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鄭老師說傾聽不僅是一種交往技術,更是一種美德。善于傾聽的人身上有一種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質,這種力量超出你對別人的道德說教而非常自然地能贏得人們對你的尊敬和愛戴。
傾聽還是一種個人能力的綜合表現,對個人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考力等等這類智力因素的挑戰和訓練,而且傾聽還是豐富情感的一種表現。
我發現班級的中等生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各不同,有的是性格內向,能跟著老師的指令行動,但不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是因為經常做小動作,雖然回答問題很積極,但是注意力難以集中;有的是缺乏想象力,思維狹隘……
我覺得在我們的課堂中特別需要關注中等生,因為他們是很有潛力的,關鍵是讓他們學會傾聽。
全班集體交流時,一位學生在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時另外幾位學生覺得與自己的意見不合,就馬上打斷別人的'發言,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還有的學生開著小差,根本就沒有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教室里一片混亂。這時發表意見的同學聲音越來越小了,甚至不敢說了。如果學生們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舉手示意:“老師,我要補充……”“老師,我有不同的建議……”也許對別人和自己是不是都是尊重呢。
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和理解也不相同,可以說,孩子是一個世界。小學語文提倡小組合作,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問題。從小培養孩子們小組合作還有利于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而在我們的課堂中,經常能看到小組合作環節熱鬧非凡,看上去孩子們激烈的討論問題,可近看卻是嘰嘰喳喳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完,根本沒有傾聽別人的意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并沒有起到合作的效果。
所以,學會傾聽也是互動評價的前提,是提高效率的關鍵。
學會傾聽可以使學生博采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學會傾聽可以使學生萌發靈感,觸類旁通,閃爍智慧的火花。
一旦良好的傾聽習慣養成,這個習慣將會影響一個人一生。
作為老師我們也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和觀點,因為學會了傾聽,我們才可能通過傾聽而學會別的更多更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