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后感 精選(8)篇 作文600字
篇(一):《城南舊事》讀后感
城南舊事是以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展現了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發生了許多酸甜苦辣、引人深思的故事。天真爛漫的英子、心地善良的妞兒、無私奉獻的宋媽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這些人陪伴了英子的童年也給她帶來了啟示。當爸爸去世時英子一日間長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親28歲成了寡婦,她為母親痛心。比起其他人,英子的童年是奇妙的,是多姿多彩的,是有著挫折的。
在英子眼里,好人和壞人是一樣的,她都用善心去對待。這種想法是美好的。
我也將升入六年級,也要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也將告別童年,步入人生的木舟和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也將回憶美好的童年,可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
在短暫的童年中我們已經懂得了一些知識,但這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子,不值一提。但我希望把握好每一分沒一秒,取得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
篇(二):《城南舊事》讀后感
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我覺得林海音的童年過得簡單而又快樂,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林海音的童年卻十分精彩。她童年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她的童年故事真實.純樸,那樣純凈淡泊。 書中林海音遇到了很多人,其中我印象極其深刻的是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剛開始我還為林海音捏了一把汗;真擔心林海音會不會被秀貞傷到。后來我知道林海音就是秀貞的女兒,她們不禁淚如雨下-母女終于重逢了!秀貞準備帶著林海音去找思康叔,林海音把鉆石表盒金手鐲送給秀貞······讀到這里我大為感動;小小年紀就懂得關愛。怪不得她的童年是精彩的,原來是她有一顆純潔的心靈,所以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才是無憂無慮的快樂。 當我合上書的最后一頁,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書香,久久無法散去。讀完此書,我深深體會到了林海音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感覺我都忘不了。 現在,我即將五年級了。《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拉回到了過去,回憶童年。花兒謝了會再開,但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所以我要好好珍惜這段童年。
篇(三):《城南舊事》讀后感
.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里鉆;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傷痛離別是人生最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讓人迷失自我,過了許多年想起來還是傷心。記得一首詞:“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年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憐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我們也曾經像英子一樣唱那首憂郁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我們一直都在離別,和我們的朋友,家人,舊時光里的自己,在哀嘆離傷的同時,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悄悄的長大了。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舊事,那飄逸在童年角落讓人回味無窮的點點滴滴,或喜或悲。請不要為了那業已消逝的時光而悵惘,如果這就是成長,那么就讓我們安之若素
篇(四):《城南舊事》讀后感
《城南舊事》這本書,是作者林海音寫的自己童年在北京城南發生的一些趣事,讓我們看出了林海音小時候的那番童趣、天真、可愛的那一面,也讓我們回味起了童年的那份快樂。
在這本書中,“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女孩,用一個孩子的視野,來看成人世界的各種悲歡離合,各種喜怒哀樂。
這本書讀著讀著,你會發現,這里面的內容,好像不是寫出來的,好像就是用了一個電影的方式演出來的一樣。而那些“演出來”的“電影”,中的“畫面”總是讓你記憶猶新,難以忘懷。因為,這本書好像是像一個小女孩兒再給我們講故事,而且每一句,都是用的十分精煉的語言來描述出來的。讓你十分清楚地想象出這個畫面。一句話一個畫面;十句話一個片段;一本書一個電影,就展現在你的眼前!
篇(五):《城南舊事》讀后感
文/張林珠
在寂靜的夜晚,坐在溫暖的書桌臺燈下,津津有味地讀書是一件多么暢意的事啊。最近,最令我癡迷的書就是林海音奶奶的《城南舊事》。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活波可愛、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小英子,作者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發英子6歲到13歲的生活。這里面有5個故事,分別是《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通過這5個故事,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我喜歡小英子,特別是在惠安館里面的小英子,她十分的善良、天真、富有同情心。因為她連人人嫌棄的瘋子都不怕,而且還能和她成為朋友。
我同情大個子小偷叔叔,因為他不是為了自己享受生活而去偷東西,而是由于生活貧困,為了讓自己的弟弟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才不得不做的小偷。
我認為宋媽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因為她說“要不是小栓子死了,Y頭子,我不要也罷”.讓我覺得她既可憐又可悲。
這本書,我就要讀完了,希望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更吸引人。期待著小英子給我帶來更多的驚喜。
篇(六):《城南舊事》讀后感
文/程宇飛
第一次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源于兒子暑假的家庭作業,買回來他卻一直把書撩在一邊,不愿意讀,說是看不懂,還讓我先讀一讀。細細品讀卻是這是與孩子們一起的寒假共讀。
第一次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把書讀完了。這次卻用了整整一個星期,讀得越細,感悟也就越多。
《城南舊事》是寫的關于“我”小時候的幾個小故事,分別是《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冬陽。童年。駱駝隊》。作者以兒童的視角用一人稱的手法對故事進行了敘述,用兒童的口吻,寫出了一個兒童在小學六年間看到的成人世界。每個故事都有作者童年的歡樂,但卻讓我透過作者的歡樂感受到一絲莫名的憂傷,也或許因為我是成年人的緣故吧!
