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精選10篇)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精選10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1
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獲獎的有默默奉獻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九十八歲高齡還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有年屆九十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劉盛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劉盛蘭爺爺,他是一位孤寡老人,一年只有5000員的生活費,他從1996年開始拾荒助學,總共捐了10萬多元,資助了一百多名學生,而自己卻從沒有穿過一件新衣裳,沒有吃過一次好飯好菜,吃的是別人扔在垃圾箱里的食物和別人不要的爛菜葉。
看了他的事跡,我的內心被震撼了,他自己平時過著貧困的生活,節衣縮食,卻把辛苦積攢的錢捐助給那些沒錢讀書的孩子們,讓他們學到知識,學到本領。這是一種怎樣的奉獻精神啊!想到我們平時生活中遇見的一些人,明明身強力壯,完全可以去打工上班養活自己,卻好吃懶做,不愿意干活,寧愿伸出雙手去跟別人乞討。也有一些年輕人,天天呆在電腦前,不愿意出去找工作掙錢,還要靠父母養活。我覺得這些人都是可恥的,不愿意付出就想得到豐厚的回報。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向劉盛蘭爺爺學習,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哪怕是捐出一本書,捐出一件舊衣服,我想當那些上不起學,穿不暖衣服的小伙伴們收到書,收到衣服的時候,肯定會很開心的。
《感動中國》節目中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值得我們去學習。其實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感動的人和事,小伙伴們,只要你有心,也能做一些感動別人的事的哦。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2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有些人一輩子渾渾噩噩,整天無所事事虛度一生;而有些人,卻用他們的生命譜寫著美好的樂章……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公安干警。平凡是因為做的一切都是所有警察該做的,不平凡的是沒有幾個人可以像他一樣做得如此盡職盡責。他多次參加反恐活動,為了人民的安危,總是九死一生,明知道危險無處不在,但他仍用自己寬厚的胸膛,鋼鐵的臂膀,支撐著無數人美好的未來……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生命置之腦后,而他,也并不是將生死完全置之度外,他也有父母妻兒的牽掛,但他卻毅然堅定的堅持著自己的意志,做一個翱翔魚天際的大漠獵鷹,他用自己無聲的行動詮釋著--大愛無疆,這足以感動中國。
病毒,是全世界的敵人,應對埃博拉,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但是誰又沒有私心呢?奔赴異國他鄉,每天都面臨著死神的降臨,隨時都有可能會死在那里,做一個回不了故土的孤魂野鬼。所以,抗擊埃博拉病毒援非醫療隊,從他們選擇的那一刻起,就足以讓我們心生敬佩。
獨在異國,寂寞本就如影隨形,背井離鄉,離家萬里,心中本就有著無法言語的鄉愁,更何況是面對客死他鄉的威脅?他們為了全世界人民與病毒抗爭,他們也是醫者仁心,為每一個生命爭分奪秒,這是一種沉默的高貴。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盡管我們沒有勇氣也沒有機會做到如此偉大,但是我們可以無私的地方也很多。生活中處處都有需要幫助的人,搭一把手,也就將愛無私的贈與。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助人小事向他們致敬!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3
今天,我們在學校里觀看了2023《感動中國》。里面播放了許多十分感人的事,許多人看得淚不成泣。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為里面的獲獎者的故事感動了。
陳家順是一家工廠的領導,他與民工同甘共苦,分擔工作。他用情分擔當本分,為百姓打工。正所謂動人以行不以言,在陳家順的身上,充分地體現出了這點。
高淑珍自己的孩子本身殘疾,因此她對殘疾孩子很是同情,于是,她不斷地收留殘疾孩子,與一位好心人每天幫他們做飯、幫他們鋪床、教他們知識。如今已收留了30多個殘疾孩子,真受人敬佩!
林俊德是一名核試驗研究員,他被查出有重病。醫生讓他做手術,可他堅決不同意,因為他還要工作,他怕一做手術就不能在工作了。他為了人民不顧自己的生太偉大了!
