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一天,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一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受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組成了一個合唱團。馬修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也是用音樂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電影采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后來成為了指揮家,因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碰巧當年合唱團的伙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周六的時候守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后來馬修被學校解雇了。當他要登上火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后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感到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莫杭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2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一直覺得,老師應該是個有情懷的職業,它離不開道義也離不開愛的傳遞。正如《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一樣,在一個看不到光明,到處都是問題學生的池塘之底仍選擇用真心面對孩子,用真誠感化他們。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也許問題小孩只是沒有遇到愛和陽光的普照,沒有遇到一個可以理解他們的人。在馬修眼里,每個小孩都有他們的優勢,唱歌跑調的小男孩可以當指揮家,不會唱歌的小皮皮諾可以做指揮官助理看大家唱歌,連“無藥可救”的蒙丹都是他眼中唯一的男中音。他給予每個人肯定,不給家長告狀,教會小朋友合作,成為他們的朋友,用音樂點燃了孩子們的希望。
同為教育者,校長放棄音樂夢想卻依舊嘲諷踐踏別人的音樂夢想,把自己的人生不滿發泄到孩子身上,一直覺得在這里的小孩都是有問題的。對于“慣犯”蒙丹,給他強加偷錢的罪名。對于名利場無比追逐,面對失火的學校,他不是慶幸孩子安然無恙,而是在意自己的獎金和勛章打了水漂。
也許我們處在池塘之底,也許我們是問題小孩,也許我們并不完美,也許我們五音不全,也許我們成績很爛,功課差勁。但是,只要我們愿意相信,堅持熱愛,一直等待,就會有希望出現。
“黑暗中的方向,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p>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
今天我帶我的學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看完后讓我感觸良多。
面對孩子們一次次的惡作劇,馬修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來接納他們,正是這種寬容如一縷陽光直射“池塘之底”。終于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悔意。受懲罰的孩子在母親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閉癥的孩子在老師的關懷下慢慢打開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和寬容之心幫助了這些孩子,這是這份善良與偉大,改寫了孩子們原本那充滿晦澀的童年記憶,留下了一串歌聲與歡笑,盼來了“放牛班的春天”。當昔日的照片變得昏黃,昔日的頑童已成為音樂家,我們看到了早已滿頭銀發的皮埃爾、貝比諾對老師克萊蒙深情的懷念,往事并不如煙,因為改變了這些放牛班孩子命運的人留下的記憶,注定不會被風輕易吹散?!昂<{百川,有容乃大。”這對教育而言,不僅是一種磅礴的氣勢,而且體現一種寬容的態度。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它是從善良心靈中流淌出來的愛的泉水,它是從睿智頭腦中升華出來的美的綠蔭。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4
到了春天,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季節,許多燕子在飛,開著綠色和白色的花。
這時家里人正在吃飯,突然從媽媽那里得知我要去放牛山。當我聽到這個好消息時,我簡直是在天堂,1跳3英尺高,我等不及了。
啊!最后坐公交車到了牛郎山腳下。我選擇了上山的最佳方式。我跳上跳下。
在去山上的路上,我在用心尋找那種五彩繽紛的花。我偶然發現了一朵野花。它的花心是黃色的,有五六片花瓣,都是白色可愛的。我摘了幾朵花仔細欣賞它的愛。我看到前面有一朵粉色的花,有三層?;ǖ倪吘夁€是波浪形的,很有意思。
草是山里最常見的。碰巧又是春天了。草嫩綠色,前方不遠處又有一大片草,就像海面上的波浪,起伏不定。就像那天北方可愛的草塘。草有一英尺多高,綠色茂盛,就像一個大家庭。我環顧四周。草地旁邊有一條小溪。小溪非常清澈。我真的很想玩得開心。而且周圍沒有樹,陽光充足。這就是為什么草長得如此茂盛。
爬啊,爬啊,爬啊,終于到了山頂,從山頂往下看,感覺很棒??吹匠啥训囊坝筒嘶?,這一朵,那一朵,金色的花瓣真的讓我心曠神怡,徐若是真的,讓人看著如癡如醉。
