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后感通用15篇
《城南舊事》讀后感通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城南舊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城南舊事》讀后感1
童年,是曾經的天真可愛,是美好記憶的開始,也是人生旅程的起點;童年,是美夢中的純真,是純真中的幻想,是一輩子也抹不去的記憶。林海音寫這本《城南舊事》,也是她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不舍情懷。
《城南舊事》以淡淡的文字,悠悠地敘述著一個個平凡樸實的故事,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影片中的主角英子,生活在北京城南四合院內一戶溫馨的大家庭中,英子有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過著屬于她自己的童年生活。打開《城南舊事》,一頁頁翻看,一個個故事也呈現在我眼前:緩緩走過的駱駝隊,英子的童年,英子的朋友“妞”,英子喜歡的“秀貞”,草叢里的小偷,家里的傭人“宋媽”,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一幅幅童年的畫面,一件件童年的往事,英子的童年就像一個個裝著童年酸甜苦辣的百味瓶。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英子和宋媽分別的凄涼景象:英子坐在洋車上,不停地回頭望著騎著小毛驢的宋媽,直到宋媽的背影消失在盡頭。這幅畫面好像真的出現在我面前,我看見了路旁的楓葉,聽見了英子的哭泣,感到了心碎的悲痛。
合上書本,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城南舊事》帶給我太多太多的感受。小小的英子,那么的天真可愛,本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卻要像大人們那樣去思考。父親的去世,讓一個12歲的孩子撐起了半個家,不僅要哄弟弟妹妹們開心,還要照顧媽媽。思考,讓英子瞬間變成了大人,也讓她的快樂童年背上了沉重的擔子。
回想我們自己的童年生活,誰不比英子小時候過得開心?我們既不用操心家務,也不用為快樂發愁,以自己為中心,卻從來沒有想過別人的感受。我們小時候沒有遇到過的事,英子遇到了;我們小時候沒有經歷過的事,英子經歷了。老子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英子這么早就遇見了這些事,在日后抗打擊、抗挫折能力肯定比一般人要強,她必定變得更樂觀、更堅強!也許英子會感激自己童年里經歷過的種種挫折,讓她變成生活中的真正的“強者”。
童年,就像一個百味瓶,里面裝著酸甜苦辣,各種味道;童年,又像一個萬花筒,綻放著無數耀眼美麗的光芒。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段獨一無二而的過程,都是一段美好值得珍藏的記憶。也許在你人生的道路上,它只是一個鋪墊,也許在你成功時,會回頭感謝自己的童年。童年的回憶,誰都無法抹去,誰都不曾忘卻,那就把它藏在心間,視為最珍貴的寶貝。
《城南舊事》讀后感2
《城南舊事》是我讀過的一本最讓人難忘的好書。它就像一支路標,開啟了我心靈的航程。它就像太陽的光輝,讓我迷茫的心找到了方向。
《城南舊事》寫的是英子童年時的經歷與感受,表達了英子對北京生活的懷念。書中,英子遇到了很多的人,駱駝隊的領隊,惠安館的瘋子--秀貞,爸爸,媽媽,宋媽,英子的好朋友--妞兒,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孩子的德先叔,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這些人都陪過書中的主人公——英子。其中,我印象極深的是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剛開始,我還為英子捏了一把汗,真擔心英子會不會被秀貞傷害;后來我知道妞兒就是小桂子時,十分激動喜悅——母女倆終于團聚了!秀貞準備帶著妞兒去找思庸叔,英子就把鉆石、金手鐲送給秀貞……小小年紀的英子就懂得關愛、友誼。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原來是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所以她的童年才是真正無憂無慮的快樂。
盡管他們都和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為英子記憶里深刻的人。但是這些人都在童年匆匆的腳步聲中離去、消失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所以,童年的每時每刻都是重要的、快樂的、美好的。她的童年故事真實、純樸,那樣的純凈、淡泊、彌舊溫馨。
