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5篇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5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了一個原本天真活潑擅長繪畫的小男孩,因分不清相似的字母而致學習不理想,身邊的人除了母親心疼他,其他的人誤以為他有智障且品行不好,最終父親決定讓他轉學,轉學以后的他把自己的心封閉了,此時,他幸運地遇到了一位洞察力強、富有愛心的老師,老師愛的呼喚,使小男孩找回信心,重塑自我。
《學記》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影片仿佛就是在演譯教育的原則——長善救失!面對大家眼里的問題學生,這們富有愛心的老師,不責備、不抱怨、不放棄,以一位“教者”的姿態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不遠千里去到小男孩家中了解他的一切,走進小男孩的心靈世界,究其原因,進而因材施教,巧妙引導,長其善(擅),救其失,重啟了小男孩關閉已久的心門,托起了一個豐盛的生命,萬分贊嘆這位年輕教師的仁愛之心!長善救失,功在千秋!
面對問題學生,我時常問自己:我可以為他做點什么呢?而后對其進行觀察,發現問題學生有一個特點:心里是空的,要么缺乏關注關愛,要么缺乏正確的思想觀念,要么沒有人生目標。他們心里也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是優秀的,有出息的。我們可以做的正是“長其善(擅)”、“救其失”而已矣!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2
學生伊桑九歲,上三年級,。他是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在他眼里,課本上的字母都在游來游去的,功課從來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所以經常被罰跪在教室門外。父親打他,罵他,覺得他很沒用,同學也瞧不起他,對他冷言冷語。只有媽媽保護他,愛他。
伊桑最終被學校開除送往寄宿學校,伊桑很傷心,對生存的環境不再抱任何激情和興趣。
新的年輕教師尼庫巴的出現了,初次見面就給小孩子們不小的驚訝,未見其人先聞笛聲。在歡快的笛聲中,小丑裝扮的老師哈哈的出現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自由浪漫的天性釋放了出來。第一節美術課上歌舞升平。
老師很快發現伊桑的與眾不同,伊桑是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可是通過他的觀察尼庫巴決定家訪,發現伊桑有著天才的繪畫稟賦。年輕的教師決定幫助伊桑。伊桑從中找到了共鳴。尼庫巴最后說:“為什么我要給你們講這些,我是想告訴大家,在我們周圍那些用獨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最終改變了整個社會,他們的思維很獨特,常常讓人難以理解,他們是少數派,一旦他們的成績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驚了,今天的美術課,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些偉人,讓我們把這些人銘記在心,讓我們走出去,創造出些不同的東西。任何你感興趣的東西,石頭、木棍、垃圾。”伊桑在一個僻靜的角落,掏出一個小口袋,里面有繩子、小木棍、石頭鉛筆頭、芭蕉葉,他竟然神奇般的做了一艘帶著螺旋槳的能在水上滑行的飛機,在尼庫巴和同學們的歡呼聲中,伊桑卻悄悄地離開了,他的心門還沒有打開。最終伊桑的才華得到認可。
我看完片子,淚流滿面,不僅為睿智的老師,更多的是為伊桑而感動而自豪,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3
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伊夏”是一個可愛、天真、活潑的8歲小男孩成長的故事。他喜歡在自己小小世界里到處遨游,因為那個世界里開滿了鮮花和蝴蝶。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奇神秘的。他喜歡各種顏色,喜歡魚兒,小狗,還有風箏,盡管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他會把世界上的色彩通過他的想象,繪畫成他喜歡的樣子。正是因為伊夏對世界的好奇使他闖下不少禍。
于是,為了教育好伊夏,父母將他送到嚴肅封閉的學校,這一天翻地覆的環境變化讓伊夏頓時感到無助與彷徨……
一天,學校來了一位美術老師,尼克。他積極樂觀的態度感染了孩子們。孩子們都很喜歡他,而且很快從中找到了快樂,唯獨伊夏還是悶悶不樂,這使得尼克老師注意到了這個小男孩,開始關注他。尼克老師用自身經歷,耐心的幫助和關心著伊夏,終于,在尼克老師為他舉辦的繪畫大賽里,他克服自己的內心,找回了快樂。
電影結束,我感動極了。電影中伊夏的父母就是我們父母的真實寫照,他們在我們身上的付出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感觸極其深刻的一幕幕是,當伊夏的媽媽翻動他的畫冊形成一部動畫片的時候,當他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快樂奔跑的時候……而伊夏也是因尼克老師的出現才改變了不會被普遍教育抹殺孩子才有的天性,反而變得人見人愛。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想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從業者該反省一下他們的教育制度了,不能為了教育而教育。不然教育出來的不是沒有思想的機器人,就是編寫好程序的機器人!這不僅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還是一部可以告訴你教育真諦的電影!這樣的電影才是同文學、音樂以及美術并存的藝術巨作!
