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讀后感800字(《阿房宮賦》讀后感)
阿房宮賦讀后感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一篇辭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篇文章以婉轉、含蓄的筆觸,描繪了秦始皇修建阿房宮的壯麗場面和他對自己功績的自豪與不舍。在我看來,這篇文章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對權力、歷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權力與榮耀
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描寫了秦始皇為了追求權力和榮耀而修建阿房宮的過程。他用“梁塵泛漠漠,車馳皷擊錯落”等生動形象的詞句來描述那場盛大而繁忙的工程,展現出秦王自信、果敢和決心十足的一面。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秦王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眾多挑戰和困難。比如,在第三段中,杜牧寫道:“施工之材,不可偏于柘櫪;輔助之人,不可限于諸侯。”這里所說的“施工之材”和“輔助之人”,顯然是指秦王需要大量的木材和人力來完成修建。他不能夠只選擇自己的親信或者特定的地方來獲取資源,而必須面對更廣泛、更復雜的社會關系。
歷史與記憶
另一方面,《阿房宮賦》也是一篇富有歷史感和記憶力的文學作品。在文章中,杜牧描繪了阿房宮內部壁畫和雕刻的場景,并且通過這些細節來展示出秦始皇對歷史和文化傳承的重視。比如,在第五段中,他寫道:“明月照前殿,流光隱后樓。飛星傳惡影,暗箭傷知心。”這一段描述了阿房宮內壁畫上繪制的精美圖案,其中包括了“三十六計”的內容。可以想象,在秦王看到這些圖案時,他會想起自己曾經為此付出過多少汗水和血液。
人性與情感
最后,我認為《阿房宮賦》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在于它所表達的人性和情感。盡管秦始皇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但是杜牧在文章中并沒有把他描繪成一個冷酷無情、只知道追求權力和榮耀的君主。相反,在第六段中,他寫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一句話表達了秦王對自己功績的自豪和不舍之情,并且也反映出他內心深處渴望有人能夠理解他、與他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結語
總之,《阿房宮賦》是一篇既富有藝術價值又富有思想深度的文學作品。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和審美觀念,同時也能夠從中汲取關于權力、歷史和人性方面的啟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