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童年讀后感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爾基童年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1
小說《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著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里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
之后,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2
暑假里我讀了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故事里的阿廖沙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利用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這個名字來講述自己那悲慘的童年。
阿廖沙從小就很善良,可是他三歲那年,他的父親和他剛出世不久的小弟弟就去世了,他與母親和外祖母一起去了外祖父家。可外祖父是個脾氣暴躁,愛財如命的人,兩個舅舅也都像個魔鬼,只有和藹可親的外祖母讓他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安慰。阿廖沙有很多朋友:有樂觀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高里戈里,獻身于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
小說中主人公阿廖沙的悲觀童年是人淚流不止的,他的外祖父更是心狠手辣。
我喜歡外祖母,因為她淳樸、善良,每天都會給阿廖沙講神奇的童話故事,教他不要像兩個舅舅一樣粗野、貪婪。而且她還對子女很好,盡管有一次,一個舅舅把她打傷了,她還在外祖父面前幫著舅舅逃脫。
比起阿廖沙,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地美好啊!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每天的菜式多種多樣,每天父母都來接送我們,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
讀了《童年》這本書后,我們應該珍惜如今的美滿、幸福,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高爾基寫的《童年》,我感觸很深。
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來描述自己的童年。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俄羅斯的面目。高爾基的童年是多么悲慘呀!
想想我們現在,依然有著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也有一些貪污的官員。但我們孩子的童年卻變得越來越幸福,都被父母寵著,要什么就有什么,對比高爾基的童年,我們現在的孩子比他們幸福多了。
高爾基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經常受欺負,還經常被毒打,而我們現在也許都可以動手到長輩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堂姐的兒子。由于是兒子,所以幾家人都十分的疼愛他,他也變本加厲起來,一不滿足就哭;心情不好就打。有一次到他家去,姐姐正抱著他,他突然就扇了姐姐一個嘴巴,我們都很驚訝,他才四歲就會打人了。后來,我們才都知道他身邊的親戚基本都被打了。
《童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父母越是疼我們就更應該回報他們,不讓他們對我們的期待落空。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4
“漫漫的日月中,憂傷就是節日,火災就是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傷痕也變成了點綴。”這是童年嗎?童年不是幸福美好的嗎?對,我們現在的童年是幸福美好的.。但是,有誰能想到,著名作家高爾基筆下的童年是如何悲慘。《童年》這部小說就將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展現給了我們。
阿廖沙的父親在他很小時就去逝了,他一直在外祖父家:尼日尼一諾弗哥羅德城飽受欺辱。他有一個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常將他抽暈過去,常將他的外祖母打得頭破血流。他的母親由于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他而離開這個家庭。他不但失去了親情,也失去了自尊。孩子們嘲笑他沒有父母,大人們同樣瞧不起他。人與人之間永遠彌漫著愁恨之霧,他總是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周圍的人們。不管是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屈辱,他都感到難以忍受。在他母親去逝后不久,他就開始離開所有親人,走向人間。
然而,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多么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們有關愛我們的父母,關心我們的同學,關照我們的老師。我們能吃好穿好,不用忍受比常人更大的痛苦,不用很小就離開親人,獨自流浪。
在這樣幸福的童年中,我們如果不好好學習,整能對得起我們的父母、祖國呢?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5
《童年》的作者是高爾基,他是前蘇聯文學創始人,被列寧稱為“無產階級藝術最杰出的代表”。
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阿廖沙從小時候就失去父親,不久母親也離開了他,阿廖沙由姥爺和姥姥養著。姥爺是一個自私、吝嗇的人,經常打老伴,如果阿廖沙犯一點點錯誤,姥爺便用柳條來抽他。阿廖沙的生活十分悲慘。
看了這本書后,我的感觸很深,阿廖沙的童年是十分殘酷的。他出生貧苦,11歲開始為生存奔波,他十分喜歡自已的弟弟,弟弟死了,他很傷心,表現他即便是在飽受折磨的狀態下,仍然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最終正義壓倒了邪惡,陽光終于穿透了烏云,表現了主人公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品質。
現在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十分優越的,跟阿廖沙相比,幾乎擁有了一切:美好的家庭、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美味的食物,我們太幸福了。可我們卻挑三撿四,在阿廖沙生活的地方能吃飽穿暖就不錯的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點,每一滴,學習阿廖沙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做一個樂觀、獨立的人。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6
阿廖沙3歲喪父,失去了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他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他,使他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但外祖父也有慈愛的一面,比如書上說道:外公那端正瘦小的身體輕貼我,他開始講自己童年的生活,他的話語沉重,滔滔不絕。他講著講著,在我眼里形象高大起來,這個干瘦的老頭忽然變成了童話里的大力士,他獨自一人拖著一條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他一直講到天黑,待他親切的和我話完別之后,我才知道外公并不兇狠,也并不可怕。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就是燦爛的,就是彩色的;就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就是無憂無慮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為他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他們豐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并論,年代的不同就就是這差別,一個就是天堂,一個就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美好的童年來之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