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倉公列傳》讀后感
《扁鵲倉公列傳》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扁鵲倉公列傳》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據史料記載,兩千年來中國經歷過320多次疫病,中醫在對疾病做出有效的診療和預防發揮了巨大作用,包括在此次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診治中,中醫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相應國家號召,居家隔離的這段時間,我翻閱了《扁鵲倉公列傳》這部經典,面對如今不受追捧的中醫,我略有所感。
《史記》中記載古代名醫事跡的合傳《扁鵲倉公列傳》,詳細地描寫了戰國時期的扁鵲和西漢初年的淳于意從師和行醫的過程。其中扁鵲的拜師頗具傳奇色彩。年輕時的扁鵲是客館的“大堂經理”,閱人無數,交游甚廣。其中有一個叫長桑君的客人,扁鵲認為他是一個奇人,對他非常恭敬。長桑君十多年來,看出扁鵲擁有濟世為懷的品格后,掏出秘方讓他服用,于是扁鵲從此擁有看透別人五臟六腑的特異功能,這就相當于如今的CT,從此以后扁鵲成為了天下的名醫。而列傳中的另一位名醫倉公,同樣也是半路出家,只是拜師過程中規中矩,沒有神秘出入的高人,也沒有什么透視眼的特異功能,學醫完全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憑借著勤學苦練加上自己用心體悟,最終也成為一方名醫。
《扁鵲倉公列傳》是我國第一篇醫學傳記,通過扁鵲的三例病案和倉公的二十五例病案,反映了他們精通脈學、長于辯證的精湛醫術,可以說是兩漢之前臨床醫學的總結,為我們保留了珍貴的醫學史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列傳中有許多因為日常生活而引發的病癥,經過中醫的辯證論治得到了治愈。 辨證論治是中醫診療的基本原則,《扁鵲倉公列傳》的記載的這些案例對我們現在人同樣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如齊國一位叫信的中御府 驟入冷水受寒 ,菑川王洗頭未干睡覺生病 、王后弟弟宋建冒然托舉重物受傷,還有飯后飽食劇烈運動引起腹瀉嘔吐等等病例,雖然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卻和今天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于保養身體、預防疾病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
我看到網上的`一個報道,對于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在疫病之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認為“搞清楚病的性質非常重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當屬‘寒濕(瘟)疫’,是感受寒濕疫毒而發病”。
新一版中醫治療方案明確將臨床治療分為4個階段,即初期“寒濕郁肺”、中期“疫毒閉肺”、重癥期“內閉外脫”、恢復期“肺脾氣虛”,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和推薦處方、推薦劑量。仝小林院士說:“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方案進行辨證診治。”
新聞報道中我們看到,中醫湯藥除廣泛應用于疫病預防外,也參與治療并已有治愈病例,中醫還參與了重癥、危重癥患者的治療,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這次全民參與的防治疫情的戰爭中,中醫大規模參戰的成效,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發聲肯定中醫的力量。
目前疫情逐步穩定,春天即將來臨,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的日子,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