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讀后感
《父親》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父親》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這個短暫的假期,我抽空回了一趟老家,見到了久病未愈的父親。一直擔心得癌癥的父親,而他每次都給我們堅強的身影,開朗的笑聲、故作矯健的步伐也掩蓋不了病魔的摧殘,身體也日益消瘦下去。一個50多歲農民,勞累了幾十年,最終把自己累垮了,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回到長沙,我不由得又翻出了梁曉聲的《父親》。每讀一次,都忍不住淚流滿面。
第一次讀到的時候剛好是父親生病住院,在我上完課從學校趕到湘雅醫院的公交車上。這本書收入了作者的七篇短篇小說:《黑紐扣》、《白發卡》、《父親》、《母親》、《老師》、《表弟》、《月全蝕》。
當時買這本書的原因是封底上有這樣幾行字:“我以虔誠之心記錄了當年虔誠的我之一些經歷,愿我們的孩子們從中了解些當年我們何以那樣,以及今天我們何以這樣……”,我想也許對我教育我的學生有益,更重要的原因是里面有《父親》、《母親》那感人至深的文字。第一次讀完就更加堅定了我就算傾其所有也要竭盡全力挽救父親生命的決心。
《父親》、《母親》是這七篇小說里文字最少的,都只有三十多頁。作者說“關于父親,我寫下這篇忠實的文字,為一個由農民成為工人階級者‘樹碑立傳’,也為一個兒子保存將來獻給兒子的記憶……”是啊,我多次都想給我的父親寫點什么,現在我已為人母,更能讀懂我的父親。“小時候,父親在我心目中,是嚴厲的一家之主,絕對權威,靠出賣體力供我吃穿的人,恩人,令我懼怕的人?!边@正是我的父親在幼年時期給我的印象。借用梁曉聲的一句話“母親她在沒有成為我的母親之前就在貧困的生活中多災多難”,父親在沒有成為我的父親之前就在貧困的生活中多災多難,父親是家里的老大,爺爺去得早,長兄如父,5個兄弟姊妹都靠父親養大,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壓在父親身上。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一家之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氣在他的黃土地上不辭辛勞的耕耘。
“父親是個山東漢子,從不抱怨生活,也不嘆氣,生活的原則就是‘萬事不求人’。父親的.脾氣和打罵曾使我口吃到上中學,也使我懂得了什么是一個男人的尊嚴。父親外出做建筑工人,由每年一次探親到三年一次,只是為了節省些路費供給著家人”。梁曉聲在成長過程中漸漸讀懂了他的父親,而我每每讀到這里,就想起我的父親那時候也是“從不抱怨生活,也不嘆氣,生活的原則就是‘萬事不求人’?!彼麨榱藫纹鹫麄€家庭,他像頭沉悶的黃牛,除了起早貪黑種地耕田外,只要有空閑他就去十幾里外的磚廠做臨時工,經常在我們還未起床的時候就騎著他那破舊的永久牌自行車出了家們,晚上我們進入了夢鄉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里。從來沒有聽到他半句抱怨,也從沒看見他在別人面前卑躬屈膝。依然記得他時常對我們說的話:人一生下來就是吃苦的,人的一輩子,沒有享不完的福,只有吃不完的苦。原來父親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們做榜樣!
“父親說:西藥是治外國人病的,中國人就要用中藥,人的血脈是不一樣的。母親說:中醫也好,西藥也罷,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就好,如果去看了西醫,孩子的姐姐就不會死掉。是父親的嚴厲和粗暴使我的哥哥在大學里成了瘋人……”作者在當時似乎并不能完全真正的理解他的父親,而這些文字最想讓我說的就是給我父親治病的事情了。父親得的是口腔癌,剛查出時父親堅決拒絕治療,原因有二,作為赤腳醫生的他認為癌癥遲早是死路一條,治療也是徒勞;更重要的是他考慮到家里的經濟狀況不允許,不想增加妻子和兒女負擔。后來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強迫他去做了手術,本來接下來是要進行化療的,可父親看著高昂的醫療費用賬單,把我們大罵一頓,一個人背著我們離開了醫院?;氐郊遥∏闃O不穩定的他說:“西藥那么貴,醫院那么宰人,你們硬是要給我治,就給我買中藥吧!”我懂得父親,他為了我們還得堅強的活下去,繼續承擔大山一樣的責任,他不希望我們沒成家立業就沒了父親,不希望母親年紀輕輕就沒了丈夫,又為了減輕我們的負擔所以這樣決定的。
