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后感(15篇)
名人傳讀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人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人傳讀后感1
“一心為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只為王位,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越痛苦越喜歡。”——米開朗基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想要真相。”——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三位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精神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俄羅斯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他們寫下了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寫下了承受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接近英雄的偉大人格,去感受他們在追求真善美、真善美、正義的過程中,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造成痛苦,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但他創造了歡樂給世界;他用苦難鑄就歡樂,仿佛用了那種高貴的語言,——,可以概括他的一生,成為所有英雄心中的座右銘:以痛苦換歡迎。”的確,“以歡樂換痛苦”是羅曼羅蘭追尋貝多芬一生命運的愿景,構成了《貝多芬傳》的內在張力和扣人心弦的思想魅力。
是什么支撐了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這些非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跨越了人生無數痛苦的巔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晰的認識。
《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的又一杰作。羅曼羅蘭說:“他的妻子、孩子、朋友和敵人都不理解他。他們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看不到他對抗的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按照你宣揚的教義生活的嗎!”他痛苦地回答:“我羞于死亡,我是罪人,我應該被鄙視。”最后,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離了家,在一個無名的小鎮上無法得病。臨終前,他哭著對身邊的人說;
“地球上數百萬生物正在受苦;為什么每個人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對全民的提問也是對痛苦靈魂的回應。在這里,我們清晰地聽到貝多芬快樂的生命之歌。
只要我們意識到《名人傳》對我們心靈的崇高升華,讓英雄的熱血出現在我們面前,讓英雄的紅旗在我們頭頂飄揚,我們就會慢慢感受到,在這個人們回避崇高,告別崇高的社會里,我們的靈魂也升華成了一種崇高。
名人傳讀后感2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于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后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于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后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后寫的.
名人傳讀后感3
寂中的紅日,磨難中的雄魂
成功是在挫折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絢麗花朵。
題記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一聲吶喊,似乎在告訴我們,磨難的降臨是成功的開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挫折的打擊只會讓人生更加精彩!
英雄是那些戰勝挫折,挑戰命運,征服自己的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他們都是英雄。
貝多芬為受傷窒息的心靈歌唱。
貝多芬,他的一生坎坷,經濟的困擾,疾病的折磨,伴他終生。他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他與莫扎特同樣都是舉世聞名的音樂家,而貝多芬更是靠著堅定的信念,沖破重重障礙一步步走向成功。
他的童年是孤獨凄涼的,他的音樂天賦是父親玩轉在手中的賺錢工具,小小的年紀擔負起家庭的重任,他沒有哭過,沒有叫累,而是堅強勇敢地面對,用瘦小的身軀,支撐起整個家庭。一位音樂家最重要的就是耳朵,但不幸的是,病魔奪走了他雙耳的聽力。禍不單行,他沒有了聽力,疾病也向他襲來,黑暗籠罩了他的世界。絕望的山谷似乎要阻斷他前行的路,可最終也擋不住他對音樂的熱愛。在黑暗的一角,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他看到了希望,慢慢站起來,用琴聲訴說著自己的情感,奏響生作文命的樂章。
在藝術的舞臺,他創作的曲子,常常贏得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直至臨終時,還創作了舉世聞名的《歡樂頌》。一些偉大的作品的誕生,讓我們永遠記住了這位征服命運的音樂家。
想想現在的我們,童年過得充實快樂,朋友的關心,父母的呵護時刻包圍著我們。這些貝多芬都沒有,但他樂觀面對艱難的生活,沒有停下追求夢想的步伐。在貝多芬孤獨的身影出現在社會大舞臺上時,我們也許像那嬌弱的鳥兒一樣還在巢中等待母親的喂食。
走進人生的花季,我決心要像貝多芬一樣,在挫折中經受磨練,用堅強樂觀的心態,迎接明天的風雨!
我們也要向自己的目標前進,堅強戰勝困難,迎來紅日。
一部《名人傳》,是一首不朽的心靈頌歌。在書中,我認識了貝多芬,當然還有那位偉大的雕塑家、畫家,還有那位享譽世界文壇的作家。
米開朗琪羅在動蕩的社會中,種種的磨難,依舊堅持自己的真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理想。
托爾斯泰生于一個貴族家庭,但他抨擊黑暗,熱愛自己的文學,自己的生活,不管道路多么困難重重,他都迎難而上,向著夢想不斷前進。
我要為他們歌唱!
