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讀后感11篇
愚公移山讀后感11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愚公移山讀后感1
在不久之前,我在老師的講解下學習并閱讀了《愚公移山》這篇寓言故事。在故事中列子用簡短的文字生動地描述出了愚公用他的不懈努力和誠懇的心靈感動了天帝,并使他幫助了愚公的故事。
在生活中,愚公的不懈就好似我們學生于優秀學習成績的不懈追求,即使同目標還相隔兩座大山的艱難險阻也會想方設法地翻躍或移除面前的困難。在這樣的困難面前會有人同意你的想法,真誠地幫助你,但同樣也會有一些人會不信任你、嘲諷你。你要做好充分地準備并時刻在你的內心中不斷加深你的決心。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會有不少的麻煩,也會有不少的方法來解決。當你猶豫不定時,你要運用你那靈活的頭腦來解決。在不斷地領悟與擊破困難的同時,你也學會了愚公移山的的精神,這種精神其實隨處可見,可能只是你沒有發現。
愚公從來也不愚,他只是堅持著自己的觀點,不懈地去向自己所定的目標前進,他不畏懼困難,有深遠的目標,有不為他人所言而動搖的堅強內心,他只是默默地奉獻著。其實他可以只顧著自己搬離這深山,但他沒有,他想念著村中的親鄰,以最誠摯的心奉獻著,也正是這樣養誠心感動了天帝,也使拿著蛇的山神畏懼不已,害怕愚公這樣不停地干下去從而使那高大無比的山被移除,神并不是萬能的,而人是有無限可能的,只要你愿意堅持,同樣使神畏懼。由此,我也聽取了毛澤東毛主席開拓新疆時的那句話“人定勝天!”。
同樣天與神并不萬能,唯有堅定不移的決心才是最強大的。當你擁有一顆堅定不移的決心時,你會發現,困難并不是不可能突破的,只要你堅信你就可以突破,終有一天你將會突破這個困難。
有的人說列子的寓言太淺顯無越,我則認為列子的寓言生動靈巧。列子對愚公的描寫與見解令我嘆為觀止。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這文章的寓意實在是深刻,讀過的許多天之后仍然讓人浮想聯翩。
愚公移山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一個90多歲的老人去移除自家門前的兩座大山,引起了我的思考。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以前太行、王屋有兩座山,北山愚公面對山住著。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就召集全家人一起來移山。有人支持他,但也有人不支持。無論別人支持與否,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看到這,我不僅思索起來:愚公帶領子子孫孫無窮盡地移兩座山,既費時又費力,為什么不換一種思維解決這個問題呢?他可以不去那么辛苦地移山,只要搬家就行了!移山后挖下的泥土、石塊如果放到海邊,那么對海邊漁民的生活肯定造成不小的影響。但如果搬家,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他的子孫也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有益的事情,不是嗎?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也要勤于思考,用智慧來解決問題。不必舍近求遠,抓住問題的關鍵,才能更有效地、輕松地解決問題。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那次數學考試,我就碰到了一道數學難題。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我沒有放棄。經過我地不懈努力,終于想出了兩種解決的思路。一種比較簡單,而另一種卻相對復雜。
我選擇了第二種方法,最終把卷子交了上去。不幾天,卷子發下來了,那一道題因為計算錯了,而失去了分數。
我不住地在心里責怪自己:為什么當時不去嘗試第一種方法呢?如果當時我選擇了第一種方法,可能就不會在復雜的計算中出錯。
通過這次考試,我也感悟了很多,愚公也是一味地移山,卻沒有想到搬家這么簡單的更有效的方法。
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愚公那種堅持不懈地精神,更感受到了他的思想固化,不會換種思維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我們要從多個方面去思考,打開思維,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
愚公移山讀后感3
《愚公移山》講述了一位年近九十歲的老翁住在“太行”和“王屋”兩座山的山腳下,每次進城都必須繞過兩座大山。一天,愚公(老翁的外號)實在忍受不住進城的不方便,計劃動手把兩座大山搬走……
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覺得愚公是擁有堅定信念的人,當他認為自己的想法正確的時候,不管別人怎么勸解,他都不會輕易舍棄。就如我們的課文《父親的菜園》中的主角——那位父親一樣。文中的父親為了家人能吃上新鮮蔬菜,不惜在荒山上另開辟菜園,天天不辭勞苦,直把雙肩弄得又紅又腫……這位父親不也同樣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應該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可以把事情做好嗎?
