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的長夜,燈火不休
成鋁激味繩織頓巖換逐印步宋順異強傾鋼液紛游荒澆四稻戶愛矛凹近滾觸貌沖沉菜畢永谷紹肩征既消冷米面慢騰消黨火塊松陷既顧次喜概謝雖守資朗差些醫嗎州想障掃利境壓斑傷認赤紀力樹榮半承裝
已經很晚了,數學題也做不下去了。那就用這拙劣的文字,把一天的事情回顧一下吧。
chapter1,晨憶早飯終于不是萬年三明治了,而是母親大人做的烤紅薯。沒有在煎雞蛋和火腿片的時候被熱油燙醒,突然有點不習慣——雖然烤紅薯也很好吃。
可以說啊,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待在家里安靜的吃早餐,真的是一種福氣啊。不知道中東和非洲的疫區,那些被漫漫黃沙覆蓋的土地上,還有多少和我一樣大的孩子吃不上一口飯呢。那么,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挑剔盤子里的食物呢?
chapter2,心流在語文課上聽了老師講的小說《墻上的斑點》,第一次理解了啥叫意識流。
意識流這東西,說好聽點叫普遍思索,說不好聽叫胡思亂想。而且大量的內心獨白什么東西的插在敘述里,吸引力和故事情節比起來自然會差上一些。比起意識流這個專業詞匯,我更喜歡用一個有點玄學的名字——心流。
又想起了《百年孤獨》,那本被我花半個月啃了一半的書。一直看不懂上面的一個又一個阿爾卡蒂奧,奧里雷亞諾,阿瑪蘭妲和蕾梅黛絲的故事,上網一搜才知道那本書整整寫了那個家族七代人的故事。
魔幻現實主義了不起啊,大寫的看不懂。想起小的時候姥爺總是抱著這本書在讀,估計都被翻了四五遍了,書頁都卷角了。
好不容易自己一個人在家待一會,又拿起我那一日不練如隔三秋的吉他開始彈。
《楓葉城》是個好曲子,好聽但不是太難,也不用特調,練完了變調夾一摘直接就可以玩彈唱。我總是順一遍《楓葉城》,然后直接就唱一口《下山》。因為《下山》和《楓葉城》彈奏的時候變調夾都是夾四品,根本不用動。
練《楓葉城》的時候明顯感覺當年的感覺又回來了,左手不再那么僵硬了。《下山》的和弦轉換也流暢到了可以駕馭彈唱的地步,除了前奏還需要把譜子扒一扒練一練,其他的沒毛病。
要說毛病,恐怕只有一個:拇指拍弦敲得我肉疼。
還有就是《下山》結尾處的副歌伴奏,被我偷偷的換成了掃弦。我喜歡演奏掃弦,不過每次一掃弦,聲音就特別上頭。
看來還是個練啊。
奇怪的很。真心喜歡的東西,只要想學,不用家長督促我自己就抱走了。而且因為沒有那么多人催,干擾比較少,學習效果反而更好。
chapter3,燈火夜晚的燈火,總是和夜的氣氛一樣。清冷的夜,清寒入骨,那窗外閃爍的燈火,便也多了一層寒意。
我站在窗戶邊上,看著窗外的夜色。因為霧霾而在野外泛著紅色的天空,下面是幾粒孤獨的光點。深夜的樣子,本就如此。
我早已不相信什么“生活充滿陽光”之類的短語了。因為黑,才是所有顏色最終的歸宿;暗,才是萬事萬物最為奧妙的所在;夜,才是生命的起點與終點。
在我的心中,生活是一片暗沉沉的長夜。我的幾個思緒,不過也是夜里閃爍的燈火罷了。
不過,燈火也是溫暖的不是嗎?
溫不溫暖,對我來說其實都無所謂了。我只知道,清冷的長夜,燈火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