看遠方,黑寂中,一輪紅日正慢慢升起。
名人傳讀后感4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要說在《名人傳》中,貝多芬是我最羨慕的,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音樂培養;米開朗琪羅是我最同情的,他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年華;托爾斯泰是我最欣賞的,他以筆代嘴高聲批判者貴族人群和上流社會道德的敗壞。他們都年紀輕輕卻承受著親人離去的苦痛;他們都初出茅廬,但各自才華橫溢;他們都是凡夫俗子,卻有著一般人少有的努力、耐心和頑強。他們的一切品質印證著這本書的又一個名字“巨人三傳”!
相比貝多芬,我是怯懦的。如果我耳朵聾了,我肯定會大哭大鬧,終日抱怨上天的不公,從此一蹶不振,絲毫不會考慮如何正確對待這一缺陷,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而貝多芬不同,他能意志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能與人交談,就把自己的意愿寫在紙上;不能譜曲,就用牙齒抵住一根固定在鋼琴上的木棒鉛筆來感受早已爛熟于心的琴聲的震動,從此完成了轟動世界的諸多交響曲。不得不說,此刻我對貝多芬的一生不僅是羨慕,更多的是佩服,
米開朗琪羅,我心中的天才,居然能使自己的老師嫉妒自己的作品,可見其功夫了得。而他卻被征服,被囚禁在廣闊而寂寞的皇宮之中,濃縮了自己的一生,單調且痛苦不堪、終日按主人的命令制作各種藝術品,不愿反抗。也許在他看來,放棄成功、堅持隱忍是精神升華的前提。
而托爾斯泰,就如同我景仰的魯迅,都生存于復雜陰暗的社會,目睹著同為犯人的人們被現實殘酷的分成三六九等,心中郁悶,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領導反抗,只能用文字,這殺人不見血的刀一樣的文字刺向貴族的要害,表達自己心中的憤懣,向人間傳播光明的種子。由此,我自己給托爾斯泰起了一個別號“筆鋒刀手”。
《名人傳》是一本意義深遠的教育書,它使我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對生活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亦成為我更加熱愛生活的動力!
名人傳讀后感5
我依稀地記得羅曼·羅蘭的一篇課文,但具體是哪篇,我記不太清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當我讀了他的一本書時,我感受很多。什么書呢?它就是出自羅曼·羅蘭之手的《名人傳》。
《名人傳》由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以及《托爾斯泰傳》這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各有各的閃光點:
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這個名字,恐怕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了吧。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音樂家,他有很多享譽世界的著名代表作。在《貝多芬傳》中,貝多芬的人生是異常艱難和曲折的。老天爺好像看他不順眼似的,容不得他有半點順利和幸福。在他應該享受屬于自己的天倫之樂時,病魔使他脫不開身,最終成了聾子和啞巴。貝多芬供大家享樂的音樂,是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這個名字,說實話,我不太熟,但感覺在哪首歌的歌詞里看到過。回到主題上來,米開朗琪羅的人生貌似也不是那么的如意,看來,成功人士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處處布滿荊棘的。米開朗琪羅留給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淚的凝聚啊!
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
這個人名我十分熟悉,因為我們已經學過他的好幾篇文章了,他是一個著名的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里,描述了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描述了他們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諧,借以播下愛的種子,傳達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上帝生存的人”;“當一切人都實現了幸福的時候,塵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羅曼·羅蘭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之為“英雄”。他所指的“英雄”不是通常所稱道的英雄人物,而是“人類的忠仆”,具有偉大的品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能傾心為公眾服務。
《名人傳》的“英雄”雖不是我們口口相傳的動漫英雄,但是,我敬佩他們!
