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1
小白龍一再囑咐千尋絕對不能忘了自己的名字。湯婆婆就好比那個可以控制你人生的人,一旦忘了自己的名字,就會被湯婆婆控制,完全忘了自我。小白龍就是被湯婆婆剝奪了名字,也剝奪了他本該有的人生,才會受湯婆婆的控制做了一些“惡事”,但當他后來記起他的真名,便也重新找回自我了。所以說,“名字是自我的契約”,如果我們丟掉這份契約,那就等同于在大千世界里迷失了自己。每個存在于社會的個體,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若喪失自我,就如同行尸走肉般,人生再無意義。不忘初心,堅定自我,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湯屋里的人的相處模式基本是以利益為導向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靠利益維系著。當無臉男黑化后,他知道湯屋的人都喜歡金子,于是他變出金子,發給服務他的人,享受著湯屋最好的服務,大家爭先恐后欣喜若狂地搶著要無臉男的金子,這些都是追逐金錢名利的一類人。湯屋的人對金錢的欲望讓他們沖昏了頭腦,蜂擁而至,得到了還想要更多,無限的貪婪也讓無臉男變本加厲,最終甚至吃掉了他們當中的兩個人。吞下這兩個人后,千尋趕到了現場,看到了千尋,受正能量的感召,最終無臉男把那兩個人吐了出來,他又做回了善良的自己。其實,這里折射的是“吐”出金錢名利,才能做回自己,人性的貪婪終會將人引向歧途。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2
當千尋進入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個純潔的孩子進入到一個花花世界,她眼看父母一個個變成了豬,這里的豬象征的其實是一種餓鬼的心態,貪,怎么也不滿足,人們一個個沉溺于自己的欲望而變成只會貪吃,只會索取的豬(餓鬼)。
她害怕了,她不想吃這個世界的食物,其實是想斬斷自己的物欲,可是不吃東西會消失的,人生存需要必要的物質的。白龍拿來了食物,讓她在這個世界活下來。并且告訴她,必須去工作,只有工作就不會變成豬,其實也就是付出得到合理的報酬換取足夠的生活資料。
為了不變成豬,這個什么也不懂的孩子跑到湯婆婆要一份工作,湯婆婆給了她工作的機會,同時也拿走了她的名字千尋。
千尋是她最初的名字,也是她最初的樣子,最初的身份。
而小千是湯婆婆給千尋的樣子,這個是新的身份,這個身份就是在這里打工工作的身份。
如果一個人忘記過去自己的樣子,就再也回不去了,還好白龍給了千尋過去的衣服,讓她回憶起自己的名字。
人其實就是這樣一步步迷失自己的,我們來看看小千這個身份,這個是打工者的身份,看看澡堂里面的湯婆婆和員工,像不像忙忙碌碌的我們,想著怎么多賺錢,怎么少做一點工作,臟活累活不愿干,指使別人就很樂意,欺軟怕硬,每天計算著得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會在這個世界生存,我們追求更強,更成功,更高的位置,更多的戰利品。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3
在莫名其妙的闖進一個陌生的環境后,作為一個只有十歲的小姑娘,千尋,本來還有父母可以依靠。
可在誘惑面前,父母沒有為千尋做一個好榜樣。他們只知道自己餓著肚子,在繽紛美味熱氣騰騰的美食引誘下,完全沒有一絲猶豫,猶豫怎么突然出現這么多食物,猶豫怎么一個人也沒有。
千尋年紀小,但父母的教誨謹記在心。她懂得不隨便不經允許就動別人的東西,即使在自己陷入窘境的時候。結果,就是父母因為收到了懲罰變成了貪吃的豬,而千尋只能獨自一人踏上了艱辛的路途。
在這個神秘的世界,千尋遇到了很多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事情,遇到了很多不一樣的人,湯婆婆、白龍、無臉男等等她不知道前路會怎樣,但卻憑著自己的勇氣和對生活的希望一步步走下去,即使百般艱辛。
