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的作品《活著》讀后感(余華的作品《活著》讀后感900字)
《活著》是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民的艱辛生活和命運的起伏。
小說以主人公福貴為中心,通過他的生命演繹了中國農村家庭在20世紀上半葉的苦難歷程。從1940年代到1980年代,福貴經歷了戰爭、饑荒、土改、文革等多個時期的變故,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己對生命最基本的追求——活著。
小說中,福貴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他曾是一位富有農民家庭的少爺,在家里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可是在戰爭和國共內戰開始后,他不得不逃離家鄉流浪四方。他所愛的妻子琴,在分別多年后被賣到外地當光棍妹。在苦難中,福貴失去了自己所有珍視的東西:身份、親情、愛情……甚至還失去了唯一陪伴他走過歲月長河的狗子——旺財。
然而,盡管如此多的苦難降臨在他身上,福貴卻沒有放棄對生命的追求。他在自己的家鄉建起了磚房,娶了一位年輕的新媳婦,并且還有一個可愛的孫子。雖然他已經老態龍鐘,但他依舊堅持著勞作和生活。
小說通過描寫福貴這個普通農民的人生歷程,反映出了中國近代史上農村社會的動蕩與變遷。同時,也傳遞出了作者對人性、生命和希望的探究。
讀完《活著》,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活著。無論遭遇到多少挫折、磨難和不幸,只要還活著,我們就得繼續前行。只有堅定地相信未來會更好,才能走出困境。
此外,《活著》還讓我深刻認識到人性中最可貴、最讓人感動的品質——堅韌。無論面對怎樣惡劣的環境和命運安排,都不能放棄希望和努力,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理想。
總之,《活著》是一部感人至深、富有內涵的文學作品。通過一個普通的農民命運的波折而生動地描繪出了中國農村社會在20世紀上半葉所經歷的種種變遷。同時,小說也向我們詮釋了人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東西: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