“關于‘出息’,父親是有他獨到的理解的。……父親見我只盛了半碗,又說:‘盛滿!’接著,用筷子指著哥哥和兩個弟弟,異常嚴肅他說:‘你們都要能吃,能吃,才長力氣!你們眼下靠我的力氣吃飯,將來,你們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氣吃飯的!’我第一次發現,父親臉上呈現出一種真實的模樣,一種由衷的喜悅。一種殷切的期望,一種欣慰、一種光彩、一種愛?!弊髡吖P下的父親,擁有樸素卻又偉大的胸懷,他希望自己孩子將來有飯吃,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有出息,其實這就是父親對兒女的殷切期望。記得我第一次高考落榜,灰心失望,是我的父親給了我無盡的勇氣和力量從頭再來。我依然清晰的記得父親臉上那種期望,那種濃濃的父愛。在家里的支持下,我踏上了復讀的道路。父親時常在信里跟我說:輝蘭,生活向低水平看齊,學習向高水平看齊??!當我興高采烈的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舉到父親面前的時候,“父親臉上呈現出一種真實的模樣,一種由衷的喜悅。一種欣慰、一種光彩”。
“在我記憶的底片上,父親愈來愈成為一個模糊的虛影,三年顯像一次。在我的情感世界中,父親愈來愈成為一個我想要報答而無力報答的恩人?!绷簳月暤男牡讜r刻都惦記著自己的父親,雖然只能三年見一次,雖然多次對父親的決定和做法不可理解,但是他越來越懂得自己的父親。越來越明白作為子女的責任?!袄隙?,你有福氣??!你才參加工作幾年呀,就分到了房子,走廊這么寬,還能當廚房……你……比我強……”作者認為“這話從父親口中說出,以那么一種淡泊的自卑的語調說出,使我心中有些難過?!薄案赣H當了一輩子建筑工人,蓋了一輩子樓房,卻羨慕我這筒子樓里的十三平米……他是被尊稱為主人翁的人啊……”這不得不使我也想起了在長沙買了第一套新房,搬家的那天,父親從今年鄉下趕來,看著豪華的裝修,嶄新的家具,寬敞的客廳,明亮的廚房,父親不禁激動的說:“妹子啊,老爸沒有白疼你啊,看你今天比你爸出息多了,在省城有了自己的天地,真好!”是的,父親“自卑的語調說出,使我心中有些難過”!多想留你老人家在長沙多住幾天,可是你惦記家里的活計,第二天你就匆匆回老家了,留下的是從老家給我帶來的大堆大堆的土產品和我對父母深深的愧疚。
“父親,不再是從前那個身強力壯的父親了,也不再是那個退休之年仍目光炯炯,精神矍爍的父親了。父親老了,他是完完全全的老了,生活將他徹底變成了一個老頭子。他那很黑的硬發已經快脫落光了,沒脫落的也白了。胡子卻長得挺夠等級,銀灰間黃,所謂‘老黃忠武’,飄飄逸逸的,留過第二顆衣扣。只有這一大把胡子,還給他增添些許老人的威儀。而他那一臉飽經風霜的皺紋,凝聚著某種不遂的夙愿的殘影……”梁曉聲刻畫了風燭殘年的父親,他憐惜父親的老去,卻又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恩。作者的情感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今年我的父親58歲了,但是父親完完全全的老了,老得與他的年齡極不相符,生活與病魔讓他徹底變成了一個老頭子,頭發脫的脫,白的白,牙齒也因藥物的刺激掉光了。可是父親并未放棄他的勞作,他的深情中“凝聚著某種不遂的夙愿的殘影”,我知道是因為兒女還未真正成家立業。父親覺得還應繼續擔負他的責任。我的腦海里浮現了朱自清《背影》中父親的背影,我想起了筷子兄弟的《父親》中的歌詞: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讓你再變老了。謝謝你做的一切,雙手撐起我們這個家。是啊,作為女兒,我想告訴父親,這些年來,我一直都在依靠他,我所有的夢想和希望都根植于父親堅強的雙肩,我一直都在努力的做好我的角色,為人師,為人妻,為人母。無論多大的困難,多少坎坷,我都咬緊牙關,奮力前行。是父親讓我學會獨立,學會飛翔。
“送行者紛紛離去了。只有我一個人還孤零零地佇立在站臺上。望著遠處的鐵路信號燈,我心中默默地說:“爸爸,爸爸,我愛你!我永遠不忘我是你的兒子,永遠不恥于是你的兒子!爸爸,爸爸,我一定要把你再接到北京來!”作者的父親最終離開他回到了老家,除了后悔,愧疚,作者更多的是明白了為人父的偉大與博大。是啊,也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長大了,卻沒能給父母什么照顧,只是記住了‘好好的’那些話……
梁曉聲感念蒼生,他始終默默關注著普通人的命運。一心一意地要為平民作點貢獻。他的作品字里行間彌漫著一種悲天憫人的氣質。他的《父親》讓我懂得:天底下最偉大的父親從來都是最平凡的父親,父親普通平凡,甚至有些土氣,父親一輩子職業不夠體面,地位毫不顯赫。父親雖然吃了一輩子的苦,受了一輩子的累,但是他始終給我們的是溫馨與力量,堅忍與光芒。
后記: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淚水一直不停地流淌,以致詞不達意,言不成文,算不上是真正的讀后感。僅以此文感謝天下所有偉大的父母:你們辛苦了;勸誡天下所有的兒女:用你們的努力去感恩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