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個細節教出負責任的孩子》讀后感
《66個細節教出負責任的孩子》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66個細節教出負責任的孩子》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這兩天我和兒子一起讀完了《66個細節教出負責任的孩子》這本書,很有感觸。責任感的問題既是社會問題,也是個人問題。一個人責任心不強,會給社會和國家帶來損害或損失,如,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宇航員科馬洛夫獨自一人駕駛“聯盟1號”宇宙飛船完成任務準備返航時,發現降落傘失靈,無法打開,減速無望,飛船爆炸,宇航員犧牲。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地面檢查人員責任心不強,忽略了一個小數點。同樣,一個人責任心不強,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后果,這樣的例子書中很多。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只母雞手拿一張紙,紙上寫道:本母雞保證:1、本母雞下蛋,不見棱不見角;2、本母雞下蛋,保證有蛋皮、蛋黃、蛋清。這樣承諾大家一定會嗤之以鼻,明明是本分之事卻要做出信誓旦旦的承諾豈不荒唐!
美國著名總統林肯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怎樣才能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書中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回顧楊子恒出生以來這10年的時間,我們對照這66個細節既感到欣慰,更感到了臉紅和壓力。
說到欣慰,是覺得我們在教育他的過程中,關于責任心方面的教育不缺失,有成功之處。比如說,在成效方面:楊子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而且特別喜歡讀歷史、動物等方面的書;比較守時,有正義感;自己起床、疊被子、刷牙、洗臉、洗腳、整理書包、洗紅領巾;能在我們的指導下清理自己的房間;能耐心地一個人把比較繁雜的樂高玩具拼裝起來;外出旅游參觀都是自己走路,特別是5歲時能一個人自己登上泰山等等。在方式上,我們經常通過講故事來引導,通過身體力行來引導,通過換位來引導,通過提醒來引導,比如,有一次我在辦理“兩規”案件時,就把他帶到現場,告訴他干壞事的下場就是這樣的,對他很有觸動。進入小學以來每學期都和他約法三章等等,十年來我們鼓勵他多、贊賞他多、沒有打過他、過分地管制過他,罵他也很少。
感到臉紅和壓力的是我們的做法還不夠系統,平時就事論事的多;遇有急事代替包辦的.現象好比較普遍,比如,時間緊時往往幫他收拾書包、打洗臉水、穿衣服、找東西等;在加強引導方面我們家長有時做得不夠,有時會在他面前玩手機;讓孩子知曉身邊事以及我們干什么事方面引導不夠或者平時與他交流溝通不夠;讓他參與的家庭討論幾乎沒有;有時心態比較急;有時用“利”來引導等等。楊子恒在成長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在陌生場合不夠大方、有睡懶覺的毛病,時間管理上輕重緩急分得不清,重要事情忘記的情況時有發生,經常掉東西特別是紅領巾掉了不知多少,主動做家務的情況不多,參加集體生活,積極參加活動少,看書深入思考少,有時犯了錯誤不能主動承認等等。
看了這本書以后,我和楊子恒進行了認真探討,什么是責任心?責任心有哪些表現?我有哪些表現好的地方?我自身還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通過探討,對照66個細節,在今后楊子恒的成長過程中,我覺得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必須抓住核心和關鍵,就是要讓孩子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地認識到什么是責任心;讓我們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具體事、簡單事做起,進而春風化雨。
“孩子的責任心有多大,撐起的天空就有多大”。責任心是人性格中不可或缺,左右人生命運,影響生命格局的一種力量和信念。有了強烈的責任心,就能“守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在社會大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和相應責任,如,為人父母,就要承擔撫育子女的責任;為人子女,就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為人公仆,就要忠誠、干凈、擔當;為人師表,就要關心學生,誨人不倦;為人學生,就要尊師重道,學而不厭。這種責任感是克服自己內在消極懈怠懶惰情緒的關鍵,是促使自己積極向上拼搏奮進的催化劑。但對孩子來說,你和他講那么多高深的道理,他肯定不理解,也肯定不感興趣。但責任心的培養對人的成長很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歲月里,我們將通過講小故事和發生的小事情來讓孩子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責任心是什么以及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的可貴。
“萬丈高樓平地起”。責任心的培養必須要從小事、具體事、簡單事抓起、做起,對我們家長而言,在大方向上要做好言傳身教,教育孩子自己要不亂、不急、不怒,控制好情緒,遇事講方法,多指導、多提醒、不包辦、不代辦。其次要循序漸進,鼓勵孩子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收拾房間、書包、做簡單家務;鼓勵多動手,學會操作洗衣機、微波爐等家電;鼓勵參加集體活動,多與人相處,多為別人服務;鼓勵勇于認識不足、承認錯誤。對孩子而言,讓他從引導做、到會做、到主動做、到做好。優點繼續發揚和完善,不足注意加大引導、提醒和監督力度。總之,責任心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但家庭是關鍵。“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今后我們將以這本書為指導,以責任感是孩子今后生活必需的品格為目標,努力將他培養成為一個敢于負責、自強自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