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愛同行》讀后感
《與愛同行》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愛同行》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與愛同行》讀后感1
愛是有溫度的,非常真實,一點也不虛偽。如果你深切地感受一下身邊的人,你會覺得有許多人都在幫助你,你感到特別地幸福!愛無時無刻都存在,只是你沒有及時發現她的美!
讀完《與愛同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因為這里的每一個故事,都會讓我有千言萬語想對別人說。這本書吸引我的并不是文句的深奧與優美,而是讓我懂得生活中處處有真愛。
在平凡的生活中有父母的呵護。在我們受到挫折,最難受、最傷心時,爸爸媽媽總是第一個來安慰、關心我們。無論我們對父母多么有偏見,父母永遠都不會嫌棄我們,對我們深愛如故。在這里,我也要感謝普天下的父母,對自己孩子的不離不棄。愛是一盞神燈,照亮著全世界需要愛的人;父母就是那盞永不熄滅的神燈,永遠照耀我們前行。
在班級里,老師和同學的關愛都是必不可少的。學習生活中,如果缺少了老師的呵護,我們就會生活在孤獨的世界里;要是沒有了同學們的幫助,我們就會在孤立無援中停步不前。就像這本書的一個故事說的一樣,同學就像我的兄弟姐妹,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同學的關愛的珍貴。愛就像春天的一絲暖風,吹綠了山川,吹綻了桃李;愛就像夏日的一片綠蔭,遮擋了烈日,蔭蔽了萬物。同學的關愛,就是暖風,就是綠蔭,陪伴我們一天天成長,一天天進步。
社會也需要愛的溫暖。讀這章節中的故事,我懂得了“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美德名言,也讓我知道社會也有大愛。最美司機吳斌、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教師陳霞、最美教師姜文等等,他們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一生,受益一生。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后一定要做一個向美向善的小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愛心傳遞下去。
“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的歌聲在耳邊回響,心田變得寧靜澄澈。是啊,只要我們都能伸出仁愛之手,這個世界將更加美好。
我相信,有愛就有陽光!
《與愛同行》讀后感2
我閱讀了《與愛同行》一書,深深感到愛在我們一生中的重要:父母之愛、同伴之愛、社會之愛、大自然之愛,所有這些愛一直存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讓我們健康快樂地體會成長。
《與愛同行》中“黃香溫席”的故事,讓我一下子想到了《三字經》教導我們尊老愛幼的典故:“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這些故事早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黃香九歲就知道爸爸勞動辛苦,為他打扇暖被窩,盡孝道感恩;孔融才四歲就明白尊老愛幼,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吃。他們正是有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思想才成為流芳百世的榜樣。
記得有一次我考試沒考好,自己感到有些沮喪和失落,回到家一聲不吭。爸爸注意到我的神情后和顏悅色地安慰道:“分數并不代表全部,重要的是要掌握學到的知識。不能因為偶爾的一次失敗就喪失自己的信心,關鍵是引以為戒,要克服粗心大意的壞習慣。”聽了爸爸推心置腹的談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心情也舒暢了許多,學習的信心又恢復了。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對于子女的關愛和貼心,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他們的心,正是他們的愛才讓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被困難擊倒。爸爸媽媽傾注了他們全部的愛,培養哺育我茁壯成長,我應該更加珍惜這樣的生活。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要像《弟子規》所說的那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假如能做到這些,我想就是對爸爸媽媽的回報。
愛讓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它能接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每個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愛就像炎炎夏天里涼爽的飲料,寒冷冬天里溫暖的火爐,無時無刻地給我們信心和感激。讓我們大家手牽手,肩并肩,在收獲愛的同時也付出對別人的愛,就像歌中唱的那樣:“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與愛同行》讀后感3
