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作文用甲骨文寫,只拿6分卻被名校破格錄取,后來如何?
提起甲骨文想必大家第一印象都會是:難。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曾經發布了“懸賞”公告,破譯1個甲骨文字,可以拿到10萬獎金;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甲骨文,真不是一般人會感興趣并研究學習、取得成就的,但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的,倒是有經典例子。
這個人就是10年前的“古文字達人”、“甲骨文考生”黃蛉。黃蛉是四川綿陽的考生,曾經兩次參加高考,第一次的成績很不理想,所以他選擇復讀。第二次高考的成績依然不盡如人意,他的總分是428分,因為分數過低,黃蛉沒有實現被復旦大學特招的心愿。
不過,黃蛉這個名字卻在當時迅速被傳播開來,原因是閱卷老師看到了一篇用甲骨文、青銅銘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字體寫出來的“天書”,一臉茫然過后只能選擇找質檢組,最后出動了川大的古文字專家,才將這篇作文翻譯成簡體字,由此,黃蛉成了眾人議論的熱點。
黃蛉面對媒體時說,自己對甲骨文比較感興趣,已經確認破譯的甲骨文有1000多個字,他會七八百個,參加考試時心里沒底,就靈機一動選擇用古字寫作文,為的是能夠另辟蹊徑上好大學。然而,黃蛉的這篇作文雖然寫了1個半小時,也非常特別,內容卻偏了題。
因此,這篇作文最后經專家和語文組的一致評定后,只拿到了6分。在網上,大家已經將這篇作文評為了當年的“最牛高考作文”,因此總體分數偏低的黃蛉會去哪兒讀書,備受眾人關注。最終,黃蛉被四川的一所高等院校破格錄取,兩年內實現了從三本到一本的“兩級跳”。
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黃蛉說,自己只希望過平靜的學習生活。學校最初的想法也是讓黃蛉保持低調,經過他們的古文字專家測驗,黃蛉的古文字基礎尚可,主要是現在對國學古文化感興趣的學生太難得,黃蛉雖是“偏才”,但如果好好培養,未嘗不能成為專一領域的新秀。
被名校破格錄取的黃蛉后來如何了?曾經讓許多同學羨慕的他,已經泯然眾人。原來,當時川大特意返聘了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何崝,對黃蛉進行專業的輔導,但2年后,何導師卻表示自己要辭職,不愿意再教這個學生,原因是做古文研究應該沉得下心,踏實、嚴謹,但黃蛉的表現有些讓他失望。
“找個中學生培養一兩個月,都可以認識上千個甲骨了。”根據何導師的講述,黃蛉雖然得到了好的教育條件,接受采訪時卻很喜歡夸耀與古文字無關的內容,說自己讀得懂連史學專家都無法全面理解的古典專著,觀點并不嚴謹仍然說得天花亂墜,這不符合古文字研究者的應有研究態度。
至于先秦文獻和甲骨文造詣方面,黃蛉始終沒有靜下心來學習,成績平平。故此,黃蛉只能轉到別的專業就讀,古文字研究這條路他很難走通了。小編認為,黃蛉的經歷有點像現代版的“方仲永”,一鳴驚人卻逐漸庸化,如果我們要成為專一領域的人才,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進步,靠著一時的眼光聚焦,終究是難以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