除此之外,動漫處處都以隱喻的手法,向我們傳達著現實的殘酷。千尋當時在油屋中,只有她一個人是人類。她為河神洗澡,從河神體內拉出大量的生活垃圾,這就暗示著人類在河中丟棄的垃圾,最終需要人類自己承擔。湯婆婆在面對千尋時,希望她改了自己原來的名字。一旦改了,千尋就會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已要做什么。
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忘記本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不需要你做出很多的努力,相反,只要不努力,只要自甘墮落,社會從不會因為是你而特殊地對待你。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4
宮崎駿的影片《千與千尋》備受追捧。昨天終于有機會帶女兒去觀看了。
十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進入了湯屋老板湯婆婆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里貪吃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
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店里的食物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
期間她遇見了冷酷有愛心的少年白龍,在白龍的指引下得到了鍋爐爺爺、小鈴的幫助。從原來那個笨拙、莽撞、膽小的小女孩一步步變得獨立、自信和勇敢,最后終于救出了爸爸媽媽,也拯救了白龍。
看完這部影片,我歡欣鼓舞,一是感受到宮崎駿影片畫面的美,二是感嘆他的影片里隱含的寓意。從這部影片中我得到以下幾點感悟:
不要迷失自己
影片里人類本性的貪婪使人喪失迷失了自己。淪為被欲望驅使的工具,不斷墮落,變成了家畜任人宰割。
在現實的社會里,我們整日為生計忙碌,終日疲于奔命,我們努力當工程師、老師、醫生、企業家,卻往往忘記了要成為自己。
我們不斷地追求著各種物質,房子、車子等,漸漸忘記了生活的本真,忘記了親情和陪伴。
影片里無臉人因為在雨中千尋的關心和問候,把自己的金子都要給千尋,時刻都要陪伴在千尋的身旁。其實千尋需要的不是卑微的討好,只是平等溫暖的相處。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5
愛不重不生娑婆,就在我們為一份情緣頭痛的時候,根本就忘記了前世前前世種下的因緣,輪回換了一副皮囊就不認得不記得了。就像湯婆婆,潑辣狠毒對誰都是不可一世的樣子,唯獨真心疼愛寶寶,在他面前一丁點脾氣都提不起來反而像個唯唯諾諾的小孩子。可是錢婆婆把寶寶變成老鼠后,湯婆婆竟然作嘔地嫌棄這個老鼠惡心。太唏噓了,愛到底有多可靠?我們愛的到底是誰?變了樣子就不認識了。豬羊席上坐,六親鍋里煮,輪回向來如此,屢見不鮮,只可惜沉浸其中迷惑顛倒的眾生不識真相,不求解脫。千尋的父母被變回人類以后,忘記了曾經為豬的經歷,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不就像輪回中的我們嗎,連自己曾經是誰都不記得了,何況別人?
無臉男就像我們內心的孤獨的小孩,我覺得他是住在我們身體深處的靈魂,單純孤獨善良膽怯有愛容易被欺騙被誘惑,忙起來可以不用和他正面交鋒,可有些時刻卻又不得不和他正面相對,踏上拯救白龍的旅程,只有無臉男跟隨,電車上的旅人一個個下車了,只留我們自己和自己內心的孤獨,旅程是一個人走的,其它都是只能陪你一陣子的旅伴,僅此而已。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6
千尋本是一個普通的小女孩,在經過了神秘的隧道后,來到了一個不普通的地方————神靈異世界。
爸爸媽媽抵抗不住美食的誘惑吃掉了食物而變成了豬。千尋孤獨又無助,來到了湯婆婆的湯屋。
經過了鍋爐爺爺、白龍、和小玲的幫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后和父母一起回家的故事。
千尋剛剛來到湯屋時,管事處處刁難她,而遇到客人則喜笑顏開,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這種表里不一的小人呢?