英子的爸爸去世了,讓英子知道了自己必須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學會長大,學會獨立,學會分擔...這也是她人生成長的轉折點。所以我們應該學著成熟,學著堅強,學著微笑。
對父母撒嬌,請求父母幫助;不會輕易放棄自己認為無法完成的事情...這些都要我們去改變。告別了充滿稚氣的懵懂時光,漸漸走向朝氣蓬勃的青春年華。也許,童年與成長的過程只在一瞬間。經歷了某些事就會猛然發現自己應該長大了,應該成熟了。像入秋的桔子一樣,正在慢慢使自己從青澀一步步走向成熟。直到我們真正完全長大的那一天,就會發現:童年的回憶就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回放在我們眼前。
當我合上書的最后一頁,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深深體會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感覺我都不會忘記。《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們拉回了過去,回憶童年。
花兒謝了會再開,一曲終了還可以再來,但是童年,一去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要堅強地面對以后的生活,不管前方有再多險阻,也要堅定著希望勇往直前,學會微笑面對生活。
《城南舊事》讀后感3
《城南舊事》這本書是林海音回憶她小時候生活在北京的一條胡同里種種值得留戀的事情。
胡同的最前一家,就是“瘋子”秀貞住的惠安館了。大家都很怕這個所謂的“瘋子”,但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她,胡同里沒有一個人敢接近她。但主人公林英子不怕,一有機會就跨進她家的門,與她談天。英子了解到,秀貞和她的女兒小桂子失散了,多年來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女兒,思念著自己的女兒,從而神經就有點不正常了。秀貞還讓林英子幫忙一起找小桂子,結果陰差陽錯真的就被英子找著了———她竟然是經常和英子一起玩的妞兒!我看到這里時,高興得眼淚都快流下來了,秀貞日日夜夜思念的女兒回到了她的身邊,被養母養父拋棄的妞兒回到了母親的身邊,多么溫馨感人的場面啊......這正像我們生活中,兒女因為要外出打工或學習,長年不見自己的父母,好不容易在中秋回家探親時的場面。
不久,英子因為去撿皮球,而認識了一位厚嘴唇的年輕人,但他后來竟被警察帶走了。英子很是難過。可我卻并不覺得這位年輕人可憐。他是自作自受,誰叫他去偷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呢?雖然他偷東西純屬是為了弟弟,但他完全可以通過正當的途徑來獲取錢財呀!現在的社會,小偷也不少,很多小偷被抓了都抱屈:我是真的沒辦法呀!沒辦法?辦法不是很多嗎?干嗎偏偏要拿別人用汗水換來的成果呢?最后還要去蹲大獄,蹲在大獄里才是真真正正的“沒辦法”了呢。
奶媽宋媽的兒子小栓子死了,這個噩耗,又讓英子難過了好久。我也覺得好失落,宋媽這么辛苦地干了這么多年,為的就是要讓小栓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呀。唉,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事,破碎了許多人的夢想,掐滅了許多人的希望。
在故事的最后,英子的爸爸去世了,她霎時間明白自己長大了,應該承擔起責任,學會照顧弟弟妹妹了......
英子這些年經歷的種種事,種種心情,離我們真的很近很近。傷心的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激動的事,在我們身邊也很多。生活,就是應該像英子經歷的那樣充滿酸甜苦辣。我也希望我的生活不光有甜,還有苦、有澀、有辣、有痛,并在苦、澀、辣、痛的浸染下,成長。
《城南舊事》讀后感4
《城南舊事》敘述了主人公林英子童年的事情,語言平淡,并沒有華麗的詞語修飾,可讓我讀出了一個,一個女孩如何長大的故事。
首先,就是惠安館里的故事,里面住了一個瘋子,叫秀貞,沒人愿去理她,只是遠遠地躲著,可她神智雖然不清,心地卻是善良的,英子的一次偶然,接近了她,走進了她的生活,原來秀貞的丈夫死了,女兒也丟了,可以聽得出來,這個女人的生活是多么艱辛,還有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最后,英子找到了秀貞的女兒,是她的好伙伴___妞兒,相認的那天,秀貞和妞兒一起去火車站“找爸爸”,可是。。。。。。她們卻與爸爸一樣走了,之后,英子搬家了,離開了這個故事,她說了一句話:“一切都算過去了嗎?”我想,是的。走了,惠安館、秀貞、妞兒......