名人傳讀后感6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我深有感觸,他讓我懂得了每一位偉人都是用他背后留下無數的汗水得來的。《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一種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了許多極為突出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滿了幻想、充滿了活力。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愈,并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后期能寫出那么多永傳至今的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更亮的光芒,讓生活有了更得的希望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我們,想想看如果這樣的災難降臨在我們頭上的話我們會想貝多芬那樣頑強拼搏嗎?還是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早就在家里療養去了,在這個時代人們,有些人早已忘卻了那些成功人士背后的艱辛,只知道去羨慕汗水后面的榮耀,也不會去為夢想追求奔波,在我們口中堅持只是隨口說說,但有誰能把他成為現實呢?但是盡管這樣我們還是要努力,去好好學習以后報效祖國。
貝多芬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但他卻有著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我敬佩貝多芬,更敬佩貝多芬的那種頑強而有毅力的的精神。
名人傳讀后感7
我們班后面有個圖書角,里面的書都是我們班的人自愿貢獻出來的,內容豐富多彩,其中還有許多名著。我也時不時地去借來欣賞一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前兩天,我剛剛讀完一部名著《海底兩萬里》,一時間,心中頗有感想。
書的內容我還是先大體上說一下吧。海上不知何時來了個怪物,速度極快。阿龍納教授和一些航員一起攜手調查此事。當航員們看見這個怪物時就攻擊了起來。這個怪物也不甘示弱,將船只一下子攻落入水。阿龍納教授和他的助手無意間被這只怪物收留,原來這是艘潛水艇,名字叫“鸚鵡螺號”。船長因為厭煩欲務而決定在海上生活,永不登陸。于是,“鸚鵡螺號”帶著他們開始了長途海底旅行。旅行中的艱難險阻一一被他們瓦解。
海底的世界是多么地豐富多彩啊,又是多么地富饒呀!但是這需要敏銳的眼睛去挖掘,去探索,去發現,這就是人類的眼睛。生活中有太多的秘密,如果我們不能用科學知識去破解它們,那它們就會成為一個個不可知的謎,人類前進的腳步也會停止下來。人活在這個世上說到底就是為前進而生存的,不論是生活中的還是海底下的'困難,都將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當然,這還需要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學會鎮靜,學會拼搏,學會奮進,就像文中的尼摩船長一樣。當他們穿越北冰洋抵達北極時,卻突然間被冰障所困。在幾乎無氧的情況下,尼摩船長舊鎮靜的面對,臉不變色心慌。最后,終于在他的正確指導下,人們勝利突破了圍困。那一刻,是多么地這神圣啊!但是這一刻的來臨尼摩船長腦中的知識和冷靜的態度。
人不能就這樣無欲無求地活下去,要有追求,有理想,而這所有的一切都緣于知識,緣于態度。努力吧,沒有人類破解不了的困難,奮斗下去就一定會有輝煌的一天。
名人傳讀后感8
在黑喑的群體中出類拔萃,在孤單的全球中不折不撓,強忍著一切痛楚,造就一個又一個驚喜的也許僅有她們了,《名人傳》中的英雄人物。
《名人傳》的創作者羅曼·羅蘭是二十世紀上半葉荷蘭知名的人道主義文學家。他疼痛感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的歐州是一個騷動躁動不安,散發出腐壞作風的社會發展,是一個必須偉人的社會發展,因此他寫出了《名人傳》,為此來描述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痛苦和艱辛的一生。她們的工作,奉獻,所在的時期我國都不一樣,卻以她們崇高品性和堅強不屈拼搏的精神實質使我印象深刻。自然這在其中免不了她們的杰作。
在《名入傳》中,要我印像深刻的是貝多芬。我認為貝多芬是最偉大的人。作為一位耳聾的音樂家卻造就了很多不朽的歌曲,并且在書里可看得出,貝多芬因耳聾不僅危害了工作中,并且還使他此后過著孤單凄涼的日常生活。但他的歌曲卻為痛苦的人而寫的,他忍耐自身的痛楚,卻用他以痛楚換得的快樂來寬慰大家,給大家膽量和能量,他的精神實質使我吃驚。在那時候可伶而自私自利的全球里,貝多芬把歌曲當做一種寄予。在我看書的全過程中,看到了最氣惱的事:貝多芬在過世前有十分比較嚴重的病,他每日都遭受病魔的摧殘,他總算投降了。他使他的侄兒去找醫生,可這一麻木不仁的侄兒二天后才去找醫生,醫師到,貝
名人傳讀后感9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于,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現在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我們的靈魂也被所升華為一種崇高。
名人傳讀后感10
對于國外書,我一向是不喜歡的,由外文翻譯過來,致使語句的語法著實令我頭疼,看一句話得反復捉磨幾回才搞懂,且不說書中夾雜大量的風俗節日禮教不懂外,就光那小說前頭鋪墊的就讓我想放棄。《名人傳》能使我看上眼,也著實不容易。
沒有復雜的語句和詞語令人討厭,單刀直入地只剖析一個人,也無需像看小說樣記住所有人物關系及名字。你只需要聽他講便好。
三篇名人紀傳,那篇短小的《貝多芬傳》最吸引我。貝多芬的精神及他的故事我們都聽了不少,但他那堅毅精神的背后及他的個性卻知之甚少。
從開頭作者記述其童年生活及形象,就好奇,如此悲慘的經歷,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僅僅靠樂觀嗎?
