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后感
成語故事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成語故事讀后感1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并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杰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于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逼焦@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么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了話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有千鈞一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p>
希望大家多讀一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其中有幾個故事教會了我們幾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不要自作聰明,不然了話就會遭到深刻的教育,像掩耳盜鈴,畫蛇添足等等都是典型。
成語故事讀后感2
在我而年級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兩本成語故事,一本是《中國孩子最想看的成語故事》,另一本是《課外必讀成語故事》。這兩本成語故事,有的是真實的故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我看了都非常喜歡。
狐假虎威,百獸之王的老虎被狡猾的狐貍騙了,它不知道狐貍借著它的利害,使小動物見著老虎就跑掉了,老虎也就相信它是神的使者了。成語“狐假虎威”指的是借著別人的權威勢力來欺壓別人,也指借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人。
守株待兔,春秋時代宋國有個農夫,他家田地的地頭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遠處跑來一只兔子,它跑得很快沒注意大樹,一不小心撞上了,把脖子折斷了死了,農夫撿起兔子,撿了大便宜,可以美餐一頓。他想到,沒準兔子還會撞樹死,于是他每天在地里守著,什么事多不干,等到野草長得比莊稼還高了,也沒看到兔子的影子。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幸心理。
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是不胸懷坦蕩、具有遠見之人,曾有人推薦他去當官,他沒去,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后來,他與小時候朋友劉琨住在一起,聽到雞叫,他們就起來練劍,之后他們每天早上很早起來就練武,他們成為能武能文的全才。后來,祖逖被封為鎮西大將軍,劉琨做了都督,他們都充分發揮了各自的文才武略。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總之,看了成語故事,我不能做狐假虎威騙人之事,也不能守株待兔,抱著僥幸心理做事。而應該要像祖逖和劉琨一樣聞雞起舞,勤學勤練,大公無私做事。
成語故事讀后感3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幾本書,有《愛的教育》,《貝絲的快樂農場》,《父親的城》,其中還有我最愛看的《中國成語故事》。
雖然,書還沒看完,但是從已經看過的故事中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如;“半途而廢中”的樂羊子,在賢惠妻子的勸告下,做到了路不拾遺,明白了一塊布要一寸一寸,一尺一尺才能織起來,如果剪斷,那從前的時間就白白浪費了,讀書學習也是這樣,需要日積月累,才能成功,如果半途而廢,和剪斷這塊布有何不同呢。而我有時候就聽不進老師和爸媽的勸告,沒有耐心,養成了許多壞習慣,常常受到老師和爸媽的批評。
還有,“程門立雪”中的楊時,為了繼續求學,放棄做官,千里迢迢冒著大雪去拜訪老師,正巧遇到老師在睡覺,他就恭恭敬敬的站在門外等候,直到老師醒來,但他已成了雪人。楊時這種對老師的尊敬和熱愛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和他相比我是那么的渺小。
看看我,經常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師在講課,而我在東張西望,做小動作,不認真聽,既對老師不尊敬,又沒學到知識。最后還得受老師和家長批評;夏天,爸媽怕我學習熱,于是就把空調打開,而我卻在里面玩,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
看這本書,同時也讓我領略到了“曹沖稱象”里的曹沖的機智;“愚公移山”里的愚公的恒心……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語言的瑰寶,更是我們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成語故事讀后感4
我最喜歡讀書了,因為讀書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而且可以讓我懂得許多道理。
我讀了很多書,如《三字經》、《好詞好段》、《成語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語故事》?!冻烧Z故事》中有很多小故事:愛屋及烏、不自量力、半途而廢、功虧一簣……你要問我最喜歡哪個故事,我會毫不猶豫的答道“功虧一簣”。功虧一簣講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掉商朝,建都鎬京。當時的人們對新生政權的建立感到由衷的高興,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各個諸侯國也紛紛從四面八方攜帶貴重禮品及土特產趕來朝賀,連離鎬京的很遠的西戎也派專使帶來一條名犬作為貢品。周武王高高興興的收下了所有的貢品。擔任太保的召公擔心武王從此驕傲自滿,沉醉于豪華生活,就從旁提醒說:“對國君來說,最值得珍重的是人才,國家沒有賢人治理,早晚要滅亡。有作為的君主應該是群臣的表率,每時每刻都要留心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與德行有違,尤其不可忽視細小的行為。大德有小德積累而成,這如同筑起百尺高的土山,要一筐一筐的堆上去,哪怕僅差一筐土,也是還沒達到百尺的高度。”武王接受了召公的意見,成了賢明的君王。
