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考作文十篇
有關中考作文十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考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作文 篇1
亡羊補牢
【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釋讀】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中考作文 篇2
我們平時作文,多半是寫自己熟悉的生活。一些同學感到很順手,寫得具體生動,內容充實;而另一些同學卻覺得無話可說,寫得干巴乏味,空洞無物。同樣是寫熟悉的題材,為什么會這樣不同呢?主要塬因在于平時是否認真觀察生活。有的同學是有心人,很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作文就會得心應手,具體的人具體的事都會從腦子里涌現出來;有的同學對周圍的事漫不經心,作文的時候就會感到腦子空空的,無從落筆。朋友的情誼就如濃郁芬芳的咖啡,在于品,在于釀,我時常會于某個溫暖的午后,一個人獨自安靜的坐在桌前,細細地品味著咖啡的濃郁,想起與朋友們的點滴……
最近聽了陳奕迅的一首歌,叫《相信自己無限極》。這首歌的歌詞讓我有很大觸動。其中最感深刻的幾句歌詞是這樣的。“我感謝每次風雨,給我鼓勵”“我們能改變命運的軌跡,創造值得驕傲的時機”“我相信做好自己,我相信我就是奇跡。”
世界上大多數人可沒有像歌詞中那樣堅韌、樂觀、自信的精神。而且他們最怕的就是風雨,最不相信的就是自己能創造奇跡。為何如此呢?因為他們怕了,被猛烈無情的挫折打怕了!曾幾何時,他們也是壯志滿懷、豪氣沖天的沖向社會,去創造自己的傳奇。可是挫折使意志不堅定的他們止步了。被挫折打得一撅不振。
有句話說得好:“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來。”或許在爬起來后還會跌倒,那我們就應該再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不是被打出來的!想想人類歷史上的偉人,他們的成就可不是在家睡覺睡出來的,而是經過不斷的挫折打造出來的。每位偉人的背后都有他們的苦痛,若是他不能在這苦痛中挺過來,就沒有后面的奇跡。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馬克思說過:“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還有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過:“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在我看來,不斷的失敗就是讓我們成長的十全大補湯,使我們向成功更近一步。
“我們應該感謝每次風雨,給我們的鼓勵。我們要相信自己能改變命運的軌跡,創造值得驕傲的時機。我相信做好自己,我相信我就是奇跡!”
中考作文 篇3
一、“定”要與“移”結合
人們觀察、描寫景物往往處在一個“定點”的位置來進行,而這是遠遠不夠的。景物是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即使表現同一事物,立足點、角度不同,呈現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隨著觀察點的變換,迥然不同的景物就會撲面而來,千姿百態的景象就會呈現在面前。因此,這就需要把定點與移動觀察結合起來。
如何采用定景換點法描寫景物呢?