無面人因為在湯屋待久了,也變得自私而貪婪,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像無面人一樣失去了自我呢?而這部電影的片名《千與千尋》,其實就是千尋的兩個名字,更是她的兩個性格:千尋膽小、任性,小千勇敢善良,不怕困難。
我認為,千尋之所以變得勇敢善良,不光因為別人的幫助,更因為自己的努力,才讓自己和爸爸媽媽回歸正常生活。
在《千與千尋》中,千找到了腐爛人身上的一根刺,叫來眾人幫忙之后,卻拔出來一輛自行車,之后是更多的工業時代的產物。
原來腐爛人是河神,是因為受到了污染才變成人人躲避的怪物。他為湯屋的人留下了金錢,給了千一顆藥丸,可以說千通過自己幫助了河神大人,同時完成了對于自己的救贖,千何嘗不是在幫人類贖罪呢?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7
小時候看《千與千尋》,有人說,是被怪物嚇哭,擔心爸媽變成豬而做噩夢,疑惑無臉男為什么總是跟著小千;也有人說,是羨慕千尋有一段勇敢的冒險,被千尋和白龍之間的感情打動。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長大后再看《千與千尋》,他們都有了全新的體會。
年少時的感動,這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征服了全世界的不僅僅是宮崎駿老爺子高超的創作兼執導力,吉卜力精湛的制作以及回歸純真的主題內核,那些寓意深長的日本民間神話和傳說更讓整部電影充滿了魔力。
隔那么多年再看,還是會二話不說就愛上溫柔的白龍,還是會被無臉男捧出的一把木牌打動,還是想坐在閣樓上邊吃豆包邊看電車從海上駛過,但是再也說不出想留在那樣的世界再也不出來的話了!愿幻想的'世界里沒有工作!話說千尋現在也28歲了啊,不知道有沒有和白龍重逢,如果按好故事的標準,應該是沒有吧?她大概已經變成了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搭末班電車回家,只是在路過每一條河流時,會想起少女時曾經愛過一條龍。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8
主要內容:千尋坐在爸爸媽媽的車上,準備去新的學校,但是他們走錯了路,他們走到了一個隧道。穿過隧道是公園遺跡,爸爸媽媽看見了很多好吃的東西,盡管沒有人,他們還是吃了很多很多東西,千尋不肯吃。千尋走出去看看,回來時爸爸媽媽變成了豬……
感想心得:千尋她不貪婪,不吃別人的東西,也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她還很善良,我們要學習她。
有一點千萬別學習她,那就是膽小!但是她在遺跡里,她戰勝自己的膽小,變得非常堅強、勇敢!當她面對各種困難時,她總是很冷靜地想出自救的辦法。
我們要學習她樂于助人的精神!她不怕臟,她幫助河神洗清泥巴,得到了河神的祝福和一顆神藥及女巫的表揚。當她的好朋友陷入困鏡時,她都會幫助他們,她幫助地小白重新獲得生命,還幫助了青蛙不被蒙面人吃掉……
她不達目的不罷休,她為了救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惜一切代價為女巫工作。最終解除了女巫的咒語,救出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我們要向她學習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9
有些電影要看上幾遍才算看完,《千與千尋》就是。
第一遍,大腦被聲色填滿,每一幀畫面都無比美麗新奇,在劇情的大海里,情節的波浪一波接著一波,除了被劇浪推到大海深處,我們什么都來不及思考。等到后面的幾遍,才有余心邊看邊想,為什么這部電影這樣好看,耐看,讓人念念不忘。
電影的每一部分都很優秀,包括但不限于:異世界的設定,建筑與妖怪的形象設計,畫面,故事,音樂及配音……
電影開篇,是車內。花下露出千尋的臉。車上三人的交談初步交待了每個人的性格。父親大大咧咧,母親雖然有自己的小抱怨,但還是附和父親的決定,千尋叛逆(躺在后座,對新學校吐舌頭)又膽小(怕黑怕一個人)。
小車從大道拐上岔路,至此鏡頭從下往上依次露出路牌、茂密樹林、安詳村落,然后再打上電影名。
我是后來幾遍才注意到這個鏡頭,非常喜歡。電影沒有直接把畫面跳去千尋一家的目的地,而是由下往上,用一個人抬起頭來的動態視角,將新世界徐徐展開。千尋一家的轎車駛入隱藏在茂密樹林后的新世界,遠離現代城市的他們會遇上什么呢?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10
