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后感(精選10篇)
名人傳讀后感(精選10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傳讀后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人傳讀后感1
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位名人。
我領略了天才們的創作與艱辛,夜以繼日忘我的工作我看了都覺累,唯一一處讓我覺得好笑的地方是:米開朗琪羅在教堂畫壁畫時,有個人侮辱他的畫,米開朗琪羅就把他畫進壁畫中的地獄,那個人便找教皇說理,教皇說,如果把你放進煉獄中我可以救你,但到了地獄是沒人救你的。
面對反對者的攻擊,他有時逃避,但更多的是用自己完美的創作攻擊他們。貝多芬在完全耳聾和病痛的情況下還創作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多么令人感動、驚奇和同情。他們的一生都在孤獨的創作中度過,友誼是他們寄托感情的唯一方式。
我在繼續欣賞著,讀多遍后可能會有更深的感受。
名人傳讀后感2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牢牢把握住我的靈魂的是貝多芬。我深深地被他那傳奇般的人生所震撼:他出生在一座風雨飄搖的舊閣樓里,童年在父親的酗酒與暴力下度過,被迫研習音樂。他十七歲時母親便去世了,便不得不獨自挑起家庭的重擔。
自1796年起,他的聽力便開始逐漸衰弱,直到1815年他完全喪失了聽力。他的一生都在飽受著肉體上殘疾的痛苦以及精神上兩次失戀和不肖侄子所帶來的無限悲痛中度過,可就是在這種境遇下,他憑借堅韌的毅力以及不朽的才能譜寫出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佳作。
尤其是《第九交響曲》,那對歡樂的追求與歌頌,正是他面對命運,百折不屈精神的真實寫照。“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這是貝多芬對他人生的吶喊,也是他創造不朽佳績的動力所在!
名人傳讀后感3
看了《名人傳》,我覺得我們不需要因一次兩次的挫折而唉聲嘆氣,成日愁眉不展,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轉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用明亮的眼睛發現生活的美——那時候,我們就會驚嘆——很多我們認為難以解決的事,都在不知不覺中被解決了。能夠這么做,我們也一樣是成功了。
現在有許多人,遭遇了一丁點的挫折就沮喪、逃避甚至輕生,然而,他們想過嗎?死,只是對走了的人是一種解脫,而他們的親人、朋友和關心他的人呢?他們會傷心,會哭泣。輕生的人,對挫折,選擇了無奈,選擇了逃避,但貝多芬面對挫折,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這樣為別人帶來歡樂的人,才是偉大的!我們面對挫折,也要像貝多芬一樣,不要迷茫,不要逃避,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冷靜地、坦然地面對人生,堅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跨過難關。
朋友呵!人生難免會有磕磕絆絆,生活也并非充滿了鮮花和掌聲。面對挫折,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使挫折成為人生中的一塊墊腳石!
人生是一條船,在生命中旅行,沒有不受傷的心靈,堅持住,不要沉沒。
名人傳讀后感4
今天,我讀完了《名人傳》,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名人從小到大磨煉的故事,米開朗琪羅是我在眾多名人中非常認可的一個人。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出生意大利卡森迪諾省的卡普雷塞鎮。這里土地貧瘠,空氣清新,因此米開朗琪羅總喜歡說他的天才是故鄉“飄逸的空氣”所賜。
隨著年齡的成長,米開朗琪羅已經35歲了,人們交給米開朗琪羅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雕塑一座四米多高的先知像。這個任務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人敢接手,米開朗琪羅卻答應了。經過兩年半多的時間,《大衛》像雕塑完畢。隨后,米開朗琪羅對雕塑感上了興趣,又雕完了《最后的審判》、《哀悼基督》等作品。可是,這些作品卻大大的消耗了自己的生命。最終,米開朗琪羅的靈魂終于飛向了燦爛的天國。
我從米開朗琪羅的身上學到了,只要堅持不懈,什么事都可能辦到,更不可能超越不了難以逾越的高峰。
名人傳讀后感5
以前,我在書店里看書,知道有《名人傳》這本書,我一看書名,便失去了看的興趣。“名人傳”無非就是介紹一些名人的生平,無聊透頂,絕對沒有童話、小說有趣,我便一次次與《名人傳》失之交臂。
這次寒假,我特意從書店借來這本《名人傳》,仔細閱讀,時間長了,不僅發現《名人傳》中介紹的人物、經歷如童話般曲折、如小說般迷人。特別是人物那一種種金子般的精神與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如貝多芬,遇到困難不氣餒,勇往直前不退縮;米開朗琪羅,對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不放棄;托爾斯泰,對事物的認真觀察,仔細思考……
這個寒假,我從《名人傳》中學到了不少東西,這也應該是名著帶給我的。所以,我從《名人傳》上得到,我應多讀名著。
同學們,名著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讓我們一起“好讀書,讀好書”吧!
