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散文集》讀后感
《梁實秋散文集》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梁實秋散文集》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梁實秋散文集》讀后感1
工作之余、閑暇之時,讀點書,寫點字,別有一番情趣,也算沒有枉度時光。我的書架上經常擺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名人傳記、歷史小說、雜文趣事、唐詩宋詞之類。不知何時梁實秋的散文,也跑到書架上來湊熱鬧,也許是被魯迅罵得無處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飽眼福,一睹大家的風范。說來,敢和魯迅對陣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簡單,文章寫的樸實無華,既無嘩眾取寵之意,又無刀削斧斫之痕;諷刺詼諧、妙趣橫生,家常小事,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觀察人物是那么細致,闡述觀點是那么獨到,引經據典不雅于魯迅,真可謂是博學多才。
他的《雅舍》讓我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點不“雅”,況且,“雅舍”還并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請看他的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如此說來,還不如劉禹錫的“陋室”。說梁先生不簡單,還因為,就憑寄居在這雅舍幾日,竟然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無處尋覓雅舍了,難怪很多人住在舒適的高樓大廈里,寫不出好的文章來,是因為再也沒有雅舍那樣“好”的環境了。雖然,我也有意識想多讀點好的文章、好的散文,來補充點先天不足的文學素養,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處所,怪哉?說怪,是因為自己曾幾何時,自嘆條件不好,而影響了寫作的興趣。那時,幾點熱血,幾點激情,怦然心動,理想憧憧,大有作為之勢,參加過“春風”函授文學講作學習班,學過作詩、寫文章,但是,嘆息沒有舒適的書房,感慨沒有像樣的書桌,甚至,沒有臺燈都能成為放棄的理由,還時時告誡自己,將來有了!一定能寫出幾部,不,幾篇、幾首像樣的文章、小詩。后來,一切都有了,又沒有時間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幾十年,隨著時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過,人的年輪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時間有了,臺燈、書桌,甚至書柜都有了,可稱得上書房了吧!為什么單單又沒有了雅舍呢?真是見怪不怪。
《梁實秋散文集》讀后感2
《快樂》一文是寫作者認為皇帝最快樂,但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稱他自己統治全國約五十年,國王每天公務繁忙,而真正快樂才十四天。在《一個快樂人的襯衫》里,一位農夫自食其力,獲得豐收,便很快樂。“快樂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后。”就像我們每天努力的學習,雖然學習很辛苦,很單調,但要是考試時取得了好成績,就會很快樂。就像那歌里唱得一樣:“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梁實秋的散文選材自然隨性,筆觸生活的點滴,文筆風趣幽默、將大道理蘊藏在簡單中,將真性情歸于平淡。是我讀過的散文中讓我最愉快的.文章之一。當你讀到飽滿的性情之文字時,給人一種優雅自在的感覺。喜歡讀梁實秋的散文,想寫的感受也很多。正如梁實秋本人所說:“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也許,正是他這種看似平淡卻內涵豐富的風格,才造就了它雋永的藝術魅力。
長短并無關系.……所以文章過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為準.……文章的好壞與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亦未必字字珠璣.
我素有摘抄的習慣,常把一些覺得甚好的描寫,敘述記于抄本中,可讀梁先生的散文,覺得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不起推敲,讓我無從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為,與小處卻見大家風范,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敘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說的
《梁實秋散文集》讀后感3
《中年》里,他體察到中年種種可曬可嘆的身心變異,表白順應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態: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如果年屆不惑,再學習溜冰踢毯子放風箏,“偷閑學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點勉強。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戲,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流露在文中的這種中年心態,既不奢求也不自棄,順乎自然,安身立命。這種心態固然談不上銳意進取,但也不是悲觀虛無的表現,而是一份達觀樂生、安分執中的情懷。這類詠懷言志小品,優游自在,明心見性。梁實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處世哲學,追尋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在動蕩時代修煉超脫心齋,謀求自適妙方,體現的是達士情懷。
《快樂》一文是寫作者認為皇帝最快樂,但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稱他自己統治全國約五十年,國王每天公務繁忙,而真正快樂才十四天
我讀完梁實秋散文集以后愛不釋手,梁實秋的散文集是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于一體,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旁征博引,內蘊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于平淡”的藝術境界,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體。而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呀。晚年的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我覺得梁實秋的散文不僅詼諧幽默,而且都是很生活化的東西,大有一種以小見大的感覺,很通俗易懂。梁實秋老先生的散文可以看出他那種樂觀豁達的心態,我對他那篇關于養狗的散文感觸頗深,實打實的抒發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說是發自肺腑的共鳴
《梁實秋散文集》讀后感4
前幾日,從書店買了一本《梁實秋散文集》。讀后,真有“繞梁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覽群書,常從古文中引經論據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蘊涵著人生的哲學,余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
梁先生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閑適小品”聞名于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說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了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已久了,例如“代溝”,梁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了,《尚書遠逸》中就記載了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說。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愛說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成功,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說謊,那么,女人確是比較的富于說謊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買過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了而已,因此女人善于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于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辟。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說“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后,三五成群,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他還歸納了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后甚感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