今天看了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看完很感動。女主角千尋和父母無意中進入了幻境。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千尋的父母因為禁受不住美食的誘惑變成了豬,千尋幸運的遇到了白龍,白龍幫助他在湯婆婆這里生存。在這個過程中,千尋被改名叫小千,在這里白天睡覺晚上工作,她雖然愚鈍,但是因為她的善良和難能可貴的真誠、不貪心贏得了他人的贊同。
給河神洗澡贏得了湯婆婆的夸獎,讓人看到她的價值,告訴我在工作中對待客人必須尊重,不能因為外貌或者裝扮而輕視不尊重他人。看到白龍因為偷了湯婆婆姊妹的印璽而受咒詛,她沒有視而不見反而因為他曾經的幫助銘記于心,即使受到咒詛即將死去也不愿意拋棄他,想要拼盡全力幫他爭取最后生存的機會——將東西物歸原主,并請求湯婆婆姊妹的原諒。最后,因為她,白龍活了過來,并找到了他的名字—琥珀。成功將父母變回了原樣并回到了人間。在千尋走出幻境的隧道時,這一切仿佛似夢一般沒有發生過。
在這部電影中,我感受到千尋的變化,對待他人要保持尊重禮貌,曾經幫助過你的一定要銘記于心,無論身處何境都要學會適應,自立自強永遠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不要貪心,貪心會使人墮落,會變成“豬”忘記你原有的樣子。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11
在動畫電影中有一個最讓人心疼的人物,那就是無臉男,無臉男總是將最好的給千尋,一直陪在千尋身邊,可是無臉男忘記了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相互的。一味的付出讓會讓人嫉妒,一味的付出會讓人貪婪。無臉男終于在孤獨中吞下小青蛙。用其他人的聲音給她所有人都喜歡的金子,千尋的態度則是冷靜的面對,不為所動。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得到回報,尤其是愛情這種東西。
我只能送你到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
千尋在經歷成長之后,終于救出了父母。千尋也要回到現實生活。白龍對千尋說:“我只能送你到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其實,在白龍說這些話的時候,我感覺千尋可能與白龍再也不會想見!因為說再見太痛苦,所以只能讓你別回頭。
我們一生中總是會遇見這樣人,在某個時間點上沖進你生命,教會你成長。但是,在某一個時間點又會淡出你的生活。他們也許是你的愛人;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然后你要獨自一個人沉默走很久!久到記憶暫時雪藏掉那些曾經發生過的事。
最后,以我最喜歡的動畫電影臺詞結束: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12
1985年,美、日、德、英、法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在毫無征兆下,日本國民口袋里的錢突然翻了一倍。“幸福”來的那么突然,突然到人們還沒打算好該怎樣花掉這“從天上掉下來”的金子。
日本沸騰了,其情景與湯屋里爭相搶金子的人群不相上下。
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大家肆意揮霍著“不勞而獲”的財產,爭相購買土地和股票,恨不得一口吃個胖子。
電影中的千尋父母,在面對沒有店主的店時,吃到昏天暗地,毫無顧忌的豬一般的貪婪,確實令人生厭,而湯屋中的人搶奪金子,如螞蟻般黑壓壓聚在一起的場面也令人所不恥,但是:如果一個社會都像這樣,那我們感到的可就是悲涼和嗟嘆了。
這次高速膨脹的經濟與國民素質的脫節。
貪欲、盲從、空想、投機......人性的劣根性在這場災難里展現的淋漓盡致。確實,在一段時間,它們造就了光鮮亮麗的日本,但如前文所說的,憑空出現的也必將憑空消失,如同光顧陸離的魔幻世界,天一亮也將歸于沉寂,待大夢初醒,天堂地獄,恍若隔世,煙花易冷,黃粱未熟。
所以,只有身為局外人千尋,才會發自肺腑的帶著哭腔喊著:“不要吃太多了,吃多了會被殺掉的。”
后記
童話為孩子而寫,但絕不為孩子而寫。
18年后又重溫,是童年,也是那段慘淡的光陰。
“不要回頭啊”
但愿這世界不會重蹈覆轍,歸來仍是少年。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13
不同年齡層次或不同感受力的人看這部電影,我想看到的東西會很不一樣。比如,17年前如果我看這部電影,那么我只是看懂了一個小女孩如何從壞人手中救出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小白龍,僅此而已。
