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天津高考滿分作文《中國面孔》,開頭一句,翩若驚鴻
原標題:天津高考滿分作文《中國面孔》,開頭一句,翩若驚鴻
高考天津卷出過一道作文題“中國面孔”。這個題目可以很大,因為它的范圍為“中國”;也可以很小,因為它涉及具體的面孔,當然這些面孔匯聚到一起,是可以代表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形象的。
所以,我們可以采用以點帶面、以小見大的手法構思此文。從題目的相關提示可以知道,“中國面孔”是無論走到哪里都胸懷家國的杜甫,是苦心孤詣、潛心鉆研的屠呦呦,是那疲憊但甘之如飴的微笑,是用勞動創造價值的雙手……看了這些,我們就應該有了構思立意的方向。
下面這篇高考滿分作文《熠熠生輝的中國面孔》是怎么寫的,又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呢?
對學生來說,這個作文題不難寫,但也不容易寫出彩。本文是怎么脫穎而出的?
首先,采用了化大為小的寫法。
有的作文題看起來比較“大”,我們就可以先“化大為小”“變抽象為具體”,比如題目為“感受生活”,就可把它變為“感受生活的詩意”,比如作文話題為“中國味”,就可以從美食、戲曲、瓷器等具體事物入手。
本文正是這樣,先用一個個不同職業的個體來形象化“中國面孔”,讓“中國面孔”更鮮明可感。
其次,能以點帶面。
好的作品,都不只是在表現個體,而且在借個體寫一群人或者一代人。像近日火爆網絡的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就是這樣的,它不僅敘說了二舅的一生,還展現了很多歷經坎坷但始終不屈的老百姓的一生。很多人之所以感動得不得了,是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祖父輩、父輩的影子。
本文在寫完根雕大師徐谷青之后,還提及了剪紙、繪畫、書法等中國傳統藝術;在寫了主持人董卿之后,還提到了各行各業像她一樣敬業的人;在寫普通人時,沒有寫某個人,而是寫了一類人。文章就有了廣度和深度,讀者從中看到的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類人,然后是一城、一國人。總之,心有乾坤,文有格局。
還有,語言很有張力。
有些話看起來很普通,沒有華麗的詞語修飾,沒有感嘆號增加氣勢,但是卻能帶給人無窮的想象空間和力量。所謂有張力,大概就是言淺意深、紙短情長之類吧。
“許多人在我們眼前匆匆一瞬,卻在我們的腦海里留下了一張張清晰的面孔”,一瞬與永恒,眾生與個人,在一句話里交匯,樸實而驚艷,翩若驚鴻;“不只在繁華爛漫處、街頭巷尾中,不只在風雨交織里、雷電交加下”,營造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在每一個白天和黑夜里,在每一處富饒與貧瘠處”,一句話穿越萬里與千年,頗具時空感。這些,只有有一定文字功夫、對生活有深刻感受的人才寫得出來。
本文也有不足,要是能描繪一下根雕的樣貌,能具體寫一寫董卿主持時的談吐、語氣或者表情,哪怕只是一句話或者幾個詞語,內容也會真切很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