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全國1卷作文精準解析
點右上角關注,可讀更多文章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個題目信息量非常大,可寫的點很多,上手容易;但是,題目也有刁鉆的一面,如不細心斟酌,很容易被命題者帶進溝里,造成偏題離題。
首先,這個題不是用來寫體育鍛煉的,也不是簡單寫身體強弱的。它有著一個遞進的邏輯鏈條:身體——精神——國家,即由身體的強弱變化,到精神的強弱變化,再到國家的強弱變化。三種情況都可以獨立成篇,但越往后者越優。
其次,可單寫至強者因濫用其強轉為至弱,以美國為例;也可單寫弱者經過增益其所不能由弱變強,如中國;還可以兩者對比來寫。
再次,“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通過今昔對比,表現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帶領中國人民,由弱變強的戰斗歷程。
第四,“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新中國成立后,由窮變富,由富變強,固然是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的結果,但在歷史的每一個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善于抓住上天送給我們的每一次機遇,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常說的“天佑中華”。
第五,以上的各個方面,用來寫議論文,是很好的,用來寫記敘文,同樣很好,也就是把上述道理用故事的方式表現出來。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