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學讀物的讀后感5篇
關于數學讀物的讀后感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數學讀物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數學讀物的讀后感1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生活中,數學是一種能將各類生活問題簡化到極致的秘密武器,他使用的廣泛性極大,小到解決生活問題,大到探索宇宙,預測未來。
《神奇的數學》一書是將各種數學小游戲和眾多數學理論以及數學家們的觀點和處理數學問題的方法集于一體的數學百寶箱,我哦們可以從中汲取大量的知識。
我最喜歡的是有關質數的一章。質數,即是用于建筑所有數字的磚塊。用一個書中的觀點來講,質數,正如原子,分子是由無數原子構建成的,數字2,3,5這些最基礎的質數,就相當于數學世界里的氫原子,氦原子和鋰原子。這也就是它們在數學中擁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很驚奇的發現了一點:那些有理有據的理論的誕生有時僅僅只是由于一個普普通通的發現中得出的,在質數一章中,捉著屢次用皇馬隊隊員的球衣提出疑問,最終證明了為什么,他也從美洲蟬生活的規律入手,經過嚴謹的思考和有理有據的猜測,讓我學會以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
人類自能夠交流以來,就無時無刻提出許多問題,試圖猜測未來,掌握環境。數學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最強大的工具,幫助我們應對生存中的這個狂野而繁雜的世界。既然數數學是幫助人類發展的重要工具,那么《神奇的數學》中肯定少不了這一篇章,的確,從第二章到第四章全部都是有關生活中的數學,像“不可捉摸的形狀之謎”“連勝秘訣”都可以以數學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令我對數學的神奇驚嘆不已。
另外,書中也涉及到了許多中國元素,這一點頗令我意外,畢竟是英國人寫的數嘛。比如,在第一章中,作者帶領我們巡視了各個古代文明中的數字寫法,其中自然包括中國的漢子數學。而在講述二進制問題的時候,作者則提到了二進制的發明者萊布尼茨收到中國《易經》及北宋易學家邵雍的影響。此外還有一些,這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所有有趣的故事和游戲之中,作者潛移默化地向我們展示了幾何的精妙,代數的嚴密,邏輯的美妙,拓撲的強大等種種數學學科的精髓之處。
音樂家認為音樂可以表達整個世界,作家認為文字可以描述整個世界,物理學家認為物理決定著所有的一切,在閱讀本書的同時,我已經徹頭徹尾的變成了一個數學的信徒。
關于數學讀物的讀后感2
《奇妙的數王國》是一本數學科普讀物,講述了整數、分數、小數以及數學圖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數學知識。主人公有哥哥小強、弟弟小華、零國王、一司令和二司令。零國王先帶我們參觀了一司令和二司令的奇、偶兵團,然后又去探索分數的奧妙。小數點是個神奇活潑的小東西,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它能夠把數變大或變小。多么奇妙的數王國!
在《大戰佐羅數》中,弟弟小華解開了仙鶴王子身上的龜殼,結果被偶數軍團抓住,事后他才從零國王口中得知,二司令看仙鶴王子在湖里玩耍,呈現出“2”字形,很是惱火,它覺得只有自己才能夠呈現“2”字形。在生活中,也有這樣自私自利的人,它們的行為是錯誤的。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故事值得大家去閱讀和學習,它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講得既生動又奇妙,讀起來簡單自如,使我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品德,學會做人。
關于數學讀物的讀后感3
初升入新學段教學,正苦于無從下手,心定后,我想到首先應重閱《數學課程標準》,或從中能尋求依托,于是我讀了《數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一書。
這本書對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有獨特的視角:它重在數學教學教育時間層面上的解釋,關注內容的現實針對性,而少有理論思辨性的闡發;它重視數學課程標準與數學教學大綱的異同比較,而避免在概念領域作經院式的鑒別陳述。通過閱讀,使我再次學習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以及課程實施建議,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標準中一些難以掌握的重要內容,如:基本理念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條說到,有價值的數學分為顯性和隱性、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是有區別的等,這些是我以前讀新課標體會不到的東西。
讀過這本書后,我對課程標準所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活動的主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所有這些無不體現著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因此只有在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互相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體驗、共享共進,才能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而數學的學習者不僅僅是學到了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因為學習數學而伴隨衍生的許多非常重要的品質,如:自尊、自信、自律和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精神;克服困難、應對挫折的勇氣和意志;尊重他人,與他人共同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團結、合作、協調的精神;實事求是和獨立思考的治學態度。這些都體現了數學教學的人文精神,體現了師生間充滿人性、人情、人格之美的價值和意義。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直以來,我一直在做授人以魚的事,很多學生包括我們自己讀書、學習的方法都出奇地一致,研習的成果、心得也就了無新意。《課程標準》中提出"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要求。倘若我們用不反思、永不歸家結網,我們的魚遲早會吃光。讀過此書后,我在產生羨魚沖動的同時,產生了結網的需求。
關于數學讀物的讀后感4
學習了這么久的數學,你知道是誰在創造數學嗎?對了,是數學家。可是,你知道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嗎?