可英子搬家后,又遇到了一個蹲在草叢里的人,他其實是個小偷,為了給弟弟上學才去偷東西,英子在草叢里認識了他。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英子和那個人約定好一起去看海,可他還是被捕了,英子當時好想哭,他要寫一本書___《我們看海去》。
一轉眼,英子長大了,成了六年級畢業生,可英子的爸爸生了很嚴重的病,不能去參加畢業典禮,爸爸教英子凡是都要“硬著頭皮”,其實任何事都是那么簡單,就在畢業典禮那天,爸爸病逝了,家里還有那么多弟弟妹妹,英子出奇的冷靜,沒錯,自己已經長大了!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那些隨著自己長大而沒了影子的人,還有那逝去的童年。
酸甜苦辣的童年,曾經讓我不能忘懷的回憶,都隨風而去了。我們就像林英子一樣,擁有一個不能忘卻的童年,可時間就是匆匆而過,人生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小時候任性調皮,長大后就要成熟,一揮而去的還有那份童心,忘不了,我真的忘不了那些給予我快樂的小伙伴,曾經教我畫畫的姥姥,他們似乎都離開了,就像英子說的那樣,隨著長大而沒了影子,是跟失去的童年一塊兒失去了嗎?
再見過去,招招手,再見童年。
我眼前有一遍紅花綠草,我聽到小鴿子的歌唱,總有一個聲音為我帶路,總有一個呼喚飄在我心上,我在愛的人間長大,長大的還有我的堅強。
—后記
《城南舊事》讀后感5
時間如梭,童年漸漸離我們遠去,為了學業,我們,又有多少時間回憶童年的點點滴滴,所幸的是,林海音奶奶在《城南舊事》中,緩緩地講解并描述了她豐富多彩的完備童年......
書里講解并描述了林海音7—13歲在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的故事,有父母情,鄰里情。和善天真的英子(林海音)用她的稚嫩,為我們講解并描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舊式女性的凄慘故事。文字間透露著一股天真,直率。
在城南舊事里,最讓我有一種想哭的沖動的是惠安館這一章,它講解并描述了英子與惠安館的瘋女秀貞的故事,秀真因為是瘋女,好多小孩子都怕她,只有英子不,還與秀貞成為了好摯友。說到這兒,讓我想起了有一次放學回家,一個瘋子路過家門口,我見到了,立即嚇得撒腿就跑回家,讀完惠安館后,我覺得那時的自己很可恥,瘋子怎么啦,瘋子也是人,是更須要關懷和勸慰的人。書里的秀貞就是個例子,她與愛人分別,孩子又被具有封建思想的母親給扔了。老天保佑,英子的摯友,妞兒就是這個孩子,可最終的結局還是很慘,過度思念愛人和孩子的秀貞與做夢都想見親生父母的妞兒,死在了疾馳的火車輪下。讀到這里,我真想大哭一場:為什么那個火車要開?為什么命運如此不公允?
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便是英子那份天真。英子在我們看海去中,與一個小偷成為了摯友,在哪也為后來埋下了伏筆,小偷的弟弟與英子一個學校,小偷的弟弟代表全體畢業生領證書,英子也于爸爸約定,她也肯定要代表全校畢業生領證書,多年后,英子做到了,而那時,爸爸也與世長辭。從這兒可以看出,英子,單純的像張白紙。
書里也有提到舊式女性凄慘故事,例如,惠安館的瘋女秀貞,蘭姨娘中的蘭姨娘,驢打滾中的宋媽。秀貞是為了愛人孩子勞累成疾,宋媽有封建思想,當她知道小栓子溺水死后,盡然說,要不是俺的小栓子死了,丫頭子,俺不要也罷。
讀完《城南舊事》,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人對人要有憐憫之心,不能有卑視之意,這樣世界才會更美妙。
《城南舊事》,感謝你,讓我受益匪淺。
《城南舊事》讀后感6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伴隨著這懷舊而又略帶傷感的歌聲,我輕輕地翻開了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與書中的小主角林英子一起,開始了一次有關童年的回憶之旅——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
英子在她的心中默念著,在她得到自己父親離去的時候。驪歌的樂音在耳畔縈回著,一縷哀愁淡淡,一抹相思沉沉。去了,“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太年輕的時候,為何卻早已體驗了“知交半零落”的愁苦?
