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推薦的高考滿分作文《我愿意》,表達精美,實屬上上乘
人民日報微博只分享過一次高考滿分作文,共八篇。今天的《惟愿此心無怨尤》就是其中一篇,這里把標題改為“我愿意”。
先看作文,慢慢看,想想文章哪里不夠好,又有哪些地方還算精彩。
這是某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題,材料有兩段話,一段充滿詩意,一段特別溫馨,兩段的關鍵詞都是“值得”“我愿意”,都蘊含生活哲理且含有思辨性。所以,不管寫什么體裁,用什么題材,表達什么主題,作文都應該傳達出貌似不值得但“我愿意”之意。
此文的“我愿意”指的是一種隨心的生活態度,隨心但不忘本心,追尋自由但不自以為是,不媚世俗但不拒絕俗世,等等吧。高三學生能寫到這一層,已經很厲害了。
這是人民日報當時的微博,上面那篇《宿命》之前分享過,文章的主角是一頭為自由而戰的豬。
本文在語言方面尤為出彩,強過至少90%的學生。
語言精練。精練包括基本不說重復的話,不用多余的字詞,就是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意思。本文中的“我愿意”指向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狀態,一種是“壯闊”,一種是“安然”,文章在開頭僅用兩句話就都表達明白了,即“愿意酣暢淋漓地恣意揮灑”和“選擇寧靜淡泊地安于一隅”,能很好地提挈全文。
這篇也不錯。
語言優美。優美不是華麗,當然也不是毫無修飾,是有一些恰到好處的修飾,能準確又鮮明地表達意思,能適當地駢散結合、長短相間,文字具有畫面感。像“他們白眼向權貴,折枝為伊人”就是此類。
這篇的標題很有詩意,文中的語言一般。
語言有邏輯性。很多人寫作文東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語,真正的好文字,上下句都是有內在聯系的。像倒數第二段,“這般安然心底的細小滿足,我恐怕每一個當事者,皆以為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無意彰顯其超然絕俗、與眾不同。所以我這里,對其也不是贊美,而是認同”,仔細揣摩,那么長一段話,句句勾連,中心明確,不僅區分“贊美”與“認同”,還完美契合文中所有人物的精神世界。
這是一個復旦學姐的高三作文,語言的邏輯性也很強。
就現在來看,本文的缺憾主要是論據比較老套,可以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張桂梅。還有莊子部分可以略去部分大家耳熟能詳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