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師觀后感作文8篇
關于老師觀后感作文8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師觀后感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師觀后感作文 篇1
去年在省培訓院集中培訓期間,老師給我們介紹了電影《熱血老師》。今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看完了電影《熱血教師》,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
電影中的主人公克拉克先生本是一位教育業(yè)績連續(xù)四年獲得第一的事業(yè)有成的教師,可他卻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毅然在慶功會上辭去了工作,來到紐約,開始了他的新生活。在紐約的一所學校里,克拉克老師帶領一群“無藥可救的后進孩子”走向了成功。在克拉克老師與這群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對于這些在別人看來“無藥可救”的孩子,但克拉克老師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他用無盡的毅力、愛心及百倍的耐心感化了這些看似頑劣卻聰慧的心靈。從最初孩子們的不信任甚至是充滿敵意發(fā)展到慢慢接受,信任。到最后克拉克老師居然成了孩子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克拉克老師的故事讓我能重新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學生,從中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影片中有許多非常震撼人心靈的畫面。
沙美卡在排隊就餐時插隊,克拉克沒有對莎美卡冷嘲熱諷,而是耐心地真誠地告訴莎美卡:“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間不會互相欺騙。”當莎美卡迫于大家的輿論承認了自己插隊之后,老師沒有落井下石,而是看著莎美卡的眼睛:“我真的感謝你,我為你自豪。”老師在管理常規(guī)的過程中,始終沒有一句對學生的侮辱、不耐煩、指責的字眼,而是始終用正面、鼓勵、引導性話語告訴學生,老師愛他們,大家是一個大家庭,后來大家乖乖地排隊就餐。克拉克巧妙地轉嫁了壓力,既避免了一對一的沖突,又達到了教育目的,維護了制度的嚴肅性。
為了吸引學生安靜認真地聽自己講課,他承諾,只要學生安靜地聽,每過15秒鐘,他就喝下一瓶酸奶。為了看老師出丑(嘔吐),也為了好奇,學生真的安靜地聽老師講課,當有人說話時,大家群起“噓”之。一節(jié)課下來按照40分鐘計算,老師喝掉了4*40=160瓶酸奶。難受嗎?當然難受,但是,老師讓學生看見了自己要他們學習知識的毅力和決心。為了讓學生記住美國的總統(tǒng)和歷史事件,老師自編了說唱,配上音樂,邊跳邊唱。當學生從驚奇、雀躍、參與中平靜下來之后,他們必定感受到了老師新穎的教學方法帶來的神奇變化,更感受到了老師為了讓他們學習好,所付出的努力。
課余時間和孩子們比賽玩雙跳、燭光晚會上守著一個大蛋糕像孩子們講述自己跳崖的經歷,鼓勵孩子們勇于挑戰(zhàn)自我。。。。。。在這些鏡頭中,孩子們和克拉克是融洽的。直到影片的結尾當校長宣布考試成績時,孩子們緊張和興奮的表情以及于老師心領神會的眼神、手勢交流,都證實了克拉克老師的心靈和孩子的心靈融在了一起。
克拉克老師一上任就開始到學生家里走訪。基本了解了學生的生活狀況,找到了學生思想或心理問題的成因。例如,胡里奧亂花錢,是因為有一個特殊的媽媽;好學上進卻膽小內向的班德麗婭生活在一個男權意識濃厚的印度家庭里;沙美卡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是因為在媽媽下班前她要獨自照顧3個孩子。。。。。。
克拉克老師是一個信心十足、風趣幽默、精力充沛、富有朝氣,他善于捕捉教育時機,善于用敏銳的目光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他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他是一個用心良苦的人,他是一個刻苦鉆研的人,他是一個熱愛學生熱愛教育熱愛生活的人,他是令人敬佩的人。
再反思自己的教育,平常缺少了對學生的寬容、缺少了一些特殊的教育方式。缺少了和學生打成一片的狀態(tài)。但是我相信經過不斷地努力我也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老師觀后感作文 篇2