惠安會館的瘋女秀貞,飽受養父虐待的伙伴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偷竊的無名青年,從小在凄風苦雨中生長的蘭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媽和沉疴染身的慈父。涉世未深的小英子的思緒,久久縈繞在時光與命運的變遷之中。夾竹桃零落滿地,她在懵懂與靜默之中送別了自己的童年。
讀《城南舊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雜念,因為沒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節,所以心緒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動著我的,只是這文字之間蕩漾的一種淡泊與純凈。海音先生以兒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訴說她對城南舊事的情意繾綣。半個世紀的別離,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零落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林先生寫道。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從容淡定之間,多少悲歡離合,掠過生命的軌跡。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愁苦又有何用?“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童年去了,留下無窮思戀與懷想。
驀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著盛夏的情懷。落寞之后,驪歌那清越悠揚、古樸深婉的樂音仍在耳畔縈回著,淡淡的愁緒,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多了一點緬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落花下,一個女孩,在夕陽的余輝里靜默著,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夾竹桃。
《城南舊事》讀后感7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耳邊又回旋起這熟悉的旋律,回想起《城南舊事》——林海音小時候在北平城南的那段往事。
正如人們所說:“林海音的童年并不是一段歡樂的童年。”在我看來,她的童年像一列飛馳而過的列車。該來的都來了,但又流光溢彩地消失了。但在書中林海音并不用悲傷的語調來述說不快樂的童年,而是用寫她身邊美好景物來掩蓋自己心中的傷痛,這正反映出她內心的堅強。
全書分無章,寫了心地善良的宋媽一家的遭遇,寫了迫不得已放棄自己人格的小偷,寫咧著嘴笑的蘭姨娘、戴黑框眼鏡的德先叔,寫了遭遇曲折的好朋友妞兒和瘋子秀貞,嚴格、慈愛但又離去的父親……
她從童年記憶中的駝隊寫起,用充滿童真的話書寫了童年的可愛。六歲的英子,認識了惠安館的秀貞,幫助她一起尋找失散多年的女兒小桂子。英子聽了瘋子秀貞說小桂子的后脖子有一塊青記,是被閻王生氣時用手指頭戳到世上來的,于是就留心幫助她找,后來發現小桂子正是好朋友妞兒,就極力幫助她們母女在雨夜中逃跑,去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
書的后半段主要敘述的是英子在秀貞走了后大病一場,就搬到新簾子胡同住。在新簾子胡同,膽大的英子認識了小偷并和他成為好朋友,在小偷被抓后英子心里非常難受,不久后,被施家趕下堂的蘭姨娘來到了家里,才幫助她慢慢淡忘這份悲傷。之后歲月在曲折中奔走,與自己要好的宋媽走了,父親也因肺病走了。在這曲折中,英子說:“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體現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珍惜和對快樂的向往。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在這送別的歌聲中,爸爸生命的金光慢慢淡去,林海音的童年也跟著時間流逝,慢慢的'再也不能回來了,但童年給予她的美好回憶卻從此珍藏,林海音把自己的童年寫成了《城南舊事》向我們述說,和我們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城南舊事》讀后感8
一杯純正的水能讓人們感到清爽,一本好看的書能觸動人們的心靈。假日里我讀了一本書城南舊事,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和難忘。
這本書講述了小英子在北京城南時童年的歡樂時光。小英子住在這條胡同里認識了許多朋友,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重要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教給了她很多道理。
