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讀后感10篇
《俗世奇人》讀后感10篇
《俗世奇人》讀后感1
《俗世奇人》這本書從小學開始就有了,一直到現在。這本書在初中好像還是必讀書目,現在再次閱讀了這本書,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書本的封面很樸實顏色很素,就像書中介紹的人物一樣雖平凡,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技。封底有這么一行字“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出現各種空前絕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說里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
書中的正骨醫生蘇七塊對于來看病的人,無論貴賤親疏,必須先拿七塊銀元放在桌上,不然他不給他們看病,連理都不理睬;粉刷匠刷子李刷漿時必定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沒有一個白點,若有,則白刷不要錢;藍眼關燈看畫,也能夠看出真假,看假畫,雙眼無神,看真畫,一道藍光等等。濃濃的鄉土氣息與文人氣息撲面而來,這聽起來神乎其神,可他們是真實存在過的。
平凡世界里面的人不平凡。故事發生在光緒年間,西方列強的入侵,天津被迫開為通商口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典型城市。西方的文化習俗漸漸在天津和當地的民間習俗融合在一起。可能就是因為這種社會狀況才會涌現了這么多奇人。馮驥才筆下的奇人們有些生活在天津的上流社會,也有些混跡于市井之中。他們為了生存,不斷學習新的本領,強者生存,弱者淘汰,最后只剩下真正技藝高超的人適應了時代的發展成為生存的實力。他們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并且獲得了他人的欽佩。但是不管命運怎樣,終歸也是平凡人。
“生活可以平凡,但是不可以平淡”得有真本事,才更夠有資本把生活過的不平淡!沒有本事,那不僅僅就是平凡,生活會越來越糟糕。現在的我們就是很平凡,學習生活困難也是特別特別的枯燥平淡,但是我們要做一個不甘于平凡的人要自己創造快樂,讓生活變得不平淡,讓自己變的不平凡。我們所需的才華就是不斷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讓自己足夠強大足夠有才華。有才華的人是不怕遇不上伯樂的,適者生存,弱者淘汰。這是大自然永恒的定律,人生就是這么殘酷。
生活中的強者不是有生下來就很有本事,他們是在不斷的探索、追求中,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會有如今的作為。若想成為生活的強者,必須擁有賴以生存的實力,而實力離不開勤奮刻苦和持之以恒,不但要勤奮、刻苦的學習,而且要相信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每一步都需要腳踏實地,任何妄想著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只會淪為俗世俗人被歷史所淘汰。
作者馮驥才在書中說的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得有絕活。”所以作為學生的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學的一技之長。
在俗世中堅守著自己最初的信念,愿我們都能成為俗世中那個不俗的人!
《俗世奇人》讀后感2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市井民間更出現了很多奇人異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天津衛的那些事兒。
如果要說起老天津衛的那些事兒和那些人的話,就不得不聊起這本《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里面的故事每人一篇,各不相關。作者馮驥才用生動細膩的筆法,讓我通過文字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藍眼、蘇七塊、泥人張、大回……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市井中的小人物,但是每一個人又都堪稱為是奇人。為什么說他們是奇人呢?因為他們為了養家糊口,為了在這亂世生活下去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規矩和絕活。蘇七塊奇在他定下規矩不能改:一旦規矩打破,那么有一就有二,時間長了,規矩自然就沒有人遵守了,定下的規矩也就是一個笑話了。
我就是這樣,總是喜歡給自己定下很多規矩和計劃,但是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打破它,所以現在我的學習成績很差,自律性也很差。蘇七塊帶給我的警示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成才,就一定要守規矩。華大夫奇在看牙的醫術可謂頂天,只要一張嘴,不用說哪個牙疼,哪個牙酸,他往里一瞅就全知道。他之所以會有這么高的醫術,全在于他做事專心、認真,我和他比起來簡直是太慚愧了。
我不用每天為了生存而奔波,父母給我提供了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學習,不去認真生活呢。
《俗世奇人》讀后感3
這個寒假,我在看一本十分有趣的書。它的名字叫做《俗世奇人》。它,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文章采用“半文半白”的寫法,短小而精湛。
這本書里的人物,各個身懷絕技,有:妙手回春的蘇七塊;刷漿不漏的刷子李;力大無窮的張大力;正直正義的泥人張;能說會道的好嘴楊巴……這些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世奇人》讀后感4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樣也是波瀾起伏,妙趣橫生。馮驥才老師的《俗世奇人》說得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當當和當當響。”
在平凡的生活中,這些有“絕技”的奇人,生活會平淡嗎?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得有真本事,才不會平淡啊!沒有真本事,豈只平凡、平淡,還會更加糟糕,把生活過得一塌糊涂。
我們要把平凡的生活過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藝,不只是在那時候這套是種活法, 就今時今日才華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
在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不上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著社會的進步,物盡天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不算殘酷,這只是一個事實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并不是樣樣精通,但他們卻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當今社會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成為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須得有一門精通!不是有東北農民會說俄語當上翻譯,下崗工人了搞出了先進的發明嗎?