電影的出現用來教育人,鼓舞人,讓人們擺脫悲傷,重振希望,這才是電影所能給予觀眾的正能量!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4
這部電影是我看的為數不多的幾部教育題材的電影之一了,然而我覺得這部電影對于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和老師與孩子的關系做了很好的闡述。
首先影片剛開始時在臭水溝捕魚的畫面深深地觸動我。因為在孩子眼里哪怕是在臟在臭的地方也能發現那些美。而在他們每天嘻嘻哈哈的外表下,卻擁有一顆空虛的'心靈。那看到別的小朋友和自己父親玩耍的畫面,讓伊桑深深地羨慕。那種渴望的眼神讓我深深地感動,我不禁反思,我們對孩子的關愛是不是真的做到我們認為的已經最好了呢?我們對孩子的關懷是不是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呢?還記得尼克姆和伊桑父親的對話,他的父親說“我關心他了”可是在尼克姆的回答下,這種關心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其次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誨及要求真的合理嗎?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是不是過高呢?我們都不知道孩子有什么優缺點,根本就不了解孩子,而偏偏還一副這很簡單你必須做到的嘴臉去教育孩子,看到這些我心里面充滿了愧疚。因為以前的我也是如此,以后我一定會改變。我想我們教育孩子應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自己被人要求去做做不到的事時,我們做不到會覺得理所當然,可是孩子們做不到卻又千錯萬錯,這真的太不應該了。
最后我想說的是人生的際遇各不相同,有太多的孩子不會遇到好的、了解他的,并真心對他好的老師,那這樣的情況下就真的需要做父母的理解了。老師是教書育人,但是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們對待孩子要多陪多聽多關心多關注。而作為老師的我們也要在力所能及下去幫助學生們。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5
這周五我們在心理課上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是八歲的小男孩伊桑,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云、飛鳥、河流、小魚,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視小水坑,欣賞它被人踩出的水紋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顯然和他是兩個極端,尤汗成績優異,在成人以家庭作業、分數、整潔為標準的世界里尤汗無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伊桑常常上課搗亂,然后他的家長被叫去學校,被老師一頓批。但他自己卻一點也不害臊。最后,他竟然逃學!還謊編請假條,讓哥哥尤汗來寫。成功后,又一個人在街上閑逛。最后被爸爸發現了,罵了一頓,直接把伊桑送進了技術學校。他剛剛進去,十分害怕,還好有班里成績最好的一個朋友和他一起玩。后來,來了一位代課老師,這位老師出場是十分怪異。穿著一身小丑的服裝,吹著我們中國傳統的笛,出場了。他十分可愛、善良、頑皮。伊桑在他的開導下,漸漸變好,學習成績也慢慢跟了上去。后來又展開了一次“畫畫比賽”。老師和伊桑的畫不相上下,但最后還是伊桑的畫,贏得了冠軍!開家長會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為又要挨批了,結果迎來的是老師們對伊桑的贊揚。當場伊桑父母高興不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這樣幸運的遇上伯樂的。我只是希望通過這個電影,讓社會和更多的家庭知道,該如何去愛我們的孩子。孩子們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更需要自由,陽光,有了這些才有能力去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讓我們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為閃著光芒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6
電影講述了一個學習不好的小男孩兒名叫伊夏,伊夏是一個有著一種閱讀、書寫盲目癥的人,他寫的作業是最差的而且作業上的單詞寫得都是反著的。(比如:spaceship,他拼成了:pihsecaps)弄得老師都看不起他!考試吧滿分25分,他呢,數學2分、語文3分、英語5分!而他的哥哥約翰,在學校門門科目考第一在學校里沒人相信他的哥哥是約翰!