我特別贊賞英子的助人為樂,她可不像我這么內向,我總是不敢主動去幫助別人,及時付出自己的愛心。而英子卻不是這樣,她總是主動去幫助別人。當她時常跑去惠安館看望瘋女人秀貞時,我總替她擔心,擔心秀貞會傷害她。而英子卻不這么想,一如既往。當她知道自己的小伙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又盡全力去使她們重逢,更是將自己的鉆石表和生日禮物送給她們,讓她們去找思康叔。
英子面對生活的堅強、樂觀也深深地打動了我。當她的父親去世后,她表現得十分鎮定。因為她知道自己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必須積極地面對一切,她仿佛一下子長大了,學會了分擔,學會了獨立。這就像一個轉折點,我們一定要在困難面前學會堅強,學會微笑。
我們現在漸漸長大,不能再向父母撒嬌,不能凡事都讓父母幫助,不能一遇到挫敗就哭泣……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改變的。總有一天,我們也要走向朝氣蓬勃的青春年華,也許在一瞬間,就會發現自己該長大了。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像英子一樣保有一顆美好的心靈,盡全力幫助別人。在面對生活的挫折時,始終有堅強的毅力戰勝困難。今天我們在大人的眼中還不懂事,還未成熟。但我們就像入秋的橘子,終會從又酸又苦到又大又甜。
讀了這本書,我感覺童年像在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在我的心頭回放,回放著英子,也回放著自己。我突然覺得童年過得好快,從我們還是幼兒的時候。想到這里,我更有點懷念幼兒園時的情景。
童年是記憶的開始,回憶童年有許多像夢一樣的故事:東陽下的駱駝隊,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叢里的厚嘴唇小偷,漂亮愛笑的蘭婕娘,井邊的小伙伴妞兒,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媽和因病去世的父親。讀完城南舊事,我的眼淚流了下來,我體會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每一種感覺我都不會忘記,就如同自己經歷了一般。
我已經五年級了,即將告別我的童年了,城南舊事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的童年拉了回來。花兒謝了明年還能再開,曲子沒聽夠可以重聽,但是童年是不能反復的,它只能一去而不還……
讓我們好好擁有快樂的童年,珍惜童年的時光吧!
《城南舊事》讀后感9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一本經典自傳體小說,據說這本書內容雖不多,卻反映了當時整個北京的面貌。今天我就感受到了它的蘊意。
《城南舊事》通過了天真的“小英子”的童眼和經歷貫穿了整本書。它先通過小英子的好友——惠安館的瘋子秀珍苦苦尋找她那被家人拋棄的女兒小桂子的悲歡故事讓讀者感受到了這世界的蒼涼,人們都認為秀珍是騙子,但在小英子眼里,她只是一個懂得愛的女人;后又出現了一個無奈的小偷“厚嘴唇”,他為了供弟弟上學選擇了偷竊,所有人都憎恨這個可惡小偷,但在英子眼里,他卻是善良,真誠的好人;再后來,小英子家的女傭宋媽也走了,宋媽拋下兒女來到英子家,喂養了英子的弟弟,自己唯一的兒子卻被淹死了,照顧好了小英子,自己的女兒卻也被丈夫賣了,她堅強地承受起一切痛苦,但最終還是被丈夫用毛驢接走了。更令人悲痛的是,英子爸爸的花落了,這個給英子帶來巨大的影響的人走了,而經歷了這一切,英子卻沒有倒下,而是堅強、冷靜的撐起了這個家。也就是那時起,英子的童年消失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是否也這么由天真無邪變成現在的樣子?童年總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因為它沒有罪惡,也不懂得罪惡。在它的眼里,什么事都是最簡單的,沒有什么復雜之處。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哪怕那個人是強盜,是土匪,他也有真誠的一面,他的心底也有最純潔的地方。如果一個小孩子做一個極其簡單的事,他不會往別處想,就會用最簡單的方法做這件事。可在我們的眼里,什么事都復雜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實在懂得太多,明明很簡單一件事,非要用復雜的眼光去看它,看著看著,就把自己也讓繞糊涂了。就算它很簡單,我們也總是懷疑它是不是有什么不易察覺的精巧之處,從而花費了大把大把的時間來解開一個花一分鐘就行的事,這不知在浪費光陰嗎?
也許我們該學學那些小孩子,用童眼去看世界,因為這也是有太多好處的,就像英子那樣,如果她當時和其他人一樣認為秀珍是瘋子,也不會擁有這段珍貴的情誼;如果她當時遇見小偷是慌忙逃跑,說不定就沒有下面的故事了。一件事不要把它看得那么復雜,先用最簡單的眼光看它,如果看不透,再一一解開它的秘密,這樣會輕松許多。來吧,讓我們以后用童眼先看這個世界!