我滿心歡喜地收割著春光,依依不舍地下山了。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5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名叫馬修的老師來到一所學校擔任學監并與孩子們交往的故事。這所學校的孩子調皮搗蛋,校長殘忍冷酷,老師淡漠無情。嚴厲的體制讓這里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到冰冷。主人公馬修到來后,他用寬容溫暖孩子們的靈魂,用尊重、理解與相信治愈孩子心底的傷痛,用音樂照亮孩子們的前路,用他的行為為千千萬萬個教育者做出了榜樣。
池塘之底,一群被拋棄的孩子等待著他的救贖。被不幸選中的孩子們,迷失了自我但是卻沒有磨滅掉靈魂的善良。當合唱團被建立,音樂打開了孩子們的另一個世界,那是如此新奇又令人迷戀!純凈的歌聲在空中飄蕩,我看到陽光下的花兒在歡快地舞蹈,空氣中的塵埃在恬靜地微笑。孩子們內心的保護膜在漸漸脫落,這是一場愛的救贖,也是一場心與心的交流。
縱觀當下,在社會的快速發展、網絡的不當引導和社會風氣的不良蔓延下,又有多少孩子成為他們的犧牲品?沒有良好的教育更是導致孩子們無法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在我看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富強靠的不是經濟發展的有多么迅速,制造了多少炮彈,靠的是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年。因為青年是我們的希望,傳遞著我們民族的信念和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充分成長向善,受到正確的教育,心中有國家并為之自豪且努力,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6
馬修為了孩子們一次次打破了自己的底線。偶然的一次中,他發現了這群孩子對音樂的愛好,便組織了一個音樂合唱團。在馬修的培養下,他們的歌聲美妙動聽、悠揚和諧;他們的'笑容率真無邪。他對孩子們真切的愛,使這些已經麻痹了的少年們有了良知與感恩之情,于是成就了孩子們和自己的音樂之夢。當他被惡毒校長解雇后趕走時,得到了孩子們送給他這個曾經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親手折的祝福紙飛機。頓時,孩子們好似變成了紛飛在春之序曲中、融化了冰封之海,正展開風帆的愛精靈,在這義無反顧的航行光明的前程中,翻開了新一篇的人生……
馬修用他那寬廣的胸懷包容了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他又用一顆博愛的心將希望和溫暖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之中。之所以他會和讓每個老師都頭痛的怪孩子們相處得如此和諧、融洽,是因為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對生活的熱愛與渴望、感化了他們冷漠的心。其實人人心中都有真摯的愛與熾熱的心,并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仁慈與付出。只不過,就是看有沒有人像馬修一樣來撥動這根愛之弦,使這種熾熱的心不會被封沉罷了。
整個影片中,它雖然沒有華麗繽紛的舞臺場面和新穎曲折的變化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和鮮明的人物刻畫卻足以使每一個觀眾心潮波滾,并深深愛上了這部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
一位才華橫溢但懷才不遇的音樂家——馬修,來到“池塘之底”做一名學監。一個由“問題少年”組成的放牛班,再加上一個推崇以暴制暴教育的校長。馬修老師像是一個闖入者,悄悄改變著這個學校的教育方式。
他開始教那群孩子唱歌,發掘著他們的潛力,美好的音樂打開著孩子們的心扉,組成一個合唱團,雖然有重重困難,但是馬修老師從未放棄,正是這份堅持,才會成就皮埃爾。馬修老師與校長的教育方式成了鮮明對比。
校長選擇的是完全放棄與學生交流,以暴力懲罰施壓。不分青紅皂白來制定學生的罪狀。而馬修老師樂于與孩子交流,理解孩子,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對于孩子們的錯誤之處,不是責罰而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所錯之處。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挖掘孩子們內在的潛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而不是以暴制暴。馬修老師也是如此做的,音樂成為了一把鑰匙,打開了放牛班孩子們的心門。
如果沒有馬修,佩皮諾只會是一個可憐的孤兒,不會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如果沒有馬修,皮埃爾依舊是一個問題少年,不會成為一個音樂家,如果沒有馬修,放牛班的孩子們也不會擁有春天。真正的教育,需要的帶著智慧的光芒和發自內心的關愛,去理解孩子,教會孩子對錯,發現自己的潛能。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8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一個好老師真的很重要!這樣一個人就好比一束光在你的人生中指引著你,就像這部影片中的馬修老師。
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一所學校代課,來到這的第一天他就發現這里的孩子愛搗亂,甚至弄傷了一位老師的眼睛。但是后來他發現,其實他們本性并不壞,只是缺乏正確的引導而已。即使學生們犯了錯,馬修老師也會“包庇”他們,用他自己的方法去教育他們。
這部影片中的孩子們大多數都是問題少年,多數都是因為家庭緣故才把他們送進來,他們已經比常人缺少了一份愛,但是院長卻還用關禁閉的方式來“教育”他們,這顯然是錯的。我認為人心靈的完善不僅需要家庭的呵護,還需要良好的人生導師,這樣才不會導致他們走上歧途。
人們常說:“如果有千里馬,但是沒有伯樂,那又有何用?”而馬修老師正是一位伯樂,他用愛感化學生,最后在他離開時,也收獲了滿滿的愛。