但如今作為90后老阿姨的我,看了《千與千尋》就覺得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動漫作品,仔細品味,其實它里面涵蓋了人性的探索,社會現象的批判,文明禮儀的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等。雖然我還未能參透這部電影里折射出的所有人性和社會的反思,但看完電影后確實也發現宮崎駿在這部作品里想要告訴大家的東西是多維度的。湯屋就好比一個世相紛繁的社會,千尋是即將踏足社會的年輕人,整部動漫以千尋救爸媽為主線,其實反映的也是一個女孩慢慢成長,融入社會的過程。
千尋的父母其實就代表著社會中存在的好吃懶做的一類群體,最終只能變成牲畜任人宰割或變成煤灰,被社會拋棄,而這只能怪他們自己,想著不勞而獲注定了匹配的是這樣灰暗的人生。
反之,湯屋里的員工雖然千奇百怪,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自己該做的事,因為他們必須立足社會,找到自己在社會中存在的位置,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不至于狼狽逃脫,被這個社會淘汰。
宮崎駿大概是想給人們一個忠告:想要立足社會,就必須學會付出,好吃懶做注定不會有好的結局。你付出什么,社會就會給你怎樣的回報。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14
《千與千尋》是一個關于女孩“成長”的故事。10歲的少女千尋和爸爸媽媽一同驅車前往新家,在郊外的小路上發現了一個神秘隧道,誤入了由湯婆婆管轄的中世紀魔法小鎮。在這個世界里,爸爸媽媽因為貪吃變成了豬,千尋倉皇逃出,被白龍救下。
在白龍的幫助下,千尋幸運地獲得了一份在浴池打雜的工作。與“油屋”中的其他人一樣,千尋不再擁有自己的名字,而成為了“千”。然而,白龍幫湯婆婆偷錢婆婆的印章,白龍被印章上的封印打傷,奄奄一息。為了救白龍,千尋踏上了她的冒險之旅,最終成功救下白龍。靠著自己的努力,她一次次經受住了困難的考驗,并不斷成長,最終救出爸爸和媽媽,順利離開這個神秘的地方。
在宮崎駿的諸多作品中,《千與千尋》無疑是名氣最大的一個。在電影史上,《千與千尋》也是唯一一部同時斬獲奧斯卡金像獎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動畫長片。這是柏林國際電影節歷史上唯一一部獲金熊獎的動畫長片。在日本,《千與千尋》的票房達到304億日元,至今位居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在中國,《千與千尋》也備受歡迎,在豆瓣網上被105萬人標記過,位列豆瓣電影TOP250榜單第七位。
我們如此鐘愛《千與千尋》,大概是因為每個人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故事。宮崎駿的動畫,從來不是淺顯的動畫,他總是在這些光怪陸離的場景背后描繪嚴肅的主題。這也是它總能讓我們感動,總讓對影片我們有深深的懷念與期許的原因。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15
有人說,很羨慕千尋能夠有這么一場奇幻的成長之旅。也有人說,小時候看不懂,長大之后才懂得這部電影的內涵。但是,我們真的看懂了嗎?
也許,我們喜歡這部電影,是從千尋身上看到曾經自己的影子。曾經哭泣過,曾經怯懦過,曾經也退縮過,可是,經歷磨難,就會成長起來。
千尋是隨著父母來到叫油屋的地方。然而,這個世界,不同于現實世界,更何況,它的運行規則更像成人世界,到處充滿著復雜和危險。
而以前活在父母的庇護下,活躍在孩子世界的千尋,這個世界既完全陌生又令人恐懼。
面對父母變成豬的事實,她不知道怎么辦,她像一個無頭蒼蠅般在這個小鎮亂竄。直到獲得白龍的幫助,才能找到一絲的安慰。
可是,面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千尋始終是信任不起來。及時出現的白龍,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也許,千尋自己的慌亂讓她忘記了哭泣。
面對所有人的嘲笑和鄙視,也要笨拙的努力工作。獨自完成清洗服務,幫助疑似腐爛神的神明。拯救變得貪婪的無臉男。幫助朋友白龍找回真正的名字。
這一切都有目共睹,她真的是一個人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
可是,當我們看到千尋獨自一個人蹲在花圃旁沉默時,又有很多熟悉的辛酸。想到自己很多時候受了委屈,筋疲力盡,躲在角落里抱住自己。
現實中,很少有像白龍那樣的朋友陪在身邊,當你獨自悲傷時,對你說“你已經很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