他的父母無奈只好下定決心,把他送到寄宿學校,在他爸爸媽媽走之前伊夏留下了眼淚——我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后來,寄宿學校來了一位帥氣、開朗、幽默的老師叫尼克,尼克老師來時用一曲歡快、活潑的歌打動了全班人,除了伊夏,在尼克老師的幫助下,伊夏漸漸地變得開朗、自信了起來,成績也跟著提了上去,他的畫也光榮的獲的一等獎,登上了學校年刊的封面,他成為了一個好學生。
約那桑·歐登·阿摩爾的話得好:若想成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須培養熱忱。人們因你心與熱誠而更喜歡你;而你也得以逃離枯燥不變的機械式生活,無往而不利。不會有別的,因為人類的生活就是這樣,把靈魂放入工作之中,你不僅會發現每天中的每小時都變得更愉快,而且會發現人們都相信你,恰如我們以發電機時相信電那樣。
在最后,伊夏跑向了尼克老師,尼克老師高高的把他拋起。這個鏡頭恰恰說明了影片導演要告訴大家的一個真諦: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耀眼的星星,是我們祖國的希望!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7
父母和老師通常是我們成長道路中最重要的人,電影中的尼克老師在主人公伊夏遇到問題時及時與主人公伊夏進行心理溝通,幫助主人公伊夏找出問題,并幫助主人公伊夏克服伊夏的困難,也是在所有老師都想要放棄伊夏的時候,是尼克老師向校長提出請求,幫助伊夏。正是因為有尼克老師的幫助,主人公伊夏重新找回了自信,也是因為尼克老師的細心觀察,發現了伊夏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尼克老師也讓其他老師和伊夏的父母知道了伊夏其實是個聰明的孩子。即使在伊夏父母不理解伊夏的同時,尼克老師一直幫助著伊夏。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對我們也是非常關心。當我們懷著害怕的心第一次跨進校門時,老師們陽光般的笑容給我安慰,將我那顆恐懼的心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豐富多彩的校園,也帶進了學習的殿堂。
當我懷著疑惑的心思面對一道難題時,老師們耐心細致地給我講解解題思路,將我那顆困惑、堵塞的心帶到了題中,帶到了舉一反三的解題思路中。當我們懷著慚愧的心面對錯誤時,老師又意味深長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老師將我們那幼小、無知的心靈帶到了正確的道理中,帶進了我日后要正確面對挫折的信念中。當我懷著失落的心面對失敗時,老師們天使般的來到身邊給我勇氣與希望,將我那顆受傷、氣餒的心帶進了自信的天空中,也帶進了成功的大門里。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8
這世界上的天才都是光芒的碎片散落在人間,伊夏就是那么一顆。影片開頭演繹出了一個問題小孩的樣子,考試不及格、翹課、打架、最好的玩伴反而是一只叫大黃的狗。在所有普通人眼里這妥當當就是一熊孩子吧,但是如果我們透過伊夏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呢?