他有他的原則與信仰。他為他的所愛,他的愛國而譜寫歌曲。他有自己的堅持,他是共和派。一個有著他所堅持的信仰的人,那么他一定有他的高尚所在。對歌德的才華異常贊賞,而因為一次見他如此恭敬地對著這些庸俗的親王朝臣,而與歌德失交,“一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的貝多芬,不羈于苦痛,讓自己的靈魂能夠沉浸在對祖國世界的熱烈渴求中,對于音樂的自由中。
他的可貴在于靈魂。他是個瘋子,耳聾,粗野的面容,“獅子”是最符合他的描述。但是他卻能在童年的陰霾下深深眷戀著祖國,在憂傷的深處歌頌歡樂。他把所有的情,所有的力量全部扔至于音樂上。與愛情的歡呼和失落,為軍隊的凱旋而贊頌,與生活搏斗的苦楚與不服,在激昂的音樂中充斥著。隨心而論,隨性而定。
他高傲地認為他的不幸只是因為他“不屬于”這個世界,他要與這個世界斗爭,他一心向善,他要區別于這個世界,他要用他不羈的靈魂,仍然明亮的眼睛去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正如作者羅曼羅蘭的描述:“驟然間,在疾風暴雨之中,黑夜撕裂開一道口子,夜被從天空中驅走,在意志力的作用下,白晝的明媚又被還給了我們。”我們真正的高尚便是自由,而貝多芬秉持這份自由,堅持自己的個性,而堅持到現在————獲得永生。
最后一名話,即是貝多芬的永生,也是《名人傳》中的永生:“用苦痛換來歡樂。”
名人傳讀后感11
近日在翻書柜時,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厚厚的《名人傳》,安靜地藏在書柜的角落。粗糙的書皮看起來十分古老,應當是父親少年時代讀的,出于好奇心,我泡上了一杯香郁的奶茶,坐在家中老藤椅上,開始了閱讀。打開目錄,一個熟悉的名字跳入了眼簾,音樂巨人——貝多芬……
不到三天的功夫,我讀完了這本敘述了三位不同領域天才生平的書。也許是對貝多芬十分熟悉,也許是對貝多芬的生活感到十分的同情,讀完《貝多芬傳》,我的感觸頗深。
羅曼羅蘭運用簡潔、直接的語言大致描寫了貝多芬的生平經歷。降世波恩,悲慘童年,闖蕩維也納,人生巔峰——《第九交響曲》以及巨星隕落——827。
《名人傳》一書雖是初中所買,但是到了高中仍然愛不釋手。好像越是長大,越能看出其中道理似的,我對這本書的見解也隨時間的流逝而增加
初中時,只是為他們的傳奇故事而折服,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人。現在看,不然,看到的是對他們錯誤的反思,以及他們光輝之后的苦痛。那些越是站在頂峰的人,越是有著無法訴說的痛苦。這本書對米開朗琪羅描寫的最是深刻,我們便從他身上來看。
米開朗琪羅雖然出身于貴族家庭,但家道中落,已無多少財產可以揮霍,他的父親總是逼著他努力,企圖重振家族的榮光。后來他愛上了藝術,他在這方面的天賦使他很快躋身大師的行列,但后來,他不得不為令他厭惡的教皇賣命。祖國處于戰火,自己的作品毀于戰亂。并且自己的家族不給任何關愛,看到的只是自己身上的利益,自己就好像一個奴隸。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牛頓的故事。牛頓小時候很膽小,不愛學習,但在中學的兩年中,他刻苦學習,最后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大學,并且發現了萬有引力。那是有一天,牛頓坐在樹下思考問題,被一個蘋果打中了頭,他就想啊:為什么蘋果不往旁邊或是天上落而是要筆直的落下來呢?經過對蘋果的聯想,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
真敬佩牛頓啊!他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刻苦鉆研,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為科學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們同學們也應該向他學習。善于觀察,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爭取成為棟梁之材。
名人傳讀后感12