從這則故事中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完成。學習也是一樣,不能圖一時快樂而不好好學習。
成語故事讀后感5
我囫圇吞棗的看完了一本《成語故事》,經過簡單的閱讀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成語,成語言簡意賅,深刻雋永。閱讀《成語故事》能夠了解歷史,通大事理,學習知識。
鑿壁偷光說的是漢代學者匡衡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的故事。
囊瑩映雪講的是晉代有個叫車胤和孫康的人,因家境貧窮沒有燈,把螢火蟲放在袋子里,用其發出光束當燈來讀書。
水滴石穿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水滴不止,必能將厚厚的石板滴穿。與之相同的還有一個叫鍥而不舍的成語,這個成語出自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茍子的《勸學》一文,其中一段寫道:“如果只刻一下就放棄了不再刻,那就算是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段,可是如果不聽地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屬和石頭,也能夠把它們刻穿。”所以要用“鍥而不舍”的精神來學習。這樣就必須能成功。這些成語故事只是浩瀚的成語海洋中的幾朵奇葩。經過閱讀,讓我感悟到學習和讀書的重要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學習和讀書同時也是件很刻苦的事。自古瓜兒苦后甜。我們從中就應抓緊點點滴滴的時間來學習,黑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在學校上要靈活運用,不能按圖索驥,更不能東施效顰,學會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我的短處。這些古人是我學習的榜樣,只要鍥而不舍,不畏艱難,才會有輝煌的明天。
成語故事讀后感6
自從上小學我就接觸各種各樣的有趣的課文、經典的古詩、寓意深長的成語故事。可最感興趣的還是成語故事。成語是民間口語的濃縮,是文學經典的傳承,是歷史故事的再現。它像一幅畫,用彩筆描繪著自然的花紅柳綠,它像一首詩,用文字吟誦著人生的喜怒哀樂。成語故事用淺顯的語句表達出深刻的道理,讓我既能感受到讀故事的樂趣,又能懂得做人做事的正確方式。
比如“掩耳盜鈴”講的是一個人想偷鈴鐺,又怕別人發現,于是就把自己的耳朵捂上,以為別人也像自己一樣聽不到鈴聲,最后被抓住的故事。這個成語告訴我們明明有些掩蓋不了的事情還非要想法子掩蓋,是個很愚蠢的行為。
還有“守株待兔”講的是一個農夫在田里干活的時候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木樁上,他撿回家美餐了一頓。第二天,農夫就不干活了,守在木樁旁邊等著兔子撞上來。第三天他繼續等,這樣一天天過去,不但沒等到兔子,田地也荒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想著不勞而獲,而要踏踏實實地付出努力才會有收獲。
這樣的讓我記憶深刻的成語故事還有很多,望梅止渴、自相矛盾、杯弓蛇影、刻舟求劍.....等等,舉不勝舉,就像國學寶庫中取之不盡的寶貝,總能給我驚喜。
我們看成語故事不僅要知道成語的意思,懂得成語蘊含的道理,還要能在生活中運用,讓我們語言表達更準確、簡練。比如有朋友犯了錯誤,感到沮喪的時候,我可以安慰他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边€可以跟同學之間相互告誡:“在學習上,我們不能守株待兔,而要勤勤懇懇,才能學到扎實的知識?!蔽蚁耄@樣樂讀成語故事,用心學習成語,才能真正傳承、體現我們中華文明古國幾千年凝結國學智慧和語言魅力。
成語故事讀后感7
《成語故事》里的成語故事多不勝數,這本讀物,它不止有對成語由來的小故事,對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詳細的解說之外,還增設了歷史典故,人物介紹和小知識等小欄目。讓我們在認識成語的同時對當時的背景與學者的認識加深鞏固。
“妒賢嫉能”這個故事寫出了項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古至今,不賞識人才的人,都是失敗者?!冻烧Z故事》里關于三國的故事也有許多,還能夠一邊補充對三國的認識。
有個“名落孫山”的故事讓我苦笑不得,講述的是一個叫孫山的人和同鄉去考科舉,結果自我最后一名,而同鄉沒有居榜上,結果回到家,同鄉的父親問他兒子的成績,孫山還委婉得意的說最后一名是自我,你兒子榜上無名。趁機顯露了自我的才華,但其實在別人看來,滑稽了點。
“程門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毛澤東借鑒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為什么必須要一動不動呢?個性是“程門立雪”,楊時和游酢,因為老師睡著了就一向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為其實能夠稱為“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害群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了解,原先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群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么簡單。
一個又一個的成語,只是短短數十字,卻全都蘊涵大道理,“勤能補拙”,既然我的基礎不好,就要“亡羊補牢”了!
成語故事讀后感8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讀了幾篇后,我深有感觸,里面有些人令我覺得好笑,也有些人可以成為我的榜樣,是我受益匪淺。我來給你們講幾個吧!