名人傳讀后感6
讀了《名人傳》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的很多的故事像釘子一樣釘在我的心上。
貝多芬雖然身有殘疾,卻是一個音樂天才,人卻志不缺。他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重壓下,仍然保持著不屈不撓的高昂斗爭精神巨大的創造力和道德標準。貝多芬一生創造了很多曲子。最文明的是貝多芬交響曲,貝多芬靠著自己堅強的毅力,成為了偉大的音樂大師。我認為歷經磨難,才能成功。路是我們自己選的,咬著牙也要把它走完。
托爾斯泰的容貌丑陋,這是他自己都感到傷心絕望,但他絕對真誠可靠用于盡責,胸中燃燒著熱情之火和愛國之心,為自己的祖國甘心付出自己的生命。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書我看過之后深受感動,他們為自己的理想而付出了超出了普通人的幾倍,就憑這一點,我們難道還不能像他們學習嗎?
名人傳讀后感7
今天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文中有三大類,有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
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可是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在他13歲的時候,媽媽就因肺病而去世,當時他感到十分痛苦,此外還有比病魔更殘酷的憂郁。但是貝多芬并沒有因此而沉淪,而是將痛苦化為動力,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他這種堅強的品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文中還介紹了貝多芬在給他的朋友的信中寫到:“我的祖國,我出生的美麗的地方,在我眼里,始終與我離開它時一樣美麗、一樣的明亮。”在這里可以看出貝多芬是多么地思念自己的祖國,想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名人傳讀后感8
有一天,我在哥哥的房間里找書看,找來找去,找到一本《名人傳》,我仔細一看,里面有好多我認識或不認識的.名人,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王贏正和大發明家愛迪生。
秦王嬴政講的是嬴政滅掉韓,趙,魏,楚,燕,齊。修筑萬里長城,統一全國,統一錢幣,平定六國后,就開始鞏固統治的改革,床建立專制主義中央皇權的制度,他還廢除了郡縣制。
愛迪生是一個大發明家,他發明了電燈,留聲機,活動電影,攝影機……其中電燈是他最大的貢獻。
我們要學習那些鳴人的精神,只要踏實肯干,不怕失敗,再難的事也會有成功的一天。
名人傳讀后感9
這幾天我連夜讀書,終于把《名人傳》這本厚厚的書給讀完了。
在這本書中,最最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因為在他17歲時失去了母親,這已經是夠大的悲痛了,可是老天還是不肯放過他,幾年后,他的耳朵又聾了,這又給了貝多芬沉重的打擊,但是,他一點也沒放棄,戰勝了自己身上的病痛。隨后,他寫出好幾部音樂作品,分別是:《D調彌撒曲》、《紀念巴赫的前奏曲》……
書中分別還介紹了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他們都有不幸的童年,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通過自身刻苦努力,終于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書中三個人物的不平凡的經歷深深打動了我,他們的精神、學習態度是我學習的榜樣。
名人傳讀后感10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是世界傳記文學作品中的傳世經典。它是描繪人類心靈的三份手稿,以激情文字譜寫了三首英雄贊歌:貝多芬——一個耳聾的音樂家,一個被命運捉弄的人,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米開朗琪羅——一個憂郁癥患者,一個賦予巖石生命的工作狂,享受痛苦舍棄歡樂的英雄;托爾斯泰——一個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安撫良心的英雄。
他們的人生經歷不同,但不同的人生經歷造就的是相同的成功和輝煌!他啟示我們:人要勇于面對生活的不幸與苦難,不向困難痛苦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