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來看高考作文評分細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②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③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墨子)④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⑤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古代先賢有很多關于幸福的言論,至今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輝,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有些語句在新的時代下又可以辯證思考,從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闡釋。
讀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任意一兩句為基礎,結合社會現實,寫一篇文章向校文學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談"欄目投稿。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作文閱卷說明:
閱卷前老師們要認真領會教育部考試中心下發的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評分參考》中的“作文評價整體要求”,特別是“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境與任務要求”的要求。
(一)題意的理解與評判
1.命題意圖:
①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側重古為今用,鼓勵學生創造性繼承、創新性轉化古人的思想財富。②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③以真實可感、有意義的情境來驅動學生書面表達。
2.審題立意參考:
(1)從任務類型看,這是一道語言類材料作文。寫作這篇作文,要注意規避三個誤區:一是脫離語言材料的具體語境意,二是在曲解原意的基礎上搞“創新”,三是漠視情境要求,泛泛而談。
(2)五句話所包含的幸福觀詮釋
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語出老子《道德經》,其所蘊含的對幸福的理解是:幸福與不幸福之間是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之間互相依存,互相轉化。②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語出《論語·述而篇》,其所蘊含的對幸福的理解是: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是獲得幸福的基本前提;精神上的幸福大于物質上的幸福;幸福與道德密不可分。注:孔子并不反對物質上的幸福,比如“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論語·里仁》)③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語出《墨子·兼愛上》,其所蘊含的對幸福的理解是;天下人彼此相愛才太平幸福,互相仇恨就會混亂而陷入不幸福。④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語出《孟子·盡心上》,其所蘊含的對幸福的理解是:家庭和睦相處,親人俱在則幸福,無愧于人,內心坦蕩則幸福,師長在培育人才的過程中體會到幸福。⑤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語出《岳陽樓記》,其所蘊含的對幸福的理解是:作為士大夫,當承擔起某種社會責任,以天下為己任而幸福。
(3)審題立意,強調學生的具體語境意識,不可天馬行空任意發揮,任何刻意曲解,為辯證而辯證,為質疑而質疑,可視為“基本符合題意”或“偏離題意”。比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排斥的是“不義”,而非“富且貴”。再如,“結合社會現實,寫一篇文章向校文學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談”欄目投稿”是告訴學生審題立意是要在“談幸福”范圍內。拋開材料五句話的具體語境,孤立地談幸福,甚至談其他,可判為“基本符合題意”或“偏離題意”。
(4)鼓勵學生利用新時代的新素材寫出新意。先賢的幸福觀固然有其時代適應性和局限性,但和我們今天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必然有共通之處,鼓勵學生辯證看待,褒貶適度。學生只要找準結合點,也可以視為一種創新。鼓勵學生選取正面典型闡述圣賢言說的同時,更要鼓勵學生對現實社會中的問題有所關照與反思,這是重點。拿古人說事的文章原則上不能上42分。
(5)觀點及論證均與材料內容及含意無關,忽視任務指令,另起爐灶的,視為“偏離題意”。
(二)“等級評分標準”的補充說明
1.內容部分:根據作文命題和考生答題實際,以“題意”“中心”和“內容”為重點,全面衡量,綜合分等記分。“題意”“中心”“內容”中有兩項在上檔,同時“情”亦在上檔者,可根據文章實際,在上一等中、低檔記分。
2.表達部分:以“結構”“語言”為重點,全面衡量。“結構”“語言”中有一項在上等,同時“文體”或“字跡”有一項在上等者,可根據文章實際,在上一等中、低檔記分。
3.記分應綜合考查內容與表達兩部分,一般情況下不跨等記分。
4.“基本符合題意”,表達項最多在一等下限記分,發展等級不能超過15分(總分不超過45分)。
5.“偏離題意”,內容項和表達項均不超過三等記分,發展等級不給分(總分不超過20分)。后三點,如有特例,可集體商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關于基礎等級“內容項”的評分說明內容項含“題意”“中心”“內容”“思想”“情感”五點,既要綜合判斷,又要依據具體命題意圖突出評判重點。如對“內容”的判斷必須結合“題意”和“中心”,“題意”在第三等次的,“內容”不能再視為“充實”或“較充實”,“中心基本明確”或“不明確”的文章,“內容”也不能視為“充實”。對內容的評判還必須與表達相聯系,“內容”是否充實,不光看材料運用的多少,還要看材料的組織是否具有內在邏輯,是否形成有機的整體;“中心”是否明確,也與文章的結構組織密不可分。
(四)關于基礎等級“表達項”的評分說明表達項含“文體”“結構”“語言”“字跡”四點,應重點考察“結構”和“語言”。“結構”的判斷應重點關注“文脈”是否清晰,語意是否連貫,“結構完整”的文章,必須有清晰的文脈,前后段落必須連接為有機整體。對“語言”的判斷應參照文體和表達內容,重點關注表意是否準確,語氣是否順暢,文風是否端正。提倡平實簡潔、富于思辨的文體風格。
(五)關于發展等級的評分說明
1.不宜把發展等級分的標準定得過高。應從高中學生實際出發,保證大多數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等級分,有較強寫作能力的考生,能得到較高的發展等級分。
2.發展等級分與基礎等級分之間應有聯系,但不一定是成正比例。在基礎等級段得分較低的,在發展等級段可得分較高。但在基礎等級段評為四等的,原則上不給發展等級分。在基礎等級段評為三等的,發展等級分最多不超過12分。
3.發展等級段16個評分點中,有一點突出可得滿分,兩點比較突出可得滿分,三點達到要求可得滿分。其他情況按此標準折算。即只一點比較突出給10分,一點達到要求給6分,兩點達到要求給12分。
4.所謂“達到要求”,指基本符合發展等級段評分點的要求。“比較突出”指全面符合某個評分點的要求,“突出”指不僅全面符合某個評分點的要求,而且在某一方面有優異表現。
5.“豐富”之“論據充足”一點,不是指舉例很多,因為“論據”不等于事實,它還包括道理,是與對事理的充分論證分不開的。
6.“有文采”之“文句有表現力”,不僅是指排比、反復等句式表現出的“有氣勢”,而更應理解為文句在內容表現方面的有意蘊或簡明精確。
(六)其他“扣分”事項
1.有確鑿證據判定考生的文章是按照某一篇文章仿寫的,且構思、內容、文字等與仿寫的文章有許多相似之處,該文的實際得分,按應得分數的80%執行。
2.無自己的構思立意,僅對作文題目原材料進行簡單擴寫的作文,基礎等級在三等及以下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3.文章每少50個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給一個總分,不再分項分等評分,最多不超過24分,也不再扣字數不足分。
4.照抄試卷中閱讀材料的,若照抄部分字數超過全文篇幅80%,總分最多不超過10分;字數占全文篇幅50~80%的,總分不超過24分;低于50%的,根據實際情況在25~42分的范圍內記分,個別文句的引用除外。
5.缺少標題,扣2分;只寫標題給2分;1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