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記》觀后感3篇
《捉妖記》觀后感3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捉妖記》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捉妖記》觀后感1
《捉妖記》的宣傳陣仗很大,又是跑男助陣,又是大牌加盟,又是滿商場的玩偶立柱,這個夏天幾乎隨處可見這個萌萌的蘿卜精胡巴,不去看似乎都不那么可能。712的全國首映事實上已經是我的二刷了,早在之前點映的時候就有幸一睹胡巴,感覺實在不錯,于是二刷又來,聊聊這部絕對稱得上國產真人動漫CG結合完美的良心電影。
如果給這部電影框定一個主題:那就是一群人人妖妖圍繞著熊孩子胡巴的成長故事。
無論是男主角天蔭,女主角小嵐,還是一眾大小妖精官宦名流,所有的角色無一不是在陪伴這個小妖王長大。它呆萌可愛,通曉人情,本性調皮,而且似乎味道十分美味。女主想著拿它賣錢,傻白甜男主卻一直護著它,葛老板心心念念想把小妖王烹煮,一則享饕餮美味,二則鏟除妖王,心有千千結,欲下一盤很大的棋,然而終究事與愿違。當然了,小妖王胡巴不管怎么折騰,最后總能安然脫險。善良總歸是要戰勝邪惡的,故事大都如此。
事實上,《捉妖記》的故事情節相當簡單,但讓我想要二刷甚至三刷的沖動來源于里面出色的歌舞配樂和激萌的群妖亂舞。我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有預料到這會是一部喜劇,卻怎么也未曾想過這竟然是一部歌舞片!小妖的舞蹈配上極其恰如其分的歌詞描繪心境,實在是引人捧腹大笑,然而細細琢磨歌詞,還有種說不明道不盡的辛酸。捉妖天師再努力也只是為了生存奔波,妖精們選擇吃素也不能擺脫被追殺的命運,人妖皆有無奈,世事總有兩邊,羅剛能和竹高胖瑩和睦相處,但世界上依然有無數的天師和小妖勢不兩立。男女主共同飼養胡巴的那段歌舞也相當出彩,搞笑中不乏滿滿溫情,是《捉妖記》的最大特點。胡巴一直哭鬧如同不諳世事的頑童,然而誰都未曾料到它居然用牙齒咬了一家三口的圖畫,女主就此盤,以心換心,再也狠不下心賣掉這個小東西。
聊完歌舞秀,再聊聊一眾的大咖演員。一刷的時候我在短評里提到了鐘漢良飾演的葛老板,甫一出場,便激起無數少女心蕩漾,極致完美的畫皮技術,自戀狂狷霸道,拽的不可一世,光顧著看顏值擔當了,反倒忽略了葛老板這個真正意義上的反派角色。二刷細看,發現演技也著實夠的上女孩子們的嘖嘖贊嘆,告別了癡情男神的形象,這個葛老板壞的實在是很有魅力,無論是對鏡自照還是白馬入村,眉眼間有自信有戲謔有諷刺有不羈,直到宴席最后層層脫皮方顯出一絲絲慌亂恐懼。葛老板這個角色貫穿頭尾,為妖為人都多年,若是再多鋪墊一些,應是會更豐富些,在僅有的時間里,鐘漢良的表演稱得上驚艷,讓人有眼前一亮的記憶度。姚晨的搞笑大廚更是《捉妖記》中的一大亮點,提著菜刀一出場的大嘴,仿佛《武林外傳》的郭芙蓉附身,分分鐘在給某些電影里的小鮮肉做表演教程,你瞧,喜劇就該這么演!姜武也塑造了與以往稍顯不同的大叔形象,看似威嚴端莊,實則連半個燒餅都啃不起,小人物的前后反差躍然紙上,要的就是一個萌!
最后講講結局,奶奶追隨著竹蜻蜓的離開必然是導演埋下的伏筆,期待續集,更想知道熊孩子胡巴長大后會是什么樣子。同時也喜歡最后的主題曲,配上天蔭一步步離開的身影和胡巴抽泣的惹人心疼的小表情,格外升華。“失去了保護,才可以邁向成熟。離開曾經靠倚過的大樹,放開一切包袱,要義無反顧。”或許這就是《捉妖記》想講的成長,離開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只有獨立才能真正成熟。有點淚目,有點感動,有點難過,然而也是欣慰的。我很喜歡《捉妖記》這個立意。
最后的最后,還有一個吳莫愁的《舞底線》MV,第一次聽的時候還不大能接受,配上萌萌的小妖和胡巴倒是可愛的不要不要。很有誠意的一部片子,祝福大賣!
