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8篇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8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1
有些電影不需要明星,不需要效果,不需要3D。但它卻是最完美的。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原本猶豫不決的我打算看別的,不過《奇跡男孩》這個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雖然評分不是最高的,看之前我也有點小不滿:為什么不看別的電影呢。我開始有點后悔。
但,是我想錯了,你瞧;我身旁的媽媽幾乎看所有電影都昏昏欲睡,這次她卻不是,目不轉睛的看,又被情節打動地留下了行行淚水。
沒錯,這部電影是我從小到大看過最好看的,沒有五花八門的特效,但是我覺得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有真摯的情感,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這里有友情、親情,也十分溫馨,很容易讓我把自己的現實聯系起來:主人公是一個看似普普通通的小男孩,但為什么是奇跡男孩呢,讓人不解。原來,他的出生很特別,因為基因關系,做了好幾次手術才讓他變得像正常人一樣能呼吸、看見,但他面相與常人不同、非常奇怪。但他的家人從來不這么覺得,她的姐姐本來就想要一個弟弟,從那時候出生起就很開心,爸爸媽媽也圍他轉,從來就不覺得他不好。他的自卑讓他戴上了一個宇航帽,從小都是他的博士媽媽在家教他學習,到了五年級他就該上學了,所以要摘下頭盔才可以。
雖然大家對他有歧視,都用異樣的眼光看他,但是他憑借才智出色表現,還是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他們的友情經過很多磨練,但最終小男孩還是理解了他,友情變得很堅韌,當困難來臨時,大家團結在了一起度過了。當那幾個身影站在河邊時,我覺得,友情的力量真偉大,大家相互理解;那時,誰也不會怪罪、嫌棄誰。
最終,起初被大家歧視的小男孩,得到了全部人一致肯定,在畢業典禮上得到了嘉獎。
我被這部電影打動了,它告訴我要好好珍惜身邊朋友,學會理解他人,以寬容、仁愛的眼光看待一切。這讓我想起了老師講過的故事:一個醫生與病人約好手術,卻遲到了,病人家屬就責怪他,孰不知他的兒子剛因車禍身亡。
朋友同學之間就應該好好相處,珍惜為數不多的時光,發生了矛盾也要相互理解、不能一味地責怪對方。這部電影教會我的道理一定會讓我刻骨銘心。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2
聽說最近有部和先天性面部畸形有關的電影在熱播,剛好是我專業研究的領域,我就來了興趣,忙里偷閑,去看了這部片子。看完之后有一些感慨,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影片里的男孩奧吉一出生就患了“下頜骨顱面發育不全癥”(一種嚴重的面部畸形),醫生斷定他活不過三個月。先后經歷了27次大大小小的面部整容手術之后,奧吉的面部五官仍然扭曲。
十歲之前,奧吉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和姐姐用愛為他建造的“幻想王國”里,戴上“太空帽”他就可以躲開所有人的異樣眼光,隨時化身為“星球大戰”中的勇士,走進任何一個專屬于他的精神樂園。
雖然一直沒有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在媽媽的全力培養之下,天資聰穎的奧吉掌握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也有著遠大的理想:有一天,成為宇航員,到月亮上去。
然而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奧吉十歲的時候,戛然而止。
奧吉要被送去一所普通學校上學,因為父母希望他和其他孩子一樣,走出家門,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擁有正常的生活。
幸運的是,奧吉遇到了一位懂教育又擅長人文關懷的校長,和一位有愛心、關注孩子品質教育的老師。
但是摘下頭盔、走向校園的奧吉,還是因為這張“特殊”的臉遭受了許多同齡人的白眼、嘲笑和排擠。而此時的奧吉,再也沒有家人和幻想樂園的保護,孤零零的他,一個人坐在角落里,“怪物、野獸”之類的評價語伴隨著同學們的嬉笑聲傳入他的耳中。
當我們回顧成長之痛,總會有類似這樣不被接納、倍感孤單的時刻。而對于那些先天畸形的孩子來說,這種疼痛的感受是加倍放大的。
可是當奧吉表現出對學校環境的厭煩和抗拒,他的父母做出了最明智的決定。爸爸偷偷告訴兒子,不要害怕上學,如果有人欺負你,一定要勇敢反抗。媽媽則鼓勵兒子不要退縮,媽媽告訴奧吉,每個人的臉上都會有印記,比如奧吉的第一次手術,比如媽媽臉上的皺紋。要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試著去尋找朋友,雖然這很難。
