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12回讀后感(儒林外史第12回讀后感500字)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吳敬梓所著的一部小說,該小說以儒家思想為基礎,諷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病。第12回是該小說中比較重要的一回,讀后感深受啟迪。
在第12回中,主角孔文舉終于被選為狀元,成為了官員。但是他卻因為不肯向貴族獻禮而被貶職。這一情節深刻地揭示了當時中國的封建社會的黑暗面。
首先,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中,官員的晉升和權力往往與出身和背景有著很大關系。然而,在這樣一個腐敗嚴重的社會里,孔文舉憑借自己真才實學得到了狀元,并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可是這些都無法改變他最終被貶職的命運。這種弊病在當今社會依然存在,我們應該深刻反思和警醒。
其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類似于孔文舉被貶職這樣的事情。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失敗時,我們往往會感到沮喪和失落,甚至會放棄自己的努力。但是,孔文舉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放棄,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最后,在小說中,作者也揭示了一些人性本質上的問題。比如說,孔文舉在成為狀元之后因為得意忘形而犯下錯誤,最終被貶職。這個情節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保持謙虛和清醒的頭腦。
總之,《儒林外史》第12回讀后感讓我深刻地思考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弊病以及人性本質上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追求真理、不懈奮斗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