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集讀后感
畢淑敏散文集讀后感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那么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完成一篇優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畢淑敏散文集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畢淑敏散文集讀后感1
假期時間讀了畢淑敏老師的一本新的散文。
我們首先來聊一聊作者畢淑敏。對于畢淑敏這位作家估計您一定很陌生,那么電視劇《紅處方》、《血玲瓏》您一定不陌生吧,原著就是她。畢淑敏真正取得全國性聲譽是在短篇小說《預約死亡》發表后,這篇作品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親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十分精彩。建議您有時間的時候買來看一看獲得另一種人生體驗。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位當代作家,我喜歡她的經歷,她的職業。她曾在海拔5000于米的西藏高原阿里當兵,在蒼茫的高原上,她親眼看到一些年輕人為了祖國的安全富強而永遠長眠在冰層中的悲壯。得過面癱,考過博士,當過醫生,現在是一位心理學醫生和作家。我更敬佩她沒有被生活打敗不斷隨著生活收獲著。王蒙老師這樣評價她:她還是那么樣的正常、善良,即使是寫小說也沒有忘記他的醫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眾生的宏遠,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條不紊的規章和清澈如水的醫心,她有一種把對人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處方集道德文學科學與一體的思維方式,寫作方式。
現在我們來聊聊這本書,比起她的小說,這本散文是不好抓到重點的,還是偏向心理學。定力不佳或許看不進去呢,若不是常看她的書定會覺得洋洋灑灑其實不然,她的的筆觸很細膩流暢與。這本書也是一樣,這里有她作為心理醫生治愈病人的感觸,這里有旅游時的隨筆,還有心理學名家的理解與思考。
如果您想拜讀這本書我建議您看“美”“愛”“快感”“苦難”這四章。我喜歡““苦難”里面女乒們在高原上用黃連做的一個試驗。(具體的過程請您親自去書中尋覓吧。)生活如黃連般苦,可它竟是治病的良藥,多么矛盾的事實,可是生活就是這樣當它給你一味苦藥的時候既定治好你的痛,看來苦能治痛。畢老師告訴我們世間苦有千萬種,千萬不要碾碎再細細品味,撇帚自珍地長久回味。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人,習慣珍藏苦難,甚至以此自傲自虐。這種對苦難的持久迷戀和品嘗會毒化你的感官,會損傷你對美好生活的精細體察,還會讓你其實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這些就是苦難的副作用。我還就真是那種把黃連細細碾碎慢慢回味的自虐患者,并且以此自居,還作為一種人生經歷而驕傲著這么多年,想想真的不該但畢竟我年輕有炫耀的就不錯了如今了解這道題定會努力改正。
“美”的開篇即“相由心生”,我同意!好似琳琳姐每次夸我漂亮的時候都會捎帶著一句因為戀愛了。無論男女誰不想美麗呢誰不愛美麗呢?!以貌取人在當今這個社會還是很普遍的,臉還是重要的呢!好聲音火起來噱頭還不是不看臉了。怎么來都是臉。可美也分為很多種,我們這種天生不美的臉就得靠笑容來補充了。可是有些人也靠著假笑改變了容顏,比如《喜洋洋和灰太狼》一集中,大家看到美羊羊的笑容如花開,于是懶羊羊看到好處于是努力練習,結果用途卻是嚇跑灰太狼……多夾生的事情。若還糾結于自己的臉,那么請你再看黃渤、王寶強兩位同志,不言而喻了吧!
這書帶給我的都睡正能量,那么請你看看吧,不吃虧。
畢淑敏散文集讀后感2
自上次在書店把書買回來已經過去一年了,抱歉,光顧著玩了,沒靜下心來陪你。 初讀此書,覺得淡如水,毫無激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深的意蘊。再讀此書,倒是被這種平平淡淡的感覺所吸引,語言雖然平淡無奇,卻洞穿我心,直達心里最柔軟處。無論多么普通甚至泛濫的人生大道理,筆觸細膩溫柔的她都可以娓娓道來:
一、 “她們遭受的屈辱多,她們自身的負擔重。在被傷害之后,易滋生出火焰一樣的報復。在悲傷之余,常在凄冷的黑夜咬牙切齒,對整個生活發出女巫般的詛咒。”——《尋覓優秀的女人》
在這篇散文中,畢淑敏站在女性角度按先后順序給出了優秀的女人應具備的幾點:善良、智慧、勇氣、美麗。四點由內到外,由重到次。她的文字雖然瘦削,但暗地里顯得有力。即使平淡的比喻,在她筆下,也重新充滿了魔力,引人入勝。她的文字細膩的描述出幾種女性的狀態——如上文,讓我覺得栩栩如生。
二、 “我說,交友的雙方,都可以保留自己的隱私,這無可厚非。只是你機關算盡,導演了一場鬧劇,你企圖偽造一個事實,這就是欺騙了。戀人之間,謊言注定殺傷幸福。真正的愛情必定建立在真誠基礎上的建筑。”——《眼藥瓶的奧秘》
因為愛得太深,所以想給對方一個完美的自己,甚至不惜弄虛作假,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兩個人之間的愛情,需要的是真誠。每人都是不完整的半圓而已,倒是兩個半圓可以拼出一個完美的半圓,所以沒必要苛求自己多么完美。
三、 “孩子很漠然的說,那算什么啊!誰讓他們當了爸爸媽媽呢?也不能白當啊,他們應該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媽媽也會這樣。這難道是愛嗎?愛也太平常了!”——《愛的回音壁》
這是一個不懂愛的孩子的典型表現。他倒不是缺少愛。相反的是,他接受了過多的愛,被濃濃的愛壓到麻木,從而患上感知愛意的殘障,因而認為索取愛是天經地義。溺愛,讓孩子變成愛的低能兒,自私的索取者。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的錯。這也啟示著我們注重對孩子情商的培養。
四、 “愛不是鑰匙,愛不能在每一瞬間都摧枯拉朽。愛無法破譯人間所有的符碼。增進了解可以加固愛,誤會錯怪可以動搖愛,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的體驗。”——《愛情沒有快譯通》