《城南舊事》讀后感10
總以為自己是個不愛回憶的人,沒有保留舊物的習慣,也沒有知心的老友可以敘敘舊,況且,有知覺的歲月何其得少,回憶,要它來干什么?直到我讀了《城南舊事》。
總以為混沌中的童年,沒有外祖母的歌謠,沒有門前的小溪,沒有月夜籬下的蛙聲,沒有夏日老槐樹的蔭蔽,甚至沒有呼朋引伴采蝶去,應該是忘卻了吧。直到讀了《城南舊事》。以為忘卻的東西,以為忘卻的那些事那些人,卻原來一直潛藏在心的某個角落里,此刻竟像潮水一般慢慢涌來。以為了無印象的童年,以為早已消褪殆盡的那些童年玩伴的臉,此刻竟又鮮活起來,仿佛就在眼前。其實每個人記性都一樣好,只是蕓蕓如我們,總是不經意間失落了那把鑰匙,無從開啟罷了。--慶幸有《城南舊事》。一個孩子的眼眸,純凈得溶不下任何塵埃,給這世界蒙上一層夢幻般的明朗。人世的掙扎與苦痛,在孩子的眼里濾去了浮世悲歡,還原成生命本來的模樣。瘋子也好,賊也好,貧窮也好,富庶也好,在孩子的眼里,絲毫不帶有任何人間烙印,她的眼里只有生命本身。孩子的眼神,是非人間的。看《城南舊事》的時候,我一直在驚異:作者和編者何以能葆有這樣清澈的眼眸,讓年輕如我亦覺出自己的衰老?他們在現實中是否也這般率真,抑或戴著面具?孩子般率真的人,多是不入世而短壽的,盡管其中的一部分發出過耀眼的光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童年的回憶大多是片段,因為不懂人世離合,因為無力探究世事紛擾,只能聽任一切隨緣而來,又隨風而去。仔細想想,又有幾個童年玩伴可以交代明了他們的今昔。這樣的別離,比起成年之后,猶更痛切,因為多數只能留作一生的回憶。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這樣的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這樣的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這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看《城南舊事》,慵懶地坐在地板上,舒張開手腳,偶爾啜一口香茗,細細地品。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
看《城南舊事》吧,如果你累了,倦了,想念母親的懷抱了。你想要的,她會給你。如果你愿意,還可以做一個有關童年的玫瑰色的夢。夢猶酣暢,人已遠離。
《城南舊事》讀后感11
“濯足長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這句話可真得是把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形象化地表現了出來,偏這里面還蘊藏著世界萬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哲學思想。當然,我只是對“已非前水”深表落寞之感,如那“急罰盞,夜闌燈滅”般匆匆而過的青春同樣讓人感慨。
周五看了《城南舊事》的電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一憂傷動人的旋律至今回響在我的耳邊。且不說林海音寫的小說,其筆觸是多么婉致,情感質樸,單是電影里的那幾件小事就已經深刻地體現了英子純真可愛的形象,而那最打動人心地便是故事中誠摯質樸的情愫以及作者對往事的回憶。感傷已逝的童年,思念故鄉而流露出淡淡憂傷。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逝的歲月,秀貞尋子心切的癡迷,為維持生計而做小偷的哥哥,鼓勵英子勇敢闖練的爸爸,一幕幕場景,一個個與自己的生命有過交集的人在長大了的英子腦海中閃過。那愈走愈遠的童年啊,只因這些刻骨銘心的人與事而更顯美好,清晰。送別了無數個春夏秋冬,殊不知自己只會因歲月的遠逝而愈發地悵惘,思念那早已沉淀在時間之外的親人、朋友,這是一種緬懷,亦是一種對人情溫暖的渴盼吧!
十年轉眼便過,只是十年里又將會由多少次離別、相聚來演繹呢?改變一個人,十年足矣;忘記一個人,十年足矣;十年歲月,世事變遷,難分難舍的又豈會是易逝的青春,實在有太多人與事值得我們留戀、懷念啊!
看完了電影,心卻久久無法平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英子稚氣堅定的話語重重地敲打著我的心扉。一個人遲早要長大,一切只是讓她提前地嘗盡了生離死別的苦痛,那一顆脆弱的心,在經歷了秀貞妞子的死,在經歷了厚嘴唇的人的被捕之后,竟變得懂事又堅強了,連同那無憂無慮的單純的心地,也隨之成熟而寂靜了。這是否是一種對童年的紀念,抑或是一種對命運的悲情呢?然而,不管是什么美好的記憶永遠留在了心里永不消褪…..