馬修老師不僅是一位代課老師,更是一位學生人生的引導者。他正如我們的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每天含辛茹苦,只希望我們變得更懂事,更熱愛生活,讓我們的未來更加可期。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9
影片講述的是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馬修到了一間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問題兒童,調皮搗蛋、胡作非為。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
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發現這里的孩子喜歡唱歌,他為孩子們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影片開始給人的感覺是陰暗的,沒有希望的。在這里,教育的方式只有一個:懲罰。馬修剛到,校工的眼睛就被學生的惡作劇弄傷。讓人覺得這些學生真的是不可救藥。其實,他們內心充滿了對人生的渴望,當馬修讓孩子們寫下自己將來的夢想時,教室出人意料的安靜,孩子們都寫的很認真。
教育不是居高臨下,不是指手劃腳,不是懲罰,不是束縛。是平等,是寬容。是引導,引導孩子們的興趣和天賦。引導學生去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按照自己的道路發展。教育是要有愛的,孩子們需要愛,需要有人關注,馬修以音樂,喚回了孩子們對生活的希望,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
今天下午的二、三節課,老師決定讓我們看一部電影子——《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池塘底教養院的學生和代理老師馬修之間發生的事,這個教養院里的學生個個都十分不聽話,而院長則是一個老古板,一犯錯誤就處罰關禁閉,這使馬修十分反感。為了讓這樣一個班級的學生聽話,馬修成立了合唱團,其中一個叫皮埃爾的學生進了里昂音樂學院,長大后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家。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由得感慨,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啊!用自己全身心的愛來關心自己的學生,要做到這一點,難道不值得眾人所佩服嗎?這時,一個問題竄入我的腦?!蠋熓鞘裁矗糠艑W路上我思索著,臺燈下我皺著眉頭沉思著。
?。∥叶?,老師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中給學生帶來快樂的馬修,他便是春天,這個放牛班的春天;老師就是黑暗中的蠟燭,在我們茫然無措時,燃燒自己,為我們指明方向;老師就是人生路上的導航標,一生默默無聞的站在路邊,指引了多少人不再誤入歧途;老師是茫茫人海中的指路人;老師是永遠亮在每一個學生心中的一盞明燈!
臺燈下,我刷刷地寫著,在這一刻我懂了許多,老師就是如此偉大、無私,奉獻了自己,成就了他人,這一刻,老師這個詞猛地變得生動鮮活,??!是就是老師!無法用語言說得清,道得明。此刻,我的心變得澄澈,老師,這盞明燈,在我心中照亮,讓我去分分辨世間的善惡美丑,大愛真情。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1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之后,我的心情十分復雜,這其中經歷過憤怒,傷心,更有欣喜、感動。
我欣喜是因為,里面有很多讓我噴笑不止的表現。比如那些小孩子各個都是惡作劇高手。有個人辛苦弄好的頭發,被另一只手摸了一下,他的頭“噌”的一下全亂了。還有馬修老師,他也很可愛。有一次,他上完課急匆匆地跑到房間里隨便擦擦鞋子,穿上馬甲,拿一點日用品拍拍臉,那個樣子像《神偷奶爸》里的小女孩用手拍怕臉一模一樣,搞笑極了。本來笑點低的我現在已經笑得上氣不接下氣了。
讓我感動的是因為一個人——馬修老師。他不顧一切地違反校規,目的卻是為了那些曾經無“惡”不作的孩子。馬修老師并不懲罰那些犯了錯的學生,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原諒,用盡各種方法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我真的由衷的佩服馬修老師的耐心啊。還有一次馬修老師去睡覺,路上發現了那群學生用唱歌罵他。但是,他沒有生氣、沒有責備,笑著說“有幾個好嗓子說不定有希望”,這樣的肚量非一般人能比。想著這幾個片段,我的眼眶不禁紅了,他們看似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他們的心早已被這個善良的老師一點一點地融化了。
這就是我喜歡的原因,因為這部電影可以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感受了老師與學生的美好關系。有時候,我們需要用心地做好自己,體諒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2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1949年,馬修老師在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擔任音樂老師。生活在這所寄宿學校的孩子,就如生活在第十八層地獄。這里的學生,非常喜歡搞惡作劇,為此校長取消了他們的一切娛樂活動。馬修老師用音樂讓孩子們發生奇跡般的變化,讓外貌是天使,心腸是魔鬼的皮埃爾長大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音樂家。
馬修老師用愛的力量,讓孩子們懂得了感激,改變了冷酷的校長。