《捉妖記》觀后感2
在商家眼中,暑假無疑是影片上映的黃金檔期之一。在這段時間內,無論電影劇情多么狗血,故事多么老套,仍然會有數以萬計的學生黨“前仆后繼”買票觀看。然而,這種無厘頭的狂熱一度左右著票房,也左右著我們觀影的選擇。
幾乎所有的影迷,心中都會不約而同地產生疑問:究竟一部電影的優劣是什么決定的呢?或者說,如今什么樣的電影更受大眾青睞呢?
當然,這種問題只有電影專業的大學生才有資格作答,但我僅僅想以《小時代4》(以下簡稱《小》)和《捉妖記》(以下簡稱《捉》)這兩部曾紅極一時的電影,從淺處著筆,隨意談談自己的見解。前者我給它的定義是“不食人間煙火”,而后者則是“接地氣”。而我顯然傾向于后者。
首先,取材是電影的精髓,創新永遠是能抓人眼球的利器。這點上《捉》更勝一籌。“妖”是中國古老傳說中一個神秘的組成部分,以此為主題倒是十分接地氣。而這個字又十分難以把握力度,內容很容易涉及傳統意義上老套的降妖除魔,但本劇顯然只是借助這個神話講述了一個暖心的故事;與之相比,《小》整個系列是郭敬明將自己的創作首次搬上銀屏,無非是講述上海四姐妹的曲折人生經歷,新意不知從何提起。
其次,這兩部電影的定位,都是偏向于青春喜劇片的。所以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評判標準,應該是能否讓人感到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以及能否讓人發出會心一笑。
《捉》的片場總是笑聲不斷,無論是保護妖后的兩只妖,還是天水村的村民,無一不是和藹的好妖。而小妖王——胡巴更是成功地吸引了所有觀眾的注意力,真正讓人體會到何謂“心都萌化了”。在逗趣的同時,電影并沒有忘記打煽情牌,細膩地刻畫了人與人,人與妖之間的愛情、友情、親情,通過主角的表演和特技的加工,恰到好處地傳達給觀眾種種真切的體驗。少一分是沒有力度,多一分又成了矯情。可以說,這種接地氣卻又帶點小清新的風格,現今電影中是很珍稀的。
相比之下,反而是四爺的《小》,名字中無“妖”卻更具“妖”氣。這一部可以算得上是徹頭徹尾的苦情戲,顧里患子宮癌,席城被逼債人殺害,幾乎沒有一點歡聲笑語,給人一種難以言說的沉重。這便與本系列總的風格大相徑庭了。關鍵就在于影片中某些奇怪的因素,一瞬間的黑屏,長達八分鐘的俯視慢鏡頭以及最后一幕中四姐妹衣服顏色的講究等等。這些都是暗藏玄機的,比如穿黑色代表自殺者,無法升入天堂,穿白色代表天使,是專為接引而來的·······如果你也看過此片,那你能講清楚這些環節的用意所在嗎?相信我,去百度貼吧搜索一番后,你能夠得到一番毀三觀的深度剖析!像這樣的電影,讀懂已然成問題,又何談被它打動呢?