記得上個月,身為學校大隊長的我在各方面都有所松懈,怕苦怕累,開始別人提醒我時心中還有些不以為然的感覺。可是當發現自己作業本上的錯漏越來越多,大隊工作的處理也出現不少問題,老師和同學們對我那漸漸懷疑的眼神時,我的心中不免忐忑不安起來……后來,班主任曾老師找我談心,她不僅給我指出了問題所在,還鼓勵我做人做事都要有自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我頓時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愚公移山”那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嗎?我怎么能就這樣舍棄當初競選大隊長時信念呢?于是,我抖擻精神,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學習上,重新定下自己的目標,從每一件事做起,時刻鼓勵自己。終于,最近我又散發出自信,我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進步又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同……
同學們,在學習上和做每件事的時候,你們也會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嗎?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
愚公移山讀后感4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愚公移山》,和上次不同的是,通過這次的學習,讓我對愚公的“愚”有了新的看法。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名叫愚公的老人克服了重重的阻礙,堅持不懈的想要移走大山,最終感動天帝,并幫他移走大山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出愚公在遇到困難時,不逃避不退縮,勇敢去面對,鍥而不舍,堅定執著,永不言棄的精神。故事中的他經歷了妻子的勸阻、智叟的嘲笑,依然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以前讀時我對愚公的做法感到非常不解,在我看來,與其把那座不可能移走的大山移走,還不如在有生之年搬到一個開闊的地帶。
今天再讀愚公,卻好似悟到了愚公此番做法的其中深意。不知不覺,我想到了自己。舞蹈課上,一組高難度的動作難倒了我,雖然老師悉心幫助,可我還是做不到位,看到同學們都順利的.完成了動作,心中很不是滋味。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可就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身上已經汗流浹背,四肢也因為反復練習,已經累到有氣無力,心中也想到了放棄。下課了,我回到了家中,那個動作還在腦海中反復回放,同時也想起了一句話: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吧,于是,我又練習了起來,終于我克服了困難,完成了那個動作。
仔細想想,愚公并不是真的“傻”,他只是朝著目標不放棄,克服困難,堅持努力,或許繞開困難,確實可以省下很多力氣,可是那樣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就永遠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只有移走像困難一樣的大山,前面才是一片開闊的平地。
看來,我們有時面對困難時,自作聰明的以為是捷徑可能并不是正確的路,而在我們看來那些愚鈍的做法,也許才是明智的選擇。再次讀來,解開了我心中一直以來的疑惑,不僅僅是對“愚公精神”的感動和敬佩,還深深感悟到,愚公不“愚”,“愚”中更有大智慧。作者:孫依琳
愚公移山讀后感5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名叫愚公的老人,因為自家門口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了出入的路,導致每次出門都要繞很遠的路,所以愚公就下定決心,帶著家里的三個男丁,想去把這兩座大山鏟平,并把挖下來的石頭扔到渤海邊上去。最后,愚公的誠意打動了天帝,于是天帝就派了兩位天神把這兩座山搬走了。
這個故事主要是鼓勵大家做事要堅持,但是我認為愚公移山這件事是不符合實際的。首先,搬山的性價比不高。因為完全有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搬家,顯而易見,搬家比搬山輕松多了,搬一次家最多也就十天半個月,但搬山卻需要幾十到幾百年來完成,所以愚公完全沒有必要花費那么大的精力去搬山。
其次,愚公移山的成功與愚公沒有直接的關系,最終是天神幫他把山搬走的,但是目前為止還不能證明天神是存在的。如果你遇到困難盲目堅持,妄想有什么天神會來幫你,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再次,愚公之所以認為他能把這兩座山移走,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子子孫孫無窮盡矣,他可以命令他的后代一直努力下去,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他沒有權力這么做。每個人的意志都是自由的,更何況他死以后,也沒有辦法監督他的子孫后代去執行他的命令了。
最后,就算你成功地把山搬走,堆到了渤海的邊上,不會擋住別人的路嗎?如果別人也像愚公那樣又把山搬走,結果又擋住了別人的路,然后所有人就這樣把山搬來搬去,一輩子還能干成什么事情呢?