還有一個人,我沒有記住他的名字,但他是一個十分有孝心的人。他是一個語文老師,他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癡呆癥,他每天帶著她母親上班 ,許多人都同情他。
他們都是偉大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讓我們這個社會上多幾個這樣的人。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4
《感動中國》這個節目中出現了許多事跡、行為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有的已經過世,有的年齡還不大,他們每個人都不一樣,但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有著最為動人的故事。
有一個院士參加了幾十次核試驗,可他卻得了場重病,住在了301醫院,他就是林俊德。在醫院里,他請他的`妻子黃建琴把他平日里用來工作的電腦拿到病房中來,他要繼續工作。在5月4日,醫生說按他的病情現在得做化療,可是林俊德卻拒絕了做化療這個提議,理由就是,“這樣不便于工作”。在5月26日,由于他的病情惡化,醫生把他轉入了另一個病房,可他要求醫生重新把他轉入普通病房,理由還是“這樣不便于工作”。5月29日,醫生說他需要動手術,不動手術不行,可他還是一如既往地拒絕了,一直放棄做手術。而且,他還一直坐著,醫生和家人讓他坐下他都不肯,他說“躺在床上的就是病人,坐起來的就是正常人。”在5月31日的晚上林俊德說是該休息了,他躺下了,但這一躺卻就永遠也起不來了。
“這樣不便于工作”,這句話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是,里面卻飽含著一個院士熱衷于工作的一顆負責的心,雖然病魔能帶走他的生命,但卻永遠也帶不走他那能讓世人一齊贊許的精神。“縱死終令漢竹香”這句話是《感動中國》賜予他的話,是對他那令人贊揚的精神給予肯定的話,也是能讓他安心了的話。
有一位語文老師,他叫陳斌強。在他年僅8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中去世了,而他的母親又在后來患上了老年癡呆癥,而失去了語言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在他上班的路上,他拿出了已經很久沒有用過的綁帶,把他和他的母親用這根綁帶緊緊地系在了一起,載著她母親到了學校。校長特地給了他一間單人的宿舍,為了方便他照顧母親。每天早晨,他都要早些起來,幫助母親穿衣、洗漱、吃飯,并且處理被單上的大小便,緊接著就去上課了。陳斌強還在他的每日安排表上寫下了下課后去照顧母親的時間安排,差不多每次上完課,他都會去照顧母親,這就是他那偉大的孝心。“她可能不認識我是誰,也叫不出我的名字,但是,他知道這個人是對她好的,這樣也就夠了。”這是陳斌強說的一句話,他只想要母親知道他對她是好的,僅僅這樣就夠了。
“孝更絕倫足可矜”如果你覺得他的孝心看似回報不大,那你就錯了,其實對于他來說,這樣的回報才是最好的,這回報就是患了老年癡呆癥的母親對他的極大的信任,以及看到母親開心地生活著的時候的心情。
有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女孩,她叫何玥,雖然她已近不在世上了,但她卻救活了好幾個人的性命。何玥得了腦癌,她偶然間聽到了醫生與他父母的談話,說她最多只能活3個月了,這是個多么令人悲傷的消息,但何玥勇敢地接受了它,并且在得知有許多人需要一個健康的器官時決定在死后靶器官捐獻出去,她還把老師捐給她的錢和自己的零用錢也捐獻了出去,就這樣兩個小伙子因此得救了,以后,還會有更多的人被植入她的器官。
何玥年僅十二歲,在得了嚴重的疾病后還能不退縮,并且確定把自己的器官和錢全部都捐獻出去,讓那些需要它們的人能得到救治,她將會是那些因為她的器官而得救了的人心中的大英雄,而與此同時,也將是我們心中的大英雄。
世界上偉大的人不只這些,還有許多沒有被世人發現的英雄,他們,感動了我們,激勵了我們,溫暖了我們,我們將會把他們,銘記在心。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5
一池的靈動之水,會有一注是暖暖的。等它滴入你的心田,潤澤你那顆或許早已干涸的心時,你的心會微微的抖動,我叫它“感動。
《感動中國》或許就是典型的這樣一部影視。看了2023年度的《感動中國》,你會接受一次心靈的洗滌,因為你感受到的,不僅是感動,還有一種來自心靈的震撼。
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他遵照黨的指示,帶領全體科研人員隱姓埋名,在沒有外援,沒有資料,連計算機都沒有的情況下,晝夜攻關,克服種種困難,其基本的創造了設計核潛艇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這艘里里外外都是由中國人自己打造的核潛艇,讓國家具備了初步的核打擊能力,擺脫了核隔障,同時也改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態度。
”花甲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表面上看似平常的打油詩,背后隱藏著多少的不易!