在《惠安館》里,失去孩子的的“秀貞”被人們稱為瘋子,從小遭親生父母丟棄而被繼父母視為搖錢樹的妞兒都成了英子最好的朋友,在《我們看海去》是,英子和一個為了生活所迫而成為小偷的大個子叔叔成為了朋友……年幼的她不知道什么是利益,她只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她的朋友,只想讓自己的朋友快樂,當然,她自己也從給朋友們帶來快樂的事件中感受到了快樂。除了給朋友帶去快樂,她也想自己的親人快樂,在《蘭姨娘》里,看到媽媽因為爸爸有點喜歡蘭姨娘而痛苦,小小的她學會了耍點小詭計,最后促使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美滿愛情,也保全了自己的家庭。可以說,她的心里裝滿的都是親朋好友,她的心里充滿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所以,盡管后來由因家庭變故,她過早地承擔了成人的責任,但是她用她的的堅強贏得了成功。她的天真無邪,她的狡黠機智,她的堅韌不拔,讓我感動。
反思現在的我們,很多人可能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大,擁有的東西似乎越來越多了,可我們的快樂卻越來越少了。為什么年齡越大快樂越少呢?難道人的年齡一增長,思想和行動的一致性就會越來越少了?難道為了生活,人們就必須得戴上一層層“面具”,越活越假?難道……
讀《城南舊事》,總讓我有一種淡淡的憂傷,但是孩子們讀的時候恐怕更多的是感受里面的快樂。我想,這或許是因為我在讀書的時候也無法做到簡單,這大概也是成年的悲哀吧!
珍藏童年的快時光,珍惜成年快樂吧!
篇(七):《城南舊事》讀后感
《城南舊事》描寫的是林海音——英子的童年故事。對我來說這本書是悲慘的,六歲的英子失去了自己的好朋友妞兒,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為了供弟弟上學而偷竊的年輕人,失去兒子的宋媽。
英子的童年是悲慘而又快樂的,她的童年簡單卻快樂,小小的“驢打滾兒”,幾顆五顏六色的糖果,一小盒的肥皂泡,一本連環畫都是她的快樂。她的童年又是悲傷的,與英子朝昔相伴的宋媽以及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一個個離開了她。
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雖過的無憂無慮,什么也不缺,但英子的童年卻過的十分精彩,在小巷里穿行,樸實中卻帶著幾分溫馨,英子的童年又是那么真實,純真。
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深刻的意識到了時間正在從我們身邊悄悄流逝,深刻的懂得了時間的珍貴。這也讓我知道了童年就像時間一樣,逝去了就再也回不來,正如歌里唱到“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花兒謝了明朝依舊還會開,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篇(八):《城南舊事》讀后感
這個暑假,我又一次拜讀了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這本書是作者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描繪了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惠安館》中:純潔、癡情的“瘋女子”秀貞最終和她的女兒“小桂子”一起慘死在火車輪下。《我們看海去》中講述了為供弟弟上學,迫不得已而做了賊的年輕人。《驢打滾兒》中:來自農村為了養家糊口,千里迢迢到英子家做奶媽,而她自己的孩子一個被淹死,一個被賣掉的保姆宋媽……
林海音把她小時候的童年惟妙惟肖地記敘下來,飽含真情實感。我捧著她的書一會兒邊看邊笑,一會兒又邊看邊哭,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小英子。瘋女人秀貞、伙伴妞兒、做賊的青年,美麗的蘭姨娘,朝夕相伴的宋媽和因患病而長眠地下的慈父……這些人物都曾陪伴過英子,卻都又一一離開了她。這本書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親切,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受。
這本書樸實易懂,就連我們少年讀者也能領會書中微妙的情趣和含義,是一本上佳的兒童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