水瓶里能裝下什么?兩只小蝌蚪?是無盡的想象。影片用動畫的形式把伊夏的想象畫了下來,滿座同學無一不驚嘆。用我們定固的思維去看這件事的確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我們只會說:河水臟不能放進水杯里!為什么考試永遠不及格?所有人都在否定他:你怎么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真笨吶。你的字都跟跳舞一樣。沒有人知道在他眼里字就是在跳舞。
這部電影我想不只是教我們怎么成為一個好老師,更是教會我們多站在他人的視角思考問題,阿米爾汗主演的老師,他會思考是因為什么導致伊夏成績不及格,會鼓勵會幫助會引導,這更像古時候的高山流水。
一位優秀的老師,是會蹲下來與孩子交流的。我每次看到影片中老師蹲下來問伊夏,我都會很感動,很多時候老師只會告訴你幾個忠告,但不知道其實有時候只需要感同身受。
星星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只有人發現它,照亮它。
《破冰行動》觀后感《何以為家》觀后感《岡仁波齊》觀后感《狗十三》觀后感20xx字《綠皮書》觀后感850字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9
以前的我,真的是不太愛看印度的電影,總是看不進去,例如大熱的《摔跤吧!爸爸》總是看一點就看不進去。但是這一部電影卻很吸引我。這一個特立獨行的小男孩,剛開始看是一個特別頑皮的孩子,不愛寫作業,不愛學習,好像是我們小時候想成為的樣子,但是卻不敢做。前面的歷歷場景看似搞笑,但其實全都是小男孩后面轉變的一些小伏筆。
觸動很深,小男孩剛開始時候總是很鬧的,上課不聽講一直往窗外看,上課時候腦中也總是在開小差,天馬行空的想象在不停的上演,例如3×9這一個簡單的運算,但是他卻計算不出來;上英語課時老師讓打開書,但是他卻沒有辦法接收到那個訊號,所以一直沒有辦法打開,讀課文時,也沒有辦法直接讀出來,但是這些情況都沒有讓老師們對他有了一點耐心,反而是講他列為“智障”一類,他的父母卻不相信,將他送到了一所私立寄宿學校,在這里伊桑開始慢慢變得不愛說話,變得有一絲的自閉,每天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對所有事情充滿畏懼。
幸好,又出現他的老師尼克姆,用自己的事情鼓勵他,讓他變得越來越好。
這個電影也不由得讓我們思考到我們現在的教育現狀,我們作為一位教師在面對這樣調皮的學生,我們是不是也是直接很生氣,很粗暴的對待,還是耐心的幫助他變好呢?我想當然是慢慢幫助變好,但是這也需要我們自己慢慢變好,變成一個溫暖的人,去溫暖身邊的人,去溫暖自己的學生。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0
為了讓他們所謂更好的成長,像伊夏的爸爸狠心將他送到了寄宿學校,孤身一人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可能是像是個巨大的審判,嚴酷而沉重,該如何表達一個孩子的心靈?
這好似也正如我們一樣,對于伊夏的經歷,我們也同樣是感同身受,看著伊夏的噩夢與淚水,也像是看到了我們的曾經。抵觸抗拒,我們厭惡了去接受事實,哪怕我們真的對那真實的成績已無力回天,但是不管怎樣,伊夏終究是被送到了學校,我們也終究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
各種的不適應在生活中浮現,伊夏不會系扣子綁鞋帶,自己一個人默默的發呆,偷偷的躲進廁所里哭,讓我們也不禁回想起初來學校時的場景。年少不知所措的我們,陌生、抵觸、無奈。對于嶄新的生活,我們一步步地小心向前邁著,生怕刺痛了以前的傷口。
后來的我們,從年少無知變成了成熟的高中生。不再因為小事而煩惱,不會去患得患失。我們就像那天上一顆顆閃爍的星星,或許我們比不上太陽的耀眼,也不如月亮那么神秘,但是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心中的那份小小的夢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刻板的順著那些期盼我們好好成長的人的想法去生長,相信我們會有自己的方式去綻放我們的夢想。
地球上的星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們都用自己的節奏去閃爍屬于自己的光芒。放開理想,勇敢去追,我們終有一天會成為城市夜空上最亮的一顆星星,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1
