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苦難中覺醒讀《阿Q正傳》有感1000字_讀后感
苦難可以造就一個人的成功,同樣可以讓一個人滅亡。我認為這是我看完阿Q正傳的最大感受。在強者眼里,苦難是一塊磨刀石,不斷打磨只會讓自己越來越鋒利,而在弱者眼里,苦難是一個個無底洞,掉進去之后只有告訴自己:這只是一件小事,人生應該都會經歷的吧。卻從沒想過靠行動拯救自己。這正是阿Q慘淡一生的根本原因。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可謂是把當代農民不思進取、愚昧腐朽表現的淋漓盡致:為了證明自己姓趙,跑去趙家賀喜,被趙老爺打了還說是兒子打老子,看不起假洋鬼子整天裝模作樣,去罵他,結果又挨了幾棒子。這難道不是自討苦吃嗎?挨了打受了罵,還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可沒想到心理上高人一等,現實中卻從未被人看得起。所謂精神勝利法,不過是找到心理上的安慰,來緩解現實的不平衡,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借口,才能心安理得。這正是弱者的最大表現。
我對精神勝利法還有一種理解,就是盲目的自大或者無知。一個社會的投影的往往是一個國家的總體表現,在當時的社會,中國還處于封建沒落的時代,國家都盲目瞧不起他國,把自己視為天朝上國,平民百姓自然受到“熏陶”,即使是身處于苦難之中,還麻木的告訴自己這也是人生所要經歷的吧,狂妄自大,畏強凌弱,整天做著白日夢,不思進取。那些封建官僚們毫無良心可言,把平民百姓的基本生命當作手上的籌碼,隨意使用。敢問這樣的國家何來進步?魯迅先生恐怕早已認識到這一點,才寫出了封建統治下的阿Q。可是為什么阿Q后來參與了改革還是落到如此地步呢?因為雖說改革口號喊的響亮,可是人心卻從未改變,沒有根本改變思想,再怎么改革也只是一次放縱的打砸搶,借著這個噱頭進行的一次犯罪活動罷了。
我很慶幸生活在這么一個開放、和平的年代,這么一個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國家之中,中國作為幾千年來從未斷源的文明古國,早就懂得了自強的道理,想要立足于世界,找尋心靈的安慰只能再次挨打,想要站起來,就只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大力改革,發展創造,把每一次歷史的教訓都化為力量,“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從改革開放至今也可以毫不吝嗇地說,中國確實站起來了,我們擁有了強大的國家實力,擁有了世界話語權,下一步就是要讓中國人民的思想立起來,為什么我們的同胞在海外總是受到欺侮,雖然說種族主義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我認為,我們的思想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曾經看到了抖音上一條評論:“國外的月亮總是更亮”雖說這只是一句玩笑,但是也確實反映了我們的名族認同感,自豪感還不夠,有些事情是有一說一,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要表現一個中國人該有的自豪感,自己都不尊重,何談他人來尊重我們。阿Q正傳最后一句話:“阿Q還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孫繁多,至今不絕”,也正是警醒我們每個人不要成為下一個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