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村莊》讀后感
《野生的村莊》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野生的村莊》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慕榕老師的著作《野生的村莊》是一本我很喜歡的好書。這本書講述30多年來,紅河村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的故事,刻畫主人公陳文鵬、陳野生、陳英子等人物,他們不認命、不服輸、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生活貧苦卻樂觀向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閱讀過程中,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這本書教會我:人要懂得感恩。紅河村及下山窩自然村極度貧窮,多數村民連遮體的上衣都沒有,很多家庭湊不齊一整套衣褲,村支書陳文鵬要去鄉里開會還要臨時“眾籌”衣物。野生的童年三餐吃不飽,走山路上學,放假干農活、放學做家務,只要看書寫作業就像在享受。村民一年到頭吃野菜地瓜,個個面黃肌瘦。對照野生,我的童年真是無憂無慮,家里有很多書、玩具,三餐有米飯、雞鴨魚肉湯,不想吃時就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倒掉。放學后也沒有農活做,只要完成好作業即可,偶爾幫助做家務,還會得到大人表揚……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我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壯,更加自立自強,更加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國家、感恩時代。
這本書教會我:偉大源于細節的積累。紅河村支書帶著村民沒日沒夜地干,一步一個腳印擺脫貧困,建成小康村。這個過程日積月累,漫長且艱辛。上學以來,我也看了很多書、練了很多字、寫了很多日記、學了很多知識、嘗試了很多新奇,當然也做錯了一些事情,比如坐姿不端正導致近視、一些興趣愛好沒有堅持。這些好的和不好的習慣也是慢慢形成的。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要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筆,每天書寫一小段,乘以一年365天就變成一份大成績。我得養成好習慣,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快速完成,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惹爸媽生氣。
這本書教會我:人要為夢想而拼搏。村支書陳文鵬的`夢想是“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村民生病沒醫生看,他自告奮勇學醫,成為村里“赤腳醫生”。野生、英子品學兼優,同年考取省城農業大學和師范大學,他們發誓要用知識“拯救”下山窩村。后來,英子成為縣一中老師,教導農村孩子;野生考上縣農業局后,被派遣到紅河村任第一書記。野生學有所成,報效家鄉,是他從小立下的夢想。我的夢想是當作家,寫出讀者喜歡的文章。夢想說說容易,做起來卻難。爸爸要我做讀書筆記,我卻自認記性好。學校布置作文日記,我也常常臨時抱佛腳,偶有習作被老師表揚就得意。大人說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實在是羞愧。人要為夢想而努力,野生的目標很堅定、愛拼才會贏,就像書中寫的:“只要給他們一根稻草,他們就會奮力抓住,并努力往上攀爬。”為了實現夢想,我也要抓住稻草,努力往上攀爬。
《野生的村莊》這本書文字樸實,故事生動,讓中國孩子珍惜這個時代,要懂得感恩,要為夢想而奮斗,要注重細節的積累,是一本充滿泥土味的正能量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