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12章讀后感(水滸傳12章讀后感200字)
水滸傳第12章讀后感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第12章“梁山泊三十六人”描寫了宋江和他手下的36位好漢在梁山泊相聚,正式建立起了梁山泊農民起義軍的故事。這一章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的精神。
仁者愛人
宋江作為領袖,在與每位好漢相遇時都以心懷仁愛的態度對待他們。他不看重他們的出身、背景,而是用心去體察每個人內心的善良和價值。比如說,當他遇見花榮時,花榮已經殺過人犯下罪行,但宋江卻能看到他內心渴望正義和公平的一面,并且給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義者行事
在形勢危急之際,宋江毫不猶豫地選擇拯救那些被逼無奈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他們之間沒有利益關系,只是因為共同的信念——反抗腐敗的朝廷和保護百姓。這種義氣感人至深,讓我想到了古代的群雄逐鹿時期,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中那些波瀾壯闊的故事。
禮者尊重
在梁山泊相聚的36位好漢來自不同的地方、階層和職業。在宋江領導下,他們學習尊重禮儀和規矩,形成了一套穩定且有效率的組織機制。這種尊重禮儀、維護秩序的精神對于一個組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智者謀略
宋江作為領袖,他必須具備出色的謀略和策劃能力。在梁山泊建立起來之后,他采用各種辦法鞏固自己的地位,并且不斷地打壓那些威脅到梁山泊安全穩定的勢力。這種智慧和策略為整個組織帶來了強大而不可忽視的力量。
信者守信
在梁山泊,每個人都講究信用和誠實。他們之間的承諾和約定都是非常嚴肅而有分量的。宋江更是以身作則,一直把保護好漢和百姓的安全作為自己最重要的責任。這種守信、遵守承諾的品質也是一個組織或個人贏得尊重和信任的關鍵因素。
總體來說,《水滸傳》第12章“梁山泊三十六人”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化中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精神,呈現出了一個理想化而真實的社會形態。閱讀這一章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古代文化中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和思想。同時,我也從中感受到了中國文化對于我們今天生活和工作中啟發和幫助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