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子旁》讀后感
《蟲子旁》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蟲子旁》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蟲子旁》讀后感1
日前,在少兒圖書館聽了張建偉老師和我們一起解讀法國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一書,膾炙人口的《小王子》讓我讀懂了小王子的溫柔、善良與憂郁。他來自一個很小的星球,星球上有兩座火山。他每天都要做同樣一件事,就是他認為是“一個紀律的問題”的拔掉猴兒面包樹的幼苗。
猴兒面包樹的種子在小王子的星球上幾乎是泛濫成災,假如小王子發現了一顆猴兒面包樹的幼苗,沒有來得及及時拔除,等它再長大一點兒的時候,就再也無法把它清除掉。它會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迅速長大,很快就會盤踞整個星球。它的的樹根能把整個星球鉆透,從而把整個小星球撐破。因此小王子每天早上,起來梳洗完畢后,就必須仔細地來給星球梳洗——拔面包樹的幼苗。面包樹的幼苗與其它的幼苗差不多,小王子得區分開來,那棵是好苗那棵是壞苗,并及時把它們拔掉。這工作雖然令人厭倦,但小王子卻當成“這是一個紀律的問題”來看待。
跳出小王子的星球回到我們現實生活中來,這猴兒面包樹苗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心魔嗎?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好壞習慣,如果我們能像小王子對待面包樹苗一樣,每天及時的拔掉哪些壞習慣,那么在你的內心的星球里將是長滿了芳香的玫瑰;反之,來不及發現和清除,那么你的內心就會被那猴兒面包樹一樣的東西撐破,后果不堪設想。
人們常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可見良好習慣對一個人的的一生很重要。小王子一如既往并當“這是一個紀律的問題”來看待,為何我們常人就做不到呢?這個問題我一直在自問,并努力去思考尋找答案。
《蟲子旁》讀后感2
讀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后,我不禁對蟲子起了很大的興趣。樹干上忽而響起的蟬鳴,墻縫里突然伸出的小爪子,墻壁上飛快掠過的小壁虎,都使我欣喜若狂。但我還是得不到滿足,對于那些昆蟲,我想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但一直沒有機會。直到有一天,我在觀看中國好書頒獎典禮時,典禮上的一本獲獎圖書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朱贏椿的《蟲子旁》,我興奮不已,隨即便去書店里找到了這本書,開始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正如頒獎典禮上說的,讀完這本書后,我的確受益匪淺,而我對于蟲子的好奇心得到了大大的滿足。正如作者在封面上所寫的“這是一個被我們忽略的世界”,輕輕地掀開書封,細心的讀者會驚喜地發現,在書封的下面,著實隱藏著一個栩栩如生的昆蟲世界,離我們很近,就那么存在著,但一不留神就為人所忽略了。裝幀設計之巧妙,確實是大師手筆。作者朱贏椿就是這樣獨具匠心,開啟了他的講述,關于被我們忽略的蟲子的世界。故事的主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叫上名的以及叫不上名兒的蟲子:西瓜蟲、鼻涕蟲、金龜子、蝸牛、蜘蛛、蝴蝶、蜻蜓、蜥蜴、蜈蚣、千足蟲、壁虎、螞蟻、馬蜂、尺蠖、蚊子、蒼蠅……這些平時被我們所忽略的甚至極其討厭的蟲子在他的筆下突然就變得鮮活起來,他們那樣楚楚可人,他們同我們人類一樣具有靈性,有思想,有智慧,有個性,有喜怒哀樂,悄無聲息地上演著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故事。掩卷沉思,不禁為作者肯蹲下身來和蟲子平等對話、交流,他的細膩的心思、他對蟲子的悲天憫人的人文主義關懷點贊!
高冷的葉甲對身邊發生的一切不聞不問,卻在一只冒冒失失的小尺蠖面前露出溫暖的一面;蜘蛛媽媽建造堅實的卵袋來保護自己的寶寶,還不忘用蛛絲黏住一片樹葉來為寶寶遮風擋雨;死要面子的鼻涕蟲見刺蛾不肯讓路,寧可忍著痛從刺蛾身上爬過去也不肯繞幾厘米的'路顯得自己示弱……
當這些蟲子展現出自己的性情,以立體形象躍然紙上之后,就變得可親許多了。如果怕蟲子的人讀了這本書后,便會發現蟲子也和人類一樣,有的舐犢情深,有的驕傲倔強,有敵對有友情,頂著生存的壓力積極生活,頑強戰斗。那么,下次在房間里或是樹蔭下邂逅一只蟲子,她就不會再是一只張牙舞爪的小怪物,或許更會是一位溫柔的母親,一位誠摯的朋友,一位認真的生活家……
朱贏椿的《蟲子旁》,不僅僅以細膩的筆觸把各種我們平時視而不見的蟲子們帶到我們面前,同時也是精妙的昆蟲攝影,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我們的世界既不太小,小到忙碌乏味兩點一線;也不太大,大到難窺究竟觸不可及。我們實際上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交叉地帶,只要注意觀察,善于發現,小小的耐心就能換來大大的精彩。這種精彩,就是我們應該深愛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