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化情況交代清楚,使讀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觀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觀察點時,要按一定的順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繪出來。
如作家老舍《濟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點到移步換景,即從城內寫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觀察點,描寫了濟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寫城內又從不同角度,即從俯視的角度寫陽光下的濟南,從仰視的角度,寫小雪點染下的山景。這樣濟南美景的整體感就凸現出來了,這就生動形象地再現出冬天濟南“溫晴”的特點。
二、“虛”要與“實”結合
“ 實”景即指看得見、摸得著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現實之景。“虛”景即指未出現之景,也就是聯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發聯想凸現出已逝之景,未來之景,或引發想象,創造出新景象,并將不同時空領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寫,這就是虛實相生法。虛實結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體感,同時達到深遠境界。
因此,在“實寫”之時,要適當進行“虛寫”。比如:《雨中》一文有這樣一段景物描寫:“水淋淋的馬路,像一條閃閃發光的綢帶,在初夏的綠蔭中輕輕地飄。過往的車輛,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馬路”、“車輛”,聯想到“綢帶”、“小船”,這種虛實相間,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園中滿樹的果花,想到“仿佛樹上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種由實到虛,再造出新畫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麗,使文章的境界開掘更深。
三、“動”要與“靜”結合
靜景和動景是客觀存在的。高山、花草、樹木及建筑物等,在我們平時的觀察中往往是處于靜止的狀態,而聚散的云彩,風雨中搖曳的花朵、樹葉和小草等卻處于活動、變化的狀態。我們觀察景物時,既要注意它的靜態,又要注意它的動態。若只寫靜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滯,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穩定。動筆時,需把這兩者結合起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兩相對比,相互映襯,這樣繪景才會生動、活潑,寫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例如有一篇題為《傍晚》的文章,小作者寫被晚霞籠罩著的府山頂、樹和望海亭,它們是“靜”的,而望海亭上空飄動的云彩卻是“動”著的,它們“一會兒像人,一會兒像狗,不一會兒又變成了一匹奔馳著的棗紅馬,再過一會兒又變成了一只引頸鳴啼的雄雞……”小作者把動態和靜態結合起來描寫,靜態美和動態美交相輝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愛。
四、“濃”要與“淡”結合
蘇東坡曾在一首詩中寫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這一審美觀念告訴我們:描摹景物不可只“濃”或只“淡”,而應該“濃”和“淡”相配適宜得當。“濃”就是要濃墨重彩,即對景物的某一部分進行精雕細刻,“淡”就是輕描淡寫,即用簡潔、質樸的語言勾畫出景物的特征。怎樣做到“濃”和“淡”相宜呢?“濃”絕不是事無巨細都需花費筆墨,“淡”也絕非都寥寥數筆,簡筆勾勒,而應該根據主題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進行選擇。對于那些與主題或所要表達的情感關系密切的景物要潑墨濃灑,也就是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觀察,從性質、形態、大小、色彩、聲響、滋味等方面著力描繪,使之鮮明、具體和生動。與主題有著間接關系的則要淡墨勾勒,使之簡潔、傳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點,簡筆勾勒,傳神地勾畫出了春景的輪廓。接著濃抹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迎春圖。在描畫春風圖時,為突出春風的和煦、芳香和悅耳,首先借助觸覺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其次,借助嗅覺寫“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最后借助聽覺寫鳥兒“清脆”、“宛轉”的鳴聲,牧童“嘹亮”的短笛聲。這樣,從多方面,把無形、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具體生動,美妙感人。
五、“景”要與“情”結合