?、北哂?。
這個故事大致是說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誤把映入杯中的弓當成了蛇,但那是縣令請他喝酒,他不敢不飲,只能硬著頭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后產生了心病,總覺得肚子疼,什么藥都沒用。這則故事比喻的是一個人因產生錯覺而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我覺得其實我們也是這樣,看完恐怖片,總感覺背后或身邊有什么,心情也變得十分慌張,所以,不管遇上什么事都要心平氣和的去面對,這樣才不會被所謂的“鬼”嚇到
?、舶蚊缰L
這則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宋國的農夫,他擔心自己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去看,幾天過去了,禾苗似乎一點都沒有長高,他心急如焚。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便立刻沖進田里,把禾苗一顆顆的拔高了許多,經過一天的時間,他終于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大截。回到家,他氣喘吁吁地說:“今天累死我了,我幫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他兒子聽后,急忙跑向田地,一看!果然,禾苗全都枯死了。這個故事給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好笑,農夫破壞了禾苗的生長規律,硬是把它們都拉高,結果卻聰明反被聰明誤,禾苗全枯死了,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定不能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如果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搞砸。
一片片沉甸甸的'故事,充滿著一個文化人對祖國歷史所做的智者的反思,是那么深沉…………
成語故事讀后感9
我最喜歡讀書了,因為讀書不僅僅能夠增長知識,并且能夠讓我懂得許多道理。
我讀了很多書,如《三字經》、《好詞好段》、《成語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語故事》?!冻烧Z故事》中有很多小故事:愛屋及烏、不自量力、半途而廢、功虧一簣……其中我最喜歡功虧一簣了。功虧一簣講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掉商朝,建都鎬京。當時的人們對新生政權的建立感到由衷的高興,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各個諸侯國也紛紛從四面八方攜帶貴重禮品及土特產趕來朝賀,連離鎬京的很遠的西戎也派專使帶來一條名犬作為貢品。周武王高高興興的收下了所有的貢品。擔任太保的召公擔心武王從此驕傲自滿,沉醉于豪華生活,就從旁提醒說:“對國君來說,最值得珍重的是人才,國家沒有賢人治理,早晚要滅亡。有作為的君主應當是群臣的表率,每時每刻都要留心自我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與德行有違,尤其不可忽視細小的行為。大德有小德積累而成,這如同筑起百尺高的土山,要一筐一筐的堆上去,哪怕僅差一筐土,也是還沒到達百尺的高度。”武王理解了召公的意見,成了賢明的君王。
從這則故事中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完成。學習也是一樣,不能圖一時歡樂而不好好學習。
成語故事讀后感10
《成語故事》讓我們深刻地了解到了歷史的故事。讀完了這本書,我的成語量增加了不少,而且在我心里以前很難理解的成語一瞬間讓我領悟了它的歷史來源。真實一本奇書??!
這本書,它與我的心靈溝通,它會讓我笑,也會讓我傷心,就像我的形影不離的月牙猴,我看到它的樣子,就想笑,它傷心的時候,我也會感到十分傷心?!冻烧Z故事》里有許許多多我以前沒有見過的成語,比如:“一丘之貉”、“游刃有余”、“智者千里,必有一失”、“圖窮匕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偃旗息鼓”、“運籌帷幄”、“車載斗量”、“嗟來之食”等成語,這本書不僅告訴了成語內容,還在每一頁的下面寫下了關于這一章的名人名言,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愛不釋手!
每一個成語里都隱藏著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已經被我們用真理揭開了。這些故事,不僅生動有趣,而且還讓我們進一步地了解了歷史,是一座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學寶庫。知識越來越豐富,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將神秘而博大的文學寶庫一層一層地打開,讓沉睡千年的謎底重見人間,讓他們赫然出現在我的眼前。
每一個成語都蘊含著許多知識,他們足以變成一棟知識的房子,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讓他們伴隨著我們飛向知識的海洋。
成語是從故事中產生的,隨著先進的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成語會越來越繁多,越來越廣闊。
成語故事讀后感11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書中有很多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小故事,其中《自相矛盾》這個故事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課,講的是一個楚國人,在推銷矛和盾的時候,一時說他賣的盾堅固無比戳不破,一時又說賣的矛非常鋒利戳無不破。由于說話絕對化,前后矛盾,被人一問:用你的矛攻你的盾會怎么樣?結果不能自圓其說,陷入尷尬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想事情或講話不注意,也常常會自相矛盾,比如有時說媽媽對自己很好,放假時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時又說媽媽很壞,開學以后什么事都管得很嚴格,中午不睡覺要管、放學回家晚一些要管,作業沒完成要管,越想越憤憤不平。
又如回老家鄉下我很喜歡那里的青山綠水和小朋友,但又很害怕那里的兇惡的山蚊和可怕的狗;從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如冷靜下來想到底對媽媽是愛還是恨?能把媽媽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看成是一種愛,就不會說媽媽壞;只要對鄉下有深厚感情的話,山蚊和狗就并不可怕了,農村人世代相傳都能生活下去,回去住幾天有什么可怕?