在周末里,我看了一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讓我感觸很深,讓我來談談對這部電影的理解吧。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印度有一位19歲的小男孩叫伊桑,他從小想象力豐富,畫畫很好,但是他的成績很不好,因此留了一級。
家長,老師都沒有辦法,無奈只好把他送到寄宿學校。伊桑還小,他認為去寄宿學校就是去受罰的。來到寄宿學校,老師都很嚴厲,伊桑的成績不好,她又先天性語言交流閱讀障礙,不會讀,也不會寫,所以經常遭到排擠,唯獨他的同桌杰瑞(殘疾的孩子)跟他交朋友,杰瑞性格很好,但是伊桑反而越來越自卑。直到一位代課老師的降臨,使他找回了自信,不再感到自卑。
我看完這部電影有很深的感悟。還記得,那位美術老師,給同學上的第一節課,他身披大斗篷,戴著花環,像小丑一樣,吹著笛子迎接學生們,他教孩子們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繪畫,不像其他老師那么死板。不久老師就發現伊桑有點與眾不同,他連最喜歡的畫畫都不喜歡了。老師就去找他的家長。后來,他在課上用幾個科學家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其實是想告訴伊桑,任何人都可能創造奇跡。自從那以后,老師就教伊桑畫畫、鞋子、創造、閱讀........讓他找回自信,最終畫畫比賽第一名。
這部電影其實是想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夜空中那一顆顆璀璨的明星,任何一顆星星都會發光發彩,因為有了這些星星,我們在夜里才不會孤單。我們身邊其實也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也許默默無聞,甚至很調皮,但是一切皆有可能。
我也要變成那一顆星星,照亮我的路,照亮大家的路,照亮世界的路!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2
一直很喜歡印度教育題材的電影,這是一部教育篇,同時也是訴說著獨一無二的“星星篇”。這部電影是伴著笑和眼淚看下來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電影剛開始的動畫不知道老師們有沒有注意到,里面的每條魚都不同,它們大小不一,形狀不一,特點不一,但并不影響他們生活在一片海洋,而生活中的孩子也一樣,有的有才,有的有能,有的有才能。電影中的孩子是一個天才,但剛一開始時被認為成笨蛋,和自己成績優秀的哥哥比他簡直就是糟糕透了。但誰又能說這個孩子是笨蛋呢?他喜歡去發現去觀察新鮮的世界。他喜歡在水里撈小魚,他的書包還會蹦出奇怪的成群的小蜘蛛,他還會畫出想象奇特的畫。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優秀的孩子。
那我們該怎么樣發覺這種孩子呢?電影中的美術老師長途跋涉,來到伊桑的家,和父母交流,查看他的作業和畫,終于弄清了伊桑的原因:這決不是態度問題,而是思維的問題。因為把字母看成是跳舞的伊桑,卻對色彩有著很強的敏感性和豐富的想象力,他是一個有著嚴重閱讀障礙的學生。當他發現時,特也沒有直接告訴同學們原因,而是在課上用一個個優秀的例子來培養伊桑的自信心。學校老師的嚴格,父母的不理解讓小伊桑變得越來越孤僻,是這位美術老師的用心觀察才發現了這顆閃爍的星星。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每顆星星都有它亮的道理,星星是發光發亮讓我們欣賞的,而不是讓我拿來做比較的。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3
《地球上的星星》這是一部反應孩子內心世界的影片,影片一開始我猜測到的主題是:給予孩子足夠的發展空間將會讓他們認識到自律、擔當和責任的重要性!
但影片到了片中,發現小伊夏到了私立學校后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因父母對自己的放棄越發的自閉,甚至不能在班級中參與其中。此時影片深深的吸引了我……
直到尼克老師的出現,我猜到了影片的結局。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從選擇了教育開始便懂得: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多重要!