核潛艇人,晝夜不分,大冬天零下22攝氏度的嚴寒,半夜一個電話打來說哪里有技術問題,立馬掀開被窩,披上工作服趕去。我們現在連及時到校有時候都做不到,兩者一比較,真是相差甚遠。
不需要你立馬起身去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不需要你立馬做出驚天動地的舉動,但難道連日常的行規小事我們都不能做到嗎?我相信不是這樣。
《感動中國》,我眼前浮現出一位又一位優秀的人,他們讓我收到了一個有一個啟發《感動中國》,讓我感動至極。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6
我感動于劉偉,感動于阿里木,更感動于孟佩杰......
劉偉——無臂鋼琴師,在他小時候因一場事故而失去了雙臂,可是它并沒有放棄生命,他說過:“我的人生里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他在16歲時學習打字,終以一分鐘打出233個字母打破吉斯尼記錄,19歲學習彈鋼琴,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就練成了7級水平。聽了劉偉的故事,我覺得自己非常渺小,我們有雙臂的人還不如一個殘疾人,我們一定要學習劉偉不向困難屈服的精神!
阿里木,是一個烤羊肉串為生的人,他10年前來到貴州省畢節市。畢節市有許多上不起學的人,阿里木就決定用他買羊肉串掙的錢來資助貧困學生,阿里木8年賣出30多萬串羊肉串,攢下的10多萬元錢都捐給了貧困災區的學生!8年呀!一串羊肉串才掙3角錢,那10多萬元肯定是他們省吃儉用才攢下的呀!阿里木多么偉大呀!寧可自己吃苦,也要讓別人幸福!
孟佩杰,是個不幸的人,她小時候父母全都去世了,由養母劉芳英撫養長大。8歲的孟佩杰就開始侍候癱瘓的養母,承擔起所有家務。在2009年孟佩杰被一所大學錄取,可是她還是放心不下她的養母,就決定帶著她的養母上大學。她在大學的附近租了一間房,每天回到房子里精心地伺候養母!“啊!孟佩杰是多么孝順呀!”我們一定要學習孟佩杰的這種精神,孝敬我們的父母!
看了感動中國,我的心也被這一個個故事而感動著!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7
今天,老師給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紀錄片,其中有許多感人事跡。
最感人的是陳斌強叔叔的事。他母親有老年癡呆癥,他一直照顧他母親,每天上班都背著自己的母親去,自己是一位中學老師,他每天都給母親洗衣服,做飯,洗臉,照顧她所有事,學生也理解他,這使他很感動,他從不離開母親。
我覺得這位叔叔很有孝心,他說自己母親的時間有限,要好好孝順!一般男人不做家務,他為了照顧母親,每天早上凌晨一點起床,扶母親上廁所,母親上完去睡覺,他則去洗衣服,做飯。
媽媽每月會給我外公外婆寄錢,寒暑假時去哪兒幫幫外公外婆,我覺得媽媽夠好了,沒想到根這位叔叔一比,簡直不值一提。
爸爸只會簡單地炒一兩個菜,我會炒的都比他多,而且他從來不做家務,天天跟個皇上似的,躺在躺椅上,吩咐媽媽做這做那。
那位叔叔很細心,本來是女人做的事,他卻做得很好,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厭煩地照顧了許多年,我長大了也要做這樣的人。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8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頒獎晚會,名叫《感動中國》。我觀看時,時而為故事中人物的成功感到激動無比,時而被故事中人物的孝心深深感動,時而為故事中人物的悲慘命運淚流滿面……
看完《感動中國》里陳斌強孝順媽媽的故事,我深有感觸,于是,這幾天作業完成得十分快,睡覺也不往媽媽房間跑了。婦女節這天,我不僅幫媽媽洗了碗,還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媽媽買了一支康乃馨;看完何玥腦袋已布滿腫瘤,還想著捐器官幫助別人的故事,我深深地被打動了,我平時連小小的一根鉛筆、一塊橡皮都不會借給同學,哪里能與何玥相比呀?從今以后,我一定要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從張麗莉老師舍身救人的故事中,我懂得了要有愛,并盡自己的所能去傳遞愛,使每個人心中都十分溫暖……