只要有一技之長,我們就會是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讀后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俗世奇人》的書。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清末明初天津衛的18個奇人,他們各有各的本事。在介紹這18個奇人的同時,這本書又為我們揭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書中有許多手藝讓人們敬佩的奇人:技藝高超的“刷子李”,力大無比的“張大力”,以牙認人的華大夫等;還有許多讓我們捧腹大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卻留男人才留的背頭的楊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畫,卻讓人忽悠的“藍眼”;因為想看看人死了會怎么樣,所以沒死裝死的劉道元;還有讓八哥說“漏嘴”而氣得半死的死鳥等,讓人一看完就捧腹大笑。
我最敬佩的還是“蘇七塊”,“蘇七塊”是一個醫生,醫術高明,專治骨折此類的病,但是他有一個規矩:但凡是來他這看病的,不管是誰都必須先放7兩銀子在桌上。一次,一個腳夫手臂骨折了,于是來到他這里,但是一個腳夫賺一天吃一天哪會有7兩銀子啊!“蘇七塊”見了腳夫痛苦萬分,滿頭大汗的樣子依然不動聲色地打牌,連他的一個牌友都看不下去了,以上廁所為由,借了腳夫7兩銀子,“蘇七塊”才動手。咔咔兩下,骨頭便接上了,待腳夫走后,那個借錢的牌友便問“蘇七塊”為什么這樣做。“蘇七塊”說:“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聽完那位牌友琢磨了3天還沒琢磨透,只是打從心底地佩服他。
起先剛讀的時候,我有些打抱不平,認為“蘇七塊”是一個貪財的人,如果有人掏不起七塊銀子怎么辦?就視而不見嗎?經過我的一番思考,終于對這條原則有了些理解。因為“蘇七塊”畢竟是靠幫別人治病謀生的,如果因為憐憫的原因而一分錢不收,他也生存不下去。有的時候給自己立下一條原則是很重要的。
我常常想,這些奇人的本事是天生的嗎?當然不是。天才是1%的勤奮加上99%的努力形成的!就像課本中一樣,想要有一技之長,就好好學本事吧!
《俗世奇人》讀后感6
在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個樣空前絕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而這本書正好寫了他們的絕活!
刷子李一身黑衣刷白漿,刷完以后身上一點白也沒有,還說如果有白點白刷不要錢,你說絕不絕!
蘇七塊,一雙巧手,你若是骨折了,就去他那,在你胳膊上一摸就只打你的各部怎莫回事,在上下捏一捏還沒等疼就好了!但是有一個規則,那就是必須有七塊大洋,不然,免談!
還有張大力,一身的力氣,那石材店門前的大青石鎖,沒人呢讓他移動一丁點,而他,手使勁,好不費力的舉了起來,你說他力氣大不大?