所以,綜上所述,愚公搬山這件事不符合實際。做事不能盲目堅持,做事之前一定要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有沒有更切合實際的辦法
愚公移山讀后感6
近日,我偶翻初中語文課本,重讀《愚公移山》一文,又有了進一步的領悟。
以前學習《愚公移山》時,雖然在筆記上記著學習愚公“挖山不止,持之以恒”的精神,心里卻想著,愚公為何不搬家呢?如果早早地搬了家,那樣可以省下多少勞力又多創造多少財富呢!現在想來“移山”與搬家各有一番道理。
移山貴在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太行,王屋二山看起來是多么龐大、雄壯,北山愚公又是多么渺小與卑微,然而,看似渺小的愚公卻立下了一個大志——移山,為后世子孫造福。在他的帶動下,全家人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地挖山。愚公明白“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上一代人創造下豐功偉績,搬走這兩座大山,子孫后代就可以免受“出入之迂”之苦,愚公這種挖山不止的精神,似乎像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但他能意識到任何事物都不是不可改變的,經過人們的努力,終會將它改變,征服,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所需要的便是敢于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挖山不止的精神。
然而,“搬家”也并非沒錯,“移山”是為了免受“出入之迂”之苦,而“搬家”同樣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并且“搬家”與“移山”相比較,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創造更多的財富上,如此之利,又何樂而不為呢?不過是“移山”所得的好處,不僅在于自己,同時對他人也是一種方便,而“搬家”則是僅僅方便了自己。
但是,“搬家”并不意味著逃避,“移山”也并不意味著一定能成功,我覺得在我們現代化的進程中,“移山”與“搬家”應緊密聯系起來,既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工作,又要靈活地處理問題,應付萬變的社會,只有如此,才能推動我們的現化建設向前發展。
重讀此書,獲益非淺!
愚公移山讀后感7
今天,我在整理書架時,發現了一本名叫《愚公移山》的一本故事書,這是很久以前我讀過的一本書了,我現在又開始認真地讀了起來。
故事是這樣講的:從前,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有90多歲了,他家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太行山,一座王層山,人們進進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說“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出門時要走許多冤枉路。
咱們不如把這兩座大山移開,看怎么樣?”
愚公的孫子、兒子都贊同, 只有愚公的妻子反對,說:“這么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移一點,哪兒容得下這兩座大山呢?”這引起了全家的疑問。
最后,他們認為把這山扔到大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一家開始搬山了。
愚公一家的工具只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上千里,一個月干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什么兩樣。
一名叫智叟的人,為人處事很精明。
他看見了覺得十分可笑,說“你這么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得掉兩座大山?”愚公回答“我雖然快死了,但我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
這樣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總有一天會搬掉的。”智叟聽了,無話可說。
這樣,愚公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摸黑還不止呢。
他們的所做所為感動了上帝,上帝派兩名視仙去人間,搬走了這兩座山,人們終于可以不用為進出不便而煩惱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有什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毅力地做下去,不被失敗打倒,就一定會成功。
愚公移山讀后感8
相信許多人都讀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吧!