昨晚下課后團建集體去看了《嗝嗝老師》,一位有生理缺陷的老師和一群社會底層叛逆難管的學生,不劇透,推薦大家影院觀看,說說感受吧:電影最打動我的是讓我感受到“教育不是一樁優(yōu)勝劣汰的工程,而應當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愛。”
還記得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內心緊張到睫毛都在顫抖,于是把自己上課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一字不差的背出來,整整一個小時的內容,我背了一個星期,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每一個該互動的地方(現在還保留著這個習慣,公開課還是會把逐字稿寫下來)。可是上課的時候還是緊張到衣服全部汗透了,現在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第三個年頭,有了上千節(jié)課程的積累,控場能力越來越好,對于教育這件事情也有更多的理解。就像電影里面說的那樣:很多東西不止是大綱里面才有的,也不是一定要從書本里面才能學到,更多的是言傳身教讓孩子即便在一個并不理想的社會里,也能勇敢接受自己,面對恐懼。
印度的貧窮,生理上的缺陷,階級的不公平,這些真的讓人很沮喪,但是遇到了一個北極星一樣可以指引方向的老師,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情。在好老師眼中沒有差學生,有的只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她尋找能夠打開這些“壞小孩”心鎖的鑰匙, 不斷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還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教學。
A班的男老師則認為“卓越一定是來源于艱苦而不是有趣”。男老師錯了嗎?說實話沒有錯,我們都堅信那些卓越的優(yōu)秀的人一定是最努力的。
可這一套理論并不適合每一個孩子,尤其是那些自我放棄的學生。你跟他們說卓越和努力,只能換來無動于衷。但嗝嗝老師卻用信任和用心的教學方式成功地激發(fā)“朽木”們學習知識的熱情,這才是一個好老師,為人師表,永不言棄。
結尾被美化了,孩子們通過努力終于證明了自己,贏得尊重,并且真的都成功做到了,雖然過于理想化的劇情有點難引發(fā)共鳴,但是我喜歡這個結局,無論現實情況如何,我希望每一份努力都有回報。
最后的最后,希望在這條路上向每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看齊,永遠銘記:優(yōu)秀的教育,是點石成金,春風化雨!
老師觀后感作文 篇3
斷斷續(xù)續(xù)的啜泣聲充滿了教室,看著大屏幕上關于老師的視頻,淚水充滿了我的眼眶。我突然深深的意識到——老師二字,是多么偉大的字眼。
猶記得牙牙學語的我剛進入幼兒園,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集體、老師的同學。周圍的一切對我都是陌生而又新奇。可離開了媽媽的我自然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恐懼更多一點。淚水順著臉頰流下。我不停地哭著,就像一只加滿了油的馬達,不停地發(fā)出聲音。就在這時,老師如天使一般降臨在我身邊,給我講故事,陪我玩游戲。漸漸的,我擺脫了恐懼,融入了集體。我這顆小小的種子,第一次探出了頭。
曾幾何時,我踏上了小學的旅程。小學老師嚴厲了幾分,而我自然也長大了幾分。在老師不停的努力教導下,我學會了更多的知識,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在老師的澆灌下,我這株幼苗長出了第一片葉子。
現在的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生活了六年的老師、同學已然分開,心中總有太多的不舍也無力挽回。慶幸的是,我認識了新的同學新的老師。老師很年輕,很聰穎。她就像我們的大姐姐一樣。在這半年里,她陪我們一起哭一起笑。她教會了我們師生之間相處的方法。
老師啊,您是一只孕育珍珠的貝殼。在您風華正茂之時,殼內鉆入了一粒石子——那便是我們這些調皮的學生。您用自己的血和肉來孕育我們。十年后,當我們成為了一顆顆璀璨的珍珠,而您的容顏卻早已衰老。或許沒人會記得您,而我卻深深地知道:珍珠背后離不開貝殼,奇才背后離不開老師。
稚嫩時提到老師,心情頗靜,毫無感動;現在提到老師,心之懺悔,已然震撼。
老師觀后感作文 篇4
1
強烈推薦去看,被觸動到的點很多:
嗝嗝老師去應聘,結果所有的面試官都被她的打嗝吸引了:“你這是怎么回事?你不能停下來嗎?”嗝嗝老師給他們解釋自己得了妥瑞士綜合癥。最后,嗝嗝老師被婉拒了,說你這種情況,是不能當老師的。離開時,嗝嗝老師問這些面試官:
“你們從前聽說過妥瑞士綜合癥嗎?”
“沒有。”
“現在你們有所了解了嗎?”
