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秋·幻想·收獲-1718字作文
南方的秋總是姍姍來遲,生活在被高樓大廈遮擋著視線的城市,看不到凋零的葉,看不到累累的果實,看不到秋已來的跡象。秋給我的感覺總是那么的模糊,若不是夜提前的到來,若不是朝暮的微涼,若不是媽媽的囑咐:“天涼了,出門記得多穿衣服!”我以為還是夏未曾入秋,有時還為天氣的悶熱而牢騷不停。
就這樣不經意間的,已步入深秋。若繼續沉淪,只會擦肩而過,我想我應該去找尋。南方的秋總是姍姍來遲,生活在被高樓大廈遮擋著視線的城市,看不到凋零的葉,看不到累累的果實,看不到秋已來的跡象。秋給我的感覺總是那么的模糊,若不是夜提前的到來,若不是朝暮的微涼,若不是媽媽的囑咐:“天涼了,出門記得多穿衣服!”我以為還是夏未曾入秋,有時還為天氣的悶熱而牢騷不停。就這樣不經意間的,已步入深秋。若繼續沉淪,只會擦肩而過,我想我應該去找尋。借著國慶放假的機會,我想回家看看。盡管一路的顛簸,從早上九點一直到晚上九點才拖著一身的疲憊踏下車門。一陣風襲來,我微微顫了顫,果然家鄉冷多了。
就這樣,我被融入家鄉的夜色中。遠遠的看到一盞亮光一晃一晃的靠近我,終于在離我一百米左右的時候,聽到既親切又熟悉在夢中也經常被喚醒的聲音,“妹妹……”(妹妹算是我的乳名吧,打小家人就這么叫著我)我興奮著提著行李就跑了起來,“媽……”我知道我的聲音有些顫抖,眼眶有些濕潤,而我把它歸結為激動,久未見媽媽時的喜悅。
盡管黑夜吞噬了光亮,卻阻擋不了我們之間親情的流動。借著手電薄弱的光,我牽著媽媽的手,母女邊聊邊往家走。因為是晚上我也沒太注意家鄉的變化,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曬進來的時候,我爬了起來。輕柔還未完全清醒的雙眼,走到窗前,拉開窗簾,推開窗戶,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家鄉的空氣就是好,清晰、自然、少污染,讓整個人也變得輕松快活起來,這就是我一直盼著回家的原因之一。久居都市,那種浮華、喧囂甚至嘈雜,空氣中夾雜著塵埃與噪音時,總是讓人有些受不了。就想返璞歸真,回到自己的家鄉,我也就成了一個十足的戀家女孩。夏日看不到滿天的繁星,總是感慨星星沒有家鄉的多,月亮也沒有家鄉的圓。望著窗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片的有些耀眼的金黃,微風拂過,卷起一層層波浪,順著風飄來的是一陣陣的稻香。我閉上眼,陶醉其中,不愿醒!聽說過不了半個月,這里就可以收獲了。這可是凝聚著農民伯伯一年希望的金色海洋,是他們辛勤耕作后的盼頭,我仿佛看到了他們的蠢蠢欲動,只要一成熟就奔向田野,收割一空。
在文人眼里,秋總是五彩斑斕、詩情畫意的,其實農村的秋,是最繁忙的季節,是被疲勞、困乏所包圍的喜悅。因為稻谷成熟的時間很短,早了不能收成,晚了就容易掉落,所以,一到時間就起早摸黑的搶收,而且還得趁天氣好,否則天氣變壞了,那就麻煩大了。所以早出晚歸,揮汗如雨應該才是農民們秋收時的最真實的寫照。這時腦中閃過幾幅畫面:第一幅:在雷雨交加的日子,田野中有幾個披著蓑衣,帶著斗笠摸樣的人。前面有一個人跟在牛后,一手執鞭,一手扶著耙,還時不時的叱喝著,犁田在伴隨卷卷泥花中繼續。
后面的三、四個人,不相上下的排成一字型,弓著背,左手拿著一把秧苗,右手迅速的從左手捏過一或兩顆秧苗(大顆的一根,小的兩根)然后插在剛犁過的田中,不一會兒,在他們的前面呈現的是橫縱都整齊,在雨中聳立的秧苗了。在茫茫的田野中種下了一片綠,這就是春日里的播種。第二幅:夏日烈日炎炎下,幾個戴著草帽的農民,卷著褲腳,揮著鋤頭,在田里橫七豎八的來回移動,推出去又收回來,一顆顆雜草在他們的鋤頭下被埋葬。
在他們前面有個男子在撒著顆粒狀的東西,那是在灑化肥,希望它們快快長大。這就是夏日里的耕耘。第三幅:整個背景是金黃色的,彎彎的鐮刀伸向它們,聽到“嗦嗦嗦”裂骨的聲音,稻穗彎了腰,農民伯伯是笑彎了腰,那爽朗的聲音劃破了天際。盡管腰酸得有些直不起來,可臉上還是洋溢著幸福,因為他們正在收獲一個秋。第四幅:一家老少,在大廳里圍成一個圈,中間放著一盆炭火,木炭在一點一點的燃燒著,熱量在傳遞、在擴散,溫暖著火爐旁的人們。
他們聊著、笑著,伴著火苗霹靂啦啦的聲音度過了整個寒冬。春天里的播種、炎炎夏日里的耕耘、金秋時節的收獲、隆冬里火爐旁的幸福,構成了農家一年的生活輪回。而秋日里的豐收是他們的最大愿望,從對聯里的五谷豐登足以見證。秋收讓春種和夏耘便有了意義,也為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建立了物質基礎。鄉親們在秋日里收獲的是一年辛苦的耕耘,而我在這個收獲的季節里又將收獲什么呢?我沉思著,這時耳邊傳來的是“妹妹,起來吃早飯了。”這時老爸親切的喊著,此刻,我頓然醒悟,我想我明白了,明白了我在這秋日里的收獲……折疊起這一頁的秋,收藏于心底。于是轉身,嘴邊泛起了微笑,吃早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