后來,朋友成為奧吉生命中最溫暖的那束光。當一些小伙伴終于透過外表,發現了奧吉的善良、幽默,欽佩于他在自然科學課上卓然超群的才華,一直孤單、落寞的奧吉,終于慢慢擁有了和他共同對抗霸凌,打完架后一起開懷大笑的朋友。
對于孩子來說,無論擁有多少來自家人和成人世界的特殊關懷與照拂,他們都同樣需要和渴望同齡人給予的友誼和認同。而這,才是父母讓奧吉摘下頭盔,站到陽光下的意義所在。
影片的最后,當五年級學年結束的時候,奧吉得了學校的唯一一個重要獎項,獲獎不是因為成績最優,而是他勇敢、樂觀面對一切的精神,激勵了身邊的很多人。
我這大半生,接觸了許許多多先天畸形的孩子。身為一名醫生,我可以去修復他們體表的缺陷,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那些隱藏在內心的傷痕,卻需要家人、親友和社會來共同治愈。這部影片中,奧吉的家人、校長、老師的做法是值得全社會來借鑒的。
讓我們告訴這些孩子,這個世界原本就不完美,每個人都生來不同,當面對既定的自身困境,自身的態度才是起決定作用的,要摘下面具,接納自己,接受不可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相信總有一天,會被善良的人們溫柔以待。
我們也要告訴那些幸運的、身體健全的孩子,在正確與善良之間,請選擇善良。因為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那些看上去更不幸的人,他們也同樣可以創造生命的奇跡。
最后,我想借用影片中的話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擁有兩張地圖,一張在心靈深處,一張在臉上。臉上的這張地圖只是為了記錄我們走過的路,心靈的地圖才能為我們指引方向。
總會有人帶著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來到這個世界,但當他們嘗過酸甜苦辣之后,這些經歷往往會使得生命更加厚重。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3
《奇跡男孩》,一部很不錯的電影,整片思想在第一堂課的名言中就提出了:“在正確與善良之間選擇,請選擇善良”。
電影《奇跡男孩》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奇跡》,講述了一個溫暖千萬家庭的成長故事。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與媽媽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在這里,奧吉將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并終日受到嘲笑與排斥,就連好不容易交到的新朋友也似乎不太值得信任。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奧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后盾,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激勵了許多身邊的人,并收獲了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跡”。
沒看電影之前,看到評論說電影講“校園霸凌”、講“對異類的包容”,但在觀看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故事在一點點不動聲色地用愛意呵護每一個人。狗狗的去世與主線無關,但令人柔軟;孩子們打完一架,緊張過后作出大笑的補償行為,最后奧吉把難言的感情寄托在望向水域,四個男孩子站成一排,望向水域。所有復雜的情愫與感觸就這樣交付給自然,如釋重負,像我們每個人一樣。所以主題不斷升華,故事里不僅僅是對弱勢群體的愛與關心,而是對每一個猶如孤島的你我都給予溫暖,當最后一句“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的獨白出來時,不禁眼眶溫熱。
片中最令我有所感觸的片段是,奧吉住院帶的手環被父母收集起來粘在畫框里,成為了這個家庭特有的藝術品。這個道具意味這一家之前經歷的波折,姐姐也提到作業都是在醫院寫的。一家人竭盡全力讓奧吉擁有了健康的身體,但面對心靈的成長,家人的力量是達不到的。融入社會,正視自己的不同,調整心態去面對,是父母給奧吉的新課題。也是父母在全力呵護之外應該對孩子盡到的責任。
看電影時一直沒有哭出來,但數次鼻頭微酸,片子里沒有煽情的處理,主創非常克制,老師的每月箴言都與善良有關。在一個家庭觀眾為主的溫情故事里不過度煽動觀眾的情緒在我看來是導演的大善。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4