在我一、二年級時,教我們的音樂老師,是一個只知道嘲笑學生、懲罰學生的老師,她想讓我們班成為一個音樂表現突出的班級。可是她不讓我們多唱,而是在她連珠炮似的“講解”之后,才讓我們放聲歌唱??赏堑人爸v解”完之后,一節課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所以我們班的音樂考試成績卻成為了全年級最差的一個班。
到了三年級,我們班換了一個音樂老師,她不會嘲笑學生,不會懲罰學生,而是用愛的力量來教育我們,教我們唱歌。每當同學在課堂上犯錯時,她會寬恕。上課時,有35分鐘拿來給我們唱,剩下的5分鐘會讓我們預習下節課的內容。我們的音樂課進步很快,同學們學會了很多好聽的歌曲,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妙。
如果一個老師,能用愛對學生,就像馬修老師那樣,對待學生,我相信,學生也不會搞惡作劇,會成為一個個懂禮貌、有教養、認真學習的好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3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寄宿學院來了一位新的學監、音樂教師。這位新來的音樂教師用了與眾不同的辦法解決了這些頑皮學生闖下的大禍。還發現了這群男孩,雖然唱歌走調,但都是很熱愛唱歌。于是,他便把這群眾人,認為無可救藥,連譜子都不識的男孩們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叫放牛班。最終在他們的努力下競唱出了天使般的聲音。但這位音樂教室就因為這個被校長開除了,臨走前還說了,校長不稱職。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這位校長有些過度嚴厲,因為他動不動就讓學生去禁閉室里反省,有一次還隨便懲罰一個男孩。我也覺得這個校長不稱職,還想:要是我們校長是這樣,那我們怎么辦!
看了這部電影,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學不會的東西。只要你無比熱愛它,為它努力奮斗,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結果。我想,雖然我現在舞蹈不是很好,但是我喜歡它,每天都努力練習,將來,我的努力肯定不會白費,一定可以畫上一個美好的句號!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4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創作者——克萊門特·馬修來到號稱“池塘之底”的學校擔任學監時發生的故事。這里有一群被大人稱作“壞孩子”的學生,有一位殘暴、只顧自身前途的校長,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為改善這種狀況,馬修組織了學校合唱團,并讓這些孩子們唱他所創作的歌曲,一切仿佛給學校致以新的活力,給孩子們新的生機。
這部法國電影在全球斬獲許多獎項,精彩之處也數不勝數?,F在就讓我們一起深入剖析這部電影吧!
學校的校長為了壓制住“難纏”的孩子們,采取體罰,關禁閉的手段。校長就像池塘中的水,被送來的孩子就如同被關在池塘之底,被壓抑的無力喘息。仔細想,采取體罰和關禁閉的手段真的能“治好”這些孩子,讓他們不再頑皮搗蛋嗎?顯然是不能的。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孩子只是暫時被壓制住,壓根就沒有起到實質效果。蒙丹最后火燒校園是本影片的重大轉折點,也是本片高潮,這時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這種教育方式的劣根性——他無法告訴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希望與善良。
不只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校長,很多的家長為了減少麻煩,教育孩子往往采用最直接的“竹筍炒肉”形式。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人格就是在觀察榜樣、模仿榜樣的過程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樣,如果采用打罵式教育,不但不會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會形成一種打罵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心理,無法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易怒人格,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特別是當影片臨近尾聲,孩子們清澈的童聲從高高的城堡式的禁閉室中飄逸到窗外,合著一架架承載了稚嫩筆跡的紙飛機,仿佛天使的羽毛一片片,一片片落到馬修的面前,差點讓我落淚。陽光下,沒有言語,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然而孩子們的歌聲如輕柔的海浪層層相疊,一雙雙揮舞的小手寫滿了離別的眷戀和心靈的親吻。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莊子說過,千里馬因為伯樂的存在才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囚困折磨之中;然而面對那些孩子,我更愿意相信我不喜歡的韓愈說過的話: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馬修的好,不是因為他職業的平凡,也不是因為他出自天然的善心,而是因為他是真正能夠聽見并且尊重千里馬的心聲的伯樂。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應該像馬修那樣,關注孩子,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用我們的情感和愛心去感動學生,成就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