當我看完《感動中國》后,隱隱發覺雖然獎杯都被獲獎者帶走了,但場上仿佛還留著什么。最終我發現了、懂得了,留下來的是相信。是那些獲獎者讓我們相信世間有愛;讓我們相信我們在一個愛的世界生存;讓我們相信我們迎來的是一個愛的未來!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9
總有一種聲音揮之不去,在天地間久久回響;總有一群背影無法忘懷,成為一個民族的記憶;總有一些瞬間,刻骨銘心!最讓人崇尚的,無疑是奉獻……
楊善洲,一個曾任保山地委書記,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家,但更是一個處處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高尚的人!他放棄了去昆明安度晚年的機會,來到了荒草叢生的大亮山,與林場職工同吃同住,每天從早忙到晚,雨季植樹造林,旱季巡山防火。創業初期資金短缺,甚至到大街上去撿別人丟棄的果核,作為種子。20年在林場任勞任怨,不要分文報酬……綠了荒山,白了頭發,他只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回轉目光,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與他相比,根本是天壤之比。平日里的斗嘴,不占上風毫不罷休。無論什么事都喜歡占些小便宜,若是吃了虧,定會立刻翻臉。
現在的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不愁吃穿的時代里,可又有幾個人愿意任勞任怨,不要報酬,只為了他人的利益,不顧自己家庭的艱辛?正如楊善洲爺爺所說的,如果大家都去吃居民糧了,誰來種莊稼?讓我們每個人都自己動起手來,靠自己的勞動讓自己豐衣足食!
正如汪國真的《我不期望回報》:
給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報。
如果付出,就是為了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將變得多么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樂意是堤岸環繞;
如果,你是山嶺,
我樂意是裝點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是人偉大,
但一定可以
使自己崇高。
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更不在于索取,讓我們用雙手收獲一切,讓我們在收獲的同時為他人奉獻!
觀看2023感動中國優秀觀后感10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感動中國,一幕幕令人難忘的片段,一篇篇感人的事跡,淚水一次又一次地模糊了我們的眼睛,他們平凡的人卻有著不平凡的事跡,樸素而真摯的孝心,善良而堅強、舍已為人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片段中陳強斌是一位有師德的中學語文教師,他做到了百善孝為先。因為母親患了嚴重的老年癡呆癥而走失了,陳老師翻出箱里小時候用過的綁帶,把自己和媽媽緊緊地綁在一起。五年如一日把母親綁在身后,騎著電瓶車穿梭在30公里的山路中,帶著母親去上課。風里來,雨里去,上課與照顧母親便是陳老師生活的全部,辛苦可想而知,但無怨無悔地照顧著媽媽,陳老師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最深的話“可能媽媽不知道我是誰,但她一定明白這個人對我好。”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父母不僅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還養育我們長大,我們要孝敬父母。正是花樣年華的何鑰,由于腦部腫瘤擴散,生命就只有三個月時,她毅然決定提出將自己的器官捐給那些有需要的人,她說:“我希望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新的希望,讓生命延續。”為了完成女兒的遺愿,父母無償的捐獻了何鑰的器官,成功救助了兩位肺病患者。何鑰只走過了12個春夏秋冬,但留得滿地清香,像天使一樣飛翔,你平凡的生命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和實際行動感動了中國,感動了我,給了我力量,給了我鼓舞,我要發奮學習,自強自立,勤勞勇敢,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