景物是客觀的,但若不能給“景”自然地烙上“情”印,這樣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其實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是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的,情由景所背負,景為情而浸蘸,情是靈魂,景是載體。這就要讓景與情有機融合,只有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
那么如何為情感的抒發找好“婆家”使之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關鍵要挑選好景物,所選取的景物具有的特點必須與作者抒發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處,正所謂“亮景寫喜情,暗景寫悲情”。例如:魯迅在《故鄉》第五段中,他是這樣描寫故鄉的:“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這枯萎的野草,沒能享受陽光雨露,在寒風的摧殘下,只能是“斷”了,“抖”著,一個“斷” 字,何等傷痛;一個“抖”字,何等凄慘;由靜到動,何等傳神。此情此景,“我”心傷故鄉之情,已躍然紙上。在寫景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感情,景與情可謂是有機交融。
中考作文 篇4
在那里,我獲得了許多感動,它融化了我心中的冰山,消除了心與心之間的隔膜。我身邊的感動,謝謝你。
八中基地感動
我們都是沒有脫離父母保護的孩子,在那里,我們學會了堅強,懂得了互相照顧。在八中基地,我們齊心協力渡過了一次又一次難關。在過生死墻的時候,我們停住了腳步,不知該怎么過這堵幾米高的墻。最后,我們班的高個子男生挺身而出,為我們班的其他同學做人梯,我們的腳踩在他們的肩膀上,心有不忍。過了這堵墻,我們高聲歡呼,但他們肩膀上被踩出了血印,我們都哭了,互相擁抱在一起。這次讓我們學會了團結,獲得了感動。
運動會感動
我們在秋季運動會上奮力拼搏。
運動會上,我們為自己班級的選手加油助威,聲嘶力竭。不一會,天下起了雨,但是沒有阻擋住同學們的熱情。下雨了,同學們在雨中和(其他班)的選手一起奔跑,看到這一場景,我的眼眶濕潤了。在運動會中,我學會了團結,獲得了感動。
地震感動
原本以為同學們只會嬉皮笑臉,沒有一點兒認真,但是,汶川大地震發生了。通過這次地震,我改變了對同學們的看法。星期五的班會課要對汶川同胞哀悼,看到屏幕上那一幕幕,我們有種撕心裂肺的感受,再看看同學們,早已淚流滿面。那一瞬間,我才知道同學們的善良,對于那些失去親人的同胞,我們感到同情,要對汶川同胞捐款,同學們并沒有吝嗇,盡他們最大的力量。在這次經歷中,我學會了愛心,獲得了感動。
訓練感動
為了練習方塊隊,我們放學后留下來一遍一遍的重復練習,嗓子喊的干啞,但我們依然堅持著。訓練中,體育委員很嚴格,不聽話的就會狠狠訓斥他們,他們就會立馬改正,不再犯錯。在訓練中,我學會了堅強,獲得了感動。
在那里,我獲得了很多很多的感動,在感動中又學會了很多很多,是這些感動讓我流淚,讓我心軟,讓我永遠難以忘記。
那是--我的班集體。
我身邊的感動,謝謝你。
中考作文 篇5
有人說父愛如山,有人說父愛如一堵密不透風的墻,有人說父愛是一雙寬厚有力的臂膀,而我卻覺得父愛是一種偉大的愛,是一種深沉的愛,是一種不善于言語的愛,父愛,你是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愛啊!
記得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閑錢供我讀書,可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啊。父親很是傷心,多次對我說:“孩子,你不能怪父親呀,家里的情況你也知道,實在是沒有錢供你讀書啊!”每當父親說到這兒就在也說不下去了,我也跟著哭了起來。于是父親本著愛我的思想,托人到處給自己找工作。終于在一個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搬運工的工作。這工作很苦,一天最多能掙20元錢,可父親為了多掙點錢,每天天一早,就來到工地上干起活來,而且堅決不在工地上吃午飯和晚飯,這樣就可以多掙幾塊錢,為我早點繳完學費。可是“人是鐵,飯是剛,一頓不吃餓的慌啊!”父親每天就吃兩個饅頭充饑,每次干活累了回來,倒床就睡,每次半夜都能聽到父親的肚子咕咕在響,哎!只到后來我才明白了父親倒床就睡的原因,原來父親每天干完活回來都非常的餓,可是又不愿花錢買東西吃,只得讓肚子咕咕作響,為了節省體力父親不得已才倒床就睡。當我知道了這件事情后,我流著親跟前,對他說:“爸,我不讀書了,你為了我讀書的事情到處打工掙錢,你看你都瘦到什么地不了啊?”我望著現在的父親,現在骨瘦如柴的父親,與原來健壯如牛的父親作比較,我哭了,深深的哭了。
一早起來,我發現父親的眼圈很紅很紅,向母親一問,知道了父親昨晚接到了包工頭的電話,電話上說,叫父親明早不用上班了,他們已經找到了一個比父親還要好的人。我聽了,一下子懵了,我從心底里恨那個包工頭,可是恨又能怎么樣呢?事實已經成為事實了,我無法挽回了,現在只能做的就是勸勸父親,叫他不要難過。我慢慢走到父親跟前,對他說:“爸爸,沒事,我們以后再找個工作就行了,不必難過了。”哪兒知,我一說完,父親就哭了起來,對我說:“墨兒,你是不是覺得父親很沒有用啊?也難怪,父親沒有能力供你上學,你肯定很怪我吧!孩子,爸爸一定會讓你讀書的。”父親一說完,我們父女倆抱成一團,哭了起來,在一旁的母親也早已潸然淚下''''''后來,父親去了縣城,誰也不知道他去干什么了,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只見父親手里攥著幾張錢,興沖沖地對我說:“孩子,你可以讀書了,爸爸有錢了!”我聽了,喜極而泣,對父親說:‘“我終于可以上學了!”
