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壞習慣》讀后感
《再見了、壞習慣》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再見了、壞習慣》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再見了、壞習慣》讀后感1
今天,我讀了《再見了、壞習慣》,這本書。這是一本讓我們學生養成好習慣的故事書。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夭折的天才。
有一年,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了某省一名最聰明的學生。他的成績很好,但他生活不能自理。后來,他上了大學。離開了父母,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孤獨無助。最后,他對生活、學習幾乎失去了信心。就這樣一個有前途的學生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夭折了。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夭折了。很多人認為,這個主人公走到如此地步,是父母的問題,不是他自己的問題。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他既能把文化知識學得那么好,為什么不能學好生活的基本知識呢?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習慣就像一雙舒適的`鞋子,越穿越舒服。讓我們一起養成好習慣,塑造最棒的自己。
《再見了、壞習慣》讀后感2
在暑假期間,我先閱讀了《再見了,壞習慣》這本書,這是一本能讓我養成好習慣的書。
這本書重點強調了“習慣成自然”這個道理。我來講個故事:有一個人他一心想找到五彩石,在沙灘上找了好幾年,每當摸到一塊正常的石頭就扔進海里。有一天他終于找到了,可是卻因為養成了習慣而扔掉了那塊五彩石。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成績很好的學生被一所大學錄取了,可是才兩個月他就哭著回來了。為什么呢?就是生活不能自理。他的父母認為孩子學習好就行,其他不用管。于是他過上了什么都不用做的“幸福”生活。上了大學,他離開了父母,卻什么也不會做。才兩個月的大學生活被迫終止了。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習慣和人的關系就像主人和仆人,習慣約束我們,讓我們不得不按照它的指示做。所以讓我們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