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1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精彩的書,那就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這本書吧,是美國“夢之隊”作家羅蘭按照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寫成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記錄了羅蘭作家小時候跟著爸爸和媽媽,還有小妹妹和姐姐一起去美國西部開拓遇到的故事。
羅蘭一家變賣了家產,到大草原上尋找生活的地方。他們一家還帶有一條狗。在路上,他們碰到狼,遇到大河,但都不能夠阻擋他們。最后,他們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大草原。后來,羅蘭一家還遇見了印第安人。他們有些很友好,有些很粗暴。印第安人就住在羅蘭他們一家的附近。
他們也遇見了同來開墾的另外一位叔叔——愛德華先生。他們一起用勤勞的雙手制造了他們生活所需要的所有的東西。《草原上的小木屋》里面的故事沒有曲曲折折的情節,卻講述了以前美國人民是如何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勞動而生活的。
羅蘭的爸爸很有“男子氣概”,是個真正的男子漢。爸爸保護了媽媽和羅蘭等人,蓋了小木屋。挖了井,還做了許多精致的家具,鋪了地板。爸爸每天都去打獵,用自己的雙手支撐著這家人。爸爸每天晚上還喜歡拉一會兒小提琴,使大家每天的生活都過得很愉快。在艱苦的日子里還是熱愛生活,享受好生活每一天!
爸爸不想羅蘭她們跟印第安人作對(因為爸爸不想“半夜醒來看見一大幫尖叫的印第安人圍著屋子”),也不怕狼群。他只想保護好自己的家人,希望自己的家人能過好每一天。怪不得羅蘭經常說:有爸爸和阿吉(他們的狗)在,就啥都不怕了。
從這本充滿親情的書中,羅蘭展示出了美國人民的不怕艱苦,熱愛生活的開拓精神。我時常被書中的故事感動了。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2
“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動,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許美靜《陽光總在風雨后》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羅蘭英格斯懷德,美國作家——我最喜歡的作家,她作出的小說都是經典。
這是關于書的簡介:
“在父親的決定下,勞拉一家離開了居住在大森林的小木屋——雖然他們真的不舍,卻因為打獵者的入侵,使得雖然的動物失去了平衡……
他們懷著堅定的'決心,毅然而然的開始遠遷。
駛過結冰的湖面,渡過危險的激流,翻過陡峭的懸崖。最終來到了堪薩斯洲的大草原。
他們在此建起了木屋,有了充足的食物,也迎來了互幫互助的鄰居——煥然一新的生活開始了!
不料,天不如人意。他們經歷了熱病的襲擊!一家人戰勝了病魔;當草原上燃起了燎原之火!天時地利之時,下了一場大雨;當印第安土著人到勞拉家中時!一家人有了好方法;當一家人安然無恙,種上了莊家,即將過上新生活時——戰爭使他們向遠方遷移……”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名副其實,在大草原上,一家人生活的木屋——與其他不同的是,這座小木屋有了一家人懷戀,有了患難時的真情,有了所有人的感情。“它”也只是一座不起眼的,破舊的小木屋。
當我讀完整本書時,令我有了煥然一新的感受——不是《三體》的奧秘;不是《復活》的熱血;不是《海底兩萬里》的科幻。
只是一座小木屋的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