第二天,父親和我一起去辦了入學證,我高高興興的入了學。每天我和父親一起出門,我坐上父親的自行車,父親蹬著車送我上學,然后去打工。只到現在,我們家的經濟已經有了改善,日子也一天天過好起來了,每當我和爸爸坐在沙發前看電視的時候,我總要望望爸爸,心想:爸爸,你是我最堅強的后盾啊!
中考作文 篇6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題記
春風揮舞著畫筆,為雪白的冬景暈染上嬌嫩的顏色。春天,來了!
我抬頭望著那空落落的一角,心中也空落落的。去年春天,那里還有一個燕子窩,里面還孕育著如綠色般活潑的生命。
也是那一年,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玩性,在昏暗陰冷的雜物室中,找了一根竹竿,向燕窩走去。早在很久以前,我便盯上了那個燕窩。每年春天,燕子便成雙成對地飛回江南,啾啾啾地談論著,為春天增添了一處活力。
每年這時候,我便會不停地往屋檐上望,打著窩里燕子蛋的主意。這天,我行動了。我有些吃力地高舉著竹竿,捅了捅燕窩,有幾塊松動的泥土掉下來。我仰著頭,高舉著竹竿,用力捅了幾下,大半邊的燕窩掉了下來,其中還夾雜著幾抹白色。我躲到一旁,當我上前看時,在一堆泥土中看見了金黃色的液體和碎殼。我看著那些蛋,愧疚感頓時涌上心頭。我只因為一時的好玩而殘害了還未出生的生命。
那一天,一對燕子繞著屋檐飛了許久,也叫了許久,叫聲凄涼……
如今,我望著空空如也的屋檐,耳邊沒了燕子的叫聲,心中也空落落的。
但幾天后,我卻被鳥叫聲叫醒。我望著在窗外忙碌的黑影,內心深處忽然被填滿了。聽著久違的燕聲,我笑了。
又見燕歸來,真好!
中考作文 篇7
【作文題目】
題目:陪伴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定主題;②自擬題目,自定文體(詩歌除外);③字跡工整,書寫規范,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
【范文】
邀一輪明月,攜一縷清風,品一盞香茗,手捧一卷書,任思緒暢游其中。千年的兼葭散
發著晚香,細品純樸的民風;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美景,銘刻著分手的惆悵;花落人亡紅樓夢
斷,感慨有情無緣的愛情。一路走來,有書陪伴,于是豐滿了青澀的青春。
兼葭蒼蒼,曲不哀
秋更深了,寒露更濃了,河邊一叢叢蘆葦迎風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瑩的露珠在閃爍,好似少年盛開的心事,紛亂而又單純——遠處俏麗的身影飄然而過,少年沿河追溯,可是河水洶涌阻隔,只能蒙蒙隴隴地看到她的裙據飄在風中,轉眼間她隱約在河的中央。河水無語,岸邊佇立著一個期盼的身影,任憑冬去春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甘愿化為河底柔柔的青薦,守候在她腳下的柔波中,伴隨著日出日落,潮漲潮汐,始終守望著心中的那份美麗。
曉風殘月,更與何人說?
曉風習習,疏柳蕭蕭,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這是哪里?我身處何處?一絲蟬鳴,是那樣的無力,對了,我已離開了京城,昨日已經告別了朋友,此處已是異地他鄉。寒蟬聲再起,這個冷落的清秋啊!何時才執子之手呢?從此天涯永隔,美好的年華只有在長久的空寂與思念中度過。“楊柳依依,今我別昔”,離別的絕唱唯有“曉風殘月”。
紅樓夢斷,何處是香丘?