矛盾存在生活中、學習中,隨處可見,到處都有,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對待,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不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這樣才不會被人笑話,才不會尷尬和出洋相。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問題,清醒頭腦,方向正確,步伐堅定向前進!
成語故事讀后感12
《成語故事》里的成語故事多不勝數,這本讀物,它不止有對成語由來的小故事,對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詳細的解說之外,
還增設了歷史典故,人物介紹和小知識等小欄目。讓我們在認識成語的同時對當時的背景與學者的認識加深鞏固。
“妒賢嫉能”這個故事寫出了項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古至今,不賞識人才的人,都是失敗者。《成語故事》里關于三國的故事也有許多,還可以一邊補充對三國的認識。
有個“名落孫山”的故事讓我苦笑不得,講述的是一個叫孫山的人和同鄉去考科舉,結果自己最后一名,而同鄉沒有居榜上,結果回到家,同鄉的父親問他兒子的成績,孫山還委婉得意的說最后一名是自己,你兒子榜上無名。趁機顯露了自己的才華,但其實在別人看來,滑稽了點。
“程門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毛澤東借鑒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為什么一定要一動不動呢?特別是“程門立雪”,楊時和游酢,因為老師睡著了就一直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為其實可以稱為“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害群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了解,原來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群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么簡單。
一個又一個的成語,只是短短數十字,卻全都蘊涵大道理,“勤能補拙”,既然我的基礎不好,就要“亡羊補牢”了!
成語故事讀后感13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精選》里的一個成語,名叫《守株待兔》。這個成語主要是講 一位懶惰的農夫想不勞而獲的故事。
這個農夫每天都要去田里種菜。有一天,一只野兔突然從森林中驚慌失措地飛奔出來,一頭撞到田旁的一棵樹樁上,了。因此,農夫一家就在晚上美餐了一頓。從此以后,農夫再也不在田里干活了,而是每天守在樹樁旁等待下一只撞的兔子。結果,田地里的野草越長越高,莊稼都了,而農夫也再沒有等到撞的兔子了。
看完這個成語故事之后,我想這個農夫也太傻了。他也不想一下,如果幾十年之后一直都沒有兔子撞,那他不就會餓嗎?天上不會掉餡餅的, 這次只是一次碰巧的現象,不是每只兔子都會往樹上撞的。如果農夫還像以前一樣每天都辛勤勞動,那么,他就會有很多糧食吃。
我還聯想到了現在社會上的那些乞丐。他們有些看上去也不傻,又有手,又有腳,但是他們卻在大街上向過往的行人要錢,這些就是不勞而獲的人。其實他們可以去餐廳洗碗或是去搬運東西,這些工作總好過他們去低聲下氣的乞討吧!他們就是不想勞動,而又想有得吃,有得穿。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凡事不能靠碰運氣,要靠自己的辛苦勞動來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
成語故事讀后感14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針》這個成語故事,讀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在風和日麗的一天,李白又沒去上學,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邊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走著走著,來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說:“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笑了笑說道。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崩掀牌诺囊环?,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雖然不長,但是道理卻很深刻。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果在學習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成語故事讀后感15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如果把人類的語言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成語就是一枚小小的海螺,它承載著大海的呼吸、大海的歡笑、大海的哭泣以及大海所有的喜怒哀樂。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成語故事是鑿壁偷光,故事發生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叫匡衡的人,非常愛讀書??墒撬募依锖芨F,買不起蠟燭,晚上沒有東西照明,他就沒辦法在夜里讀書了。匡衡的鄰居是一戶富裕人家,每天晚上都點著蠟燭,屋子里被照得通亮。匡衡想:“要是能在這么明亮的光線下讀書,該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庇谑?,他就想到鄰居家去看書,鄰居不耐煩打發了他,回到家,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它偷偷地在墻壁上早了一個小洞。就這樣,他把書對著這束亮光,認真的讀了起來。后來,他發現財主家有很多書,就跟財主說:“我幫你干活,不要工錢,只要你把書借給我看就行了。財主答應了他的請求。后來,匡衡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通過這個故事我受到了啟發: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難的條件也不會影響學習;沒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條件對學習也無濟于事??锖庥捎诩揖池毢?,只能偷光學習。而我們不但有好的學習條件而不去珍惜,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