要是說我最喜歡的,那就是絕盜了,在一家的新婚之時,來了一個爹和幾個兄弟,一邊罵他說他沒良心不給他媽看病來這享清福,一邊搬東西,鄰居見了,也說他沒良心,自認沒人管,等人家回來了,看見幾門大開,物理什么都沒了,旁邊的人都理他遠遠的,他很奇怪,有個老人跟他說了事情的經過,他一聽蒙了,大喊道:“我哪還有爹啊,我三歲時爹就死了!”你說好不好笑,不僅丟了東西,還給人家當了兒子!
這些奇人各有各的的本事,各有各的絕活,而且都是真的,有的好笑有的可以然你明白一個道理,是一本和有意義的書!
《俗世奇人》讀后感7
其實,讀完一遍馮驥才的文章才發現,原來,描寫人物可以這樣的細致 ,刷子李 ,泥人張,各種人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了眼前。每一個字眼明明實在描寫但又不是那么的生硬。很是俏皮。當然其實在我看來,這俗世奇人的背后,還有一種特別的氣息。
在那個紛亂時代里,奇人也好,凡人也好,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沒有去尋求什么宗教皈依、主義信仰。他們質樸、簡單、豁達、努力,具有深厚悠長的原生力量,這是他們的生活觀。是的,很多人都是這樣活過來的。
天津衛,真的是在馮驥才的筆下讓我心馳神往了。那兒的人都活的快樂,很愛生活,享受生活。其實我很喜歡這種的小生活,沒有什么轟轟烈烈救世英雄啊,沒有什么虛情假意,只是幾個人,幾種不同的小日子。我也很喜歡這種感覺,可能是因為在四九城待慣了吧。自己的性格和習慣也就成了這樣。在看完這本書后,我忽然想通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會喜歡《武林外傳》、《老友記》、《海賊王》、《愛情公寓》那樣的電影和電視劇了。不是因為他們其中,過多的,肉麻的愛意綿綿,而是因為,每天打開窗戶就能看見住在對面的朋友,每天早上就能繼續 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自己的夢想。那樣的日子很美好。
我最偏愛的故事是李金鰲的故事。剖析來說,那個人其實是一種在道上混出名堂,講義氣的人。他過得并不富裕,但是很快樂。因為,他四處有朋友。正是應了“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句老話。我喜歡這個角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向往這種生活。當然不是那種街頭的生活。而是那種放蕩自由中帶有謹慎,看似不羈中又帶著一種義氣。我覺得,李金鰲,如果是再更有頭腦一些,更知書達理,或許會是一個大人物。
想到這里,我就想起了我曾經熟知的一個人。那時是在我的老家。那人在那里任教鄉村教師。初見他時,他正扛著一大塊石頭,從陡峭的山上向下走,同行的人告訴我,他一直如此。后來有一天,我去當地的學堂,才知道他是老師,他的課并不比城里的遜色。但我還是很奇怪,他為什么要搬石頭。一年后,我又見到他,他那時已經高大了一些了,不再是去年的瘦瘦的樣子。他還是在搬著一個石塊,這次,他已經不費力了。最近一次見他,是那時,鄉里高價回收石料,村民都急著去找,卻難以尋求。只有他一人,開著十幾輛車,來了。他說,他采集石塊,只不過是因為每天都要經過那座山,那日,父親告訴他,讓他每天都這樣搬一個。他現在知道了父親的用意了。他曾經在那個自給自足的村子里成功地賣走了一車的西瓜。在那個村子里,西瓜是很少的,但是人們也不去買,因為他們可以繼續過日子,不需要瓜。不斷地有商家空手而歸。他那日推著一車西瓜,走進村里。那是村里只有少許的瓜地,但是小麥囤積很多。他便吆喝:“西瓜10塊,小麥3塊,兩袋小麥換一個西瓜哦!”這一喊,人們都出來了,都看這價錢,竊喜,去拿小麥換了他的瓜。他載著慢慢一車的瓜回家了。其實,那些瓜是上一個買瓜的商家,低價賣給他的,而在外面的一個村子里,小麥可是比西瓜貴十幾倍的。他就這樣,漸漸積累了一些錢。但是,有錢,又不揮霍。他說,當年父親就說如果父親當年不揮霍,也許他現在就在城市里了。
我想,也許,他生在城市里的話,會成為一個很厲害的狠角色吧。但是,他和李金鰲一樣,換一種生活方式的話,生活就是去了快樂。那即是有那么多錢,也是空想。那些人,即使不需要錢,也能,活的快樂,活的精彩。
當然,在 看完本書的同時,我又有了另一個想法。天津衛的那些俗世奇人們,他們還在嗎?