妮紫嫣紅的大觀園,隔斷了世俗與骯臟。可賈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轉的,小小一園不可能避免悲劇的上演。十二女伶的“離鄉怨”,林黛玉的“瀟湘館”,薛寶釵的“恨無緣”,直至賈寶玉懸崖撒手遺紅怨。理想與現實在此沖突,現實多弊卻根深蒂固;理想難行卻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變黑暗的現實?“質本潔來還潔去”吧,“一枉凈土掩風流”,何處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滿腹惆悵,唯有掬一把熱淚灑于閨閣之中。
有書陪伴,不僅是裝點的青澀,更讓我走向成熟。
中考作文 篇8
作文是中考語文試卷中的“半壁江山”,它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在眾多優秀作文中脫穎而出,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從而獲取高分。縱觀20xx年中考滿分作文,不難發現,文章中無不閃爍著一個“精”字。
一、精深的主置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作文沒有高遠的主題就會顯得低俗淺薄。只有積極、精深主題才會得到閱卷老師的賞識。如湖南邵陽20xx年中考滿分作文《冬天里的一縷陽光》就是擷取生活中的小片斷,通過描寫“一句叮嚀”、“一份關懷”來體現贊美美好生活的大主題。又如湖北荊州市某考生的《聆聽生命拔節的聲音》,就是用“童稚之聲——短笛無腔信口吹”、“豆蔻之聲——羌笛無須怨楊柳”、“花季之聲——玉笛叫空闊”三個小標題,寫出自己“童稚”時喜歡吃田雞肉,“豆蔻”時懂得青蛙是益類動物,“花季”時積極宣傳保護青蛙及有益動物。這成長的聲音吹響了“保護生態”這一大主題,從而奪得了高分。
作文中,我們同樣也可以從極其普通的身邊小事中挖掘出鮮明深刻的主題。如匯聚厚重歷史的老傳統;凝聚時代氣息的新氣象;頌揚祖國河山的美好;倡導綠色環保的重要……總之,生活的豐富多彩都可變為我們作文的異彩紛呈,使文章意蘊高雅,質感厚重。
二、精妙的開頭
常言道:“明眸善昧第一瞥”,文章有一個精妙的開頭就會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20xx年全國中考滿分作文中有這樣幾種成功的開頭:
1.環境渲染氣氛法
夜死了,黑暗統治著這個世界,電燈光死去時發出的凄慘叫聲還在空中蕩漾,雖然聲音很低卻是無處不在,角落里也似乎有極其低微的哭泣。手捧著一張張寫滿愁容的試卷我感到未來的渺茫,歡樂的時期已經過去,現在是悲戚的時候了。
(牡丹江市一考生《看著前方》片段)
文章開篇環境描寫的巧妙運用,創設了一種獨特的意境,已將人物內心展現得淋漓盡致,扣住了讀者心弦。
2.名言詩句引用法
孫子兵法云:千千為敵,一人勝之,未若自勝,為戰中上。
(廣西河池一考生《戰勝自己百戰不殆》片段)
開篇即引用了孫子兵法中的名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有著綱舉目張的作用。
3.設問反問懸念法
這條街你熟悉嗎?熟悉。
你聆聽到這街的聲音嗎?沒有。
你欣賞過這街的美景嗎?沒有。
(蘇州一考生《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片段)
此文以設問句起筆,開篇就設置懸念,老街既然熟悉,卻為什么沒有聆聽過聲音也沒有欣賞美景?這不是與文章題目矛盾嗎?開篇就激發著讀者的閱讀興趣。
4.開宗明義題記法
愛,無聲,照亮了天空。愛,無言,滋潤了心田。多想留住一段時光,留住你的容顏。你的饋贈如那滔滔江水,一生用之不竭。
——題記
(山東淄博一考生《父親的饋贈》片段)
作者巧妙運用題記,把文章的主旨表達出來。
5.自然起筆法
這是一種把事情的開頭作為文章開頭的自然起筆法,它的風格樸素自然,有韻味天成的效果。
“學校三令五申說不準帶手機到校,你們家長為什么老是縱容孩子,不與學校保持一致呢?”老師最后幾句話幾乎是吼出來的,滿含不滿與責備。媽媽小心翼翼地賠著不是,那神情那態度哪是她平常的樣子嘛?