什么是孝心?有人說,孝心是子女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有人說,孝心是晚輩對長輩孝敬;有人說,孝心是下輩對上輩的敬重。可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孝心是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做個有出息的人,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頭地呢?所以說,只有做個有所作為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對父母孝順。假若你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沒有出息,你再怎么孝順父母也是徒勞無功,父母也會感到失落。
什么是愛心?有人說,愛心是幫助不認識的人;有人說,愛心是樂于助人;有人說,愛心是給予他人。那就大錯特錯了,我認為愛心是在別人危難時助他一臂之力。一次,鄰居家的小孩不慎從二樓上摔了下來,大人發現以后,急忙把他送到醫院,醫生說必須花15萬做個大手術。這下他們傻眼了,一家人湊來湊去也只有3萬,還差12萬。這時,房東把12萬借給了他們,他們對房東千恩萬謝。房東損是失了12萬,但換來了一個無價之寶---愛心。
什么是善心?有人說,善心就是愛心;有人說,善心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人說,善心是樂善好施。但是我認為善心是幫助任何有困難的人,讓他們渡過難關,這樣做不僅可以得到一個人情,而且還可以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真是一舉兩得。一天,我無意中發現,奶奶是從事慈善事業的。每次一有錢就給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寄去。這時,我不禁對奶奶肅然起敬,她像一盞明燈,溫暖著貧困孩子的心窩。
什們是愛心?有人說,責任心是做事負責;有人說,責任心是自愿承擔責任;有人說,責任心是彌補過失。但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認為責任心是勇于承認錯誤,并且彌補過錯。大家肯定都做過錯事,但只要誠心悔過,就行了。
我們要學習這些美德!
《與愛同行》讀后感4
在這個周末我把《與愛同行》看完了,這本書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這本書共有八章故事。這些故事有些讓我眉開眼笑,有些讓我淚如雨下,而有些卻讓我愁眉苦臉……有幾篇反復看了好幾遍,但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第三章,寫的是社會溫暖的。
這一章節的“愛”寫的不是母愛,而是社會的溫暖和關心,是最讓我感動的部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大愛托起生命》和《一個都不能少》這兩個小故事。
在《大愛托起生命》這段小故事中,有個叫吳菊萍的年輕媽媽,在看到小孩掉下來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了她的雙手。有人計算過這樣的高度和重量,接住的是相當于300多公斤的重物,如果砸到頭上或胸部,很可能會造成吳菊萍高位癱瘓或死亡,但是愛的世界里是沒有力學的,吳媽媽勇敢地伸出了雙手。我贊揚這位美麗而慈祥的母親。
在《一個都不能少》這段小故事中寫了幾位老師在“晨檢”時發現翁進城和翁明沖的位子空著,而沒有一個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時感覺有事。在聯系不上家長時,果斷地趕到學生的家,意外地發現他們一家煤氣中毒了。因為老師的責任心、愛心和奉獻精神,使得翁進城一家得救了。
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去爬玲瓏山,在下山的時候由于跑得過快加上腿腳發軟,我的膝蓋狠狠地跟地面輕吻了,血一下子就冒出來了,而且有越流越多的趨勢。媽媽還在后面,由于疼和害怕,我哇得哭起來,這時候邊上有位大姐姐看見了,馬上走過來,一邊安慰我一邊檢查我的傷口,還問我媽媽的電話,把我受傷的情況告訴了媽媽,在媽媽趕到后還幫媽媽一起把我抬上車。媽媽感激地問她叫什么名字時,大姐姐只是微笑著說了聲:“沒事,小事一樁!”就離開了。從此我知道:社會很溫暖。
我想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助人為樂,把溫暖送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所以我現在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后可以回報社會。
《與愛同行》讀后感5
山上村莊里的人們心里恨死女巫了,可又拿女巫沒辦法。吃了中午飯就打電腦。一天一天的過去了,小狗也一天一天的長大了,對我們也熟悉了,它的性格也越來越好,那天我帶著小狗出來大門口散散步,讓小狗呼吸一下清晰的空氣,突然那只狗像發了狂一樣直往前沖,像火箭一般,為了不讓它咬到被人我急忙用出全身的力氣把它拉回家,一群學生從我們家門口經過時,這只狗就發起狂,他一直向前沖連那堅硬的所臉都敗在那沖擊之下,那只狗馬上沖去,緊緊地咬住了一個人,我連忙跑去叫爸媽,由于鄰居的幫助終于把那只兇惡的狗給鏈了回去,我真沒想到我們家那只狗竟然會變成這樣,從前那可愛的小狗到哪里去了,那真的是它嗎?