想著,想著,我就想起了,我所在的地方,四九城里。過去那種在皇城根下的感覺還在嗎?
還會出了門就是胡同嗎?還能看見平方外的大爺下著棋,周圍一群人,觀棋不語,突然,大爺一句“將軍!”,周圍的人點點頭嗎?還能看見菜市場里樓下的奶奶和小販砍價嗎?還能看見花園兒里的孩子捉迷藏,而不是打電游嗎?還能聽見有人吆喝:“糖葫蘆誒!”嗎?
或許生活已經越來越好了,但是,過去的那些趣,卻不會再回來了。那我倒還是期望,北京是原來的老北京,天津衛是原來的天津衛。
我們或許也應該反思一下了,當我們的科技無限的發達的時候,我們的文化呢?去哪了?是不是埋葬在了我們的本真之中了呢?
而在我心里,這個熱鬧的天津衛,這些俗世奇人們,這些傳奇的故事,每天,還在上演。
《俗世奇人》讀后感8
《俗世奇人》中的天津手藝人個個都身懷絕技,令我佩服不已。看!張大力正舉著石鎖高興不已,劉道遠正為人情淡薄而垂頭喪氣,馮五爺正為了小偷是誰而苦惱……人物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楊巴與劉道元。
津門勝地能人如林,此間出了兩位買茶湯的高手,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楊七,他手藝高,只管悶頭制作;一位細白精朗,人稱楊八,他口才好,專管外場照應。雖只有兩個人,但他們卻把買賣做得十分紅火。一天,中堂大人來到天津,官員們讓楊七楊八做茶湯給李中堂。可李中堂卻因為把碎芝麻看成了臟東西而大發雷霆,所有人都不明白,只有楊八明白,并用三言兩語化解了尷尬,使中堂大人給了賞銀,又讓自己在天津成威名大振,楊七卻漸漸埋沒了。楊八沒有廣闊胸襟與伙伴分享名譽等身外之物。
有名的文混混兒劉道元想知道他死后其他人是怎樣的態度,讓兩個徒弟幫忙裝死。結果,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來了,先是沒名沒姓的人來看熱鬧;因為他一張紙狀子差點傾家蕩產的賀老板‘呸’地把一口大黏痰留在地上;一個大漢牽著一條狼狗說是向劉道元欠他的十條金子;平日里與劉道元稱兄道弟的‘一枝花’竟也一面不露。不僅如此,鄰居喬二龍竟還帶著兒子來‘抄家’。終于過了七天,劉道元要出殯,沒想到平時與他講禮講面的會友腳行的滕黑子那幫武混混兒竟擋在隊伍前,他那兄弟‘一枝花’也站在他們中間,要搶奪金判官筆。劉道元終于接受了這一切,原來這些人表面上與他講禮,他‘死’后竟是這般模樣。
一個是因伶牙俐齒而威名大振卻沒考慮同伴的人,一個則是想知道別人對自己的真實態度是怎樣的,卻在知道結果后幾近崩潰。雖然遭遇不同,但都是能告訴我們一定的道理。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種空前絕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說里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
《俗世奇人》讀后感9
《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寫的,它寫的是古時候天津碼頭上的一些奇人妙事,小說里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是真人真事。它寫得都是生活中的事,讓我深深地記在心里。
這本書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刷子李》、《蘇七塊》等等。刷子李是一個專干粉刷一行,他刷墻的時候手臂悠然擺動,每刷一次,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上發出“啪啪”的聲音,刷過去的墻,好比平平整整地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更絕的是他每次刷墻的時候必穿一身黑衣服,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也正因為這樣所以人們都叫他“刷子李”。蘇七塊是一位醫生,凡是有人傷筋斷骨就一定來找他。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戳肉,里頭怎么回事,立馬就心明眼亮,然后雙手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得疼痛,斷骨頭就已經接上了。神吧,不過找他看病有一個規矩,就是必須要先付七塊銀元,要不然他不給看,所以人們當面叫他蘇大夫,背后叫他蘇七塊……