逝者如斯,我們在造化面前無法改變什么,能做就該盡自己所能去做,去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典藏過去,把握當下,不求亙古綿長,只愿少些遺憾。
《城南舊事》讀后感12
五年級剛開學,因為一篇《竊讀記》,讓我喜歡上了作者林海音那部家喻戶曉的著作——《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一本影響了幾代人的小說,講述的是作者在北京的童年生活。其中《惠安館》講述了“瘋女人”秀貞苦苦尋找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又被養父母虐待的凄慘故事;《我們看海去》則講述了一位集慈愛的哥哥、孝順的兒子、可惡的賊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青年,和作者發生的趣味故事,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隱憂;《蘭姨娘》講述了當時婦女的命運;《驢打滾兒》則體現了當時舊中國鄉下的生活狀況。
在《城南舊事》一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瘋女人”秀貞。她苦苦尋找自我的孩子,從未放棄過,哪怕別人都以為她是瘋了,她也不以為然。秀貞給她的小桂子做了多少衣服啊!那都是一針一線縫出來的。那密密麻麻的針線包含的是濃濃的母愛,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是對個人命運的無聲抗爭!因為她舉止反常,所以沒有人愿意跟她往來。但在英子看來,和秀貞在一齊卻是十分有意思的一件事,兩人所以成為了好朋友。在英子童稚的眼睛里,生活是新奇而充滿樂趣的,少有人間的凄苦。可是,殘酷的現實對她單純的內心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讓她感到悲哀。林海音借用英子童年的眼光,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無奈。
掩卷反思,當我們還沉浸在濃濃的親情里時,又有誰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呢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向父母要這就是要那,有時看到不可口的飯菜就不吃了,害的父母趕緊再為自我重新做飯菜。常常是,孩子們要這個就得買,要那個也得買,可對于妞兒來說根本想都不敢想。然而,愛能戰勝一切!沒有什么能阻擋它,沒有什么能戰勝它!就像秀貞和妞兒,是偉大的母愛將她們緊緊連在一齊,誰也無法阻止,最終得以團圓。故事的情節在此處得到了升華,故事所傳遞出的感情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必須要好好珍惜眼前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用實際行動感激父母、教師、同學的關心和幫忙,用感恩的心回報身邊的人,孝敬父母,尊敬教師,團結同學。
時光飛逝,純真完美的童年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一本《城南舊事》成為我告別童年,走向少年的人生坐標。當我回首往事,僅有那些溫暖純真的記憶,像一張張老照片刻在心底,成為我童年時光的寶貴財富。
《城南舊事》讀后感13
過去我對名著并不太感興趣,一般是看了半截覺得很沒有意思就扔在旁邊,就算把一本書看完也是因為老師要布置作業。但是這次對于讀《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描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懷念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記憶猶新。
《城南舊事》中滿含著懷舊。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著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著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里鉆;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可以說,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艷。而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主人們,隨著科技的發展,腦子也越來越復雜了,網絡侵蝕了我們大腦的靈魂,使得我們不能像英子一樣擁有快樂,童年便在時光的步影中消失了。也許,童年是貧窮的,也是富有的,這樣認為的人可以是貧窮的公爵,無知的智者,也可以是最富有的窮人,文化低的工人。