(四川成都一考生《擁抱》片段)
這樣開頭簡潔明了,一下子就將讀者帶人了情境中。
三、精彩的情節
“文似看山不喜平”,精彩的情節仿佛引領讀者在旖旎風光中穿行,或“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橫看成嶺側成峰”或“曲徑通幽處”使讀者在曲折與起伏中心潮澎湃,獲得無限樂趣。
為了優化情節,追求曲折有致,有些作品或張弛有度、或懸念迭起、或虛實相生、或雙線交替,跌宕起伏的情節使故事波瀾起伏,扣人心弦。“情節突轉”的手法,令人拍案叫絕!
期末考試到了,我聚精會神地趴在桌子上復習著。不知何時,陽光籠罩了我,使我額頭沁出了汗珠。這時,數學老師又一次敲響了我的'桌子:“你,坐到那邊去考試。”我愣住了。老師竟然對我如此不信任!老師對我的成見竟然有這么深!我再也忍耐不住,淚水就要沖出眼眶了。老師也愣住了,隨即,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輕輕地對我說:“這里太曬,影響你做題。”
原來如此。原本以為老師誤解了我,誰知卻是我誤解了老師!我的淚水不由地流了出來……
(山東濟南一考生《陽光燦爛的日子》片段)
本是一件考試時調換座位的平常小事,被作者精心打造,使文章前后情節突轉,波瀾頓生。
四、精當的措詞
“山不在高,有龍則靈;水不在深,有仙則名。”作文中的措詞更不在多,精當的措詞有著四兩撥千斤的顯著效果。
時間如白駒過隙,滑過爸爸的背,掠過爺爺的胡子,穿過我的指間,而我的童心也長大了。
(浙江溫州一考生《長大的童心》片段)
“滑”“掠”“穿”三個動詞生動地展現了時光飛逝,“我”的童心就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
如果天空不寬容,容忍不了風雨雷電的一時肆虐,何來它的遼闊之美;
如果大海不寬容,容忍不了驚濤駭浪的一時猖獗,何來它的深邃之美;
如果森林不寬容,容忍不了弱肉強食的一時規律,何來它的原始之美;
如果宇宙不寬容,容忍不了星座裂變的一時更替,何來它的神秘之美;
如果時間不寬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時虛擲,何來它的延續之美
是寬容成就了它們。
(一考生《告別狹隘之心》片段)
這段文字語言流暢,用詞精煉,運用鋪陳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思維的深度。
五、精煉的敘述
作文中或用巧妙的手法,或用恰當的順序,使敘述順暢精彩,但這并不意味著敘述得越多越好,而是以簡潔明了為妙。只有內涵深刻、情節生動、能突出主題的具體材料才詳寫,次要作用的內容就只能作概括敘述。精煉的敘述使文章清晰利落,結構緊湊。如江蘇南京中考滿分作文《也是一堂語文課》是從不同角度選擇典型事例來突出中心,有給網上的信箱發勘誤信,以突出從生活中學語文的自豪感受;有參加學校藝術節的朗誦表演活動,以突出從生活中學語文的成果;有春節家庭聯歡會接對聯比賽活動,以突出從生活中學語文的快樂。三件事例緊扣生活“也是一堂語文課”這一中心,有真情實感,又詳略有致。其中第三件事最有代表性,也很風趣,作者就突出對話與心理進行詳寫,而其他兩事略寫。這樣精煉的處理有助于凸現文章主旨。
六、精細的描寫
無論是摹人、狀物、繪景,要讓讀者心領神會,作文中的描寫尤為重要。精細的描寫能創設生動情景、渲染濃郁氣氛、刻畫豐滿人物。
“不能一下子放進去的!”母親一手拿著我的腳,一手撩著仍有些燙的水朝我腳心上潑!癢癢的、暖暖的,熨帖到了身上所有的部位。熱水快樂地在桶中打著旋兒,熱氣繚繞在桶的周圍,整個房間都彌漫著木頭特有的香味兒。
(一考生《凝聚》片段)
母親對作者的關懷無微不至,作者便細膩地刻畫打著旋兒微燙的熱水、繚繞的熱氣的情態,直至讀者也感受到這種溫暖沁人心扉。生活細節的描繪真實細膩,又不落俗套。有了這些細節描寫,一位慈祥的母親的形象便生動飽滿、呼之欲出,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贊頌。
七、精巧的結尾
文章的精巧結尾,使文章余味悠長,總的來說,結尾通常可以用這樣一些方式:議論反問式;決心號召式;聯想做夢式;哲理深思式;景物渲染式;名言點睛式……作者根據需要采用適用的方法,讓讀者深深地沉浸于作者創設的意境中流連忘返,掩卷后仍咀嚼玩味不已。下面的例文就采用決心號召式。