我想,即便是相戀多時的戀人之間,也不能完全了解對方的心思。不要把愛說的太隨便,太萬能。愛,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既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注定最了解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你不了解我,你不愛我。”女孩,這不是愛與不愛的問題,這是沒有充分地溝通與交流。 所以,停止沒有意義的抱怨吧。
她用文字把愛的.道理細細切碎,便于我們讀者消化;她的文字,細膩溫馨,填滿我們的匱乏愛的內心;她把文字化作甘泉,緩緩流入,滋潤我們干涸的情感世界。
畢淑敏的散文讀完,依舊愛不釋手。
畢淑敏散文集讀后感3
第一次接觸到畢淑敏這個名字的時候是在高中試卷的閱讀中,讀的她第一篇文章叫《提醒幸福》,從那以后,我便愛上了她筆下一個個如小精靈般的文字。前不久我剛讀完她《我很重要》的散文集,這本散文集收錄了許多篇關于生命、命運、愛情、友情、婚姻和家庭題材的散文,心中頗有感觸,想與大家一起享下。
指引你的明燈?目標
做一個人要有目標,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有目標的人才會有動力。“你有目標嗎?”當你被問到這個問題你心里的答案是否定時,那不如停下你的腳步認真的去想一想你的目標是什么,如果你還是很迷茫找不到答案,那就靜下心來讀讀書,因為讀書可以使人增長見識,感悟人生。人生就像是在織一匹布,而讀書就如是織在布匹里的金絲線。畢淑敏老師說:“對于現世,人們注重物質,對于久遠,人們更注重精神世界”。讀書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樹立一個常讀書的目標,便是一個人一生之追求。
尋找真正的北斗星?真誠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她散文集開篇的一句話:“世上有一種偽坦率,最需要提防”。是的,“偽坦率”的這種人將他的目的、利害關系都一一陳述在你的面前,讓你不得不認為他的偽坦率是真誠的,反而使你質疑自己覺得你內心的想法齷齪至極。往往人都是善良的,這種時候都會讓人產生錯覺,那就是這個人是真誠的,而自己倒顯得心胸狹窄了,卻不自知最高明的騙術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的,這種“偽坦率”是更高水平的虛偽,因為它利用的是我們的信任。
她的話令我沉思,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也許我們改變不了什么,但我們能做的是不要讓自己也變成這種“偽坦率”的人,不要被這種“偽坦率”所傷害。在你迷路的時候,不要被“假的北斗星”所迷惑,而是要去尋找“真正的北斗星”。
寒冬里的暖陽?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回答。幸福沒有絕對的定義,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幸福,我們往往都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幸上。畢淑敏老師說過幸福是需要提醒的。幸福就像小狗狗的尾巴,當它一圈一圈想要去抓住自己的尾巴時,得到的只有抓不住的遺憾,到那樂趣仍在,幸福猶存。我們所要關注的是那一圈又一圈想要抓住尾巴時的樂趣,是那時的幸福,而不是沒有抓住的遺憾。
想到一句我們常說的話:“我們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想說:“我們身邊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睛”。有些東西并不是越濃越好,要恰到好處。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冬日里看到天空中的暖陽,心里不知不覺的就會暖洋洋,溫暖如春。
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不盲目跟從別人,現實生活中“比起贊同來,我更欣賞拒絕,因為拒絕會讓我更快成長”。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并為之奮斗。做一個真誠的人,因為真誠的人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好運。真誠的人對我們很重要對社會很重要。別看輕你自己,因為一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你,我很重要。崇高的側面可以是平凡,但絕對不是卑微。做到這些你一定會是一個幸福的人,為自己喝彩吧,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你。
畢淑敏散文集讀后感4
打開《畢淑敏散文集》,習慣性的隨便翻了幾下,不免覺得歡喜,畢竟是散文,不長,正適合我。因為我看一些文學作品的時候,喜歡短小精悍,也許與我的性格有關:不把簡單的復雜化,更要把復雜的搞簡單。
我最喜歡《素面朝天》。畢淑敏用“素面朝天”的文字拌著“素面朝天”的感情,攪和成一碗對著天空的白皮面。吃下去,就是“素面朝天”里樸實真誠、醇正柔和的美麗。“我相信不化妝的微笑更純潔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妝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誠,我相信不化妝的女人更有勇氣直面人生。”是的,她用一支里面裝著黑墨水的塑料桿子,告訴我們自然的淳樸馨香,還帶著春天小雨的細膩和夏天陽光的溫暖;她用一些能夠復制的語言,像一個朋友從容溫和地聊天,教給我們自然的美麗,甚至把自然種進我們的心田。這篇文章代表著她本人真實的品質與文風。
如同夏日海邊溫和濕潤、沁人心脾的風,畢老師的散文是親切動人的。平淡如水的文字和芬芳若蘭的意味有種讓人難以抗拒的親和力,把讀者的心拉過來。《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她用最簡單的筆調議論了一個最簡單的事實:母親打孩子。但她說出了這個“打”里埋藏的。
一個女人細膩溫柔的愛,一個母親辛酸而幸福的無奈,一個媽媽真實自然的一片苦心。但我從此理解了母親從前的訓斥與巴掌,看見了她成雪的發絲,明白了什么是愛,什么是關懷,什么是屬于所有父母的那片熱切的期待。
比如說她的《孝心無價》以一個晚輩的角度,平和地提醒大家:“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父母是這輩子陪伴我們最長久的人,這輩子永遠支持我們的人,這輩子為我們付出最多卻從不奢求回報的人。看了畢淑敏的這文章,難道你還能對身邊平凡的父母無動于衷?難道你還能不對自己崇高的父母心懷感激?