翻開宋乃慶的《數學家與數學》,我發現許多數學的有趣故事。有“數學王子”高斯,有認為“數學好玩”的陳省身,還有受到蘋果啟發的牛頓……
數學在所有的學科中,我不太喜歡。總覺得數學枯燥、無味,不像語文那樣生動、有趣。但從《數學家與數學》這本書中了解了好多數學家的`成功故事后,看待數學的觀點就截然不同了。
陳景潤看書走路看書入迷撞樹上和連著名數學家哥德巴赫和歐拉也無法解答的世界著名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卻被刻苦學習的陳景潤給攻克了出來,他用自己的勤奮和刻苦摘下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連盲人歐拉也在數學界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以他的仔細觀察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的精神,發明了歐拉公式。
他們的勤奮和刻苦給了我啟發,我也愛看書,可都是囫圇吞棗、蜻蜓點水,少了那份用心與毅力。要是自己也能像書中的數學家們一樣,語文成績一定棒棒的。
這本書中數學家的故事頗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通過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做任何事,不論大小,都要仔細認真、勇于鉆研、不言放棄,功夫是不負有心人的。
關于數學讀物的讀后感5
數學是一項要努力才能學好的科目,所以我經常看關于數學的書。今天,我看了一本驚險有趣的書,名叫《數學小眼鏡》。
《數學小眼鏡》這本書的作者是李毓佩,李毓佩寫的書,我大部分都看過,我覺得各個都生龍活虎,非常好看。我還從李毓佩的書里看到了認真、堅持。
大家肯定會覺得奇怪,我是怎么知道李毓佩這個人的呢?今天,讓我告訴你吧,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吉培培,給我們班推薦了一本叫《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上)》的書,于是我覺得應該很好看,便讓媽媽給我買,買了之后,我經常看的是愛不釋手、聚精會神,最后我把這整本書都看完了,我突然發現這一套其實有四本書,但其中只有三本書李毓佩寫得,還有一本《數學城歷險記》是一個姓蘇的人寫的。于是我讓媽媽陸續給我買了《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中)》和《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下)》。每一本我都看了上100遍,下1000遍了,我覺得真是好看。媽媽看我那么喜歡的樣子,書。最后媽媽看到了《數學小眼鏡》……一套書,作者也是李毓佩,便毫不猶豫的定下了。三天后,這一套書在我家降落了。
《數學小眼鏡》里面一共有4個故事,有:《數學小眼鏡歷險》、《古堡里的戰斗》、《黑森林遇險》、《沙漠小城的奇遇》。我最喜歡里面的《數學小眼鏡歷險》,因為這個里面有很多古代的數學家,比如:祖沖之、商高、劉微……。我最對祖沖之感興趣,因為祖沖之說過:“我求出的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誤差不超過一千萬分之一。”我看過這本《數學小眼鏡》的書后也開始會問數學問題了,比如:一個人有四只手,每只手分別拿狼牙棒、鐵餅、蓮花、貝殼,你知道他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嗎?我知道,一共有24種。如果有十只手,就有3628800種。
我覺得數學真是對人類有太大的作用,好似什么事情,都和數學挨得上邊,所以我一定要努力、認真學習數學,讓數學在深圳、在廣東、在中國、在世界、在各個星球、在宇宙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