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巡游》讀后感
《沉默的巡游》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沉默的巡游》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沉默的巡游》讀后感1
本書涉及到三宗案件,優(yōu)奈案、佐織案、蓮沼案,時間線從二十三年前延續(xù)至今。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是二十三年前,四年前和現(xiàn)在,三名死者分別死于這三個時間點。蓮沼寬一的死是現(xiàn)在這個時間點發(fā)生的,也是本書的主要內容,但是這個案件發(fā)生的動機必然要追溯到二十三年前和四年前的兩個案件。二十三年前的本橋優(yōu)奈案件,已經時代久遠,真相到底如何,書中沒有細談,但是四年前的并木佐織案件卻為本書提供了更多設懸和反轉的空間。本書的多次反轉正是基于此處。東野圭吾先是將真相的一角早早浮出水面,但后面卻留了相當長的篇幅,由此可見本書的反轉部分還是相當精彩的。
日本是一個犯罪率比較低的國家,但是罪惡也是層出不窮的。本橋優(yōu)奈、并木佐織這樣的小姑娘永遠是弱勢群體,她們都是壞人首選的對象。像之前的《白夜行》,女主唐澤雪穗是十足不扣的惡女,但是這個惡女的遭遇才是那本書帶給我們最大的思考。另外,震驚全國的白銀殺人案,也是同樣的罪惡。人類是這個星球的主宰,絕不是弱肉強食的野獸。這些宛若禽獸的暴行,才應該是這本《沉默的巡游》帶給我們最深的震撼。
正如書中所說,兇手明明就是鎮(zhèn)上那個無恥的男人,但他竟然被釋放了。在這件事上,日本警察和司法是沉默的,而這場巡游恰恰是不沉默的,是喧囂的。正像書中湯川所講,“他們只是一群心地善良的普通百姓。我知道他們喜愛佐織,也確實痛恨蓮沼,但是要說他們會合謀殺人,我無論如何都不敢茍同。就算真的有十名共犯,他們每個人良心上受到的譴責也不可能就減少到十分之一。”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日本警察和司法界的'沉默恰恰也是疑罪從無的體現(xiàn)。疑罪從無,可能會讓真正的兇手逍遙法外,比如書中的蓮沼寬一。但是疑罪從有,卻可能會制造冤假錯案。死者已亡,但若以冤枉另一個人來告祭亡靈,亡靈又真的可以得到解脫嗎?同樣是書中的蓮沼寬一,警方能夠把他放出來,不也正是因為證據不足,事實不清嗎?在本書中,湯川自己都說,他最后一個推斷也僅僅是有很大的可能,并不足以成為鐵證。以為佐織復仇為由,將蓮沼寬一殺死,這不僅僅是藐視司法,更是藐視生命。
法非萬能,卻依舊是罪與罰的準繩;逝者已矣,親友們不曾薄情,愛永恒而溫暖;生活向陽而繼,美好可期。巡游是熱鬧的,盛大的,喧囂的,同時也是沉默的,也應該是沉默的。
《沉默的巡游》讀后感2
這周實驗室同學給了本東野圭吾的《沉默的巡游》。果然,東野圭吾的書總是適合一下子看完,一晚上和一上午啥都沒干,魂不守舍地讀完了。不過還是有點震驚的。一個是震驚于兇手蓮沼寬一的思想。因為父親是警察,喝醉酒之后總是炫耀自己又讓犯人輕而易舉地招供了,從而讓他從心底里對沉默權有種期待,因而會在第一次(即二十年前的作案)就輕而易舉地成功。另外,從草雉審完他之后說的話來看,對于警察這個職業(yè),蓮沼有著不可言說的厭惡。可能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吧。
另一個比較震驚的是對于新倉夫婦,尤其是新倉留美知道老公所一心想要栽培的,寄托了自己全部的夢想的學生因為愛情而要放棄時的心理刻畫。不過,總的來說,留美也算是一個比較可憐的女人,年輕時想成為轟動一時的歌手的夢想破滅了,結了婚之后,縱然跟丈夫很相愛,但也變成了成天養(yǎng)養(yǎng)花澆澆水的家庭婦女,更別提自己的夢想了。尤其是在看到丈夫因為一個新生的天才歌手而激情洋溢時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要全力輔佐來讓丈夫高興。不過這個女人也同樣是幸福的,因為丈夫會去S人來保護她。只可惜因為以前的失誤而導致之后的一系列事情,所謂有果必有因,而有因也必定會有果。
整本書中還有一個比較驚訝的點是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草雉和湯川這兩個名字有點熟悉,但也以為是隨便娶了一個而已,沒想到看到后面湯川說自己曾經讓一個女人去自首而同時毀了兩個人的時候才想起來是在《嫌疑人X的獻身》里出現(xiàn)過的人物。
不得不說,東野圭吾的書都有一個特點,推理行很強,并且一層一層地倒敘展開,所以特別抓人心弦,想一下子看到結局。不過這個思路不也很像做實驗的過程嗎,做出了一點結果,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結果呢,想知道答案太難了。比如,非平穩(wěn)振動信號可以用CEEMD來分解,但分解之后為什么是這樣呢,只知道分解后的結果經過篩選就能夠達到不錯的效果,但經過模擬之后并不是準確無誤的,那么這個誤差的來源是什么,并且問什么分解之后就是想要的模態(tài)了呢,只知道這么做是對的,但并不知道為什么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