我最喜歡你了,你弟弟已經有了一群天使的寵愛,而我的愛都是你的。
這部由雅各布·特倫布萊,茱莉亞·羅伯茨,伊利貝拉·維多維奇共同主演的電影可謂是賺夠了大家的眼淚。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在此之前他一直跟隨媽媽在家中學習,到了該上五年級的時候,父母為他精心挑選了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里,奧吉畸形的臉龐成為大家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甚至還有小朋友因為他的缺陷處處與他作對。成長的過程中,盡管奧吉面臨許多嘲笑,但是他的父母和姐姐卻一直在背后支持著他。
最終,奧吉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和激勵了很多人,并收獲了友誼、尊重與愛,正如校長所說“偉大并非在于力量的強大,而是正確運用力量,所有偉大的人,不論男女,都因擁有個人魅力而極具感染力,感染著無數的人。”奧吉最終成長為大家眼中不可思議的“奇跡”。
當很多人都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奧吉身上時,我卻更喜歡姐姐維婭,這個女孩讓我心疼,無數次為她落淚。因為弟弟面部缺陷的原因,父母都將目光與關注轉在了弟弟身上,維婭不僅失去了父母的關注,也必須要懂事乖巧,為這個家分擔一些痛苦。《龍貓》里有一句臺詞:每個懂事的孩子都更讓人心疼。這句話用在維婭身上一點不錯。媽媽會在晚飯時問弟弟今天過得怎么樣,卻忘記問她;爸爸媽媽會關注弟弟到新學校的生活,卻忘記了她也是一個剛到學校需要克服許多困難的新生;爸爸媽媽會關心弟弟是否交到了新朋友,卻忽視了維婭和她最好的朋友分道揚鑣的痛苦;爸爸媽媽會為了哄弟弟開心趴在床頭給他講故事,卻忘記了他們的女兒維婭此刻也需要父母的一點點安慰;甚至在媽媽單獨陪維婭的時候,卻因為學校的一個電話揚長而去……維婭是懂事的乖巧的,她說她不想家里再出現任何不測;同時她也是孤寂和落寞的,她的家里都需要圍繞著弟弟這個太陽而轉,甚至連最懂她的奶奶也因為去世離她而去。
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維婭的懂事乖巧在父母眼中漸漸變成了理所當然,但是他們卻忘記了維婭也是個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愛與關心。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個故事:她說因為她是家里邊最大的孩子,底下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需要照顧。每次被弟弟妹妹惹生氣的時候,爸媽總會對她說“你都這么大了,要讓著弟弟妹妹”;因為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每次弟弟妹妹吵著要過年新衣服的時候,她體諒父母的不易,就說“我已經這么大了,不再需要新衣服了”;她說“每次上街,爸爸拉著弟弟的手,媽媽拉著妹妹的手,我就像一個外人跟在他們的身后不知所措”;她嫉妒弟弟妹妹可以肆意在母親懷中撒嬌,跟父親在一起玩耍;她說她從小到大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生下我呢,沒有我你們會不會過得更幸福?”
那女孩在文末寫道“我也是個孩子,我不想每次被弟弟妹妹欺負的時候還要一味退讓,看到別人穿新衣服的時候我也會羨慕,我也希望能在你們躲在懷里撒嬌,牽你們的手,如果有選擇的話我一定不要選擇當你們的第一個孩子,我最最渴望的事情就是你們能夠寵愛我。”
所幸,電影中維婭終于喊出了她壓抑內心許久的不滿,“你一直都在關心弟弟,什么時候關心過我”讓媽媽終于意識到自己多年來的忽視,那之后她一直在找機會彌合這段漫長時光中遲來的愛與關注,也最終縫合了維婭受傷的心。所以啊,當你想獲得父母的寵愛時,就請大聲說出自己的訴求,可以懂事,但千萬不要隱忍;也希望為人父母,不要一味將重心放在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卻忽視了最懂事的那個,她的懂事不是你們漸漸習慣去忽視的理由。
渴望被愛,是每一個人內心的最大渴求。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5
這個假期,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奇跡男孩》,認識了一位相信自己,創造奇跡的奇跡男孩,他的名字叫做奧吉。因為電影,我們去找了R.J. 帕拉西奧所寫的同名書本來閱讀。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做奧吉的男孩,他一出生就換上了特雷徹柯林斯綜合征,使得他面目丑陋,經過2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矯正后才可以自由呼吸,變成了我們看到的樣子。因為他長得丑陋,周圍的人都把他當作怪物看待,10歲前他都在家由家里人教導陪伴。但是到十歲那一年,他要去上學。