《名人傳》是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傳記中講述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都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傳記中給我映像最深刻的是貝多芬,貝多芬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是神圣而又痛苦的,他是一位音樂天才,他一生中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名曲,其實他的父親很早就發現的他對音樂的天分,只可惜他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只能由他自己去努力。只是最后他卻失聰了,對于一個音樂家,失聰是一件多么殘忍的事情。失聰等于是要他放棄音樂。但是,對于熱愛音樂的貝多芬來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就是因為這句話,貝多芬才有了繼續當音樂家的毅力,從而才成就了他一生輝煌。
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與他相符的例子,海倫凱勒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與貝多芬有同樣的精神——用不向命運屈服。其實,人生一定會由許多不如意的事,我們要努力的去學習如何去克服,作為21世紀的一名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功課越來越多,習題課難度也越來越大。面對重重的困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用到這種精神呢?在遇到困難時,在學習成績下降事,我們要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向夢想。
名人傳讀后感13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因為他不能使我屈服。“——題記
從書架上拿下這本厚厚的《名人傳》,從第一頁慢慢地品讀,從第一個字開始慢慢的接受精神的洗禮。我受到了這些原本屬于羅曼·羅蘭的文字的震撼
這其中,我最熟知、也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貝多芬。幼時受到的打罵,母親的辭世,作為一個音樂者所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耳聾,深愛著的女子一次又一次的把他拋棄,不被世人的看好,生活的貧困,疾病的纏身,親人好友的死亡離散
這些點點滴滴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但這對他來說不算什么,也正是這些磨難,讓他創作出那些了不起的作品,體現出他那驚人的堅毅
為什么他可以堅持,直到生命的終結?因為他是貝多芬,因為他 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向命運屈服!
看到這里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帶著她美麗的笑容。她叫廖智。2008 年的汶川地震,使一個無比熱愛舞蹈的女子廖智埋在廢墟中26 個小時,親眼看著自己的女兒停止呼吸,感受到一起被埋在這里的婆婆的氣息越來越微弱,接著,作為一個舞者,又失去了自己的雙腿。這時的廖智絕望了但是,很快,廖智笑了,從心底里涌出了笑容,她明白了:自己可以活下來就是上帝給予的恩賜,不為自己活,也要為關心自己、愛自己的人活!地震發生兩個月后,廖智穿上假肢,重新站上了舞臺。
勇氣,讓人們堅強;而命運,往往讓人們挫敗。磨難造就了今天人類的偉大,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要試著改變也許在意注定的命運,不要讓命運,消磨我們的生命。如果貝多芬沒有扼住命運的咽喉,那么今天,歷史的里程碑上就不會有他的名字;如果廖智選擇放棄,那么今天,我們就不會在舞臺上看到她美麗的身影。但是他們選擇與命運斗爭,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命運。
當我們與命運相對,是否可以扼住命運的咽喉?