“了解了。”
“既然我能向你們解釋清楚什么是妥瑞士綜合癥,為什么我不能教孩子呢?”
2
嗝嗝老師上班第一天,學生全體唱歌學她打嗝,想把她趕走。讓學生們想不到的是,她也加入了他們,跟著一起唱“嗝嗝嗝嗝嗝......”,沒有看到期待中老師的尷尬、難堪,學生們吃驚而無聊地停了下來。嗝嗝老師對他們說:“你們現在打嗝,只是這一陣子,你們可以停下來。但我不能,我要打一輩子。”孩子們愣住了.......
那一刻,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老師Elisa教我們的:當有人說你蠢的時候,你可以說:“謝謝你發(fā)現了這一點,其實我更蠢呢!”當你內心足夠強大,認為自己OK的時候,外界說你不好的時候,你會有些不舒服,但也不會完全掉進去。當你內在的憤怒、羞愧沒有被對方激起的時候,對方攻擊的力量也就會弱下去......
3
嗝嗝老師讓孩子們把各自最恐懼和最討厭的東西寫在一張紙上,然后折成紙飛機:“來,孩子們,把你們的恐懼都放飛。你的生活被卡在寫滿你恐懼的這一頁,但如果能忍受他們,這些現實會成為你飛翔的翅膀。”然后每個學生放飛了自己恐懼的紙飛機。
然后學生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本質改變,他們開始努力學習,配合老師完成作業(yè),等等。
兩個男生吵架,嗝嗝老師命令自己班的孩子回班級,那個男生對她出言不遜:“你那嗝嗝嗝嗝聲真難聽.......”事后,同班的女生對那個男生說:“她只是聲音在打嗝,而你的心在打嗝.......”
4
孩子們因犯錯誤被趕出了學校,嗝嗝老師也難過地懷疑:可能自己真得不適合當老師,可能自己真得不會教孩子.......
孩子們找到她,兩個犯錯的孩子來向她道歉:“那天放飛恐懼飛機時,只有我們兩個的飛機是空白的,我害怕你再像其他老師一樣離開,我害怕再被你拋棄,我不敢寫出我的恐懼。現在,我知道了,你就是我們的北極星,你為我們指引方向,我們需要你........”
嗝嗝老師一直在和爸爸沖突,爸爸說:“作為父親,自己幫不到孩子,不能治好孩子的打嗝,覺得很挫敗,才在你小時候,曾經離開過家......”嗝嗝老師說:“我不需要幫助,我不需要被治療,你就不能接受,我就是這樣子的嗎?”
“教育不是一樁優(yōu)勝劣汰的工程,而應當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愛。”嗝嗝老師顯然身體力行地做到了這一點。這也是她教育能成功的原因。
老師觀后感作文 篇5
今天下午觀看了一部關于教育的電影《嗝嗝老師》。
電影的情節(jié)大致講的是位患有打嗝癥狀的奈娜師勵志要做一名教師,雖然這一生理缺陷讓她在求職時屢遭拒絕,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已的夢想,在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后她終于在自己的母校爭取到了一個機會,但她所帶的班級確是全校成績最差來自貧民窟的班,要命的是他們不僅成績差,而且壞毛病多。奈娜老師對于學生對自已的嘲笑和諷刺不僅不責怪還耐心的幫助學生學習。講課時,可以是室內室外是籃球場上甚至是海邊,他會用拋雞蛋來講數學,科學,漸漸地,充滿戾氣的學生被奈娜老師感動,這群表面叛逆內心脆弱的孩子,最終奮發(fā)圖強,變成了努力向上熱愛活的好孩子。
最后嗝嗝老師成了特級教師,是因為嗝嗝老師的堅持,有愛心,所以她成功了。
老師觀后感作文 篇6
看了《任小艾老師的視頻報告》后,我感慨頗深。我真正感受到了為人師的重要,也真正領悟到了為人師應該具備的高尚師德和情操。
任老師在報告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怎樣才能稱得上是高尚的師德呢,那就是具有愛心和責任心”。作為教師,要以一種服務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今天的孩子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平等的愛。教師與孩子交往,首先是心靈的溝通,對孩子要有理解、寬容、信任、平等、包容的愛。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要學會俯下身和學生同一高度來看待問題。另外,作為一名教師,具備了高度的責任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抱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作為教師,就應該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地干自己的活,做自己的事。此外,還要有恒心,有鐵棒磨成針的精神。她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在于一個恒字,這是大師與普通人的區(qū)別。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應該有一眼源源不斷的泉水,把汩汩的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反思、創(chuàng)新、提高。現代社會信息更新特別快,我們教師必須要抱著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要善于學習,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寫業(yè)務筆記、讀書筆記,從書報中得到教育的啟迪與智慧。刻苦鉆研業(yè)務知識,并且要堅持學習不松懈,只有這樣,才能儲備豐富的知識,才能教好學。
