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輔導札記》讀后感
《小學生心理輔導札記》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心理輔導札記》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隨著小升初考試的臨近,感覺學生變得越來越浮躁。如何調整他們的心態,讓他們在繁忙的復習中平安快樂地度過小學階段,是我一直在認真思考的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翻看了毛蓓蕾老師的《小學生心理輔導札記》,這本書里記載了毛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一個個案例,我一口氣看完,毛老師對學生濃濃的關愛深深地感染著我。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份對學生的愛,那是一種大愛,一種境界。
毛老師心里想的都是孩子,尤其是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孩子,在毛老師眼里,他們都是可以栽培的花苗,都是可塑的未來有用之才。毛老師對學生的愛,對我所服務的對象有了新的認識。書中《沉默的小男孩》講述了一個名叫續坤的小男孩,在校從不與同學們說話,更不與同學們游戲,上課也從不舉手。毛老師為了認識續坤,對他進行觀察、分析,以利于了解他的心理動態,連續幾天對續坤所在班級聽課;借機送續坤回家,了解續坤的家庭背景;連續半年設計各種游戲,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在毛老師的幫助下,續坤從被人幫助變成幫助別人的人。這個感人的案例給我很大的啟發。在我教學的班級中同樣有一位不說話的小女孩,我要像毛老師那樣,用我全部的愛去改變她,嘗試叩啟這位沉默小女孩的心靈的窗戶,讓愛的陽光灑向她久閉的心扉。
掩卷深思,我班上的學生,至少心智都很健全,雖然成績有好壞之分,我想,那只是他們努力程度的不同,老師付出的還不夠,不是他們不優秀,而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讓他們變優秀。在后段時間,我覺得更應該關愛每一個學生,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不嫌棄、斥責、批評、挖苦或者變相體罰,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引發逆反情緒和對抗行為。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的加以表揚。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尤其是面對潛能生,不能只是“恨鐵不成鋼”,而需煉鐵成鋼。采取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不失時機的關心他們,引導和鼓勵他們爬起來再前進。
總之,在后段的工作中,我將關愛每一個學生,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做好引導工作,讓他們平安愉快地度過自己美好的小學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