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讀后感(通用6篇)
長征讀后感(通用6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征讀后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征讀后感1
讀了《長征》的故事,我心情很激動,紅軍戰士能么堅強,什么困難都不怕,他們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走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路,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在那個艱苦的時候,紅軍們連飯都吃不到,挖野菜、吃樹皮,實在太餓了,有的甚至用自己的衣服,鞋帶還有皮帶等東西來填飽自己的肚子。但是他們不畏艱難,爬雪山、過草地、渡過水流躥急的江河。頑強的與敵人作斗爭,有的凍死、有的永遠的被埋在草地下、有的淹死在江河中......最后終于勝利了。
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生活在一個和平幸福的時代。聽了長征的故事,我感到很慚愧,想想自己平時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時候不想吃就倒掉,想想簡直太浪費了。
從今天起我一定要改掉這些壞毛病。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學習,向紅軍學習,發揚他們的精神。
長征讀后感2
此時,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難眠。腦海里不斷浮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那雄偉壯觀的場面。不禁思緒萬千,心潮澎湃。
《長征》這首詩是毛主席在紅軍浩浩蕩蕩到達吳鎮時寫下的。每當讀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時,我總是為他們的意志而感動,紅軍戰士是迎難而上,而我呢?
暑假,灸熱難耐。一個星期天,爸爸媽媽正好閑著沒事,于是我們全家一起去爬廈門海滄的慈濟宮。來到山腳,望著那999層臺階。我不禁有些膽怯,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開始往上爬。
走到第一百個臺階時,我覺得很輕松。一邊看風景,一邊哼著歌。到了三百層臺階的時侯,感覺心有余力不足,剛才爸爸媽媽帶被我甩得老遠,現在都快追上我了。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語重心長的說:‘你的毅力要堅定些才好,如果當年的`紅軍像你這樣,就沒有今天的新中國。”我聽了爸爸了話,一鼓作氣地爬到了山頂。
今天,我讀了《長征》。終于理解了爸爸所說的紅軍,真的是有無比堅強的意志。
長征讀后感3
今晚,我再次懷著激動的心情朗讀《長征》這首感人肺腑的詩,又一次被他們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所折服。
本詩記敘了紅軍長征的過程,選取了五個主要地方來描寫:越五嶺,烏蒙山,金山江,大渡橋,過岷山。熱情歌頌了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閉上雙眼想一想,紅軍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不怕任何困難,而且時時刻刻都面臨著死亡的厄運。但是他們退縮了嗎?作為一代人,我們與紅軍相比就如沙粒般渺小。
當我讀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一句時,感到十分氣憤,金沙江本來就形式險要,再加上敵人密集如雨的子彈,會給我們的紅軍帶來多么大的損失啊!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被敵人抽掉,可紅軍們手扶鐵索,冒著敵人的子彈,不惜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
過岷山的時候,紅軍犧牲了幾萬人,后面還有敵人的尾追,條件異常艱苦,大雪封山,沒有決心,信心,是不可能活著走出來的,而我們的紅軍卻憑著堅強的毅力翻過了岷山,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讀《長征》,追昔撫今,我心潮澎湃。我們要樹雄心,立壯志;記住昨天,把握今天,建設好祖國的明天!
長征讀后感4
我是不喜歡長夜的,所幸的是,我從來沒有等待過一個漫漫長夜,只是淺嘗了一番。
小學時期,有段時間因為害怕總是睡不著。于是有時就望著窗外,看晴朗的夜空和并不清楚的星星。樓下的路燈亮著,發出慘淡的光,照亮的凄清的路面更讓人心里發慌。然后便懷揣著令人難受的心理,等待夜晚過去。于是那個夜晚便顯得分外漫長,但是不久就睡著了,挨不過長夜。
《長征》這本書立刻讓我想起了長夜。紅軍長征這件事人盡皆知,而又有多少人能夠設身處地的想像他們的苦難?