太陽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太陽是火,照亮了前行的路:太陽是路,引我們走向了黎明。讓我們共同升起明天的太陽——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園吧!
(山東省濰坊市一考生《升起心中的太陽》片段)
結尾通過對課文巧妙的仿寫,再一次呼應了題目,照應開頭。強烈的語氣激蕩讀者的心扉。也有一些作者采用了比較新穎的方式結尾,例如下面的作者采用了后記呼應式:
后記:攜反省一起上路,才能在上帝關上門后,發現他留出的另一扇窗。
(山東省青島市一考生《攜反省一起上路》片段)
結尾的后記與開篇的題記互為照應,它有畫龍點睛之作用,可謂令人耳目一新,發人深省。
八、精美的書寫
文章內在的美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略了它的外表。漂亮的書寫比潦草筆跡一般要高出5分左右。如果你的書寫不夠美觀,那也一定要保證工整的筆劃和潔凈的文面。因為凈美的文面要比邋遢的卷面好看得多,它同樣也會給閱卷老師一種清爽的感覺。可是現在有些考生卻沒有重視書寫,甚至將試卷當成了草稿紙,在上面任意涂改圈畫,這真不是一個好習慣。當然,讓書寫精美起來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那些中考時作文得到滿分的作者無不是靠平時一點一滴的努力,從一筆一劃做起,寫好每個字,這樣堅持練習,才能在緊張的考試中給作文披上精美的外衣。
但愿同學們在今年的中考作文中,要從各個方面著手,打造“精”品,這樣才能讓你的作文錦上添花,獲得高分。
中考作文 篇9
資源整合的經典故事
在美國一個農村,住著一個老頭,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兒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為命。 突然有一天,一個人找到老頭,對他說:“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里去工作?”老頭氣憤地說:“不行,絕對不行,你滾出去吧!”這個人說:“如果我在城里給你的兒子找個對象,可以嗎?”老頭搖搖頭:“不行,快滾出去吧!”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呢?”老頭想了又想,終于讓兒子當上洛克菲勒的女婿這件事打動了。
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美國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他說:“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給你的女兒找個對象?”洛克菲勒說:“快滾出去吧!”這個人又說 :“如果我給你女兒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女婿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可以嗎?”洛克菲勒還是同意了。
又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尊敬的總裁先生,你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總裁先生搖頭說:“不可能,這里這么多副總裁,我為什么還要任命一個副總裁呢,而且必須馬上?”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個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嗎?”總裁先生當然同意了。
這雖然是一個小故事,但卻是當代商業高手及企業家爭奪資源、配置資源的有意思比喻!
