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讀后感范文
《小舍得》讀后感范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舍得》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舍得》讀后感1
最近,我閱讀了《小舍得》一書,可謂受益匪淺。
《小舍得》一書主要講了:媽媽南麗和爸爸夏君山為了女兒歡歡“小升初”兒子超超“幼升小”而絞盡腦汁想辦法:托人找關系、報補習班、參加數學“杯賽”。最終使兩個小孩倍感壓力,同時也精疲力盡。
“這相當于搶跑道,比搶跑還關鍵。否則你跑到哪兒去了都不知道。”文中的父母本來想對孩子進行寬松素質教育,但最終還是在社會的 壓力下對孩子實施“提前搶跑”的計劃。我讀著讀著,仿佛看到了小女孩歡歡在臺燈下辛苦地刷題,昏暗的燈光照著她的臉,歡歡眉頭緊皺,困惑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疲倦。這原本是她用來玩耍、培養(yǎng)興趣的'時間,卻被習題沾滿了。我認為她真得很可憐。
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江瀅——她每個周末都有課:奧數提高班、英語競賽班、語文英才班。她還要學鋼琴、舞蹈和畫畫。我問她:“你報那么多班不累嗎?”“唉,當然累啦!每個周末都要在不同的班里穿梭,每天做課內和課外的作業(yè)都要做到深更半夜,我都變成大熊貓啦!黑眼圈那么明顯,丑死了!其實沒有人想去上補習班,還不是父母逼著去上的!”她又補充道:“要是像你一樣就好了,沒有補習班,每天做完作業(yè)還能下去溜達一下,多輕松。而我卻感覺壓力每天都在增加,緊張得要死,還不都是因為小升初!”
社會的種種壓力往往通過父母傳遞給孩子,父母真的沒有必要逼迫孩子踉蹌起跑,讓他們頂著壓力向前沖,只有擁有輕松、快樂的童年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小舍得》讀后感2
一個月之前就看完了《小舍得》,說好的寫讀后感,也因為最近的懶散拖到今天才下筆。
最大的感覺是,看小說好輕松愉快呀。哈哈!沒得知識點、沒得遞進的理論體系,一點都不燒腦殼。看完小說后,在想兩個點。
一是,小說照見了幾分現實。可能地域、家庭環(huán)境不同,程度不同,但是小說確實是聚焦和反射,直擊痛點。
第二,是孩子的感受。小說沒有過多的把筆墨放在孩子的感受上,更多的聚集在成人的視角和感受上。但是,成長的主體是孩子自己。如果,換個角度,從孩子的眼睛和感受看這些搶跑戲,得出的可能又是另外的結論。分數是標尺,用以選拔,很重要。在成績之外,對自己、對他人、對環(huán)境的感知、尊重和接納,或許是為人父母的我們可以多思考的和值得引導、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