本書的第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后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小學畢業呢!《城南舊事》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著溫馨的親情。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里面的主角都是離作者而去,作者把每個人物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個性鮮明,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是浮現在眼前。它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領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希望《童年》這首歌將在我的心中輕輕地吟唱永遠
《城南舊事》讀后感14
今夜無眠,一個人坐在樓道里數星星。狹長的過道扯下了月色尚顯溫存的披衣,緘默的黑寂在生長,似乎從腳下伸展開,柔和地漫過紙短情長。
我的耳朵聽到銀河流淌的聲音,嘩啦啦……嘩啦啦……這聲音在寂靜的夜晚格外響亮,難怪比睡夢更讓人不舍。
這樣的夏夜只適合讀書。我跟大家分享一本書籍,書名叫《城南舊事》,作者是林海音。
小說開篇以冬陽中的駱駝隊引出對作者童年的懷念,從而記述了那些發生在北京城南的,途經作者生命的小小故事。整本書在筆墨濃淡處流溢出一種懷舊情緒,將成長的陣痛以及人生的思考,以最自然流暢的方式展現出來。
讀完全文,你會為瘋子秀貞、宋媽、英子爸爸、“小偷”的落寞而感傷,也會為英子身邊能有媽媽、宋媽、蘭姨娘而感到寬慰。在成長的道路上,時間像極了匆匆的上課鈴聲,毫不顧及你是否做好充分準備,這一路前行,把生活催成舊事,也把人生化作悲歡離合。
印象中,我在中學時候學過《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初始不太理解作者與爸爸之間的那些對話,只覺絮叨和乏味,后來聽語文老師講解才理解了他們情感上的牽絆,但那只是停留在書面上的理解,是老師想要讓我知曉的最佳答案。時至今日,重讀此文,心中五味雜陳,不禁淚從中來。
成長,就是要不斷去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有許多人走進了你的生命,又有許多人離開了你的人生,于是,在來來去去中歲月泛了顏色,內心變得波瀾不驚,人們管這叫——成熟。
多溫柔的成熟啊?
文中最令我意難平的是,英子襟上的粉紅色的夾竹桃,那是她爸爸哪怕到了生命垂危時刻也念念不忘的愛意,英子戴著它,就像爸爸陪伴著她的畢業典禮,他說:“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這話平凡,卻最是珍貴。
我一直有感于成長的過程,而忽視了長大的結果,一個人的長大,往往只需某一瞬間。也許,就在這一瞬間,英子長大了,可她的蛻變讓人看得心疼。
不敢再談成長,還是思索情感吧。情感的可貴總有共通之處,無論是韓愈的祭侄悲情,還是歸有光的庭中枇杷樹,亦或是朱自清的父親的背影,這些平凡的小事最為動人,或者說掩映在平凡背后的真摯情感最讓人惦念。我想,在作者的內心深處會永遠保留有一個小小角落,里面陽光燦爛,太陽依舊會從大玻璃窗透過,照到城南舊時的小床上……
《城南舊事》讀后感15
“童年就像一朵五彩斑斕的花,長大一歲,花瓣就會落下一片,等花瓣掉光了,我們的童年也就過完了……”讀完《城南舊事》的最后一句,這種淡淡的憂傷仍然揮之不去。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所著。在上個世紀的老北京,胡同里不時傳來小販們的叫賣聲,還有四合院內的夾竹桃、厚厚的能夠站起來的小棉褲、西廂房內可愛的小油雞、佛照樓內美味的八珍梅……書中的小主人公——小英子被這些充滿溫情的事物所包圍。慈祥而嚴厲的爸爸、操持家務的媽媽、善良的宋媽等人寵愛著她,加上幾乎每年都會新增的一個弟弟或妹妹……這一家子的生活就如同一場有著十足韻味的大戲。
書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英子在《惠安館》里的經歷。英子不像媽媽和宋媽那樣,因為館內有一個“瘋子”就遠離惠安館,英子背著她們去了好幾次,還與“瘋子”成了朋友,知道她并不是真瘋,而是因為太過思念失散多年的女兒——小桂子。當讀到英子發現好朋友妞兒就是小桂子并偷偷幫助這對母女時,我大吃一驚,也感到特別高興。英子那善良、淳樸、富有同情心的本質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們看海去》里,英子和蹲在草叢中的小偷許下了約定,我看到了英子的天真純美;《蘭姨娘》中,英子為蘭姨娘和德先叔搭橋牽線,我看到了英子的聰明機智;《馿打滾兒》中,宋媽的頑強精神和她重男輕女的思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讓我無比悲傷,小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從此,她將告別無憂的童年,堅強地走向社會,走向未知的生活……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高爾基的《童年》寫出了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魯迅的《朝花夕拾》有童年以及青少年時期的溫馨回憶和理性批判;蕭紅的《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我的童年,像一個五彩的夢,也像潺潺的小溪水,很快就會一去不復返,但我可以用我質樸的文字將它永遠地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