紅軍曾跨過草地,翻過雪山。多少人病重饑餓,多少人為這次長征付出了生命?他們的決心從何而來?不就是期待黎明的曙光嗎?期待那一縷光芒照耀在他們的臉上,照耀在新中國?那一個長夜,那是所有的代價。
多少人渴望擁抱一個美好的明天,可是走不過長夜。長夜!長夜!多少人夢的終點!我們沒有紅軍的魄力,也沒有他們般偉大的信念。可是長征,是走過長夜的唯一路線!
回想紅軍走過的這二萬多公里路,我們的長夜,真的不算什么。
你有守候過一個長夜嗎?
你們知道嗎?現在我才了解,原來黎明,便是那如萬里長征般去守候的距離。
長征讀后感5
歲月在無聲流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河山在六十年的風雨洗禮下,悄然地改變了模樣。當你在如畫的美景下柔柔漫步時,是否曾想過這如詩般的生活背后,祖輩們又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價?
《長征》,每次觀看時,內心深處總能滲出無限的感動與敬佩,英勇的紅軍戰士們哪種不怕犧牲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總能觸動我的心靈。將帥們哪種頑強與忠誠于黨的氣魄,總能讓我心感敬仰。光陰飛越六十載,但《長征》中的每一個畫面我都記憶猶新;忘不了哪泥濘的羊腸小道,忘不了哪巍峨的深幽群嶺,忘不了哪冰涼的荒蕪雪地。
《長征》,用智慧與血汗詮釋了新中國的頑強生命力,演繹出新一代國人的姿彩與風范。時光越過六十載,但《長征》中的每一個故事我都刻烙在心頭;最深長是將士們沖鋒喊陣,英勇無畏;最感動是將士們同心同力,互勵互勉;最完美將士們是風麗同路,一心向前。
《長征》,最能代表風雨中國的艱苦旅程,最能映照祖國背后的辛酸歷史,最能流露國民擁護黨和忠于黨的決心。六十載的情結,讓歷史沉淀在心頭;六十載的勤勞,抹去了歷史的恥辱;六十載的拼搏,創造出強大與繁榮。踏上長征的坦途,讓“中國造”揚名海外,讓祖國在長征的旅途中再次展翅騰飛,也讓《長征》的精神長存國人心中!
長征讀后感6
老師的帶領下,我懷著對紅軍戰士敬佩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長征》這篇詩歌。
讀完之后,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在瀘定橋上,木板被心狠手辣的敵人抽走了。橋面上只剩下碗口粗的鐵索,鐵索下面,河水奔騰怒吼。河對岸,敵人用猛烈的炮火阻擋紅軍過橋。22名紅軍戰士在炮火掩護下,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抓住鐵索,沖向對岸,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斗……一座終年不化的大雪山出現在我眼前,它高聳入云,山頂空氣稀薄,使人喘不過氣來,英勇的紅軍踏著沒膝深的積雪,迎著狂風,互相攙扶,艱難地行走著……
此情此景,讓我感慨萬千。那陡峭的山峰,洶涌的河水,一眼望不見底的懸崖,誰看了都會心驚膽顫。難道他們不害怕嗎?我仔細體會才明白:正是因為他們有求勝的信念,頑強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以及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士才把生死置之度外。才把連綿起伏的五嶺山當作細小的波浪,才把峭壁如屏的烏蒙山看成一粒小泥丸。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它記載了勇士們為人民大眾的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精神,這種精神必將世世代代永存。
同紅軍戰士相比,我顯得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啊!上課時,我膽小如鼠,不敢發言,提心吊膽地怕老師點我回答間題;體育課時,才跑兩圈,我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懶得再跑;寫作業時,一遇到難題,我就不想做,想去抄襲別人的……
我應該以紅軍戰士為榜樣,學習他們的精神,改正缺點,好好學習,長大后,也背起鋼槍保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