一開始我看到奧吉是帶著宇航員頭盔的,因為他擔心別人嘲笑他的丑陋,后來上學后不能帶才沒帶的。但是他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并不高興,因為同學們都嘲笑他,沒人跟他做朋友。后來他的第一個朋友是杰克威爾,一個長期獲得獎學金的學霸,還為了奧吉跟朱利安打了架。雖然中間奧吉和杰克之間也發生了一點誤會,后來也解決了。
奧吉雖然長得丑,但是他的家里人從不覺得他丑,他的媽媽說了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每個人臉上的痕跡都是他一生走過的路。”就像他媽媽臉上的`皺紋一樣, 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東西,這些鼓勵給了奧吉極大的信心和勇氣。所以奧吉用自己的勇氣和自信贏得了更多同學對他的認可。
從奧吉身上,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小時候因為我在班上比較小,所以對自己沒什么信心,總是不敢發言。但是媽媽會一直鼓勵我,說我很認真,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比別人厲害。一開始我覺得可能只是因為我是媽媽的女兒,媽媽才會這樣說。
但是后來有一次考試,因為我努力復習了,所以語文考得比平時都要好,數學也很簡單,而且我也發現,原來班上學習好的孩子也是經過不斷努力才會獲得好成績的,我只要付出努力,我也獲得了好成績。我開始有點相信了。
接下來,我又加入了合唱隊,跟著合唱隊一起努力,站上了舞臺,跟一些歌唱家一起表演,我更是產生了莫大的信心。原來任何事情,只要相信自己,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就像奧吉一樣,更可能創造奇跡。
在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相信自己,對任何事情都付出努力,我一定能收獲奇跡。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6
天生臉部畸形的男孩,《奇跡男孩》以他在家人幫助下融入校園,面對成長為展開,但電影卻并不僅是單用男孩的毅力艱辛來動人以情,導演巧妙的透過不同人物視角為切入,由此營造了一股更為真摯純樸,誘人共鳴的暖流,令人性的真善之美成為了電影奇跡的源泉。
《奇跡男孩》是一部與我所預想的勵志片截然不同的電影,在這部作品中,其故事的原點雖然是天生面部畸形一直受到家人保護,沒有去過學校的小男孩奧吉,但一面他其實并不是電影的絕對主人公,另一面電影也并沒有刻意的去拿奧吉的缺陷來煽情勵志,而是令人真切的走進了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在奧吉走進校園后的生活里,用多角度的敘事手法,凝聚著善良的力量。
電影除了對奧吉有著尤為細膩的人物刻畫之外,也讓我們走進了奧吉的父母、姐姐、姐姐的閨蜜、以及奧吉的同學,在以他們為展開的故事中,我們同樣也看到了這些人物身上其實都有著自己的苦惱,母親因為奧吉失去事業,姐姐因為奧吉心生妒忌,同學自己所面對的問題挫折等等,《奇跡男孩》里的每個人物其實同樣都在經歷著自我的成長,透過寬容理解所夠了的脈絡,電影在不斷轉換的視角中構建出了尤為豐富的內在層次,親情、友情與愛情的展露如此動人。
雖然如果我們去比照現實生活,《奇跡男孩》所營造的這個環境是帶有一定烏托邦色彩的,但這并不妨礙于電影對人性之善的詮釋,在多角度的展現中,每個人面對生活都會有著不為人知的掙扎困境,這成為了電影走入人心的共鳴所在,而電影真正所令人有感“奇跡”的,則是每個人面對挫折問題都仍舊不失的是那顆淳樸善良的本心,充滿善意的世界如此溫暖,深切的人文關懷所照亮的并非僅是像小男孩奧吉這樣的特定人群,而是每一個觀眾的心。
這是一部并不需要同情來博取觀眾淚水的佳作,其對多人物敘事嫻熟的駕馭,甚至于讓人看不到何般蓄意的煽情,但在那關乎人性真善美的“奇跡”里,《奇跡男孩》卻足以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愿善良能被溫柔以待,更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善待善良的人。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7
你天生與眾不同,不必躲躲藏藏。