中考作文 篇10
讓人緊張的期末考試被時光老人悄然地帶走了,迎來了已久的快樂寒假。在這個寒假里,我們一家老少回老家,過了一個熱鬧而意義非凡的大年,我還親手放煙花了!這對于膽小的我,是個突破與的意外收獲!
在臨近元宵節的晚上,經過近千里的長途跋涉,我們終于到達了我美麗的家鄉湖南。一上,看著這里郁郁蔥蔥的大樹;聞著這里清新的空氣;聽著這里鳥兒動聽的歌唱,疲勞的感覺頓時消失了,與深圳的繁忙相比,真感覺這是到了世外桃源呀!一下車,外公熱情地迎接我們到溫暖的屋里,饑腸轆轆的我們,馬上就吃上了香噴噴的團圓飯。
團圓飯當然少不了品元宵。元宵主要是由糯米制成的,或為實心,或帶餡兒,陷主要有豆沙、白糖或包些核桃仁、花生米之類的,人們一般把元宵放進鍋里煮,幾分鐘后,便煮熟了,把元宵盛進鍋里,再加點湯,哇,圓圓的元宵像是一只只小魚,在碗里歡快地“游來游去”,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咬一口,真是好吃極了!元宵又叫做“湯圓”,因為“湯圓”和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元宵是在晚飯時吃的,吃了這種極具象征意義的東西,寓意來年幸幸福福、團團圓圓。
緊接著,我們看著家家戶戶到處張燈結彩,我們也不甘示弱,準備放煙花了。走出大院的門外,來到一個大坪上,抬頭仰望,只見一輪皎潔的月亮和兩盞大大的燈籠,把夜晚裝扮的格外明亮燦爛!
開始放煙花了,爸爸拿出了一個“小向陽”放在空地上,點燃了引線之后,迅速地跑了回來。“砰”絢爛的煙花猶如花朵一般在天空中綻放了,放眼望去,天空被煙花占據了,五彩繽紛的,像春天的花兒一樣艷麗,像天邊的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光彩奪目!我們一邊觀看,一邊高聲喝彩,就連一歲多的弟弟也被著這美麗的煙花征服了,總是一刻不歇的他竟然站在煙花前發呆!
這時我忍不住要拿出我最喜歡的一種煙花:煙花棒。爸爸點燃了它,它立刻閃爍出迷離的光點,就像無數溫柔的小精靈在跳舞。我深深被它吸引了,終于克服膽小的毛病,在大家的鼓勵下,我勇敢地握住它,來回在空中揮舞,在一旁激動的媽媽馬上用相機記錄了這珍貴的突破瞬間,并不停地夸我,太棒了!太漂亮了,就像花仙子一樣!
弟弟看到我這么投入,也在旁邊呆不住,鬧來鬧去的也要親自來放煙花,于是爸爸也給他點燃了一根煙花棒。他一煙花棒,立刻興奮起來,隨舞動的煙花手舞足蹈的,高興得哈哈大笑起來,看他那見牙不見眼樣子,我們都被逗樂了!你若見了這場景,肯定也會忍俊不禁的!
然后,爸爸又拿出更精彩的“彩珠筒”來,迅速點燃了它,我緊緊地握住彩珠筒的,隨著“砰砰”的聲音,天空又出現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就像一把把打開又合上的彩傘,讓人看得。我們振奮地數著每一顆的“彩珠”,就像給家人與朋友們送出新年的一個個美好愿望。茫茫的夜空在它的點綴下,更是美不勝收!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個個煙花相繼點燃,讓我想起了一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是啊,煙花響起,溫暖了大地。辭去了冬天又迎來了春天,新的一年在美麗的祝福聲中開始了,我祝福大家在馬年里平平安安,心想事成,馬到功成,多寫作文,多活品,生活就像煙花一樣精彩而美麗!