名人傳讀后感14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眼中的英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身上具有偉大的品格,具有對人類深沉而真摯的愛。他們或身受病痛的折磨或遭受悲慘的境遇,或因內心的不安或惶恐。這種種的折磨幾乎使他們窒息。貝多芬用痛苦換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琪羅用一生的精力創造出偉大精致的作品。列夫托爾斯泰始終關心世間的渺小與悲痛。借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這正是三個偉人的一生,也并非人們所猜想的那種轟轟烈烈。在成功成名的同時,他們也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
貝多芬的音樂夢。在他的耳朵失聰時破滅,可他依舊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的熱切渴望,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將個人身心的慘痛升華為一支又一支的樂曲。
米開朗琪羅的雕塑夢。他是一個憂郁癥患者,也是一個享受痛苦,舍棄歡樂的英雄,一方面皇室的逼迫,使他幾乎放棄生命。對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獄。就是這樣,他在不斷地反抗死亡,反抗內心的痛苦中,創造出了崇高的藝術品。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夢,他相貌丑陋,身材矮小,從小就不被人理解。但是,他最終在群山環抱的高加索山的清幽環境中清醒了過來,創造出一系列優秀的作品,但他依舊沒有停止對自己的解剖,他同情下層人們,又對他們缺乏信心,他這一生都在內心的掙扎的痛苦中度過,最后,他死在了一個不知名的小地方,卻為人類留下了偉大的作品。
如今,多少的莘莘學習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在理想的道路上前進,或許他們也會遇到同樣的困難,但是我相信,一個人的偉大不僅因為他的作品為人稱贊,也因為他的經歷會給人們的心靈以永久的洗滌。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永恒的精神光芒。
名人傳讀后感15
讀完了《名人傳》這本書,我深有感觸。《名人傳》這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者羅曼·羅蘭所著,創造了精神世界的太陽,可以使人們獲得心靈上的支撐。
此書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與托爾斯泰有關的傳記,在一生中他們經歷了種種磨難卻沒向命運低頭,仍堅持創作,艱難與命運斗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終成了代代相傳的偉人。
貝多芬是一位生性倔強樂觀的音樂家,無論在哪里,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歡樂。從一開始命運就向他展示它的了殘酷和凄涼,他的童年是苦難的、不幸的。但他沒有放棄,他表示出一種積極樂觀生活的態度。到了晚年時期,作為音樂家的他聽覺完全喪失,但他仍然堅持創作音樂,他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音樂的執著追求戰勝了他的痛苦,痛苦變成了他創作力量的源泉。貝多芬以他驚人的毅力與他樂觀積極的態度向我們展示了他一生的偉大,并驅使我們向他學習。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典型的悲劇人物。米開朗琪羅的一生都是不幸的,更糟糕的是他的內心近乎黑暗。他眼觀開闊,志存高遠,他甚至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于他;他恨人也遭人恨,他愛人卻無人愛他,他是孤獨的,他覺得死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一種快樂,他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不易。他的藝術是偉大的,米開朗基羅是人類天才、智慧和勇氣的結晶,他的光榮與成就屬于全人類。
托爾斯泰是一位熱愛生命的人。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希望天下所有人都幸福安詳,他有一顆博愛的心。他在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就像一個太陽,用他強而有力的筆吹散了籠罩著的霧霾。托爾斯泰終身都在學習,還吃苦耐勞,即使到了晚年時期他還堅持下地干農活。他的一生都圍繞著宗教信仰,一直都處在懷疑、放棄、堅守信仰當中。托爾斯泰幼年喪母,九歲喪父,從小缺乏親情之愛,這種苦難磨礪了他作家的人生,為他作家的人生奠定了基礎。他的文學成就是無人爭議的,他用自己苦難又坎坷的一生向我們展示了他真誠善良的堅定信念,他寫出了千古流傳的世界名著。
這些偉大的英雄們的一生都是坎坷又充滿挑戰的,他們用他們頑強的意志與奮斗的決心戰勝了生活的種種挫折與苦難,創造了他們值得千古流傳的作品及名聲。他們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成了命運的強者。我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如此優越,他們在惡劣的條件中都能頑強奮斗,擁有堅定的信念,我們又怎能不打起精神來,擁有奮斗的決心與毅力,成為命運的強者。讓我們一起鼓起勇氣去面對困難坎坷,奮勇直前,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莊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