——題記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10歲男孩奧吉(Auggie),便是我們的奇跡男孩。奧吉一生下來便是一個奇跡。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普通的十歲小孩,我動過27次手術,這樣我才能呼吸,看見東西,不靠助聽器聽見聲音,不過這一切都讓我看起來不普通。”這是奧吉的話,所以他天生面部畸形,去學校總是受到同學的排擠,不待見。不過奧吉也有伙伴啊,他有兩個伙伴,其中一個鬧了矛盾,不過很快就和平解決了。另一個伙伴,我認為她的一句話很好:“當你必須在正確與善良之間做選擇時,請選擇善良。”正因為她選擇了善良,所以她幫助奧吉走出了陰影,與他一起玩耍。
因為奧吉的出生,家里人把愛都給了他而不是他的姐姐維婭。雖然維婭總是抱怨奧吉把她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搶走了,但是維婭仍然愛他……自從奧吉上學后,奧吉找到了伙伴,維婭找到了愛情,維婭的伙伴米蘭達與維婭冰釋前嫌,媽媽完成了因為奧吉的身體而落下的重要論文……奧吉治愈了身邊的人。
這部電影讓我很感動,因為當奧吉出世時,就算要做27次手術,家人也不放棄他;當奧吉難過時,全家都不懈地安慰他,鼓勵他;當奧吉遇險時,伙伴,同學都沒有拋下他而是與他保持同一戰線,保護他……
在這部電影中,我認為有兩個淚點,第一個是米蘭達為了彌補維婭,放棄自己的好機會,讓維婭上場演話劇。維婭開始演話劇到結束,我哭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到底是為米蘭達的付出,還是為維婭的成功?第二個淚點是在電影最后,當校長宣布獲獎人是奧吉時,所有人起立,為奧吉一人熱烈鼓掌的情形,和奧吉堅定的目光,把我震撼到了,我流下了激動的淚……
奧吉,天生面部畸形又如何?他仍然可以造就奇跡!奧吉是個堅強的孩子,雖然因為同學對他的排斥感到難過,甚至流淚,但是在家人、伙伴的鼓勵下,他克服了一切!
“我覺得應該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世界上每個人一生中都至少應該獲得一次全場起立鼓掌的機會。”給每個人一次全場起立鼓掌的機會,這是一種激勵,一種動力,因為每個人都一生都不平凡,每個人都需要被鼓勵。當全場起立為你一人鼓掌時,你便造就了你人生中的奇跡。
每個人都值得被鼓勵,值得被欣賞,因為每個人都是奇跡。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8
《奇跡男孩》,一部很不錯的電影,整片思想在第一堂課的名言中就提出:“在正確與善良之間選擇,請選擇善良”。
電影《奇跡男孩》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奇跡》,講述一個溫暖千萬家庭的成長故事。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與媽媽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在這里,奧吉將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并終日受到嘲笑與排斥,就連好不容易交到的新朋友也似乎不太值得信任。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奧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后盾,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激勵許多身邊的人,并收獲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跡”。
沒看電影之前,看到評論說電影講“校園霸凌”、講“對異類的包容”,但在觀看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故事在一點點不動聲色地用愛意呵護每一個人。狗狗的去世與主線無關,但令人柔軟;孩子們打完一架,緊張過后作出大笑的補償行為,最后奧吉把難言的感情寄托在望向水域,四個男孩子站成一排,望向水域。所有復雜的情愫與感觸就這樣交付給自然,如釋重負,像我們每個人一樣。所以主題不斷升華,故事里不僅僅是對弱勢群體的愛與關心,而是對每一個猶如孤島的你我都給予溫暖,當最后一句“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的獨白出來時,不禁眼眶溫熱。
片中最令我有所感觸的片段是,奧吉住院帶的手環被父母收集起來粘在畫框里,成為這個家庭特有的藝術品。這個道具意味著這一家之前經歷的波折,姐姐也提到作業都是在醫院寫的。一家人竭盡全力讓奧吉擁有健康的身體,但面對心靈的成長,家人的力量是達不到的。融入社會,正視自己的不同,調整心態去面對,是父母給奧吉的新課題。也是父母在全力呵護之外應該對孩子盡到的責任。
看電影時一直沒有哭出來,但數次鼻頭微酸,片子里沒有煽情的處理,主創非常克制,老師的每月箴言都與善良有關。在一個家庭觀眾為主的溫情故事里不過度煽動觀眾的情緒在我看來是導演的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