再次,要談談兩位導演的敘述方式。
許誠毅(《捉》的導演),就像是對陌生人,靜靜地訴說著這一段溫暖而浪漫的故事,介紹那些可愛的小妖精們,不存在任何理解上的問題。情節很簡單清楚,人物性格分明,故事也始終是沿著單線條發展。如果用三個字,我想只有“接地氣”最適合形容這部電影吧。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無論是抱著怎樣的心態觀看,都能從中找到不一樣的趣味。
而小四顯然更適合安靜地做一個作家,他潛意識將每個人都當作了知己,盡情發揮作家的獨特技能,使語言和畫面最大限度模糊化,含糊其辭,硬生生將一部青春喜劇片變成了一部懸疑推理片。觀他的電影,別說是從未看過小說的人看得云里霧里了,我讀過小說,卻也看得一頭霧水。他創設了一個仙境,可惜門檻太高,使人望而卻步。
可以肯定,既然取得了非凡的票房成就,那么這些導演以及他們的得意之作必然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但我的拙見是,電影終究只有走親民路線,真正接地氣,才能攻破觀眾們日益禁閉的.心門。
《捉妖記》觀后感3
前天中午,兒子輔導班回來后,打開電腦看《捉妖記2》,并積極邀請我一同觀看。可我這個老媽最看不得他坐在電腦前消磨時間,直接呵責一番就驅服在他的請求下。想想兒子上午剛學課回來,又在放假期,就準許他放縱一次。
昨天一大早,老公也打開手機看《捉妖記2》,這兩人不知道哪根筋抽在了一起,竟然同看一部電影,還不同時。
沒想到今天打開微信小打卡,準備完成作業時,上面赫然兩個字:電影。
印象中的電影已經是七、八十年代的黑白記憶,模糊的想不起故事情節,拍著腦袋也只有《媽媽再愛我一次》有點深刻,只記得當時在電影院,還為那個失去媽媽的小孩子流下了同情的眼淚,其它的連名字都想不起。
唉!又是一篇難搞的文字。
沒辦法,求助于剛上初中的兒子,他斜眼一瞪,也不出聲,拿起我的手機,擺弄一翻,就把手機置于我面前。
立刻打斗、吼叫、雜亂之聲充斥畫面,還沒弄清怎么回事,屏幕出來幾個歪歪扭扭的字:捉妖記2。
影片開場是一段歡快的開場舞,一胖一瘦兩只萌妖搞笑又有愛,讓整部片子充滿了熱鬧的氣息。
為了完成寫作,我只有聚精會神的看劇,啊!啊!……
小妖胡巴出現在永寧村,和一群穿著人皮的怪物在一起,不小心踩到血妖身上時,被摔到急湍的河流中,九死一生漂泊至清河鎮,又被一群小孩子當作妖怪追打。
胡巴的父親宋天蔭帶著母親小嵐踏上尋父之路,在義薄云天的天師堂堂主云青的幫助下,二人得知天蔭父親宋戴天的護妖軌跡后,想起了自己的兒子胡巴,宋天蔭一直有個念頭:人和妖不能生活在一起。在天師堂,他們看到了思念沙丘上的刺妖,因為思念兒子,爬在思念沙丘上憑借念力,看到小刺妖出現的身影,激發了小嵐尋找兒子的決心。
而重回永寧村的胡巴再度被妖王追殺,顛沛流離逃亡時結識大賭徒屠四谷和一只妖怪笨笨,三人一起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但又因屠四谷欠下的巨額賭債橫生諸多波折。
故事情節并不曲折,最后天蔭和小嵐終于在眾人幫助下戰勝赤天霸,找回胡巴團聚一堂的合家歡故事。
其實對電影我不排斥也說不上喜歡,看后也只覺得鬧劇一場。
1.人妖情
故事中最有看點的就是小胡巴找到父母的那一刻,被雙親抱在懷里的感覺我深有體會。我為人女,又為人母,失去的悲傷和得到的喜悅,在他們重聚時激動的流下了熱淚。我是個很感性的人,見不得悲歡離合的場景,看他們一家三口享受天倫之樂我和小胡巴一樣開心。
“人和妖不能生活在一起”,一直是宋天蔭做為父親掛在嘴邊的話,從小所受的人妖兩界論,生生把他和兒子天隔一方,在刺妖母愛的召喚下,尋找小刺妖時讓他知道了人有善惡,妖也不全是壞的。
感受:人、妖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善待自有回報。
2.賭徒情
屠四谷這個角色由著名影星梁朝偉出演,不愧是老戲骨,把一個賭徒心態演繹的活靈活現。隨著劇情進展,一個到處騙錢而又欠債的賭棍,最后卻被一個小妖感動了。不得不說這是本劇的一個反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屠四谷的人生格言里,只有錢,沒有情。就在胡巴和家人強行分開時。他竟然是:“家人值多少錢”。并罵笨笨,笨到開花。
當他變魔術被截去四肢時,沒有人同情,只有那個想要被他賣掉的小胡巴為他哭的稀里嘩啦。不能不說,小胡巴的眼淚打動了屠四谷。擁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不管何時何地感化別人也能救贖自己。
3.缺憾
縱觀整劇,沒有多少看點。雖然喜歡小胡巴呆萌的形象,清純的“胡巴、胡巴”的叫聲,很好聽。但它朝人吐口水反成了故事的亮點,極不可取。不知看了此片的小朋友,有多少被它所誤導,做出不尊老愛幼的表現。再者情節不怎么吸引人,沒有朝代,主線不清晰,結局也沒有和影片開頭呼應。
有嘩眾取寵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