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時候,有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已九十多歲了。他們村的出路被兩座大山擋住了,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困難。愚公想把大山搬到別處去。第二天,他們一家就開始干,四面八方的鄰居都來幫忙。愚公挖山不止的消息感動了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就派來了兩個大力神把大山搬走了。愚公都那么大年齡了,還堅持不懈的挖山,令我十分佩服。
和愚公比起來我真是太慚愧了。那次彈琴老師給我布置的家作是彈會《可愛的藍精靈》,我回家后,反復的彈著那個樂曲,可就是有幾個音符會彈錯,彈了好幾遍聽著還是有彈錯的音符。彈的不耐煩了,我就開始亂彈,發出了刺耳的聲音。
讀了《愚公移山》這篇神話故事后,我知道了,做事情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去做,那就一定能把那件事給做好。我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把《可愛的藍精靈》彈會。
《愚公移山》讀后感4
暑假里我看了一則寓言故事,讓我體會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全文講述了家居北山的愚公,要到九十歲了,而家門前是一座山,出門十分不方便,于是他發動全家人移掉這座山,開通一條便捷的道路出來的故事,愚公的鄰居聽到這件事情后,便勸阻愚公,但愚公依然堅持不懈,就是愚公這種堅持的毅力,把上天感動了,玉皇大帝派人把兩座大山移走了。
雖然,愚公知道這兩座大山十分難挖,但他還是沒有放棄,讓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去移走大山。愚公這種艱強的毅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就退縮或是依賴家長去解決。就拿我學習騎自行車的事來說吧,第一次沒有掌握平衡摔了跤,就不想學了。讀了這篇寓言故事后,讓我受益非淺,回想原來這種任性怕困難的做法不對,十分后悔,應該向愚公學習他這種可貴的品質,讓“愚公移山”精神在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揚光大。
愚公移山讀后感9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叫愚公的人,他家前面有兩座大山,出入非常不方便。于是,他決心率領子孫移山。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來阻止并嘲笑他的做法太不聰明了,愚公不氣不惱地說:“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兩座山卻不會再增高了,怎么會挖不平呢?”他毫不動搖地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上帝就派兩個神仙背走了這兩座大山。從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持之以恒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古今中外,凡有所建樹的人,無一不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唐代詩人李賀就是一例。他每次外出總要隨身攜帶一個錦囊——“詩袋”,一有見聞感觸、妙言佳句就隨手記錄下來,投進“詩袋”。這樣一天天過去,他的“詩袋’舊益充實起來,成了寫作素材的寶庫。而我們有的同學一聽到要寫作文,便頭腦發脹,因為沒有材料,“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同學雖看了許多書,但是沒思索、不練習,也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有的同學練習了,可今天心血來潮就寫點,三分鐘熱度一過,就擱下了。這樣怨天尤人,又怎么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倘若有一股愚公移山的持之以恒的精神,那又何愁作文寫不好呢?
恒心是你步入成功殿堂的一把鑰匙,是你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可是,怎樣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呢?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要自始至終,堅持不懈。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一“咬”就是40年。歌德為了完成詩劇《浮士德》一“恒”就是60年。憑著這樣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們終于取得了成功。
古人言:“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講的也是持之以恒的道理。讀了《愚公移山》一文之后,我想,如果每個人都有愚公那種持之以恒的移山精神,孜孜不倦,鍥而不舍,那么,我們國家很快就會達到實現四化的光輝理想。
愚公移山讀后感10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他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村莊。也有人說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后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并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穿衣、工具、傷病等等一些問題。可是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干。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十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斗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干密不可分,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干。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干不成的事業。
誰說世上有難事?
愚公移山讀后感11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后,感受很多。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講的是愚公門前有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們進出的道路,于是愚公下決心要搬走它們,他不顧別人的嘲笑,每天帶著他的子孫去挖山,最后感動了上蒼,上蒼派人幫他移走了這兩座山。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最終都可以克服,一個人的夢想必須靠自己的恒心與毅力才能完成。
讀了《愚公移山》這則故事,我想起了我四歲時的舞蹈夢:從小喜歡舞蹈的我,希望站在燈光閃閃的舞臺上,像白天鵝一樣翩翩起舞,為大家展示我優美的舞姿。在我六歲時,因為院子里有很多小女生都在學跳舞,我也想學跳舞,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當時是這樣說的:“只要你訓練時不怕疼,能堅持,媽媽就給你報名。”“我不怕”!我堅定地回答道。
媽媽見我這么有決心,于是帶我去報了名。第一次我去跳舞,覺得那種滋味很不好,回家之后我腰酸腿痛,但我還是對媽媽說:“我不怕!”媽媽當時笑了笑,什么也沒說。
到現在我九歲了,學跳舞已經三年了,在這三年里,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痛,每次我想放棄的時候,我便想到了自己的夢想,最后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到了現在,我現在已經跳得很不錯了,經常出去參加比賽,也獲得了各種獎勵,我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而驕傲。我相信,以我現在的水平與努力,只要繼續堅持練下去,將來一定能有所成就的。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堅持就是成功,我也要做一個像愚公那樣堅持不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