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大學生讀后感(論持久戰的讀書感悟)
持久戰,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匯。在歷史上,我們曾經用這個詞匯來形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戰斗方式。而今天,這個詞匯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論持久戰》。在閱讀完這篇文獻后,我對于持久戰的概念和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一段:什么是持久戰?
毛澤東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提到:“所謂持久戰,就是根據敵我雙方的力量、情況和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及其相互關系而訂出作戰計劃,在運動和靜止兩方面,采取堅強的防御和靈活的進攻相結合的策略,反復地利用有利條件去打擊敵人,并隨時準備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之一部或大部去粉碎其突然進攻。”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持久戰并不是單純地指時間長、拖延時間。它更加強調了“根據敵我雙方力量情況和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及其相互關系”這一點。在持久戰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計劃,并采取防御和進攻相結合的策略。
第二段:為什么要進行持久戰?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主席提到:“我們現在打的是人民戰爭,必須依靠全民族的力量。”這句話告訴我們,在進行人民戰爭時,需要依靠全國人民的力量。而全國人民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采取長期持久的戰斗方式來消耗敵人。此外,在持久戰中還可以鍛煉和提高我方部隊的作戰能力。
第三段:如何進行持久戰?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主席提出了“運動和靜止兩方面”的策略。在靜止時要采取堅強有力的防御措施,使敵人無法輕易地攻擊我方陣地;在運動時則應該采取靈活機動、集中優勢兵力、迎擊敵人進攻。此外,在持久戰中還需要“反復地利用有利條件去打擊敵人”,隨時準備用強力消滅敵人的一部或全部。
第四段:持久戰的現實意義
雖然《論持久戰》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寫成的,但是其思想和策略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如今,我們依舊處于一個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對于各種問題,我們不能只著眼于眼前,而應該采取長期、持久的解決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夠在風云變幻中保持清醒頭腦、穩健態度。
結尾
讀完《論持久戰》,我深刻認識到了持久戰不僅是軍事策略,更是一種思想境界和價值追求。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像進行持久戰一樣,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定信心、沉著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