總的來說她散文給人一種輕松、愉悅而且深刻的感受。用兩個字來說是:祥和。
我的感受:
畢淑敏經歷過很多事情,曲曲折折。在她的散文里時時可以體會到一種堅忍的毅力,不管是對人對生活還是對現實。我很佩服畢淑敏,她能夠給自己足夠的勇氣去高原部隊當兵11年,坦然面對了無數艱苦的生活條件。這種堅韌的性格甚至連某些男性都無法媲美的。她的人生經歷、再加醫德文才兼備就怎么能不讓人五體投地、心悅誠服?而且,翻閱她的散文集,有喝下午茶一般的享受和輕松悠閑,并能感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可貴的東西,任何微小的事物都有其閃光的一面。因此要熱愛你的生活、熱愛你的朋友、熱愛你周圍的一切以及熱愛你自己。不正像一個智者隨時提醒你生活的方向么?
最后,用王猛給畢淑敏的書所作的序言上的一句話來總結:“淑敏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聽話了。即使做了文章,似乎也沒有忘記她的醫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眾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條不紊的規章和清澈如水的醫心。她有一種把對于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處方的集道德、文學、科學于一體的思維方式、寫作方式與行為方式”
畢淑敏散文集讀后感5
我很崇拜畢淑敏,異常愛讀她的散文集。有人這樣評價她:在熱鬧而浮躁的文壇,畢淑敏似乎自立門戶,不能把她歸屬于任何一個派別;她不以學問見長,也不以前衛的語言標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駿馬,她似乎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中走來,但又不全是傳統文化的回歸。
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很有一點“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在暑假里,再次讀了《畢淑敏散文集》,和她一齊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么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么具有多艷的色彩。
“愛”是人世間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愛怕什么》是畢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現代人稱為“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里行間對我的打動,第一次,我真真地對“愛”有那樣的按捺不住的沖動,肯定地說,正是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愛一樁事業,就奮不顧身地投入。愛一個人,就斬釘截鐵地追求。愛一個民族,就挫骨揚灰地獻身。愛一種信仰,就至死不悔。”從畢淑敏對“愛”的詮釋中,不難看出她對“愛”那種獨有釋懷。
閱讀這篇散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釋異常具有生活的氣息,異常具有人性的舒漫,使“愛”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筆下,“愛”怕撒謊,“愛”怕沉默,“愛”怕猶豫,“愛”怕模棱兩可,“愛”怕沙上建塔,“愛”怕無源之水,“愛”怕假冒偽劣,“愛”怕刻意求工。
“說了愛的許多毛病,愛豈不一無是處?”其實不然,畢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很多的“愛是什么”從廣泛的多視角詮釋了“愛”的博大、“愛”的堅固、“愛”的力量和宏大。
文中對“愛”的強調,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間的真“愛”真“情”,能使孕育萬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長出本事、勇氣、智慧、才干、友誼、關懷……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長明的溫暖的燈。
從閱讀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體味是教師應當如何對學生傾注愛,傾注多少“愛”,是“一生”還是“一時”。母親對自我的孩子傾注的是畢生的精力和愛,教師更應具有母親的博大情懷和終生的“愛”,因為教師的職業就是以“愛”的呵護,“愛”的德行,照耀學生們前行的道路。
我在畢淑敏散文中,體味到“愛”的真諦——“愛是神奇的化學試劑能讓苦難變得香甜,能讓一分鐘永駐成永遠,能讓平凡的容顏貌若天仙,能讓喃喃細雨雅過雷鳴電閃。”
“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生歡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那里,能長出本事、勇氣、智慧、才干、友誼、關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于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