其實,現實的家庭教育中也一定是家長和孩子心靈上的溝通,作為家長一定要看到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且能夠給予及時的正確疏導。
教育孩子是一項大工程,如果想要成為精品之作,過程中不但不能偷工減料而且要精雕細琢注入靈魂,在這里也就是家長與孩子之間心心的交流,不僅要用心,且要更有耐心。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一面,且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尊重孩子,讓孩子把我們當作朋友,在平等的基礎上愿意跟我們傾訴,愿意跟我們表達。同樣,我們也愿意花時間去傾聽、去接受、去分析,像朋友一樣具備同理心的給予鼓勵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認可,以及正缺的疏導。這樣孩子才會更容易接受問題,接受我們。
《地球上的星星》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除了疼愛擔憂和責備恰恰缺少了用心和耐心,以至于讀不懂孩子真實的內心需求,認不清孩子的“缺陷”和優勢。影片的結局是完美的,小伊夏是幸運的,遇上了走心的尼克老師,但現實生活中老師要同時面對四五十個學生,要求老師面面俱到,那不現實。
故在教育孩子面前應分工明確:精雕細琢家長來做,結構框架和質量老師來把關。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4
這周五我們在心理課上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是八歲的小男孩伊桑,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云、飛鳥、河流、小魚,甚至能夠津津有味地注視小水坑,欣賞它被人踩出的水紋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顯然和他是兩個極端,尤汗成績優異,在成人以家庭作業、分數、整潔為標準的世界里尤汗無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伊桑常常上課搗亂,然后他的家長被叫去學校,被老師一頓批。但他自我卻一點也不害臊。最后,他竟然逃學!還謊編請假條,讓哥哥尤汗來寫。成功后,又一個人在街上閑逛。最后被爸爸發現了,罵了一頓,直接把伊桑送進了技術學校。他剛剛進去,十分害怕,還好有班里成績最好的一個朋友和他一齊玩。之后,來了一位代課老師,這位老師出場是十分怪異。穿著一身小丑的服裝,吹著我們中國傳統的笛,出場了。他十分可愛、善良、頑皮。伊桑在他的開導下,漸漸變好,學習成績也慢慢跟了上去。之后又展開了一次“畫畫比賽”。老師和伊桑的畫不相上下,但最后還是伊桑的畫,贏得了冠軍!開家長會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為又要挨批了,結果迎來的是老師們對伊桑的贊揚。當場伊桑父母高興不已。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這樣幸運的遇上伯樂的。我只是期望透過這
個電影,讓社會和更多的家庭明白,該如何去愛我們的孩子。孩子們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更需要自由,陽光,有了這些才有潛力去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讓我們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為閃著光芒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15
看完地球上的小星星,那些遺落在地球上的小星星,心里酸酸的。
以前,對我們班上表現不好的特別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的那幾個同學。我總覺得是他們不端正態度,不認真學習。因為我一直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對那些表現不好的同學,我覺得就是他們沒有端正態度,沒有用心學習。覺得他們是懶,又不遵守紀律,不端正態度。感謝校長組織我們看了這個影片,讓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了,他們也想學習,但是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沒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沒法讓自己停下,沒法讓自己做端正,沒法讓自己的字寫得漂亮,其實他們也已經很賣力很用心。這幾天我一直在嘗試著換一個方法來教他們,走到她們內心去。萬子源,他一直都坐不住,坐不住就會不遵守紀律。下課就愛到處亂跑。我覺得他就是最調皮搗蛋的學生,都是挨批評他。看完地球上的小星星。我想,他是不是有自己的困難的有自己的苦衷?于是,我對他換一種方法,鼓勵一下,表揚一下試試,一發現他的優點我就及時表揚,在激勵下,他竟然開始寫作業了,雖然堅持不了幾分鐘,也是一種進步的開始。馬文艷,每天都不愛穿校服,不愛帶紅領巾,那天發現他穿著校服我就及時表揚,我說“你穿校服真漂亮,要是再戴上個紅領巾就更漂亮了。”沒想到第二天她真的穿著校服戴著紅領巾了。
還有好多苗壯,郭強,丁國慶……當然,這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工作,我要努力堅持著,每天都精神飽滿的面對他們。保持每天飽滿的激情。我要努力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