最美媽媽吳菊萍不顧自身安危,為了救一個與自己從不相識的孩子,把自己的左臂都摔斷了,盡管左臂粉碎性骨折,她醒來后第一句話,就是問那個孩子怎么樣了。吳媽媽這種舍身救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當中,也有像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我家鄰居,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想下樓玩,可是走的時候腳不小心踩空了,一下子從二樓掉下來,在下面晾衣服鄰居阿姨看見了,連忙放下衣服,并喊人過來,她看時間不夠了,就趕緊跑到樓梯下面接我,我重重地摔了下來,砸到了阿姨的右臂,造成嚴重性骨折,阿姨醒來了,爸爸媽媽連忙至謝,道歉。我有一個同學叫梅,英語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再三強調要帶尺子,偏偏我就忘記帶尺子了。梅跟我說她自己新買的尺子,我摸了摸袋子,摸到了筆,橡皮,就是沒有尺子,梅看出來了,就把自己新買的尺子掰斷了,在掰的同時我看到了她眼睛中流露出一絲的不舍與心疼,她把斷尺塞到我手中,想要跑開來,我知道她不想讓我看到她哭,但我還是拉住了她,并遞給了她一張餐巾紙。后來,英語期末大考,我取得了不錯好的成績,當然這一切都少不了這把斷尺的功勞。鄰里情,同學情,牽著你我他,好好珍惜,手拉手,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讀后感6
有一種愛,讓我們溫暖一生,享用一生;有一種愛,讓我們茁壯成長,學會堅強。這就是偉大無私、不求回報的.父母之愛!
我讀著《與愛同行》,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深深地感動著我!
《媽媽背我上大學》中的金媽媽,十二年如一日,天天背著癱瘓的兒子上學;《最好的一課》中的陸媽媽,用1200多天的時間,繡出了《清明上河圖》,告訴兒子什么叫“堅持”;生活中,我也有一個愛我的媽媽,她像一束陽光,照亮我的天空。
小時候,媽媽的愛,是雨天遞過來的傘;是吃飯時夾來的菜;是深夜輕輕掖被的手,而現在,更多的是我和媽媽之間的相互牽掛。
記得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回家。剛進家門,媽媽已經盛好了一碗子排蘿卜,笑瞇瞇地遞給我。我接過碗,發現媽媽的整個左手臂腫得像一個法棍面包。“媽媽,你怎么了?”我著急地問。“沒事,被不知名的小蟲咬了一口。”媽媽輕描淡寫地說。都腫得這么厲害了,媽媽一定很痛,可是就為了我的一頓可口晚餐,不上醫院,我哪里還吃得下。“媽媽,你先去醫院吧!”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我寫完了作業,媽媽沒回來;我看完了一本故事書,媽媽還沒回來。那碗子排蘿卜都已經涼透了。平時愛看的故事書,愛玩的游戲,都懶懶地躺在桌子一角,無聲無息,只有墻上的鐘聲滴答滴答……
“媽媽是不是病得很重,如果要住院那怎么辦啊,爸爸出差還沒回來……”我開始胡思亂想。叮咚——”門鈴響了,媽媽終于回來了。我急忙迎上去問:“媽媽,要不要緊”。媽媽說:“沒事,就是掛了一瓶鹽水,明天復查一下就好了。”其實,我知道,媽媽是怕我擔心,才這么說的。媽媽熱好了子排蘿卜,我們一起吃著晚餐,那味道真好啊!