任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們班主任,班級工作經驗的引導者。在學習和思考后我認為,做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應具備責任心、寬容心、公平心、愛心和細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態(tài)去等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點成功,做一個師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老師觀后感作文 篇7
在朋友圈看到推薦的電影《嗝嗝老師》,有關于生活哲學的內容我都很感興趣,時間推遲了兩三天才看的。
這電影主要講在遇到挫折的意志力,馬托爾老師有“土耳其是終合癥”這是一種神經系統(tǒng)疾病,有時候神經系統(tǒng)會有失去控制的抽搐或發(fā)出像打嗝的聲音。她的父親無法接受她的這樣的.缺陷,讓她受到的心理受到創(chuàng)傷,同時她受到一位校長的肯定和鼓勵讓她的心靈找到了方向,她非常的優(yōu)秀拿到教育雙學士,還是理科碩士,在五年的時間堅持應聘老師都被拒接了,還有在同一所學校反復去應聘。
即使這樣她從沒放棄過,最后是因為一個差班是貧困區(qū)的孩子,校長沒得選擇了才給機會讓她來試試,層層的挑戰(zhàn)她都沒有放棄這些孩子。她問孩子們:“你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問'為什么`而不是問'為什么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怨天尤人,為什么不去做給別人看呢?
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她們會成為愛造反的學生是有原因的?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老師。
這群孩子不是一開始就是愛造反,而是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她們是貧困區(qū)的孩子,受到學校的不平等對待,他們用造反來與學校對抗。馬托爾老師也是因為自己身上的一些缺陷受到其他的的不平等對待,而在她之前沒有人做為一個榜樣向這些學生說明在面對不平等對待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一般老師只是教書,好老師會告訴你怎么做人,而優(yōu)秀老師教你怎么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身上都有缺陷,我們都會遇到一些自己恐懼的問題,如果有幸遇到一位前輩給你一些指點,這樣的人生應該會更幸福吧。
那馬托爾老師告訴孩子們:面對你的恐懼把它寫下來,放飛這些恐懼去承托自己的夢想!
老師觀后感作文 篇8
20xx年10月19日中午,在電影院看了最新的印度電影嗝嗝老師。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印度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和中國的電影有比較大的區(qū)別。
我看過印度的電影有巴霍巴利王、廁所英雄等,每一部片子都非常生動有趣,加雜在其中的歌舞元素也很有意思。
這部電影取材于印度敏感的社會矛盾,體現了貧富懸殊不同階層的孩子在一群中學中是如何從相互蔑視甚至仇視到最終相互理解和融合。矛盾源于宗教、社會問題等,甚至源于歷史。電影對這些矛盾不回避,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剖析。
整部電影充滿了正能量,演員表演自然生動,細節(jié)真實感人,催人淚下,確實是一部難得的佳作。尤其是演嗝嗝老師的演員把發(fā)病時的那種無奈、對待學生的那種發(fā)自內心的真誠、對待工作的這種樂觀和渴望表達得淋漓盡致。電影中扮演學生的這些小演員表演的也十分到位。
電影整個給人一種厚重的細膩感,說厚重是里邊的畫面、表達等給人一種真實感;說細膩是電影里邊有很多細節(jié)給人一種異常真實的感覺。
印度電影在中國引入的并不多,但是我所看過的這幾部印度電影各有各的特色,非常真實細膩。希望給中國電影帶來更多的啟迪,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好萊塢電影,還有印度電影這種真實的感覺。我想觀眾會體會到印度電影的這種對真善美的宣揚,會認識到這種發(fā)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印度電影進入中國,希望我們中國的導演,尤其是大導演能夠發(fā)自內心地拍好電影,能夠打動我們心中的那根心弦,這個心弦不僅是每個人心中的真善美,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