書中的這些人都很厲害,他們都有各自的本事,所以人們稱之為奇人,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奇人,我們稱之為“達人”。在上學期我們學校舉辦了“達人秀”,就涌現了很多“達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長,都發揮到了極點。但是你知道他們為能有今天的成就付出了多少嗎?就拿“刷子李”來說,他刷了多少墻,練了多少次才可以做到這樣。再比如說孫楊哥哥和葉詩文姐姐他們都是游泳健將,在倫敦奧運會上為中國贏得了金牌,殊不知為了這塊金牌他們在游泳池中灑下了多少的血和汗,正因為他們不斷地付出,才會有今天的成功。
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做一件事只要堅持不懈,認真地去做,就一定會成功。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俗世奇人》讀后感10
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種空前絕后的人物,但是那都是俗人;《俗世奇人》里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都是真人真事。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咸土堿,風習強悍。近百余年來,凡是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沖,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是在顯耀上層,更是在市井民間。這些奇人妙事,聞若未聞,倘若廢置,豈不是很可惜?那為什么不記下來,供后世賞玩之中,得知以往此地的奇人呢?既然這么想,那就開記。一人一篇,各不相關。總名就叫《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中,有許多讓我敬佩的人物:“認錢不認人”的蘇七塊;技藝高超的刷子李;力大無窮的張大力;足智多謀的楊巴;以牙記人的華大夫;還有釣魚很好的大回等,都讓人無比佩服。書中也有很多令人發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卻留男人才留的背頭的楊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畫,卻讓人忽悠的藍眼;因為想看看人死了會怎么樣,所以沒死裝死的劉道元;還有讓八哥說“漏嘴”而氣得半死的死鳥等,讓人一看捧腹。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點,經過作家馮驥才畫龍點睛之筆的勾勒和渲染,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躍然眼前,令我贊嘆不已。作家的描寫太精彩,令人不忍釋手。
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好嘴楊巴”,其主要內容是這樣的:
津門勝地,能人如林,此間出了兩位賣茶湯的高手:楊七楊八。他倆有一次被派去給李中堂大人做點心。結果李中堂大人把碎芝麻當成了臟土,頓時非常生氣。此時就體現出楊巴的聰明了——只見楊巴腦袋撞地,一邊叩頭,一邊說:“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碎芝麻,故此惹惱了大人。大人不記小人過,饒了小人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李中堂大人這才明白過來,頓時非常高興,便賞了楊巴銀子一百兩。你看腦子靈活,善用嘴巴救了他。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體會到原來嘴也可以幫人!不過讀者它讓我也想起了我們班的一個同學。他很喜歡說話,每天說的話,絕對下不了兩千字。上課也非常喜歡“咬文嚼字”,就是這張嘴課上惹得老師們對此嫉惡如仇,課下惹得同學們一片聲討。仔細一琢磨,原來他講得幾乎都是廢話,該講時不講,不該講時亂講,導致他的人緣也極差。把他的話和揚巴比一下,就能看出來:他說話沒有條理,沒有順序,往往是想起什么說什么;而楊巴呢,說話合情合理,充分地通過嘴“演”出了那種冒犯皇上的樣子,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動作,讓人看不出任何的貓膩。所以說——其實只要合理用嘴,把話說到天衣無縫,順序清楚,恰到好處,就可以成事的。豈止是學生,我們身邊不也有好多這樣的人因為會說成名,因為不會說敗事嗎?
所以說“合理用嘴,可以出名”。我們要以此為啟示,學會合情合理運用嘴巴,讓話出口時得體、甜蜜、暖人心,避免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