊!
46歲的王飛越是四川巴東縣中醫院護師2001年8月查出肺癌。彌留之際她要求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讓他人重見光明。為了保護角膜她又曾拒吃止疼藥最后要求醫生撤掉氧氣和急救藥物放棄對她的治療。在王飛越去世后的第二天,她的一只眼角膜被成功移植給三個眼病患者。三臺手術均獲成功。醫生打開手術者眼睛上的紗布,他們在這一刻終于看見了光明。王飛越捐獻角膜的義舉在巴東縣引起了強烈反響,一整天前往吊唁的人絡繹不絕,其場面在巴東前所未有。
多么感人的事跡啊!在此,我要向她表示由衷的敬意!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抉擇啊!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像王飛越這樣感動我們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就像一支蠟燭,在黑暗中,毫不猶豫地選擇犧牲自己,也要給大家帶來光明,點亮生命!其實她并沒有死,她那舍己為人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這樣的人何嘗不讓我們感動?
【篇五:感動中國】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心,緣于愛。
節目《感動中國》讓我明白:因為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回鄉務農,扎根并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團隊,因為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戰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為親情之愛,有了身患絕癥,為了孩子未來的苦繡節目《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
愛,超越年齡,階層、民族,在這些不同的職業,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愛還可以傳承。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后的母親和女兒,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場的眼淚,還收獲了對社會的信心。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于有愛,在于堅持愛,傳承愛。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
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去擁抱那些讓我們感動的人,讓愛的力量充滿整個中國,讓愛充滿千家萬戶,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愛中,讓愛傳萬家。
【篇六:感動中國】
有一種愛,一生一世的為你好,那就是母愛;有一種愛,一輩子關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報,只要你能夠健康,幸福;有一個人需要你用盡一生一世的感恩,那就是母親;有一個人需要你用一生去銘記,那就是母親!——題記
今天我看了一場激動人心的頒獎典禮,也就是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這個頒獎典禮讓我心潮澎湃。
有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87歲;為了事業,為了中國的發展,他任勞任怨,連回家也很少。也有拾荒助學的“五保”老人劉盛蘭,92歲,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舍不得買,卻在貧苦交加的17年里,將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來的錢,毫不猶豫地捐獻給了全國各地的貧困學子。更有為了兒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母親,姜春梅,84歲,有一年,有一個小孩溺水,方俊明見了,二話不說一頭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頸椎骨折并導致高位截癱。母親勸導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還有許多許多讓人感動的人物,他們不畏困難,堅持不懈,只為了能夠幫助到別人,也幫助祖國!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方俊明的母親。
她任勞任怨地照顧她的兒子,也從不說苦,也從不說累。自從那件事發生之后,方俊明媽媽就一直開導她的兒子,讓他兒子也不再傷心,但是這些年也發生了許多事,方俊明妻子的離開,方俊明爸爸的去世,也對他們的生活有不少打擊。家里的重擔也都壓在了方俊明媽媽身上,她每天起早貪黑,早上五點起來做早飯,晚上等到兒子,孫女都入睡了,才敢漸漸入睡。23年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都是靠母親來背,她為兒子洗衣、做飯、洗腳、擦身子,有時候腸胃不好,大小便失禁,都是母親及時的換洗。
在天氣好的時候,想讓方俊明下樓透透風,散散心,就從二樓,一步一步艱難的背下來,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堅持。現在方俊明女兒長大了,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方俊明心里也少了一份負擔。但是方俊明最擔心的還是自己的母親,母親已經老了,也漸漸背不動他了,他就是希望自己的母親能夠歇一歇,享享清福。但是方俊明母親并不是這樣想的,她覺得兒子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還是自己照顧的比較放心,只要還走的動,就要把兒子背下去,照顧下去!
母愛是多么的偉大,母愛是多么的無私,讓人催人淚下,看了這次頒獎典禮,我的感觸很深,覺得看的很有意義,也有很大的收獲!
【篇七:感動中國】
今天下午的第二節課,我們觀看了2023年度的節目《感動中國》欄目。
在這些感動人物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朱敏才和他的妻子孫麗娜。朱敏才以前是赫赫有名、大名鼎鼎的外交官,退休后,人們認為他們夫婦倆會回北京安享度日,但是他們沒這么做,他們去了貴州山區去教那里的小朋友。朱敏才和孫麗娜在那里教書十年,山里很貧窮。孫麗娜睡覺的小屋連著學校的廁所,一開后窗戶,臭味就從后窗戶里飄出來,臭的晚上孫麗娜帶兩個口罩還睡不著。
他們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山區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光,可是這十年里他們卻沒有和自己的親生女兒吃過一頓團圓飯。雖然山里什么都沒有,但是朱敏才和孫麗娜還是去那里教書。他們沒有到北京去安安心心的養老,而是跑到貴州山區里去教書。
讀了朱敏才和孫麗娜的故事,我很感動。比起我自己,我差的很遠:我不愿意到山區那里,因為那里很窮,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玩具、沒有衛生所……那里有可能吃不上蔬菜、那里的孩子臟……但是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卻跑到那里主動教書,不畏條件惡劣(因為山里沒有蔬菜,所以孫麗娜奶奶患上了眼疾,朱敏才爺爺因為不適氣候患了很嚴重的病。朱敏才爺爺說過,即使退休了,也要對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這使我很佩服,我要像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一樣,不嫌棄山區的小朋友,還要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不管是老人還是青年。
我要向他們一樣,對社會作出貢獻。
【篇八:感動中國】
感動,它像一把火,給我們送來了溫暖;感動,它像一根蠟燭,給我們帶來光明;感動,它像一把傘,為我們遮風擋雨;感動,它像……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讓我們感動。那些感動“驚天地泣鬼神”讓我們為之震撼。
今天,我們看了節目《感動中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胡忠、謝曉君夫婦的所作所為。他們在藏區堅守指教12年。在這之前,他們都在成都中學當教師。2000年,胡忠的事四川一所福利學校急需教師,當時他想都沒想,毅然決然地前去支教。3年后,謝曉君帶上年幼的女兒,也去四川支教了。高原的天氣讓謝曉君腰酸背痛,可她卻不肯去看病,依然堅持著。
他們帶上三歲半的女兒,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