母愛如水,潤物無聲;母愛似海,遼闊無邊。媽媽愛我,我愛媽媽。我和媽媽就這樣相互關愛著,牽掛著,直到永遠!
《與愛同行》讀后感7
我在國慶長假期間看完了《與愛同行》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書里有父母為孩子捐出了自己的肝臟,讓孩子的生命延續;有的講述孩子從小癱瘓,12年都是媽媽背著孩子上學,并以高分考入浙江大學;還有超越血緣的母愛和雷鋒叔叔的故事等等。
這讓我想起了幾個月前的傍晚,我和爸爸在科技學院的操場上鍛煉,正在回家時,一位老爺爺走了過來,老爺爺以為我爸爸是老師,就說:“老師,我撿到了一個學生丟的錢包和身份證,請您把它送到這個學生手中。”爸爸接過老爺爺手中的錢包和身份證,就開始尋找那個學生。
我們翻遍了錢包,但令人人失望的是,沒有任何其他聯系方式。可是找到了一張飯卡,上面有他的名字,這時食堂正好沒有下班,我們馬上趕往食堂管理處,去查找他的電話號碼或宿舍地址。可沒有查到,工作人員說,“明天再來查吧!今天太晚了。”爸爸卻說:“如果明天送到的話,他肯定會很著急,今天必須找到他。”
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提議我們去校醫務室試試,通過他的名字也許能查到他的聯系方式。我們打聽到校醫務室的地址,就立刻趕了過去。校醫務室的工作人員聽完我們的來意,馬上打開電腦查找,幸運的是,終于查到了他的手機號碼。
爸爸馬上和他取得了聯系,讓他到校醫務室見面。不一會兒,那個大哥哥騎著自行車飛快地趕來了。原來,他在我們沒有給他打電話之前,他還不知道自己的錢包丟了哩!
我看到大哥哥拿到自己的錢包和身份證時高興的樣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找到這個大哥哥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我心里想,幫助別人,就是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讀后感8
愛是一首歌,聽久了也不愿刪;愛是一把傘,撐破了也不愿扔;愛是一本書,翻爛了也不愿丟;愛是一支筆,寫完了也不愿棄;愛是一幅畫,弄臟了也不愿撕……愛是那么那么的渺小卻有著巨大的力量。我最近看了一本書——《與愛同行》,里面講述了很多的故事,有親情,有友情等等,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來自真實的社會,這都是一個個真實的例子,在例子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偉大,父母的偉大,朋友的偉大,社會的偉大,國家的偉大,世界的偉大……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好的一課》。陸媽媽出于好玩學起了十字繡,無意間提起了最難繡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圖是最考驗耐心和毅力的。一旁的兒子聽到了,滿是驚訝的表情。陸媽媽看著兒子的成績上不去,有點著急,就對兒子說:“學習要有毅力,不能貪玩。”不了兒子反駁道:“媽,你總說做人要有毅力,那你‘毅力’一次給我看,繡幅《清明上河圖》?”陸媽媽立刻接招:“如果我繡出來,你就考上重點大學!”“”行!兒子滿口答應。陸媽媽盤算著每天的安排,計劃每天做三小時的刺繡,雙休日時,一天繡十幾個小時內。
繡了一年多了,兒子見媽媽每天如此勞累,還要做三小時的刺繡,很是心疼,便勸媽媽別做了,陸媽媽不肯放棄,兒子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來。連續修了40多個月后,作品完成了。,兒子也在母親的幫助與教導下改掉了許多壞習慣,并且養成了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我們都看在眼里,我們會去學習。陸媽媽用實際行動向兒子展示了自己的毅力,40個月,1200多天,這是一個多么漫長的入組,但是陸媽媽做到了,他教會了兒子一個會影響他一生的道理:做人要有毅力,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他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一針一線,給孩子上了最寶貴的一堂課。
《與愛同行》讀后感9
在這本書里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篇名叫《大愛托起生命》的文章。它主要講述的是:吳菊萍挺身而出地救了一名跟他毫不相干的女孩——妞妞。她的勇敢打開了通往人們心靈深處的一扇門,是社會上真善美的愛心之花瞬間綻放。吳菊萍的行為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平凡人的善良與美好。
吳菊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出于一個母親的本能,事情發生后,很多人跟我說這樣做其實很危險的,我后來自己想想,也挺后怕的。我覺得,作為一個母親,有時候為了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比較令人驚訝的事情,我覺得這是很多母親都能體會到的。因為孩子,生下來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
她托起的不僅是一個幼小的生命,更是托起了偉大的母愛、偉大的品格。網友送給她“最美媽媽”的稱號。
由此我想起了幾個故事。
20xx年11月30日上午,駐金解放軍某部機要科副連職參謀孟祥斌,帶著從老家剛來的妻子和女兒去市區,給女兒買鞋子。當他們路過城南橋時,聽到有一名女青年跳入了婺江,孟祥斌迅速準備救人。妻子勸他繞江堤下去救人,旁邊人也提醒他太危險。可他說:“來不及了,救人要緊!”說著就從10米高的橋上縱身跳入江中。在冰冷的江水中,他掙扎著,拉著女青年向岸邊靠攏。當他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8歲的生命。追到會那天,三萬金華市民自發組織為孟祥斌送行。一個普通的解放軍中尉,他就這樣感動著中國。
還有客車司機吳斌。20xx年5月29日,吳斌駕駛著大巴車從無錫返回杭州,被一塊飛鐵砸中了腹部。在他受傷的短短一分多中時間里,他臨危不懼,沉著穩定,先將大巴車緩緩停靠好,然后打開車門,安全疏散旅客,用盡了最后一絲力氣,他癱坐在座位上了。強烈的責任心,使他在危急時刻,保全了車上所有乘客的安全,而他自己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與愛同行》讀后感10
我還是趕快走吧———芝麻開門!春天的鄉村是一個綠色的鄉村。現在的手機功能已經夠好了,但是將來的手機會更為突出,搶眼。它長著一身雪白的長毛.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被遮的嚴嚴的,沒辦法,姥姥只好給它辮了起來,看上去十分滑稽.它的大門牙老是露在外面.特別像動畫片里的小鼴鼠"加洛特",可愛極了。
最讓我感動的是“只要心中有愛”這個故事:一個車站只有白人在等候,才會停車。可那里住的都是黑人。于是一位白種的女作家為了保證這里的黑人順利坐車,每天堅持走三英里特意來到這個車站。是呀,友誼不分國界,也不分種族,友誼把全世界人的心串在了一起。只要心中有愛,再大的困難也會克服的。只有全世界齊頭并進,都把對方當成朋友看待,世界上才會充滿愛。另外,陌生人的愛也很偉大,《愛的一課》講述了老奶奶將一個想死的孤兒培養成一個有成就的人,這個老奶奶非常無私。
大家互幫互助,不懂的問題大家探討一下,學習好的同學帶動學習差的同學一起進步,這些種種都是愛的表現。就在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一位老師用生命解讀了愛,他用自己的身體將死神置之度外,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學生。他的愛超越了死神,是如此偉大。也正是在這種巨大的困難面前,是全國人民的愛心,讓他們重建家園,重拾信心。
水孕育了魚,愛孕育了人。如果沒有愛,人將沒有快樂。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愛無處不在。只要你細心尋找,用心感受,愛就在你身邊。我們的父母每天心甘情愿地為我們付出一切,老師每次認真地批改作業,嚴厲的批評,由衷的表揚,這都是愛。我們要學會去享受愛,分享愛,讓愛更加無私。
愛,永遠是偉大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愛去溫暖人的心田吧。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